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鋁電解槽打殼錘頭自動焊接的PLC控制系統,該系統采用PLC程序及變頻器融合控制,使打殼錘頭焊接實現自動旋轉、自動焊接,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設計精巧、結構合理;使用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適用范圍廣、推廣價值高。利用了現有的資源,節約了成本,降低了檢修人員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人員及設備安全。備安全。備安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鋁電解槽打殼錘頭自動焊接的PLC控制系統
[0001]本技術涉及鋁電解槽打殼錘頭焊接自動控制
,具體涉及一種鋁電解槽打殼錘頭自動焊接的PLC控制系統。
技術介紹
[0002]電解槽打殼錘頭是鋁電解槽打殼機構的重要部件,當電解槽通過模糊控制,需要間斷性下料前,打殼錘頭階段性動作,打開需要加料的殼面,實現氧化鋁粉及氟化鹽精準通過打殼錘頭打開的孔進入電解槽內部,從而實現電解槽各化學反應,產出液態鋁。由于電解槽打殼錘頭頻繁性打殼動作,長時間處于高溫、強俯視的環境下,導致打殼錘頭磨損、變形損壞,嚴重影響電解槽的正常生產。
[0003]普通材質的電解槽打殼錘頭3
?
4個月的使用壽命,不僅增加了大量的成本和工作量,影響原鋁質量,而且因普通鋼材易粘附電解質的特性,直接影響電解槽穩定運行。特種合金鋼打殼錘頭抗腐蝕、耐高溫,長壽命長,電解質濕潤性好,不粘電解質,減少更換頻率,降低勞動強度,高性價比,降低使用成本,降低原鋁質量影響。但無論普通材質打殼錘頭還是特種合金鋼打殼錘頭,經常需要打殼錘頭修復工作。修復時需要將打殼錘頭從長管上切掉,在剩下的長管上焊接新錘頭。
[0004]為了保證電解槽正常生產,節省費用,通過人工操作交流焊機,對損壞的電解槽打殼錘頭進行焊接修復,這種方法一面焊接成型后手動翻轉至另一面,遇到大件時需要多人操作,耗時費力,危險性大,易發生人員不安全事故,工作效率低,自動化程度底,二次起焊位置極易造成焊接不連續、虛焊、過焊等情況。
技術實現思路
[0005]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鋁電解槽打殼錘頭自動焊接的PLC控制系統。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鋁電解槽打殼錘頭自動焊接的PLC控制系統,包括電氣控制箱和PLC控制模塊組成,所述的PLC控制模塊設置在電氣控制箱內,所述電氣控制箱外接電源;
[0008]所述的PLC控制模塊由三相斷路器QF1、交流接觸器KM1、變頻器A、電機3M、兩相斷路器QF2、變壓電源模塊TS、交流接觸器KM2、電磁閥YV1、急停開關JT、PLC模塊、中間繼電器KA1、中間繼電器KA2、中間繼電器KA3、中間繼電器KA3、中間繼電器KA4、中間繼電器KA5、中間繼電器KA6及開關信號按鈕組成;所述三相斷路器QF1輸入端接入三相電源,輸出端與交流接觸器KM1的三組常開觸點一端連接,所述交流接觸器KM1的三組常開觸點另一端與所述變頻器A的輸入電源U1、V1、W1端連接,所述變頻器A的輸出端U2、V2、W2分別與電機3M的三個電源端子連接,所述變頻器A上還連接有滑動變阻器P;所述兩相斷路器QF2的輸入端接兩相220V電源,所述兩相斷路器QF2的輸出端接入變壓電源模塊TS,所述變壓電源模塊TS的輸出端接交流接觸器KM2的兩組常開觸點,所述交流接觸器KM2的另一端接電磁閥YV1,所述電磁
閥YV1的本體氣源通過氣管與氣缸24連接;所述急停開關JT為兩個常閉觸點串聯的本地急停開關JT1和遠程急停開關JT2,串聯后經輸入端接入電源L端,另一端接入PLC模塊;所述開關信號按鈕的輸入端經電源L輸入端后,串入常開點,進入PLC模塊的輸入端;所述PLC模塊的各輸出端分別接入中間繼電器KA1、中間繼電器KA2、中間繼電器KA3、中間繼電器KA3、中間繼電器KA4、中間繼電器KA5、中間繼電器KA6線圈;所述中間繼電器KA1、中間繼電器KA2、中間繼電器KA3、中間繼電器KA3、中間繼電器KA4、中間繼電器KA5及中間繼電器KA6線圈另一端分別并聯電源N端;所述中間繼電器KA1的輸出端與交流接觸器KM1的第三端連接;所述中間繼電器KA3的輸出端與變頻器A的輸入電源U1、V1、W1端連接;所述中間繼電器KA5的輸出端與交流接觸器KM2的線圈連接;所述中間繼電器KA6的輸出端與焊槍40連接。
[0009]進一步的,所述關信號按鈕包括本地變頻器電按鈕SB1、遠程變頻器電按鈕SB11、本地急停開關按鈕JT1、遠程急停開關按鈕JT2、手動/自動轉換開關、自動焊接本地啟動按鈕SB3、自動焊接遠程啟動腳踏開關SB33、本地手動啟動按鈕SB4、遠程手動啟動腳踏開關SB44、氣缸伸出本地啟動按鈕SB5、氣缸伸出遠程啟動按鈕SB55、計數器G1。
[0010]進一步的,所述電磁閥YV1線圈和變壓電源模塊TS均為DC24V電壓,通過變壓電源模塊TS輸出端,經過串聯交流接觸器KM2兩組常開觸點,由中間繼電器KA5控制交流接觸器KM2線圈,實現YV1電磁閥動作。
[0011]進一步的,所述的氣缸24介質氣源,由外部氣源常供。
[0012]與現有技術對比,本技術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術的系統采用PLC程序及變頻器融合控制,使打殼錘頭焊接實現自動旋轉、自動焊接,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簡單,工作效率高;設計精巧、結構合理;使用性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適用范圍廣、推廣價值高。利用了現有的資源,節約了成本,降低了檢修人員的工作量和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人員及設備安全。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系統的整體連接圖;
[0015]圖2為本技術系統的主回路連接圖;
[0016]圖3為本技術系統的控制回路連接圖;
[0017]圖4為本技術系統的PLC的I.O節點配置圖;
[0018]圖5為本技術系統PLC程序控制模塊0000
?
0002段梯形圖;
[0019]圖6為本技術系統PLC程序控制模塊0003
?
0004段梯形圖;
[0020]圖7為本技術系統PLC程序控制模塊0005
?
0008段梯形圖;
[0021]圖8為本技術系統PLC程序控制模塊0009
?
0012段梯形圖;
[0022]圖9為本技術系統PLC程序控制模塊0013
?
0017段梯形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4]本技術的描述中,術語“上”、“下”、“前”、“后”、“左”、“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25]實施例1
[0026]請參閱附圖1
?
4,本技術的一種鋁電解槽打殼錘頭自動焊接的PLC控制系統,包括電氣控制箱和PLC控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鋁電解槽打殼錘頭自動焊接的PLC控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電氣控制箱和PLC控制模塊組成,所述的PLC控制模塊設置在電氣控制箱內,所述電氣控制箱外接電源;所述的PLC控制模塊由三相斷路器QF1、交流接觸器KM1、變頻器A、電機3M、兩相斷路器QF2、變壓電源模塊TS、交流接觸器KM2、電磁閥YV1、急停開關JT、PLC模塊、中間繼電器KA1、中間繼電器KA2、中間繼電器KA3、中間繼電器KA3、中間繼電器KA4、中間繼電器KA5、中間繼電器KA6及開關信號按鈕組成;所述三相斷路器QF1輸入端接入三相電源,輸出端與交流接觸器KM1的三組常開觸點一端連接,所述交流接觸器KM1的三組常開觸點另一端與所述變頻器A的輸入電源U1、V1、W1端連接,所述變頻器A的輸出端U2、V2、W2分別與電機3M的三個電源端子連接,所述變頻器A上還連接有滑動變阻器P;所述兩相斷路器QF2的輸入端接兩相220V電源,所述兩相斷路器QF2的輸出端接入變壓電源模塊TS,所述變壓電源模塊TS的輸出端接交流接觸器KM2的兩組常開觸點,所述交流接觸器KM2的另一端接電磁閥YV1,所述電磁閥YV1的本體氣源通過氣管與氣缸(24)連接;所述急停開關JT為兩個常閉觸點串聯的本地急停開關JT1和遠程急停開關JT2,串聯后經輸入端接入電源L端,另一端接入PLC模塊;所述開關信號按鈕的輸入端經電源L輸入端后,串入常開點,進入PLC模塊的輸入端;所述PLC模塊的各輸出端分別接入中間繼電器KA1、中間繼電器KA2、中間繼...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崔家雖,韓家忠,王俊鋒,權世成,陳萬勝,薛波,溫海濤,王漢宗,任發亮,田偉,張世福,岳誠,
申請(專利權)人:青海橋頭鋁電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