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拆裝方便的一種用于被子固定器的殼體結構,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設有一個第一通孔,所述殼體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在殼體內相通且第二通孔的孔徑大于第一通孔的孔徑。優點:一種用于被子固定器的殼體結構不僅殼體和穿引線裝配較為方便,而且殼體和穿引線拆分也較為方便。為方便。為方便。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用于被子固定器的殼體結構
[0001]本技術屬于被子固定器制造
,具體涉及一種用于被子固定器的殼體結構。
技術介紹
[0002]被子固定器用于將被套和被芯的四角進行固定,由于其使用較為方便,現越來越受廣大消費者的歡迎,但是之前的被子固定器,其重要組成部件鎖線扣,如本申請人在先申請的專利,申請號202222174413.4、名稱“一種鎖線扣”,包括第一鎖線扣板和第二鎖線扣板,所述第一鎖線扣板的上端面設有母扣和插柱,所述第二鎖線扣板的上端面設有子扣和插孔,所述插孔貫通第二鎖線扣板的上下兩端面,在插柱與插孔插接配合且母扣和子扣相互卡扣連接時第一鎖線扣板和第二鎖線扣板相互扣合。所述第一鎖線扣板和第二鎖線扣板之間設有連接件且連接件的一側與第一鎖線扣板固定連接、另一側與第二鎖線扣板固定連接。所述連接件為鉸接件。所述第一鎖線扣板、第二鎖線扣板和連接件一體注塑成型,所述連接件呈倒V形且連接件的厚度從兩側邊到正中間逐漸變薄,所述連接件在正中間最薄處形成折疊線且連接件能夠沿折疊線進行對折。所述母扣中的扣板的上端設有母扣勾頭,所述子扣中的扣板的上端設有子扣勾頭,所述第二鎖線扣板的上端面設有母扣通孔且母扣通孔貫通第二鎖線扣板的上下兩端面,所述子扣勾頭在母扣通孔的正上方,母扣和子扣通過子扣勾頭和母扣勾頭相互勾合實現卡扣連接且母扣勾頭位于母扣通孔內。所述第一鎖線扣板的上端面設有子扣通孔且子扣通孔貫通第一鎖線扣板的上下兩端面,所述母扣勾頭位于子扣通孔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鎖線扣板的上端面設有環套且環套的通孔與插孔相互貫通。所述環套與子扣中的扣板呈整體結構。在插柱與插孔插接配合時插柱和插孔之間留有間隙。其不足之處在于:一種鎖線扣在使用時需要將穿引線的一端從第二鎖線扣板下端面通入插孔并從第二鎖線扣板上端面通出,這樣鎖線扣和穿引線裝配相對不夠方便,即使用相對不夠方便。該種鎖線扣,其在穿引線裝配后穿引線和鎖線扣(鎖線扣中的第一鎖線扣板和第二鎖線扣板通過母扣和子扣相互卡扣,卡扣后較難打開,這樣才能防止固定器在使用過程中被意外打開)想要進行拆分時較為麻煩(需要先將卡扣的母扣和子扣打開)。
技術實現思路
[0003]設計目的:為避免
技術介紹
中的不足,設計一種拆裝方便的一種用于被子固定器的殼體結構。
[0004]設計方案:為實現上述設計目的。
[0005]1、所述殼體上設有一個第一通孔,所述殼體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在殼體內相通且第二通孔的孔徑大于第一通孔的孔徑的設計,是本技術的技術特征之一。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在將穿引線與殼體實現固定時,將穿引線的一端通過第二通孔通入殼體內且將穿引線的另一端打結形成大端頭(大端頭能夠通過第二通孔,但是無法通過第一通孔),之后將通入殼體內的穿引線端頭通過第一通孔引出殼體(可
以借助工具),之后下拉通過第一通孔的穿引線端頭直至大端頭被第一通孔阻擋在殼體內,從而穿引線的一端和殼體實現快速裝配;另外,后續穿引線和殼體拆分也很方便。
[0006]2、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處于不同的高度平面上的設計,是本技術的技術特征之二。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處于不同的高度平面上,在安裝穿引線前,先轉動殼體使得第二通孔所處高度高于第一通孔,之后將穿引線的一端通過第二通孔通入殼體內,之后將通入殼體內的穿引線端頭通過第一通孔引出殼體,由于第二通孔處于高處而第一通孔處于低處,這樣穿入殼體內的穿引線端頭更容易從第一通孔引出殼體。
[0007]3、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間設有導向連接面且導向連接面位于殼體內的設計,是本技術的技術特征之三。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間設有導向連接面且導向連接面位于殼體,導向連接面的設置,使得通過第二通孔穿入殼體內的穿引線能夠更順暢的移動到第一通孔。
[0008]4、所述殼體上設有兩個第二通孔,所述兩個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兩側且兩個第二通孔處于同一高度平面上的設計,是本技術的技術特征之四。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所述殼體上設有兩個第二通孔,所述兩個第二通孔位于第一通孔的兩側且兩個第二通孔處于同一高度平面上,兩個第二通孔的設置,使得使用者能夠根據需要選擇一個第二通孔進行穿線,從而令殼體結構使用更方便。
[0009]5、所述第一通孔為圓形孔且孔內壁倒圓角的設計,是本技術的技術特征之五。這樣設計的目的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為圓形孔且孔內壁倒圓角,這樣能夠使引線更順暢的通過第一通孔。
[0010]技術方案:一種用于被子固定器的殼體結構,包括殼體,所述殼體上設有一個第一通孔,所述殼體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在殼體內相通且第二通孔的孔徑大于第一通孔的孔徑。
[0011]本技術與
技術介紹
相比,一種用于被子固定器的殼體結構不僅殼體和穿引線裝配較為方便,而且殼體和穿引線拆分也較為方便。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一種用于被子固定器的殼體結構(導向連接面為半球面)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一種用于被子固定器的殼體結構(導向連接面為半球面)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0014]圖3是一種用于被子固定器的殼體結構(導向連接面為半球面)的仰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實施例1:參照附圖1
?
圖3。一種用于被子固定器的殼體結構,包括殼體1,所述殼體1上設有一個第一通孔2,所述殼體1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二通孔3,所述第二通孔3和第一通孔2在殼體1內相通且第二通孔3的孔徑大于第一通孔2的孔徑。穿引線的一側端頭大于另一側的端頭,較大的那側端頭為大端頭,較小的那側端頭為小端頭,所述大端頭可以是由穿引線
打結形成,所述穿引線中的大端頭能夠通過第二通孔3,所述穿引線中的大端頭無法通過第一通孔2,但是穿引線中的小端頭能夠通過第一通孔2。所述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3可以是都設置在殼體1的面殼上或底殼上;或者第一通孔2設置在面殼上,第二通孔3設置在底殼上。
[0016]優選的,所述第二通孔3和第一通孔2處于不同的高度平面上。所述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3之間設有導向連接面4且導向連接面4位于殼體1內。所述導向連接面4為弧形面,或者導向連接面4為斜面,或者導向連接面4為半球面,或者導向連接面4為錐形面。當導向連接面4為半球面時,第二通孔3設置在半球面的最大圓徑上且第一通孔2設置在半球面的球底(球頂)處。
[0017]所述殼體1上設有兩個第二通孔3,所述兩個第二通孔3位于第一通孔2的兩側且兩個第二通孔3處于同一高度平面上。所述第一通孔2為圓形孔且孔內壁倒圓角。
[0018]在將穿引線與殼體1實現固定時,將穿引線的一端通過第二通孔3通入殼體1內且將穿引線的另一端打結形成大端頭(大端頭能夠通過第二通孔3,但是無法通過第一通孔2),之后將通入殼體1內的穿引線端頭通過第一通孔2引出殼體1(可以借助工具),之后下拉通過第一通孔2的穿引線端頭直至大端頭被第一通孔2阻擋在殼體1內。
[0019]需要理解到的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被子固定器的殼體結構,包括殼體(1),其特征是:所述殼體(1)上設有一個第一通孔(2),所述殼體(1)上設有至少一個第二通孔(3),所述第二通孔(3)和第一通孔(2)在殼體(1)內相通且第二通孔(3)的孔徑大于第一通孔(2)的孔徑。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于被子固定器的殼體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第二通孔(3)和第一通孔(2)處于不同的高度平面上。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用于被子固定器的殼體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通孔(2)和第二通孔(3)之間設有導向連接面(4)且導向連接面(4)位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饒曉鋒,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耐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