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振動篩的給礦裝置,包括有振動篩,在所述振動篩一側設有支架,在所述支架頂部固定設有漏斗,在所述漏斗底部設有能把漏斗內的礦砂導流到振動篩上的流道,在所述振動篩頂部對稱設有導向槽,在所述導向槽上設有移動架,在所述移動架之間設有能刮動流道下方礦石的散礦板,在所述振動篩側壁上設有能使移動架左右往復移動的第二驅動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流道底部設有傳動帶,而在傳動帶上設有能刮動流道內部礦石的刮板,從而使礦石不會堆積在流道內,而當礦石從流道流進后會被散礦板在振動篩內做左右往復運動,從而把堆積在振動篩內的礦石刮散,使選礦的效果更好。使選礦的效果更好。使選礦的效果更好。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振動篩的給礦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選礦設備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振動篩的給礦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在選礦的過程中,礦車需要把礦砂鏟進漏斗內,減緩沖擊力后,再通過漏斗流進振動篩內,但礦石從漏斗內給礦時不夠分散,使得落在振動篩上的礦料容易產生堆疊,這樣振動篩就難以使礦料震散,或有可能堵塞在漏斗內,從而使選礦的效果降低。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提供一種振動篩的給礦裝置。
[0004]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方案:
[0005]一種振動篩的給礦裝置,包括有振動篩,在所述振動篩一側設有支架,在所述支架頂部固定設有漏斗,在所述漏斗底部設有能把漏斗內的礦砂導流到振動篩上的流道,在所述流道底部依次設有多條第一通槽,在所述第一通槽內設有能封閉第一通槽的傳動帶,在所述傳動帶外壁上依次設有多個第一刮板,在所述支架上設有驅動傳動帶轉動的第一驅動機構,在所述振動篩頂部對稱設有導向槽,在所述導向槽上設有移動架,在所述移動架之間設有能刮動流道下方礦石的散礦板,在所述振動篩側壁上設有能使移動架左右往復移動的第二驅動機構,本技術在流道底部設有傳動帶,而在傳動帶上設有能刮動流道內部礦石的刮板,從而使礦石不會堆積在流道內,而當礦石從流道流進后會被散礦板在振動篩內做左右往復運動,從而把堆積在振動篩內的礦石刮散,使選礦的效果更好。
[0006]作為本技術進一步地方案,在所述傳動帶內壁上環(huán)繞設有鏈條,所述傳動帶兩端分別橫向穿設有第一轉軸,所述第一轉軸兩端分別轉動設置在支架上,在所述第一轉軸外壁上沿圓周依次設有多個能與鏈條嚙合的第一齒牙。
[0007]作為本技術進一步地方案,在所述傳動帶內環(huán)上設有能防止傳動帶被礦石壓變形的補強板,所述補強板的兩側設有能固定在流道底部的第一固定板,在所述補強板上依次設有多個第三通槽,在所述第三通槽內設有能與鏈條嚙合的齒輪,因為礦石的重量會壓著傳動帶,從而變形,所以需要使用補強板,使礦石不會呀變形傳動帶。
[0008]作為本技術進一步地方案,所述第一驅動機構包括有固定在支架上的第一電機座,在所述第一電機座固定設有第一電機,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端與其中一個第一轉軸的一端固定連接在一起,當第一電機轉動時,能驅動第一轉軸轉動,從而使傳動帶轉動。
[0009]作為本技術進一步地方案,所述移動架包括有設置在導向槽上的導向塊,所述導向塊上固定設有第二固定板,在所述第二固定板位于振動篩內上豎向固定設有三角板,所述散礦板固定設置在兩個三角板之間,所述三角板與振動篩內壁底部相互貼合,三角板在移動時能減小礦石對三角板的阻力。
[0010]作為本技術進一步地方案,在所述散礦板一側依次設有多個能豎向貫穿散礦板的通槽,在所述通槽上鉸接有第二刮板,散礦板能把堆積在振動篩內位于流道下方的礦
石刮散。
[0011]作為本技術進一步地方案,所述第二驅動機構包括有固定在第一固定板上的槽型板,在所述槽型板內壁上依次設有第二齒牙,在所述槽型板下方設有第二電機座,在所述第二電機座上固定設有第二電機,在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端上固定設有能與第二齒牙嚙合的缺齒齒輪,當第二電機啟動時就能使散礦板做左右往復運動,從而把礦石刮散。
[0012]作為本技術優(yōu)選地方案,所述振動篩一端設有出礦口。
[0013]綜上所述,技術相對于現(xiàn)有技術其有益效果是:本技術在流道底部設有傳動帶,而在傳動帶上設有能刮動流道內部礦石的刮板,從而使礦石不會堆積在流道內,而當礦石從流道流進后會被散礦板在振動篩內做左右往復運動,從而把堆積在振動篩內的礦石刮散,使選礦的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立體視圖。
[0015]圖2為本技術分解視圖。
[0016]圖3為本技術剖面視圖。
[0017]圖4為本技術圖2中A處的放大視圖。
[0018]圖5為本技術圖3中B處的放大視圖。
[0019]附圖標記說明:1、振動篩;2、支架;3、漏斗;4、流道;5、第一通槽;6、傳動帶;7、第一刮板;8、導向槽;20、第一驅動機構;10、散礦板:40、移動架;60、第二驅動機構;11、鏈條;12、第一轉軸;13、第一齒牙;14、補強板;15、第一固定板;110、第三通槽;16、齒輪;21、第一電機座:22、第一電機;41、導向塊;42、第二固定板;43、三角板;17、通槽;18、第二刮板;61、槽型板;62、第二齒牙;63、第二電機座;64、第二電機:65、缺齒齒輪;81、出礦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具體實施內容提供用于實施技術的多種不同實施例或實例。當然,這些僅為實施例或實例且不希望具限制性。另外,在不同實施例中可能使用重復標號標示,如重復的數字及/或字母。這些重復是為了簡單清楚的描述技術,不代表所討論的不同實施例及/或結構之間有特定的關系。
[0021]此外,其中可能用到與空間相關的用詞,像是“在
…
下方”、“下側”、“由內而外”、“上方”、“上側”及類似的用詞,這些關系詞為了便于描述附圖中一個些元件或特征與另一個些元件或特征之間的關系,這些空間關系詞包括使用中或操作中的裝置之不同方位,以及附圖中所描述的方位。裝置可能被轉向不同方位旋轉度或其他方位,則其中使用的空間相關形容詞也可相同地照著解釋,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技術的限制,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征。
[0022]下面結合附圖說明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如圖1至圖5所示的一種振動篩的給礦裝置,包括有振動篩1,在所述振動篩1一側設有支架2,在所述支架2頂部固定設有漏斗3,在所述漏斗3底部設有能把漏斗3內的礦砂導流到振動篩1上的流道4,在所
述流道4底部依次設有多條第一通槽5,在所述第一通槽5內設有能封閉第一通槽5的傳動帶6,在所述傳動帶6外壁上依次設有多個第一刮板7,在所述支架2上設有驅動傳動帶6轉動的第一驅動機構20,在所述振動篩1頂部對稱設有導向槽8,在所述導向槽8上設有移動架40,在所述移動架40之間設有能刮動流道4下方礦石的散礦板10,在所述振動篩1側壁上設有能使移動架40左右往復移動的第二驅動機構60,所述振動篩1一端設有出礦口81。
[0023]其中,如圖1至圖5所示為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在所述傳動帶6內壁上環(huán)繞設有鏈條11,所述傳動帶6兩端分別橫向穿設有第一轉軸12,所述第一轉軸12兩端分別轉動設置在支架2上,在所述第一轉軸12外壁上沿圓周依次設有多個能與鏈條11嚙合的第一齒牙13,在所述傳動帶6內環(huán)上設有能防止傳動帶6被礦石壓變形的補強板14,所述補強板14的兩側設有能固定在流道4底部的第一固定板15,在所述補強板14上依次設有多個第三通槽110,在所述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振動篩的給礦裝置,包括有振動篩(1),在所述振動篩(1)一側設有支架(2),在所述支架(2)頂部固定設有漏斗(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漏斗(3)底部設有能把漏斗(3)內的礦砂導流到振動篩(1)上的流道(4),在所述流道(4)底部依次設有多條第一通槽(5),在所述第一通槽(5)內設有能封閉第一通槽(5)的傳動帶(6),在所述傳動帶(6)外壁上依次設有多個第一刮板(7),在所述支架(2)上設有驅動傳動帶(6)轉動的第一驅動機構(20),在所述振動篩(1)頂部對稱設有導向槽(8),在所述導向槽(8)上設有移動架(40),在所述移動架(40)之間設有能刮動流道(4)下方礦石的散礦板(10),在所述振動篩(1)側壁上設有能使移動架(40)左右往復移動的第二驅動機構(60)。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振動篩的給礦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傳動帶(6)內壁上環(huán)繞設有鏈條(11),所述傳動帶(6)兩端分別橫向穿設有第一轉軸(12),所述第一轉軸(12)兩端分別轉動設置在支架(2)上,在所述第一轉軸(12)外壁上沿圓周依次設有多個能與鏈條(11)嚙合的第一齒牙(13)。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振動篩的給礦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傳動帶(6)內環(huán)上設有能防止傳動帶(6)被礦石壓變形的補強板(14),所述補強板(14)的兩側設有能固定在流道(4)底部的第一固定板(15),在所述補強板(14)上依次設有多個第三通槽(110),在所述第三通槽(110)內設有能與鏈條(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趙興,陳光木,黃春福,孫慶富,馬文威,黎洪波,封偉明,孫毅,曹麗婷,李明衡,盧靜,請求不公布姓名,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省大寶山礦業(yè)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