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外殼快速拆分式矯平機構,升降支架固定安裝于下安裝板上于下輥壓組件的外側,升降驅動模塊固定安裝于升降支架上,且升降驅動模塊的輸出端往下伸出與上安裝板相固接并帶動上安裝板上下移動;輥壓模塊外殼罩蓋于下輥壓組件、上輥壓組件及上輥壓升降組件之外,輥壓模塊外殼的下端與下安裝板相接,傳動模塊外殼罩蓋于輥壓輪傳動模塊之外,傳動模塊外殼左右滑動卡接于下安裝板上,且第二殼體對接口能與第一殼體對接口相匹配對接。該外殼快速拆分式矯平機構的傳動模塊外殼能靈活的拉開和關閉,更便于對輥壓輪傳動模塊的檢修。檢修。檢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外殼快速拆分式矯平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外殼快速拆分式矯平機構。
技術介紹
[0002]現時的矯平機的外殼一般通過螺釘固定安裝與矯正模組之外,當需要檢修時,需要先擰開螺釘打開外殼,才能進行后續的檢修,檢修好后再重新蓋上,通過螺釘沖重新擰緊,操作較為繁瑣。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殼快速拆分式矯平機構,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0004]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外殼快速拆分式矯平機構,包括機架、水平的安裝于所述機架頂部的下安裝板、下輥壓組件、上輥壓升降組件、水平放置的上安裝板、上輥壓組件、輥壓輪傳動模塊、輥壓模塊外殼及傳動模塊外殼;所述下輥壓組件包括前后走向的下左輥輪安裝板、前后走向的下右輥輪安裝板及若干下輥壓輪,所述下左輥輪安裝板及所述下右輥輪安裝板相間的固定安裝于所述下安裝板的頂部,所述下左輥輪安裝板的上部自前而后相間的開設有若干下左輥輪安裝孔,所述下右輥輪安裝板的上部自前而后相間的開設有若干下右輥輪安裝孔,所述下右輥輪安裝孔正對所述下左輥輪安裝板上對應的所述下左輥輪安裝孔,所述下輥壓輪的左右兩端分別旋轉插設穿過所述下左輥輪安裝孔及所述下右輥輪安裝孔,若干所述下輥壓輪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輥壓升降組件包括升降支架及升降驅動模塊,所述升降支架固定安裝于所述下安裝板上于所述下輥壓組件的外側,所述升降驅動模塊固定安裝于所述升降支架上,且所述升降驅動模塊的輸出端往下伸出與所述上安裝板相固接并帶動所述上安裝板上下移動;所述上輥壓組件包括前后走向的上左輥輪安裝板、前后走向的上右輥輪安裝板及若干上輥壓輪,所述上左輥輪安裝板及所述上右輥輪安裝板相間的固定安裝于所述上安裝板的底部,所述上左輥輪安裝板的下部自前而后相間的開設有若干上左輥輪安裝孔,所述上右輥輪安裝板的下部自前而后相間的開設有若干上右輥輪安裝孔,所述上右輥輪安裝孔正對所述上左輥輪安裝板上對應的所述上左輥輪安裝孔,所述上輥壓輪的左右兩端分別旋轉插設穿過所述上左輥輪安裝孔及所述上右輥輪安裝孔,若干所述上輥壓輪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輥壓輪位于所述下輥壓輪的正上方;所述輥壓輪傳動模塊固定安裝于所述下安裝板上于所述下輥壓組件的左側或者右側,所述輥壓輪傳動模塊正對所述下輥壓組件的一側設置有若干前后相間排列的上輥壓輪輸出軸,所述輥壓輪傳動模塊正對所述下輥壓組件的一側于所述上輥壓輪輸出軸的下方對應開設有前后相間排列的下輥壓輪輸出軸,所述上輥壓輪輸出軸通過萬向連桿與上輥壓輪相應的一端相接從而帶動所述上輥壓輪往前向上轉動,所述下輥壓輪輸出軸通過萬向連桿與所述下輥壓輪相應的一端相接從而帶動所述下輥壓輪往前向下轉動,所述輥壓模塊外殼罩蓋于所述下輥壓組件、上輥壓組件及所述上輥壓升降組件之外,所述輥壓模塊外殼的下端與所述下安裝板相接,所述輥壓模塊外殼正對所述輥壓
輪傳動模塊處開設有第一殼體對接口;所述傳動模塊外殼罩蓋于所述輥壓輪傳動模塊之外,所述傳動模塊外殼正對所述第一殼體對接口處開設有第二殼體對接口,所述傳動模塊外殼左右滑動卡接于所述下安裝板上,且所述第二殼體對接口能與所述第一殼體對接口相匹配對接。
[0005]較佳地,所述外殼快速拆分式矯平機構還包括前左右滑軌及后左右滑軌,所述前左右滑軌左右走向的固定安裝于所述輥壓輪傳動模塊的前側,所述后左右滑軌左右走向的固定安裝于所述輥壓輪傳動模塊的后側,所述傳動模塊外殼的后下部的前側裝設有后左右滑塊,所述后左右滑塊左右滑動卡接于所述后左右滑軌上,所述傳動模塊外殼的前下部的后側裝設有前左右滑塊,所述前左右滑塊左右滑動卡接于所述前左右滑軌上。
[0006]較佳地,所述輥壓模塊外殼還開設有檢修門。
[0007]較佳地,所述檢修門開設于所述輥壓模塊外殼與所述第一殼體對接口相對的另一側壁上。
[0008]較佳地,所述外殼快速拆分式矯平機構還包括安全感應器,所述安全感應器安裝于所述下安裝板上于所述第一殼體對接口的外側。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外殼快速拆分式矯平機構的傳動模塊外殼能靈活的拉開和關閉,更便于對輥壓輪傳動模塊的檢修。
[0010]通過以下的描述并結合附圖,本技術將變得更加清晰,這些附圖用于解釋本技術的實施例。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技術外殼快速拆分式矯平機構第一個角度結構圖。
[0012]圖2為本技術外殼快速拆分式矯平機構第二個角度結構圖。
[0013]圖3為本技術外殼快速拆分式矯平機構第三個角度結構圖。
[0014]圖4為本技術外殼快速拆分式矯平機構的局部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參考圖1至圖4,本技術外殼快速拆分式矯平機構100包括機架10、水平的安裝于所述機架10頂部的下安裝板20、下輥壓組件30、上輥壓升降組件40、水平放置的上安裝板45,上輥壓組件50、輥壓輪傳動模塊60、輥壓模塊外殼70及傳動模塊外殼75。
[0016]所述下輥壓組件30包括前后走向的下左輥輪安裝板31、前后走向的下右輥輪安裝板32及若干下輥壓輪33,所述下左輥輪安裝板31及所述下右輥輪安裝板32相間的固定安裝于所述下安裝板20的頂部,所述下左輥輪安裝板31的上部自前而后相間的開設有若干下左輥輪安裝孔311,所述下右輥輪安裝板32的上部自前而后相間的開設有若干下右輥輪安裝孔321,所述下右輥輪安裝孔321正對所述下左輥輪安裝板31上對應的所述下左輥輪安裝孔311,所述下輥壓輪33的左右兩端分別旋轉插設穿過所述下左輥輪安裝孔311及所述下右輥輪安裝孔321,若干所述下輥壓輪33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7]所述上輥壓升降組件40包括升降支架41及升降驅動模塊72,所述升降支架41固定安裝于所述下安裝板20上于所述下輥壓組件30的外側,所述升降驅動模塊72固定安裝于所述升降支架41上,且所述升降驅動模塊41的輸出端往下伸出與所述上安裝板45相固接并帶
動所述上安裝板45上下移動。
[0018]所述上輥壓組件50包括前后走向的上左輥輪安裝板51、前后走向的上右輥輪安裝板52及若干上輥壓輪53。所述上左輥輪安裝板51及所述上右輥輪安裝板52相間的固定安裝于所述上安裝板45的底部,所述上左輥輪安裝板51的下部自前而后相間的開設有若干上左輥輪安裝孔511,所述上右輥輪安裝板52的下部自前而后相間的開設有若干上右輥輪安裝孔521,所述上右輥輪安裝孔521正對所述上左輥輪安裝板51上對應的所述上左輥輪安裝孔511,所述上輥壓輪53的左右兩端分別旋轉插設穿過所述上左輥輪安裝孔511及所述上右輥輪安裝孔521,若干所述上輥壓輪53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輥壓輪53位于所述下輥壓輪33的正上方。
[0019]所述輥壓輪傳動模塊60固定安裝于所述下安裝板20上于所述下輥壓組件30的左側或者右側,所述輥壓輪傳動模塊60正對所述下輥壓組件30的一側設置有若干前后相間排列的上輥壓輪輸出軸(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外殼快速拆分式矯平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水平的安裝于所述機架頂部的下安裝板、下輥壓組件、水平放置的上安裝板、上輥壓升降組件、上輥壓組件、輥壓輪傳動模塊、輥壓模塊外殼及傳動模塊外殼,所述下輥壓組件包括前后走向的下左輥輪安裝板、前后走向的下右輥輪安裝板及若干下輥壓輪,所述下左輥輪安裝板及所述下右輥輪安裝板相間的固定安裝于所述下安裝板的頂部,所述下左輥輪安裝板的上部自前而后相間的開設有若干下左輥輪安裝孔,所述下右輥輪安裝板的上部自前而后相間的開設有若干下右輥輪安裝孔,所述下右輥輪安裝孔正對所述下左輥輪安裝板上對應的所述下左輥輪安裝孔,所述下輥壓輪的左右兩端分別旋轉插設穿過所述下左輥輪安裝孔及所述下右輥輪安裝孔,若干所述下輥壓輪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輥壓升降組件包括升降支架及升降驅動模塊,所述升降支架固定安裝于所述下安裝板上于所述下輥壓組件的外側,所述升降驅動模塊固定安裝于所述升降支架上,且所述升降驅動模塊的輸出端往下伸出與所述上安裝板相固接并帶動所述上安裝板上下移動;所述上輥壓組件包括前后走向的上左輥輪安裝板、前后走向的上右輥輪安裝板及若干上輥壓輪,所述上左輥輪安裝板及所述上右輥輪安裝板相間的固定安裝于所述上安裝板的底部,所述上左輥輪安裝板的下部自前而后相間的開設有若干上左輥輪安裝孔,所述上右輥輪安裝板的下部自前而后相間的開設有若干上右輥輪安裝孔,所述上右輥輪安裝孔正對所述上左輥輪安裝板上對應的所述上左輥輪安裝孔,所述上輥壓輪的左右兩端分別旋轉插設穿過所述上左輥輪安裝孔及所述上右輥輪安裝孔,若干所述上輥壓輪的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上輥壓輪位于所述下輥壓輪的正上方;所述輥壓輪傳動模塊固定安裝于所述下安裝板上于所述下輥壓組件的左側或者右側,所述輥壓輪傳動模塊正對所述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饒勇平,何佩,
申請(專利權)人:江西瑪哈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