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斑馬魚培養箱,包括箱體,箱體具有上端敞口的腔體,腔體的一端設置有兩塊分隔板,分隔板的底部與箱體的內底壁接觸,兩個分隔板將腔體分成兩個收集區和一個養殖區,各分隔板的底部設置有連通收集區和養殖區的第一孔組,箱體的上部設置有兩個出水孔,一個出水孔對應一個收集區,出水孔與收集區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分隔板將腔體分成養殖區和收集區,在斑馬魚養殖時,往腔體內添加水,水位漫道出水孔時,形成水流,水中的糞便隨著水流流動經第一孔組進入收集區,部分糞便留在收集區,部分糞便隨著水流從出水孔流出箱體外,實現糞便等顆粒雜物收集及分離,為斑馬魚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適用于斑馬魚養殖中。魚養殖中。魚養殖中。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斑馬魚培養箱
[0001]本技術屬于魚類培育裝置
,更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斑馬魚培養箱。
技術介紹
[0002]斑馬魚是一種小型熱帶魚,器基因與人類基因有87%的高度同源性,并且易于飼養和繁殖,成本低,并且易于分辨雌雄。因此,斑馬魚在實驗室條件下作為一種模式生物,常用于水質環境監測、一些環境毒物毒性、作用機理等的研究。在斑馬魚養殖的過程中,會產生一些魚食殘渣以及魚的糞便等大小顆粒物雜質,如何將顆粒物雜質從斑馬魚養殖區域排除,這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斑馬魚培養箱,通過設置分隔板在箱體內設置用容納魚的糞便等顆粒物雜質的收集區域,實現顆粒物雜質與斑馬魚養殖區域排除分離。
[0004]根據本技術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斑馬魚培養箱,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具有上端敞口的腔體,所述腔體的一端設置有兩塊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底部與箱體的內底壁接觸,兩個分隔板將腔體分成兩個收集區和一個養殖區,各所述分隔板的底部設置有連通收集區和養殖區的第一孔組,所述箱體的上部設置有兩個出水孔,一個出水孔對應一個收集區,所述出水孔與收集區連通。
[0005]本技術的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所述箱體具有第一側壁、與第一側壁平行的第二側壁以及連接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的第三側壁,所述第一側壁和第三側壁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導向塊,第二側壁和第三側壁上分別設置有第二導向塊,第一導向塊和第二導向塊上分別設置有導向槽,其中一塊分隔板的兩端分別插接到兩個第一導向塊的導向槽后實現限位,余下一塊分隔板的兩端分別插接到兩個第二導向塊的導向槽后實現限位。
[0006]本技術的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所述分隔板的上部設置有連通收集區和養殖區的第二孔組,所述第一孔組和第二孔組分別具有至少兩個間隔設置的通孔。
[0007]本技術的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所述分隔板的上部至少一側設置有凸出塊,所述凸出塊設置在第二孔組上方。
[0008]本技術的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所述箱體的內底部中部具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與第一側壁之間形成第一傾斜面,凸起部和第二側壁之間形成第二傾斜面。
[0009]本技術的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所述箱體上方設置有用于將腔體封堵的箱蓋,所述箱蓋的上端面設置有兩個凹槽,各所述凹槽設置有與養殖區連通的進水孔。
[0010]本技術的一個特定的實施例中,所述箱蓋上設置間隔設置有兩個透氣孔,一個透氣孔與一個收集區對應設置,所述箱蓋的一端設置有定位塊,箱體的上部設置有與定位塊相適配的定位槽。
[0011]本技術上述技術方案中的一個技術方案至少具有如下優點或有益效果之一:
本技術通過分隔板將腔體分成養殖區和收集區,在斑馬魚養殖時,往腔體內添加水,水位漫道出水孔時,形成水流,水中的糞便隨著水流流動經第一孔組進入收集區,部分糞便留在收集區,部分糞便隨著水流從出水孔流出箱體外,實現糞便等顆粒雜物收集及分離,為斑馬魚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本技術適用于斑馬魚養殖中。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地說明;
[0013]圖1是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一;
[0014]圖2是本技術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二。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方式,實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自始至終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方式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16]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17]在本技術的描述中,若干的含義是一個或者多個,多個的含義是兩個以上,大于、小于、超過等理解為不包括本數,以上、以下、以內等理解為包括本數。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區分技術特征為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先后關系。
[0018]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以及“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特征。
[0019]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或活動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不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間接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系。
[0020]下文的公開提供了許多不同的實施方式或例子用來實現本技術的不同方案。
[0021]參照圖1至圖2所示,一種斑馬魚培養箱,包括箱體10,所述箱體10具有上端敞口的腔體,所述腔體的一端設置有兩塊分隔板11,所述分隔板11的底部與箱體10的內底壁接觸,兩個分隔板11將腔體分成兩個收集區12和一個養殖區13,各所述分隔板11的底部設置有連通收集區12和養殖區13的第一孔組,所述箱體10的上部設置有兩個出水孔14,一個出水孔14對應一個收集區12,所述出水孔14與收集區12連通。
[0022]本技術通過分隔板11將腔體分成養殖區13和收集區12,在斑馬魚養殖時,往腔體內添加水,水位漫道出水孔14時,形成水流,水中的糞便隨著水流流動經第一孔組進入
收集區12,部分糞便留在收集區12,部分糞便隨著水流從出水孔14流出箱體10外,實現糞便等顆粒雜物收集及分離,為斑馬魚的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本技術適用于斑馬魚養殖中。
[0023]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箱體10具有第一側壁、與第一側壁平行的第二側壁以及連接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的第三側壁,所述第一側壁和第三側壁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導向塊23,第二側壁和第三側壁上分別設置有第二導向塊24,第一導向塊23和第二導向塊24上分別設置有導向槽,其中一塊分隔板11的兩端分別插接到兩個第一導向塊23的導向槽后實現限位,余下一塊分隔板11的兩端分別插接到兩個第二導向塊24的導向槽后實現限位,第一導向塊23、第二導向塊24以及導向槽的設置,實現分隔板11的快速裝拆,結構簡單、實用。
[0024]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分隔板11的上部設置有連通收集區12和養殖區13的第二孔組17,所述第一孔組和第二孔組17分別具有至少兩個間隔設置的通孔,漂浮在水面的魚食殘渣能通過第二孔組17進入收集區12,至少部分魚食殘渣能隨著水流從出水孔14排出箱體10外。
[002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斑馬魚培養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體,所述箱體具有上端敞口的腔體,所述腔體的一端設置有兩塊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底部與箱體的內底壁接觸,兩個分隔板將腔體分成兩個收集區和一個養殖區,各所述分隔板的底部設置有連通收集區和養殖區的第一孔組,所述箱體的上部設置有兩個出水孔,一個出水孔對應一個收集區,所述出水孔與收集區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斑馬魚培養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具有第一側壁、與第一側壁平行的第二側壁以及連接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的第三側壁,所述第一側壁和第三側壁上分別設置有第一導向塊,第二側壁和第三側壁上分別設置有第二導向塊,第一導向塊和第二導向塊上分別設置有導向槽,其中一塊分隔板的兩端分別插接到兩個第一導向塊的導向槽后實現限位,余下一塊分隔板的兩端分別插接到兩個第二導向塊的導向槽后實現限位。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斑馬魚培養箱,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雪平,陳子翔,
申請(專利權)人:清魚檢測技術廣州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