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池倉鋁型材熱擠壓模具,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相互緊配組成模具體,所述上模一側表面開設有孔洞,所述孔洞內部設有分流橋,所述分流橋與上模相連接,所述孔洞被分流橋間隔為若干個分流孔,所述分流橋一側連接有成型工作帶,所述分流橋一側表面開設有獨立通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上模分流橋上開設一個獨立通孔,為型腔內的成型工作帶頂部提供更多的鋁流流量,同時通過在下模的焊合室內部增設前置工作帶,使鋁流在第一時間內即可流向型腔,從而避免電池倉成型時鋁流出現擠出速度相差較大的問題,降低電池倉厚點與薄點的流速差,保證電池倉鋁型材生產后,材質均勻,各處壁厚一致,合格率較高。合格率較高。合格率較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池倉鋁型材熱擠壓模具
[0001]本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電池倉鋁型材熱擠壓模具。
技術介紹
[0002]現有的新能源汽車為傳統燃油車的代替產物,已呈現爆發式發展,而輕量化和電池管理需要使用到大量的鋁型材,其中新能源汽車的電池用電池倉,就是鋁流在模具的熱擠壓下直接制成的鋁型材結構,其能夠有效的保護電池不受外界的影響,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新能源汽車電池用鋁型材式電池倉,勢必會給模具制造商帶來了巨大商機,也因此引來很多廠家在行動。
[0003]但是目前生產電池倉的熱擠壓模具在實際使用時,通常都是將工作帶直接設置在分流橋的一側,此方式會造成分流橋處鋁流流速不均,鋁流供料不足,造成生產的電池倉型材壁厚相差較大,報廢率高。
[0004]因此,專利技術一種電池倉鋁型材熱擠壓模具來解決上述問題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池倉鋁型材熱擠壓模具,通過在上模分流橋上開設一個獨立通孔,為型腔內的成型工作帶頂部提供更多的鋁流流量,同時通過在下模的焊合室內部增設前置工作帶,使鋁流在第一時間內即可流向型腔,從而避免電池倉成型時鋁流出現擠出速度相差較大的問題,降低電池倉厚點與薄點的流速差,保證電池倉鋁型材生產后,材質均勻,各處壁厚一致,合格率較高,以解決技術中的上述不足之處。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池倉鋁型材熱擠壓模具,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相互緊配組成模具體;
[0007]所述上模一側表面開設有孔洞,所述孔洞內部設有分流橋,所述分流橋與上模相連接,所述孔洞被分流橋間隔為若干個分流孔,所述分流橋一側連接有成型工作帶,所述分流橋一側表面開設有獨立通孔;
[0008]所述下模包括焊合室、型腔以及出料孔,所述焊合室通過型腔與出料孔相連接,所述焊合室靠近上模設置,所述焊合室內部設有前置工作帶,所述前置工作帶與下模相連接;
[0009]所述成型工作帶貫穿焊合室并延伸至型腔內部,用于電池倉鋁型材的熱擠壓成型。
[0010]優選的,所述上模和下模上均開設有螺孔,且通過螺栓緊配。
[0011]優選的,所述上模和下模均為H13模具鋼制成,且均設置為圓盤狀。
[0012]優選的,所述分流孔的數量設置為八個。
[0013]優選的,所述獨立通孔設置為凹形。
[0014]優選的,所述前置工作帶底部加工有阻礙角,且傾角設置為5
°
。
[0015]優選的,所述出料孔由內向外設置為階梯狀。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技術通過在上模分流橋上開設一個獨立通孔,使得一部分鋁流會經獨立通孔流向下模,為型腔內的成型工作帶頂部提供更多的鋁流流量,同時通過在下模的焊合室內部增設前置工作帶,其可以阻擋一部分經分流孔以及獨立通孔中匯集而來的鋁流,使其第一時間內即可流向型腔,經過此設計的模具體可以避免電池倉成型時鋁流出現擠出速度相差較大的問題,降低電池倉厚點與薄點的流速差,保證厚點與薄點的尺寸穩定,進而保證電池倉鋁型材生產后,材質均勻,各處壁厚一致,合格率較高。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0]圖2為本技術的上模正面結構示意圖;
[0021]圖3為本技術的上模背面結構示意圖;
[0022]圖4為本技術的下模正面結構示意圖;
[0023]圖5為本技術的下模背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6為電池倉鋁型材的側視圖。
[0025]附圖標記說明:
[0026]1上模、2下模、11孔洞、12分流橋、13分流孔、14成型工作帶、15獨立通孔、21焊合室、22型腔、23出料孔、24前置工作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27]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0028]本技術提供了如圖1
?
6所示的一種電池倉鋁型材熱擠壓模具,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下模2相互緊配組成模具體;
[0029]所述上模1一側表面開設有孔洞11,所述孔洞11內部設有分流橋12,所述分流橋12與上模1相連接,所述孔洞11被分流橋12間隔為若干個分流孔13,所述分流橋12一側連接有成型工作帶14,所述分流橋12一側表面開設有獨立通孔15;
[0030]所述下模2包括焊合室21、型腔22以及出料孔23,所述焊合室21通過型腔22與出料孔23相連接,所述焊合室21靠近上模1設置,所述焊合室21內部設有前置工作帶24,所述前置工作帶24與下模2相連接;
[0031]所述成型工作帶14貫穿焊合室21并延伸至型腔22內部,用于電池倉鋁型材的熱擠壓成型。
[0032]進一步的,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上模1和下模2上均開設有螺孔,且通過螺栓緊配,便于上模1和下模2的組裝,使得二者可以快速的固接制成生產電池倉鋁型材的模具體。
[0033]進一步的,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上模1和下模2均為H13模具鋼制成,且均設置為圓盤狀,便于上模1和下模2的使用。
[0034]進一步的,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分流孔13的數量設置為八個,使流向上模1內
部的鋁流被分成八份,從而減少上模1受到的鋁流沖擊,間接提高了上模1的強度。
[0035]進一步的,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獨立通孔15設置為凹形,所述前置工作帶24底部加工有阻礙角,且傾角設置為5
°
,為型腔22內的成型工作帶14頂部提供更多的鋁流流量,平衡工作帶頂部和底部的鋁流量,降低電池倉厚點與薄點的流速差,進而提高電池倉鋁型材的生產質量。
[0036]進一步的,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出料孔23由內向外設置為階梯狀,便于電池倉鋁型材在型腔22被完成熱擠壓后排出,方便該模具體的不間斷生產。
[0037]實施方式具體為:本技術在使用時,如圖6所述,電池倉鋁型材頂部突出,其用料較多,此為厚點,而電池倉鋁型材底部平滑,其用料較少,此為薄點,且均為現有行業內的稱呼,而該模具體在使用時,鋁流經上模1的孔洞11流向下模2,且在此過程中,鋁流首先會被分流橋12阻擋,化成多股平穩的流入上模1內部,從而減小上模1受到的鋁流的沖擊力,提高上模1的使用壽命,同時一部分鋁流會流入獨立通孔15,進而流向下模2,為型腔22內的成型工作帶14頂部提供更多的鋁流流量,從而避免成型工作帶14頂部,也即電池倉成型時的厚點處出現供料不足,導致上下鋁流出現擠出速度相差較大的問題,同時通過在下模2的焊合室21內部增設前置工作帶24,其可以阻擋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池倉鋁型材熱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下模(2)相互緊配組成模具體;所述上模(1)一側表面開設有孔洞(11),所述孔洞(11)內部設有分流橋(12),所述分流橋(12)與上模(1)相連接,所述孔洞(11)被分流橋(12)間隔為若干個分流孔(13),所述分流橋(12)一側連接有成型工作帶(14),所述分流橋(12)一側表面開設有獨立通孔(15);所述下模(2)包括焊合室(21)、型腔(22)以及出料孔(23),所述焊合室(21)通過型腔(22)與出料孔(23)相連接,所述焊合室(21)靠近上模(1)設置,所述焊合室(21)內部設有前置工作帶(24),所述前置工作帶(24)與下模(2)相連接;所述成型工作帶(14)貫穿焊合室(21)并延伸至型腔(22)內部,用于電池倉鋁型材...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理罡,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江順精密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