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軸流風輪和空調器,涉及空調技術領域,該軸流風輪包括輪轂和多個風葉,在風葉的尾緣上設置有降噪凹槽,前緣上設置有切線經過輪轂的圓心O的第一切點A,尾緣上設置有切線經過輪轂的圓心O的第二切點B,第一切線OA和第二切線OB在之間的夾角∠AOB在15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軸流風輪和空調器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空調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軸流風輪和空調器。
技術介紹
[0002]目前空調外機中的軸流風葉,由于葉片結構參數不合理,存在能耗大、噪音大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解決的問題是如何降低軸流風輪的能耗,并降低運作時產生的氣動噪音。
[0004]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是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解決的。
[0005]在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軸流風輪,包括輪轂和多個風葉,多個所述風葉設置在所述輪轂的周緣,每個所述風葉沿氣流方向的兩側設置有分別延伸至所述輪轂的前緣和尾緣,所述尾緣上設置有降噪凹槽,所述降噪凹槽朝向所述前緣凹陷,所述前緣和所述尾緣的至少部分呈弧形,所述前緣上設置有切線經過所述輪轂的圓心O的第一切點A,所述尾緣上設置有切線經過所述輪轂的圓心O的第二切點B,經過所述第一切點A的第一切線OA與經過所述第二切點B的第二切線OB之間的夾角∠AOB在15
°?
35
°
之間。
[0006]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軸流風輪,通過在每個尾緣上開設降噪凹槽,降噪凹槽朝著前緣凹陷,且第一切線OA和第二切線OB之間的夾角∠AOB在15
°?
35
°
之間,能夠有效地改善風輪流道內的壓力梯度分布,并有效抑制二次流和減弱尾跡對下游流動的影響,從而降低葉片的靜壓,降低能耗,同時能夠調整降噪凹槽與相鄰的風葉之間的距離,確保進風量最大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減少耗材量。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能夠有效改善風葉的內流特性和降低氣動噪音,并降低風葉能耗。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切線OA與所述第二切線OB之間的夾角∠AOB為24.52
°
。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切點A位于所述前緣與所述輪轂的接合處;所述第二切點B位于所述尾緣與所述降噪凹槽上遠離所述輪轂的一端的接合處。
[0009]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軸流風輪,通過設置降噪凹槽,使得其與尾緣的接合處呈現局部外凸結構,從而使得該處形成了第二切點B,并且通過限制第二切線B的位置,進而實現了對降噪凹槽的位置限定,進一步實現了改善風葉內流特性的功能。
[0010]進一步地,所述降噪凹槽呈弧形,且所述降噪凹槽的凹陷底部設置有切線經過所述輪轂的圓心O的第三切點C,所述第一切線OA與經過所述第三切點C的第三切線OC之間的夾角∠AOC在12
?
30
°
之間,且所述第一切線OA與所述第三切線OC之間的夾角∠AOC小于所述第一切線OA與所述第二切線OB之間的夾角∠AOB。
[0011]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軸流風輪,通過限定所述第一切線OA與所述第三切線OC之間的夾角∠AOC的范圍,從而限定了降噪凹槽的相對深度,避免降噪凹槽的深度過深而影響風葉的結構強度,同時保證了降噪凹槽的改善氣流特性的功能。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切線OA與所述第三切線OC之間的夾角∠AOC為19.43
°
。
[0013]進一步地,所述第三切點C與所述輪轂的圓心O之間的距離為所述風葉的半徑的1/2
?
6/7。
[0014]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軸流風輪,通過限制第三切點C與風葉的半徑之間的關系,使得降噪凹槽相對更加靠近尾緣的后半段,進一步保證了其改善風葉的內流特性和降低氣動噪音的功能,并且風葉的后半段寬度更大,使得降噪凹槽對風葉結構強度的影響較小。
[0015]進一步地,所述第三切點C與所述輪轂的圓心O之間的距離為所述風葉的半徑的5/7。
[0016]進一步地,所述尾緣與所述降噪凹槽上靠近所述輪轂的一端的接合處設置有分界點D,所述輪轂的圓心O和所述分界點D的連線OD與所述第一切線OA之間的夾角∠DOA在20
°?
40
°
之間。
[0017]本專利技術提供的軸流風輪,通過限制降噪凹槽的起始點的相對位置,使得降噪凹槽能夠進一步保證改善風葉的內流特性和降低氣動噪音的功能,并且避免降噪凹槽過于靠近輪轂而造成氣流損失過大。
[0018]進一步地,所述連線OD與所述第一切線OA之間的夾角∠DOA為30.66
°
。
[0019]在另一方面,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空調器,包括軸流風輪,軸流風輪包括輪轂和多個風葉,多個所述風葉設置在所述輪轂的周緣,每個所述風葉沿氣流方向的兩側設置有分別延伸至所述輪轂的前緣和尾緣,所述尾緣上設置有降噪凹槽,所述降噪凹槽朝向所述前緣凹陷,所述前緣和所述尾緣的至少部分呈弧形,所述前緣上設置有切線經過所述輪轂的圓心O的第一切點A,所述尾緣上設置有切線經過所述輪轂的圓心O的第二切點B,經過所述第一切點A的第一切線OA與經過所述第二切點B的第二切線OB之間的夾角∠AOB在15
°?
35
°
之間。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軸流風葉在第一視角下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軸流風葉在第二視角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軸流風葉在第三視角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提供的軸流風葉在第四視角下的結構示意圖。
[0024]附圖標記說明:
[0025]100
?
軸流風輪;110
?
風葉;111
?
前緣;113
?
尾緣;115
?
降噪凹槽;130
?
輪轂;131
?
筒體;133
?
端板;135
?
筋板;150
?
加強凸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26]正如
技術介紹
中所公開的,現有技術中空調外機采用的軸流風葉,其通常在前緣和尾緣均保持完整的弧形結構,以保證進風量。然而,這種結構形式難以解決普遍存在的噪音大、能耗大的問題。
[0027]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新型的軸流風輪和空調器,通過改進風葉結構,能夠在確保進風量的前提下降低能耗、降低噪音。為使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為明顯易懂,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的說明。
[0028]第一實施例
[0029]參見圖1至圖4,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軸流風輪100,通過改進其結構尺寸參數,使得其能夠在確保進風量的前提下降低能耗、降低噪音,且能夠更大程度的減少耗材量。
[0030]本實施例提供的軸流風輪100,包括輪轂130和多個風葉110,多個風葉110設置在輪轂130的周緣,每個風葉110沿氣流方向的兩側設置有分別延伸至輪轂130的前緣111和尾緣113,尾緣113上設置有降噪凹槽115,降噪凹槽115朝向前緣111凹陷,前緣111和尾緣113的至少部分呈弧形,前緣111上設置有切線經過輪轂130的圓心O的第一切點A,尾緣113上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軸流風輪,其特征在于,包括輪轂(130)和多個風葉(110),多個所述風葉(110)設置在所述輪轂(130)的周緣,每個所述風葉(110)沿氣流方向的兩側設置有分別延伸至所述輪轂(130)的前緣(111)和尾緣(113),所述尾緣(113)上設置有降噪凹槽(115),所述降噪凹槽(115)朝向所述前緣(111)凹陷,所述前緣(111)和所述尾緣(113)的至少部分呈弧形,所述前緣(111)上設置有切線經過所述輪轂(130)的圓心O的第一切點A,所述尾緣(113)上設置有切線經過所述輪轂(130)的圓心O的第二切點B,經過所述第一切點A的第一切線OA與經過所述第二切點B的第二切線OB之間的夾角∠AOB在15
°?
35
°
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流風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線OA與所述第二切線OB之間的夾角∠AOB為24.52
°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軸流風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點A位于所述前緣(111)與所述輪轂(130)的接合處;所述第二切點B位于所述尾緣(113)與所述降噪凹槽(115)上遠離所述輪轂(130)的一端的接合處。4.根據權利要求1
?
3任一項所述的軸流風輪,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凹槽(115)呈弧形,且所述降噪凹槽(115)的凹陷底部設置有切線經過所述輪轂(130)的圓心O的第三切點C,所述第一切線OA與經過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寇暉,譚志凱,姜麗蓉,
申請(專利權)人:奧克斯空調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