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刺繡機剪線方法,屬于刺繡機技術領域。方法應用于動刀與定刀之間設有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的刺繡機剪線裝置,其包括:步驟S10,控制機針下針,將面線帶到針板下方;步驟S20,當面線被帶到針板下方后,控制動刀勾取面線向著定刀運動,直至停止在動刀與定刀未閉合的止限位;此時,勾取的面線止限于所述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步驟S30,控制機針下針,完成至少一個線跡的刺繡;步驟S40,控制動刀自所述止限位向定刀運動,當動刀與定刀閉合時,剪斷面線線頭。本發(fā)明專利技術避免面線線頭被帶入旋梭形成新的線跡,影響繡品品質(zhì)。品品質(zhì)。品品質(zhì)。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刺繡機剪線方法
[0001]本申請是2021年4月27日提出的“一種刺繡機剪線裝置及刺繡機剪線方法”的專利技術專利申請CN202110459465.3的分案申請。
[0002]本專利技術涉及刺繡機
,尤其涉及一種刺繡機剪線方法。
技術介紹
[0003]目前對于刺繡機行業(yè),繡品完成一個圖形單元,開始刺繡另外一個圖形單元時,需要對布面下方的面線和底線進行剪線處理,由于繡品單元數(shù)量眾多需要頻繁剪線,而剪線后起針留下的線頭是位于布面下方的。一般刺繡機剪線后起針刺繡機針帶動的一根面線穿過布面后被旋梭勾取并分開為前后兩股,這前后兩股線形成一個線圈通過旋梭包裹旋梭當中的底線。在形成線圈、套結(jié)過程中,由于面線線頭未被束縛,容易出現(xiàn)繡線無法抽緊的情況,此時布面下方的線頭雜亂,線頭長短不一,大大影響繡品質(zhì)量;并且線跡太松易導致底線掙脫,容易發(fā)生脫線、斷線現(xiàn)象。
[0004]技術專利CN201071451Y公開了一種繡花機剪線裝置,并具體公開了裝置由動刀、定刀以及控制動刀運動的動刀驅(qū)動機構(gòu)所組成,動刀與定刀設置于一同樣設置在針板上的動刀組件中,動刀在動刀驅(qū)動機構(gòu)的控制下能夠與定刀處于重疊,針板上還設有一個在動刀勾線、剪線過程中壓住底線線頭的捕線裝置。該專利僅僅在剪線過程中壓住底線線頭,并未對剪線后起針刺繡的面線線頭進行束縛,仍存在繡線無法抽緊而造成的線頭雜亂、長短不一,以及易掙脫底線發(fā)生脫線、斷線的問題。
[0005]申請人在先專利技術申請CN 2021101748749公開了一種刺繡機剪線方法,并具體公開了方法包括:步驟S10,控制機針下針,將面線線頭帶到針板下方;步驟S20,當面線線頭被帶到針板下方后,控制剪線動刀勾取面線線頭向著剪線定刀運動,直至停止在剪線動刀與剪線定刀未閉合的止限位;此時,勾取的面線止限于剪線動刀下方的底線保持器;步驟S30,控制機針下針,完成至少一個線跡的刺繡;步驟S40,控制剪線動刀自所述止限位向剪線定刀運動,當剪線動刀與剪線定刀閉合時,剪斷面線線頭。該專利技術利用現(xiàn)有繡花機上位于剪線動刀下方的底線保持器在剪線前束縛面線線頭,在底線和面線均由底線保持器保持下進行剪線,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線頭長短不一,以及線跡太松易導致底線掙脫的問題。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底線保持器位于剪線動刀下方,面線位于底線保持器與剪線動刀之間,剪斷后,面線線頭易折彎180度后朝向旋梭方向,使得第二針起針時,線環(huán)套上形成新線頭,影響繡品品質(zhì)。此外,剪線完畢后,底線保持器上會殘留有廢料。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6]本專利技術針對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種刺繡機剪線方法,避免布面下方的線頭雜亂、線頭長短不一,解決了線跡太松易導致底線掙脫而發(fā)生脫線、斷線的問題,還能避免面線線頭被帶入旋梭形成新的線跡,影響繡品品質(zhì)。
[0007]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xiàn)的:一種刺繡機剪線裝置,包括均設于梭床上的動刀、定刀、動刀驅(qū)動機構(gòu);所述動刀安裝在動刀驅(qū)動機構(gòu)的刀桿上;所述定刀在其定刀刀刃刃口方向的后側(cè)設有通孔;所述動刀與所述定刀之間設有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所述彈片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包括繡線保持本體,所述繡線保持本體至少部分作用在動刀上表面,且繡線保持本體的作用部位于動刀刀刃刃口方向的前側(cè);所述繡線保持本體前端呈上揚趨勢延伸,形成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的自由端,所述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的自由端伸入所述通孔內(nèi);所述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用于在剪線前將底線和/或面線線頭束縛在繡線保持本體的作用部與動刀之間;所述動刀驅(qū)動機構(gòu)驅(qū)動動刀向著定刀運動,運動時動刀的動刀剪線端頭叉出待剪底線和面線并向著定刀繼續(xù)運動,直到動刀與定刀重合時,動刀刀刃與定刀刀刃共同作用剪斷底線和面線。
[0008]該專利技術利用設置于定刀與動刀之間的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能有效束縛底線和/或面線線頭(即在起針時既束縛面線又束縛面線;在面線剪斷后,束縛底線),避免布面下方的線頭雜亂、線頭長短不一,解決了線跡太松易導致底線掙脫而發(fā)生脫線、斷線的問題。
[0009]相比在先專利技術申請CN 2021101748749采用位于動刀下方的底線保持器束縛底面線的方案而言,在先申請雖然能夠束縛底面線線頭,但是由于底線保持器位于動刀下方,導致面線線頭呈180度彎折后面朝旋梭,在第二針起針時,會帶上線跡,形成新線頭,則大大影響繡品品質(zhì)。而本案并不采用底線保持器來束縛底面線,而采用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該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設置于動刀上方,避免將面線線頭折彎180度,使得面線線頭始終保持遠離旋梭的方向,避免線頭被套入線環(huán)而形成新的線跡。同時,該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能有效束縛底面線線頭。
[0010]剪線完畢后,會產(chǎn)生廢料。在先專利技術申請中的底線保持器位于動刀下方,當二次張開動刀后,廢料會殘留在底線保持器上,不容易清除。而采用本專利技術設于定刀與動刀之間的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在二次張開動刀后,廢料易快速排出。
[0011]此外,本專利技術還能避免動刀勾取底線時底線被意外切斷。剪斷前,底線一端固定在面料處,另一端是連接在旋梭的梭芯內(nèi);動刀勾取底線過程中,實際是將梭芯處的底線拉出后再剪斷。當采用在先專利技術申請中的底線保持器時,動刀勾取處與梭芯之間的底線已被底線保持器壓住,相當于此段底線承受了更多的壓力,當動刀向著定刀繼續(xù)運動時,經(jīng)過定刀刃口時容易被提前切斷。而采用本專利技術的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時,針板與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之間底線相對不動,在動刀勾取底線過程中,底線未受到更多壓力,能在動刀刃口與定刀刃口重合時剪斷,不會在勾取過程中提前切斷。
[0012]作為優(yōu)選,所述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為彈片或纖維狀結(jié)構(gòu)。
[0013]作為優(yōu)選,所述繡線保持本體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定刀的上方,所述繡線保持本體自定刀上方穿過所述通孔后作用于所述動刀上表面。
[0014]作為優(yōu)選,所述繡線保持本體的后端固定在定刀上表面,或者固定在梭床上。
[0015]作為優(yōu)選,所述繡線保持本體的后端固定在所述定刀的下方。
[0016]作為優(yōu)選,所述繡線保持本體的后端固定在定刀下表面,或者固定在梭床上。
[0017]作為優(yōu)選,所述通孔替換為盲孔,所述盲孔開設于所述定刀的下表面上,所述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的自由端伸入所述盲孔內(nèi);或者,設有通孔的定刀替換為不設置通孔的定刀,所述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定刀與所述動刀之間。
[0018]作為優(yōu)選,所述動刀其朝向定刀的動刀剪線作用部設有向下傾斜的傾斜表面,所
述傾斜表面上開設有凹槽,所述動刀剪線作用部前端開設有用于形成動刀剪線端頭的凹口,所述凹槽在其遠離所述動刀剪線端頭的另一側(cè)末端的槽底設有凹孔或通孔,所述凹孔的孔壁與所述傾斜表面形成動刀刀刃,或者所述通孔的孔壁與所述傾斜表面形成動刀刀刃;所述定刀其朝向動刀的定刀剪線作用部的底部設有定刀刀刃。
[0019]作為優(yōu)選,所述繡線保持本體的作用部作用在動刀的凹槽底面。
[0020]一種刺繡機剪線方法,應用于動刀與定刀之間設有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的刺繡機剪線裝置,方法應用于刺繡機控制端,方法包括:步驟S10,控制機針下針,將面線線頭帶到針板下方;步驟S20,當面線線頭被帶到針板下方后,控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刺繡機剪線方法,其特征在于,應用于動刀與定刀之間設有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的刺繡機剪線裝置,方法應用于刺繡機控制端,方法包括:步驟S10,控制機針下針,將面線線頭帶到針板下方;步驟S20,當面線線頭被帶到針板下方后,控制動刀勾取面線線頭向著定刀運動,直至停止在動刀與定刀未閉合的止限位;此時,勾取的面線止限于所述繡線保持結(jié)構(gòu);步驟S30,控制機針下針,完成至少一個線跡的刺繡;步驟S40,控制動刀自所述止限位向定刀運動,當動刀與定刀閉合時,剪斷面線線頭。2.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刺繡機剪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0還包括:在機針穿過針板孔之前,控制動刀打開,使得面線能從針板孔穿過且穿過定刀與動刀之間的空間,之后被旋梭勾起。3.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刺繡機剪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0還包括:在面線線頭被帶到針板下方后且在下一次機針穿過針板孔之前,控制動刀打開,使得面線能穿過定刀與動刀之間的空間且面線能被動刀勾取。4.根據(jù)權(quán)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刺繡機剪線方法,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在步驟S10控制機針下針穿過針板孔之前,控制面線夾持器夾緊面線,之后執(zhí)行步驟S10;在步驟S20之后且在步驟S30控制機針下針穿過針板孔前,控制面線夾持器打開,以松開面線,之后執(zhí)行步驟S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陳天龍,方狄永,
申請(專利權(quán))人:浙江鐠美科智能刺繡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