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可實現出風方向調節的下風嘴組件,其包括:風嘴座、側導風板以及頂置通風罩,所述側導風板可滑動地設于所述風嘴座的兩側,兩個所述側導風板分別獨立運動,所述風嘴座的兩端設有端部封板,所述頂置通風罩通過所述端部封板固定架設于所述風嘴座上方。其中,所述頂置通風罩上設有可拆卸的閉合封板,所述頂置通風罩上開設有出風孔,所述頂置通風罩與所述側導風板之間形成出風間隙,所述出風間隙隨著所述側導風板滑動而封閉或打開。該下風嘴組件能夠根據多種極片的不同干燥需求,及其使用情景的需要,通過簡單操作對氣流的出風方向進行調節。的出風方向進行調節。的出風方向進行調節。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可實現出風方向調節的下風嘴組件
[0001]本技術涉及涂布機風嘴
,特別是涉及一種可實現出風方向調節的下風嘴組件。
技術介紹
[0002]隨著科技發展,鋰離子電池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而極片涂布作為鋰離子電池制造工藝中的重要工序,涂布質量的好壞對成品電芯的各項性能有直接的影響。鋰電池電極片在涂布后,需要對涂布的電極片進行干燥,干燥過程的目的是將溶劑分子從涂層內蒸發掉。涂布機中吹出的干燥的氣流通過風嘴組件吹向極片。但是,現有技術的風嘴組件無法根據不同極片的干燥需要來調節出風方向,即氣流的吹出方向單一。
[0003]為此,如何設計一種可實現出風方向調節的下風嘴組件,使其能夠根據多種極片的不同干燥需求,及其使用情景的需要,通過簡單操作對氣流的出風方向進行調節,這是該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可實現出風方向調節的下風嘴組件,使其能夠根據多種極片的不同干燥需求,及其使用情景的需要,通過簡單操作對氣流的出風方向進行調節。
[0005]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0006]一種可實現出風方向調節的下風嘴組件,其包括:風嘴座、側導風板以及頂置通風罩,所述側導風板可滑動地設于所述風嘴座的兩側,兩個所述側導風板分別獨立運動,所述風嘴座的兩端設有端部封板,所述頂置通風罩通過所述端部封板固定架設于所述風嘴座上方;
[0007]所述頂置通風罩上設有可拆卸的閉合封板,所述頂置通風罩上開設有出風孔,所述頂置通風罩與所述側導風板之間形成出風間隙,所述出風間隙隨著所述側導風板滑動而封閉或打開。
[000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側導風板與所述端部封板分別首尾相接形成一個上下開口的矩形箱體,所述矩形箱體具有內腔,所述風嘴座設于所述矩形箱體的底面,所述頂置通風罩設于所述矩形箱體的頂面,且所述頂置通風罩的兩端與所述端部封板連接。
[0009]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風嘴座為中空結構,所述風嘴座設有進風口以及通風板,所述通風板上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通風板上均勻陣列分布。
[0010]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風嘴座的兩端均設有階梯槽,所述階梯槽用于卡持和限位所述風嘴座。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側導風板上設有腰型孔和定位螺栓,所述風嘴座上開設有螺栓孔,所述定位螺栓穿設于所述腰型孔并安裝于所述螺栓孔內。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腰型孔的邊緣上設有標尺。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側導風板上設有導風面,所述導風面與所述側導風板的板面之間形成夾角,所述夾角為鈍角;
[0014]所述頂置通風罩上設有引導面,所述引導面與所述導風面平行,所述導風面與所述引導面之間形成所述出風間隙。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頂置通風罩上設有輔助引導面,所述輔助引導面與所述側導風板的板面之間形成喇叭狀的引流口,所述引流口與所述出風間隙貫通;兩側的所述輔助引導面之間形成一開口,所述閉合封板可拆卸地安裝于所述開口處。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側導風板上設有托舉延伸部,所述托舉延伸部位于所述側導風板上與所述導風面相對的底邊處,所述托舉延伸部垂直于所述側導風板的板面。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出風孔分布于所述頂置通風罩的頂部,所述出風孔的直徑為1.5~4mm,且所述出風孔的直徑大小由所述頂置通風罩的中心向著兩端逐漸遞減。
[0018]綜上,本技術的可實現出風方向調節的下風嘴組件能夠根據多種極片的不同干燥需求,及其使用情景的需要,通過簡單操作對氣流的出風方向進行調節。
附圖說明
[0019]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應當理解,以下附圖僅示出了本技術的某些實施例,因此不應被看作是對范圍的限定,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相關的附圖。
[0020]圖1為本技術的可實現出風方向調節的下風嘴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圖1所示的可實現出風方向調節的下風嘴組件的分解示意圖;
[0022]圖3為圖2所示的A處的放大圖;
[0023]圖4為圖1所示的頂置通風罩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5為頂置通風罩和閉合封板的分解示意圖;
[0025]圖6為垂直向上吹氣時下風嘴組件的狀態示意圖;
[0026]圖7為傾斜吹氣時下風嘴組件的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了便于理解本技術,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技術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技術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技術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0028]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0029]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技術的
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技術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術。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
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0030]本技術提供一種可實現出風方向調節的下風嘴組件10,如圖1及圖2所示,其包括:風嘴座100、側導風板200以及頂置通風罩300,側導風板200可滑動地設于風嘴座100的兩側,兩個側導風板200分別獨立運動,風嘴座100的兩端設有端部封板110,頂置通風罩300通過端部封板110固定架設于風嘴座100上方。
[0031]其中,頂置通風罩300上設有可拆卸的閉合封板310(如圖5所示),頂置通風罩300上開設有出風孔301,頂置通風罩300與側導風板200之間形成出風間隙302,出風間隙302隨著側導風板200滑動而封閉或打開。工作時,通過閉合封板310和側導風板200的配合,可以決定干燥氣流從出風孔301吹出或者從出風間隙302吹出,具體的工作原理將在下文進行說明。
[0032]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側導風板200與端部封板110分別首尾相接形成一個上下開口的矩形箱體,該矩形箱體具有內腔,風嘴座100設于該矩形箱體的底面,頂置通風罩300設于該矩形箱體的頂面,且頂置通風罩300的兩端與端部封板110連接。工作時,外部涂布機中吹出的干燥的氣流先經過風嘴座100,然后進入到矩形箱體的內腔,最后根據閉合封板310和側導風板2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實現出風方向調節的下風嘴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風嘴座、側導風板以及頂置通風罩,所述側導風板可滑動地設于所述風嘴座的兩側,兩個所述側導風板分別獨立運動,所述風嘴座的兩端設有端部封板,所述頂置通風罩通過所述端部封板固定架設于所述風嘴座上方;所述頂置通風罩上設有可拆卸的閉合封板,所述頂置通風罩上開設有出風孔,所述頂置通風罩與所述側導風板之間形成出風間隙,所述出風間隙隨著所述側導風板滑動而封閉或打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實現出風方向調節的下風嘴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導風板與所述端部封板分別首尾相接形成一個上下開口的矩形箱體,所述矩形箱體具有內腔,所述風嘴座設于所述矩形箱體的底面,所述頂置通風罩設于所述矩形箱體的頂面,且所述頂置通風罩的兩端與所述端部封板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實現出風方向調節的下風嘴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風嘴座為中空結構,所述風嘴座設有進風口以及通風板,所述通風板上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在所述通風板上均勻陣列分布。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實現出風方向調節的下風嘴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風嘴座的兩端均設有階梯槽,所述階梯槽用于卡持和限位所述風嘴座。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實現出風方向調節的下風嘴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導風板上設有腰型孔和定位螺栓,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勝,劉烈華,岑成,黃劍鋒,尹為彬,
申請(專利權)人:惠州市國晶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