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多工序合并的管件產品加工裝置,包括夾持件,其開設有拼接孔、夾持工位,且若干個夾持件沿加工方向呈對稱式拼接形成工件夾持模具;端模組件,包括管端模座、管端加工模,管端模座的一端安裝于待加工設備輸出端,管端模座的另一端開設有模槽,且若干個管端模座沿待加工設備輸出端的加工方向呈陣列式布置;管端加工模的一端至少部分插入于模槽內,且與管端模座固定連接,管端加工模的另一端設有管端加工工位。本申請的管件產品加工裝置,能夠將多個工序合并在同一副模具上,通過一副模具即可生產管件產品。一副模具即可生產管件產品。一副模具即可生產管件產品。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多工序合并的管件產品加工裝置
[0001]本申請屬于管形兩件加工設備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多工序合并的管件產品加工裝置。
技術介紹
[0002]隨著汽車消費市場需求的提高,智能化,汽車的車型改款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汽車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汽車生產線需要適應不同車型的生產要求以降低開發成本;目前,汽車零部件生產商大多采用傳統的生產方式,生產分散、規模小、集中度低、品種單一、技術落后,無論是設計理念還是技術都有待創新;
[0003]傳統的零件生產遇到型面復雜零件,使用多副管端模具、多臺管端設備進行成形,前序生產完成后更換模具、設備進行下一工序的成形,其過程必須要進行拆裝調試,這使得工人勞動強度變大,其次每換一次模具就必須重新標定,不僅設備可動率低下,還增加了用工成本。
[0004]因此,目前亟需一種能夠將多個工序合并在同一副模具上,通過一副模具即可生產管件產品的加工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5]申請目的: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申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多工序合并的管件產品加工裝置,其結構簡單,易于生產,應用靈活,能夠將多個工序合并在同一副模具,通過一副模具即可生產管件產品,節約了設備投入、提高了設備利用率、降低了人員操作的工作量、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生產成本。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多工序合并的管件產品加工裝置,包括:
[0007]夾持件,其開設有拼接孔、夾持工位,且若干個夾持件沿加工方向呈對稱式拼接形成工件夾持模具;
[0008]端模組件,包括管端模座、管端加工模,所述管端模座的一端安裝于待加工設備輸出端,所述管端模座的另一端開設有模槽,且若干個管端模座沿待加工設備輸出端的加工方向呈陣列式布置;所述管端加工模的一端至少部分插入于模槽內,且與管端模座固定連接,所述管端加工模的另一端設有管端加工工位。
[0009]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夾持件將待加工管件產品進行固定,能夠避免加工時待加工管件產品松動的問題;且,將多道管端成形工序合并在同一副模具上,能夠節約工廠占地面積,減少模具、設備的切換、產品搬運、再次裝夾的時間,且,還能夠提高設備的可動率,節約人工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0010]作為本申請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夾持件包括第一夾模、第二夾模,所述第一夾模設有第一拼接孔,所述第二夾模設有第二拼接孔,第一夾模拼接端與第二夾模拼接端拼接形成工件夾持模具,且所述第一拼接孔與第二拼接孔保持同軸心。
[0011]作為本申請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第一夾模設有第一夾持槽,所述第二夾模設有
第二夾持槽,在第一夾模與第二夾模拼接形成工件夾持模具后,所述第一夾持槽與第二夾持槽形成夾持工位。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能夠將夾持件分為第一夾模、第二夾模,便于待加工管件產品的夾持以及拆卸,進一步降低裝夾的時間。
[0013]作為本申請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管端加工模包括第一壓筋模、第二壓筋模,第一壓筋模連接端安裝于模槽內,第一壓筋模加工端至少部分突出于管端模座,且所述第一壓筋模加工端面向待加工管件產品的第一管端,且所述第一壓筋模加工端開設有第一加工工位;第二壓筋模連接端安裝于模槽內,第二壓筋模加工端至少部分突出于管端模座,且所述第二壓筋模加工端面向待加工管件產品的第二管端,且所述第二壓筋模加工端開設有第二加工工位。
[0014]作為本申請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管端加工模還包括第一加工件、第二加工件,所述第一加工件安裝于第一加工工位內,所述第二加工件安裝于第二加工工位內。
[0015]作為本申請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管端加工模還包括第一收口模、第二收口模,第一收口模連接端安裝于模槽內,第一收口模加工端至少部分突出于管端模座,且所述第一收口模加工端面向待加工管件產品的第一管端,且所述第一收口模加工端開設有第二加工工位;第二收口模連接端安裝于模槽內,第二收口模加工端至少部分突出于管端模座,且所述第二收口模加工端面向待加工管件產品的第二管端,且所述第二收口模加工端開設有第四加工工位。
[0016]作為本申請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管端加工模還包括第三加工件、第四加工件,所述第三加工件安裝于第三加工工位內,所述第四加工件安裝于第四加工工位內。
[0017]作為本申請的一種優選方式,所述管端模座數量與第一壓筋模、第二壓筋模、第一收口模、第二收口模數量一致。
[00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將管端加工模分為第一壓筋模、第二壓筋模、第一收口模、第二收口模,能夠將壓筋加工與收口加工的工序合并在同一副模具上,進一步減少模具、設備的切換,減少待加工管件產品再次裝夾更換的時間。
[0019]本申請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
[0020]本申請所述的一種多工序合并的管件產品加工裝置,通過將多道管端成形工序合并在同一副模具上,能夠節約工廠占地面積,且減少了模具、設備的切換、產品搬運、再次裝夾的時間,提高了設備可動率,節約人工成本,提高管件產品的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0021]為了使本申請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申請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22]圖1是本申請的管件產品加工裝置的第一立體示意圖。
[0023]圖2是本申請的管件產品加工裝置的第二立體示意圖。
[0024]圖3是本申請的夾持件的第一夾持示意圖。
[0025]圖4是本申請的夾持件的第二夾持示意圖。
[0026]圖5是本申請的端模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0027]圖6是本申請的管端模座的立體示意圖。
[0028]圖7是本申請的管件產品的立體示意圖。
[0029]圖8是本申請的第一壓筋模的爆炸示意圖。
[0030]圖9是本申請的第一收口模的爆炸示意圖。
[0031]圖10是本申請的第二壓筋模的爆炸示意圖。
[0032]圖11是本申請的第二收口模的爆炸示意圖。
[0033]說明書附圖標記說明:3、管件產品,10、第一夾模,11、第二夾模,13、夾持工位,20、管端模座,21、管端加工模,22、管端加工工位,100、第一拼接孔,101、第一夾持槽,110、第二拼接孔,111、第二夾持槽,200、模槽,210、第一壓筋模,211、第二壓筋模,212、第一加工件,213、第一壓筋槽,214、第二加工件,215、第二壓筋槽,216、第一收口模,217、第二收口模,218、第三加工件,219、第一收口槽,220、第四加工件,221、第二收口槽,222、第一加工工位,223、第二加工工位,224、第三加工工位,225、第四加工工位。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申請作進一步說明,以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更好地理解本申請并能予以實施,但所舉實施例不作為對本申請的限定。
[0035]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前”、“后”、“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多工序合并的管件產品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夾持件,其開設有拼接孔、夾持工位(13),且若干個夾持件沿加工方向呈對稱式拼接形成工件夾持模具;端模組件,包括管端模座(20)、管端加工模(21),所述管端模座(20)的一端安裝于待加工設備輸出端,所述管端模座(20)的另一端開設有模槽(200),且若干個管端模座(20)沿待加工設備輸出端的加工方向呈陣列式布置;所述管端加工模(21)的一端至少部分插入于模槽(200)內,且與管端模座(20)固定連接,所述管端加工模(21)的另一端設有管端加工工位(2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工序合并的管件產品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夾持件包括第一夾模(10)、第二夾模(11),所述第一夾模(10)設有第一拼接孔(100),所述第二夾模(11)設有第二拼接孔(110),第一夾模(10)拼接端與第二夾模(11)拼接端拼接形成工件夾持模具,且所述第一拼接孔(100)與第二拼接孔(110)保持同軸心。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多工序合并的管件產品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夾模(10)設有第一夾持槽(101),所述第二夾模(11)設有第二夾持槽(111),在第一夾模(10)與第二夾模(11)拼接形成工件夾持模具后,所述第一夾持槽(101)與第二夾持槽(111)形成夾持工位(13)。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工序合并的管件產品加工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端加工模(21)包括第一壓筋模(210)、第二壓筋模(211),第一壓筋模(210)連接端安裝于模槽(200)內,第一壓筋模(210)加工端至少部分突出于管端模座(20),且所述第一壓筋模(210)加工端面向待加工管件產品(3)的第一管端,且所述第一壓筋模(210)加工端開設有第一加工工位(222);第二壓筋模(211)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葛江宏,
申請(專利權)人:華達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