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鈑金件加工用焊接箱,涉及鈑金件加工技術領域,解決了固定裝置只能適應一種規格的鈑金件和工作臺固定,不能適應不同工人身高的技術問題;電機通過蝸桿傳動使左轉軸與右轉軸呈反向轉動,由于切線結構,固定在左轉軸和右轉軸上的左曲柄和右曲柄能支撐桌腿上下移動,從而使桌子能調整高度來適應不同身高的工人;液壓泵輸出端進行伸縮時,帶動左側第一連桿和右側第一連桿活動,左側第一連桿與右側第一連桿轉動帶動左側第二連桿和右側第二連桿轉動沿著交叉處的轉軸軸線轉動,同時帶動左側第三連桿和右側第三連桿移動,從而帶動左夾板和右夾板趨近或遠離,從而達到固定不同規格的待加工鈑金件的作用。而達到固定不同規格的待加工鈑金件的作用。而達到固定不同規格的待加工鈑金件的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鈑金件加工用焊接箱
[0001]本技術屬于鈑金件加工
,具體是一種鈑金件加工用焊接箱。
技術介紹
[0002]鈑金是一種針對金屬薄板(通常在6mm以下)的綜合冷加工工藝,包括剪、沖/切/復合、折、焊接、鉚接、拼接、成型等。其顯著的特征就是同一零件厚度一致。通過鈑金工藝加工出的產品叫做鈑金件。
[0003]公開號為CN207386863U公開了一種鈑金件沖壓制品焊接設備,包括立柜、工作臺、固定架、擋板、儲存柜、支撐桿、繞絲盤、焊絲、移動滑板、焊槍、焊接板、焊槍頭、第一轉動螺栓、輸電線、第二轉動螺栓、固定底板和焊接塊,所述立柜內部設置有繞絲盤以及設置在繞絲盤底部的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底部設置有儲存柜,所述立柜一側設置有擋板,所述擋板一側設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頂部設置有工作臺,所述工作臺頂部設置有焊接板,所述焊接板表面設置有焊接塊,所述焊接板頂部設置有焊槍以及設置在焊槍一側的焊槍,所述焊槍一端設置有移動滑板。本技術設計結構簡單,操作便捷,構造緊湊巧妙,能夠有效的提高焊接的工作效率,良品率高,具有很好的推廣價值。
[0004]針對上述一種鈑金件沖壓制品焊接設備,固定裝置只能焊接一種規格的鈑金件,對于不同規格的鈑金件需要更換固定裝置,不僅操作麻煩,而且降低工作效率,且上述工作臺高度固定,針對不同身高的工人在操作時,會使工人操作不順手,影響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技術提出了一種鈑金件加工用焊接箱,用于解決固定裝置只能適應一種規格的鈑金件和工作臺固定,不能適應不同工人身高的技術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技術的第一方面的實施例提出一種鈑金件加工用焊接箱,包括控制臺和工作臺,所述工作臺上端設置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內兩側分別設置有右夾板和左夾板,所述右夾板與左夾板組成固定機構,所述工作臺下端設置有升降結構;
[0007]所述升降結構包括桌腿和立柱,所述立柱中間為鏤空狀態,所述桌腿在立柱內上下活動,相鄰的兩個所述立柱之間設置有第一固定桿,兩個所述第一固定桿之間設置有兩個第二固定桿,兩個所述第二固定桿中間分別設置有左渦輪和右渦輪,所述左渦輪和所述右渦輪之間設置有蝸桿,所述蝸桿分別與左渦輪和右渦輪之間相互嚙合;
[0008]所述左渦輪兩側設置有左轉軸,所述左轉軸遠離左渦輪的一端設置有左曲柄,所述左曲柄一端與左側桌腿下端連接,所述右渦輪兩側分別設置有右轉軸,所述右轉軸遠離右渦輪一端設置有右曲柄,所述右曲柄一端與右端桌腿下端連接。
[0009]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工作臺側邊設置的液壓泵,所述液壓泵輸出端設置有右側第一連桿和左側第一連桿,所述右側第一連桿遠離輸出端的一端依次設置有右側第二連桿和右側第三連桿,所述左側第一連桿遠離輸出端的一側依次設置有左側第二連桿和左
側第三連桿,所述右側第二連桿與左側第二連桿交叉連接且交叉處設置有轉軸,所述右側第三連桿與右夾板活動連接,所述左側第三連桿與左夾板活動連接。
[0010]優選的,所述固定機構內相鄰的兩個連桿之間均采用鉸鏈連接。
[0011]優選的,所述工作臺上端設置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上設置有焊槍。
[0012]優選的,所述蝸桿下端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驅動蝸桿轉動。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將待加工的鈑金件放置于工作臺的矩形槽內,同時電機通過蝸桿傳動使左轉軸與右轉軸呈反向轉動,由于切線結構,固定在左轉軸和右轉軸上的左曲柄和右曲柄能支撐桌腿上下移動,從而使桌子能調整高度來適應不同身高的工人;
[0014]驅動液壓泵從而使左夾板與右夾板將待加工的鈑金件固定,液壓泵輸出端進行伸縮時,帶動左側第一連桿和右側第一連桿活動,左側第一連桿與右側第一連桿轉動帶動左側第二連桿和右側第二連桿轉動沿著交叉處的轉軸軸線轉動,同時帶動左側第三連桿和右側第三連桿移動,從而帶動左夾板和右夾板趨近或遠離,從而達到固定不同規格的待加工鈑金件的作用。
附圖說明
[0015]圖1為本技術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6]圖2為本技術升降結構平面示意圖;
[0017]圖3為本技術固定機構平面示意圖;
[0018]附圖說明:1、控制臺;2、工作臺;3、支撐桿;4、焊槍;5、液壓泵;6、右夾板;601、右側第一連桿;602、右側第二連桿;603、右側第三連桿;7、左夾板;701、左側第一連桿;702、左側第二連桿;703、左側第三連桿;8、桌腿;9、立柱;10、蝸桿;11、左渦輪;111、左轉軸;112、左曲柄;12、右渦輪;121、右轉軸;122、右曲柄;13、電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0]請參閱圖1,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鈑金件加工用焊接箱,包括控制臺1和工作臺2,所述工作臺2上端設置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內兩側分別設置有右夾板6和左夾板7,所述右夾板6與左夾板7組成固定機構,所述工作臺2下端設置有升降結構;
[0021]請參閱圖1和圖2,所述升降結構包括桌腿8和立柱9,所述立柱9中間為鏤空狀態,所述桌腿8在立柱9內上下活動,相鄰的兩個所述立柱9之間設置有第一固定桿,兩個所述第一固定桿之間設置有兩個第二固定桿,兩個所述第二固定桿中間分別設置有左渦輪11和右渦輪12,所述左渦輪11和所述右渦輪12之間設置有蝸桿10,所述蝸桿10分別與左渦輪11和右渦輪12之間相互嚙合,電機13驅動蝸桿10轉動,通過齒部帶動左渦輪11和右渦輪12相向轉動;
[0022]所述左渦輪11兩側設置有左轉軸111,所述左轉軸111遠離左渦輪11的一端固定連
接左曲柄112,所述左曲柄112一端與左側桌腿8下端連接,所述右渦輪12兩側設置有右轉軸121,所述右轉軸121遠離右渦輪12一端固定連接右曲柄122,所述右曲柄122一端與右端桌腿8下端連接,電機13通過蝸桿10傳動使左轉軸111與右轉軸121呈反向轉動,由于切線結構,固定在左轉軸111和右轉軸121上的左曲柄112和右曲柄122能支撐桌腿8上下移動,從而使桌子能調整高度。
[0023]請參閱圖3,所述固定機構包括工作臺2側邊設置的液壓泵5,所述液壓泵5輸出端設置有右側第一連桿601和左側第一連桿701,右側第一連桿601一端與左側第一連桿701一端與液壓泵5輸出端采用轉軸活動連接,所述右側第一連桿601遠離輸出端的一端依次設置有右側第二連桿602和右側第三連桿603,所述左側第一連桿701遠離輸出端的一側依次設置有左側第二連桿702和左側第三連桿703,所述右側第二連桿602與左側第二連桿702交叉連接且交叉處設置有轉軸,所述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鈑金件加工用焊接箱,包括控制臺(1)和工作臺(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臺(2)上端設置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內兩側分別設置有右夾板(6)和左夾板(7),所述右夾板(6)與左夾板(7)組成固定機構,所述工作臺(2)下端設置有升降結構;所述升降結構包括桌腿(8)和立柱(9),所述立柱(9)中間為鏤空狀態,所述桌腿(8)在立柱(9)內上下活動,相鄰的兩個所述立柱(9)之間設置有第一固定桿,兩個所述第一固定桿之間設置有兩個第二固定桿,兩個所述第二固定桿中間分別設置有左渦輪(11)和右渦輪(12),所述左渦輪(11)和所述右渦輪(12)之間設置有蝸桿(10),所述蝸桿(10)分別與左渦輪(11)和右渦輪(12)之間相互嚙合;所述左渦輪(11)兩側設置有左轉軸(111),所述左轉軸(111)遠離左渦輪(11)的一端設置有左曲柄(112),所述左曲柄(112)一端與左側桌腿(8)下端連接,所述右渦輪(12)兩側分別設置有右轉軸(121),所述右轉軸(121)遠離右渦輪(12)一端設置有右曲柄(122),所述右曲柄(122)一端與右端桌腿(8)下端連接。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汪祥,江正兵,伍章勛,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新路源金屬構件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