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攝像頭萬向支架,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一側設置有轉座A,轉座A與L型轉臂A鉸接,在L型轉臂A的末端外側設置有轉座B,所述轉座B與L型轉臂B鉸接,所述L型轉臂B的末端外側設置有轉座C,轉座C與安裝平臺鉸接;所述安裝平臺由底板和頂板組成,底板底側中心與轉座C鉸接,在底板和頂板的邊角之間固定有若干的緩沖組件支撐。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三個方向(X/Y/Z)的旋向調節,在底板和頂板的邊角之間固定有若干的緩沖組件支撐,可有效消減攝像頭與支架之間的剛性應力,而且減震過程不會影響到原有的固定方位,待氣流平穩后安裝平臺將會自動恢復至原有位置,緩沖組件固定在底板和頂板的邊角之間,可以消減來自不同方向的應力。力。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攝像頭萬向支架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攝像頭萬向支架。
技術介紹
[0002]在進行戶外的拍攝過程中,為了保持攝像機的穩定,一般都會將攝像機通過支架固定,而攝像機的支架一般都是剛性支架,戶外拍攝的過程中容易遭受大風或者強氣流天氣,攝像機與支架的連接處容易受到非常大的應力,導致連接部件變形或者斷裂。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提供一種攝像頭萬向支架,以解決攝像機戶外拍攝時在大風或者強氣流天氣情況下與支架的連接處應力大,出現連接部件變形或者斷裂。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
[0005]一種攝像頭萬向支架,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一側設置有轉座A,轉座A與L型轉臂A鉸接,在L型轉臂A的末端外側設置有轉座B,所述轉座B與L型轉臂B鉸接,所述L型轉臂B的末端外側設置有轉座C,轉座C與安裝平臺鉸接;所述安裝平臺由底板和頂板組成,底板底側中心與轉座C鉸接,在底板和頂板的邊角之間固定有若干的緩沖組件支撐。
[0006]進一步的,L型轉臂A以及L型轉臂B的長臂上均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加強筋。
[0007]進一步的,底板和頂板呈對稱的“十字星”型,緩沖組件安裝在底板和頂板的懸臂末端之間。
[0008]進一步的,緩沖組件采用橡膠氣囊,底板和頂板的懸臂末端均開設有卡口,橡膠氣囊的兩端穿過底板和頂板的懸臂卡口,外側均通過端蓋固定。
[0009]進一步的,底板和頂板的中部區域分散設置若干的限位柱。
[0010]本技術的優點在于:
[0011]本技術具有三個方向(X/Y/Z)的旋向調節,從而使得安裝平臺可以進行任意方向的調節,在傳統的構造基礎上,對安裝平臺進行了改進,安裝平臺由底板和頂板組成,在底板和頂板的邊角之間固定有若干的緩沖組件支撐,如此當在戶外進行拍攝,突遇大風或者強氣流天氣時,有效消減攝像頭與支架之間的剛性應力,而且減震過程不會影響到原有的固定方位,待氣流平穩后安裝平臺將會自動恢復至原有位置,緩沖組件固定在底板和頂板的邊角之間,可以消減來自不同方向的應力。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技術主視圖;
[0013]圖2為本技術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1
?
固定件,11
?
轉座A,2
?
L型轉臂A,21
?
轉座B,3
?
L型轉臂B,31
?
轉座C,4
?
安裝平臺,41
?
底板,42
?
頂板,43
?
懸臂,431
?
卡口,44
?
限位柱,45
?
橡膠氣囊,46
?
端蓋。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在此需要說明的是,對于這些實施方式的說明用于幫助理解本技術,但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術各個實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術特征只要彼此之間未構成沖突就可以相互組合。
[0016]如圖1
?
2所示:
[0017]一種攝像頭萬向支架,包括固定件1,所述固定件1一側設置有轉座A11,轉座A11與L型轉臂A2鉸接,在L型轉臂A2的末端外側設置有轉座B21,所述轉座B21與L型轉臂B3鉸接,所述L型轉臂B3的末端外側設置有轉座C31,轉座C31與安裝平臺4鉸接;所述安裝平臺4由底板41和頂板42組成,底板41底側中心與轉座C31鉸接,在底板41和頂板42的邊角之間固定有若干的緩沖組件支撐。
[0018]本技術具有三個方向(X/Y/Z)的旋向調節,從而使得安裝平臺4可以進行任意方向的調節,在傳統的構造基礎上,對安裝平臺4進行了改進,安裝平臺4由底板41和頂板42組成,在底板41和頂板42的邊角之間固定有若干的緩沖組件支撐,如此當在戶外進行拍攝,突遇大風或者強氣流天氣時,有效消減攝像頭與支架之間的剛性應力,而且減震過程不會影響到原有的固定方位,待氣流平穩后安裝平臺4將會自動恢復至原有位置,緩沖組件固定在底板41和頂板42的邊角之間,可以消減來自不同方向的應力。
[0019]為了增加結構的強度,L型轉臂A2以及L型轉臂B3的長臂上均沿其長度方向設置有加強筋,從而避免L型轉臂A2以及L型轉臂B3的長臂變形影響攝像的方向。
[0020]具體的底板41和頂板42呈對稱的“十字星”型,緩沖組件安裝在底板41和頂板42的懸臂43末端之間,如此可以保證良好緩沖能力的同時,降低安裝平臺4的整體質量。
[0021]緩沖組件可采用橡膠氣囊45,底板41和頂板42的懸臂43末端均開設有卡口431,橡膠氣囊45的兩端穿過底板41和頂板42的懸臂43卡口431,外側均通過端蓋46固定,如此采用非粘結的方式,可以保證橡膠氣囊45能夠牢固的固定住底板41和頂板42,考慮到避免橡膠氣囊45過度壓縮導致底板41與頂板42撞擊,同時造成氣囊損壞,可在底板41和頂板42的中部區域分散設置若干的限位柱44。
[0022]以上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本技術不限于所描述的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技術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對這些實施方式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仍落入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攝像頭萬向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一側設置有轉座A,轉座A與L型轉臂A鉸接,在L型轉臂A的末端外側設置有轉座B,所述轉座B與L型轉臂B鉸接,所述L型轉臂B的末端外側設置有轉座C,轉座C與安裝平臺鉸接;所述安裝平臺由底板和頂板組成,底板底側中心與轉座C鉸接,在底板和頂板的邊角之間固定有若干的緩沖組件支撐。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攝像頭萬向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轉臂A以及L型轉臂B的長臂上均沿其長度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運江,
申請(專利權)人:貴州凡強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