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一出二太陽能分流模角碼熱擠壓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相互緊配組成模具體,所述上模一側表面開設有孔洞,所述孔洞內部設有與上模相連接的分流橋,所述分流橋將孔洞間隔為九個分流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分流橋的阻擋以及分流橋的銑沉設置,使鋁流在上模內部分為九路流向下模焊合室,從而減少了鋁流對上模的沖擊,各處鋁流供料均勻且充分,供料平衡,避免分流橋偏擺,提高了上模的使用壽命;進一步的,通過加強筋的阻隔,鋁流一分為二流向成型腔,減少了焊合室鋁流分配不均的情況發生,達到兩支太陽能分流模角碼鋁型材同時平穩的出料,實現一模二出,提高單班產量。提高單班產量。提高單班產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一出二太陽能分流模角碼熱擠壓模具
[0001]本技術具體涉及一種一出二太陽能分流模角碼熱擠壓模具。
技術介紹
[0002]熱擠壓模具由于要承受高溫、高壓、高摩損和熱疲勞等惡劣條件,對模具使用壽命影響大,特別是單出模具由于機器數量多、廠房占地大、人工成本高、生產效率低的特點,型材企業越來越難以持續發展。
[0003]然而現有的太陽能分流模角碼型材的熱擠壓模具在實際生產時,還普遍為一出一,無法將模具體從小型機臺轉移到中型機臺上,單班產量較低,無法將滿足生產需求和企業經營效益;同時太陽能分流模角碼型材在熱擠壓成型時,模芯易偏擺,容易報廢,使用壽命往往不高。
[0004]因此,專利技術一種一出二太陽能分流模角碼熱擠壓模具來解決上述問題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一出二太陽能分流模角碼熱擠壓模具,通過分流橋的阻擋以及分流橋的銑沉設置,使鋁流在上模內部分為九路流向下模焊合室,從而減少了鋁流對上模的沖擊,各處鋁流供料均勻且充分,供料平衡,避免分流橋偏擺,提高了上模的使用壽命;進一步的,通過加強筋的阻隔,鋁流一分為二流向成型腔,減少了焊合室鋁流分配不均的情況發生,達到兩支太陽能分流模角碼鋁型材同時平穩的出料,實現一模二出,提高單班產量,以解決技術中的上述不足之處。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一出二太陽能分流模角碼熱擠壓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相互緊配組成模具體;
[0007]所述上模一側表面開設有孔洞,所述孔洞內部設有與上模相連接的分流橋,所述分流橋將孔洞間隔為九個分流孔,所述分流橋靠近下模的一側連接有兩個方頭;
[0008]所述下模靠近上模的一側表面開設有焊合室,以及與焊合室相連通的成型腔,所述成型腔的數量設置為兩個,所述下模位于焊合室的內部表面連接有加強筋,用于間隔開兩個成型腔;
[0009]兩個所述方頭分別延伸至對應的兩個成型腔內部,用于太陽能分流模角碼的一出二生產,且該模具體應用于1800T鋁型材擠壓機。
[0010]優選的,所述分流橋遠離下模的一側表面銑沉設置,且位于上模左右兩側的兩個分流孔外擴設置。
[0011]優選的,所述下模遠離上模的一側表面開設有兩個出料孔,所述出料孔與成型腔一一對應且相互連通。
[0012]優選的,兩個所述出料孔均設置為階梯狀。
[0013]優選的,兩個所述出料孔遠離上模一側的寬度均大于靠近上模一側的寬度。
[0014]優選的,所述上模和下模設置為圓盤狀。
[0015]優選的,所述上模和下模通過螺栓或銷釘相互緊配。
[0016]優選的,所述上模和下模均為H13模具鋼制成。
[001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技術通過分流橋的阻擋,使鋁流在上模內部分為九路流向下模焊合室,從而減少了鋁流對上模的沖擊,且分流橋的銑沉設置可有效的再次減輕鋁流對上模的沖擊,使得分流橋各處鋁流供料均勻且充分,而位于上模左右兩側的兩個分流孔通過外擴的形式達到鋁流供料平衡,使得上模內鋁流各處流速一致,避免分流橋偏擺,提高了上模的使用壽命;
[0019]2、焊合室內的鋁流在加強筋的阻隔下,再次一分為二流向成型腔,使得兩個成型腔供料充足,同時減少了焊合室鋁流分配不均的情況發生,達到兩支太陽能分流模角碼鋁型材同時平穩的出料,實現一模二出,提高單班產量。
附圖說明
[0020]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中記載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1]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22]圖2為本技術上模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23]圖3為本技術上模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本技術下模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25]圖5為本技術下模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0026]圖6為本技術生產的太陽能分流模角碼結構示意圖;
[0027]圖7為現有技術中生產太陽能分流模角碼的模具體示意圖。
[0028]附圖標記說明:
[0029]1上模、2下模、11孔洞、12分流橋、13分流孔、14方頭、21焊合室、22成型腔、23加強筋、24出料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30]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介紹。
[0031]本技術提供了如圖1
?
6所示的一種一出二太陽能分流模角碼熱擠壓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下模2相互緊配組成模具體;
[0032]所述上模1一側表面開設有孔洞11,所述孔洞11內部設有與上模1相連接的分流橋12,所述分流橋12將孔洞11間隔為九個分流孔13,所述分流橋12靠近下模2的一側連接有兩個方頭14;
[0033]所述下模2靠近上模1的一側表面開設有焊合室21,以及與焊合室21相連通的成型腔22,所述成型腔22的數量設置為兩個,所述下模2位于焊合室21的內部表面連接有加強筋23,用于間隔開兩個成型腔22;
[0034]兩個所述方頭14分別延伸至對應的兩個成型腔22內部,用于太陽能分流模角碼的
一出二生產,且該模具體應用于1800T鋁型材擠壓機。
[0035]進一步的,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分流橋12遠離下模2的一側表面銑沉設置,且位于上模1左右兩側的兩個分流孔13外擴設置,減少了鋁流對上模1的沖擊,使得分流橋12各處鋁流供料均勻且充分。
[0036]進一步的,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下模2遠離上模1的一側表面開設有兩個出料孔24,所述出料孔24與成型腔22一一對應且相互連通,兩個所述出料孔24均設置為階梯狀,兩個所述出料孔24遠離上模1一側的寬度均大于靠近上模1一側的寬度,當太陽能分流模角碼鋁型材成型后,可在在不觸碰到下模2內壁的同時,順利快速的經出料孔24排出,保證其外表面不受影響,從而便于太陽能分流模角碼鋁型材的生產。
[0037]進一步的,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上模1和下模2設置為圓盤狀,便于模具體的使用,所述上模1和下模2通過螺栓或銷釘相互緊配,方便上模1和下模2的固接,所述上模1和下模2均為H13模具鋼制成,延長模具體的使用。
[0038]實施方式具體為:由于模具體適用的擠壓機是不同的,如1000T擠壓機只能需求一出一的模具體,1800T擠壓機可以一出二,因此,為了實現一出二,并將1800T擠壓機投入太陽能分流模角碼鋁型材的生產,開發出本模具體與其適配,而本技術在使用時,鋁流經上模1的孔洞11流入上模1內部,進而在分流橋12的阻擋下,分為九路流向焊合室21,從而減少了鋁流對上模1的沖擊,且分流橋12的銑沉設置可有效的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一出二太陽能分流模角碼熱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和下模(2),所述上模(1)和下模(2)相互緊配組成模具體;所述上模(1)一側表面開設有孔洞(11),所述孔洞(11)內部設有與上模(1)相連接的分流橋(12),所述分流橋(12)將孔洞(11)間隔為九個分流孔(13),所述分流橋(12)靠近下模(2)的一側連接有兩個方頭(14);所述下模(2)靠近上模(1)的一側表面開設有焊合室(21),以及與焊合室(21)相連通的成型腔(22),所述成型腔(22)的數量設置為兩個,所述下模(2)位于焊合室(21)的內部表面連接有加強筋(23),用于間隔開兩個成型腔(22);兩個所述方頭(14)分別延伸至對應的兩個成型腔(22)內部,用于太陽能分流模角碼的一出二生產,且該模具體應用于1800T鋁型材擠壓機。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一出二太陽能分流模角碼熱擠壓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橋(12)遠離下模(2)的一側表面銑沉設置,且位于上模(1)左右...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理罡,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江順精密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