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織機,具備旋轉軸,該旋轉軸經由設置在各側框架內的軸承被支撐且架設于一對上述側框架,且該旋轉軸由被各上述側框架支撐的實心軸狀的軸部和位于上述兩個軸部之間的中空管狀的主體部構成,該織機能夠盡量地抑制該旋轉軸的振動。該織機具備軸承構造體,該軸承構造體在上述旋轉軸的軸線方向上設于上述側框架間的上述兩個軸部的存在范圍的至少一方,且包括用于嵌插上述軸部的滾動軸承和支撐上述滾動軸承的支撐體。承和支撐上述滾動軸承的支撐體。承和支撐上述滾動軸承的支撐體。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織機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織機,該織機具備旋轉軸,該旋轉軸經由設置在各側框架內的軸承被支撐且架設于一對上述側框架,且該旋轉軸由被各上述側框架支撐的實心軸狀的軸部和位于上述兩個軸部之間的中空管狀的主體部構成。
技術介紹
[0002]在織機中,作為旋轉軸的主軸以架設于織機框架中的一對側框架的形式設置。此外,主軸相對于該各側框架的支撐例如以如下形式進行:在側框架內經由軸承被支撐的支撐軸朝向織機框架的內側突出地設置,通過與該支撐軸連結,主軸經由支撐軸及軸承相對于側框架被支撐。并且,作為該主軸,也存在整體形成為實心的主軸,但以輕型化為目的,還已知有如下主軸:占據大部分的主體的部分亦即主體部形成為中空管狀的部件,該主體部以外的兩端的部分的軸部形成為實心軸狀的部件。
[0003]并且,作為架設于織機的側框架的旋轉軸,除了上述主軸以外,例如還存在曲柄式的開口裝置中的開口軸。而且,也如上述主軸那樣,該開口軸也由中空的主體部和實心的軸部構成。
[0004]此外,例如在專利文獻1、2中公開了具備上述的主軸、開口軸這樣的旋轉軸的織機的結構。在該專利文獻1中公開了織機所具備的主軸,該主軸在其兩個端部被各側框架(織機框架)支撐。再有,該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織機具備以在主軸的中間的位置也支撐主軸地設置的軸支承裝置(中間承受部件)。而且,該軸支承裝置構成為,包括軸承并經由該軸承來支撐主軸。并且,在專利文獻2中公開了織機所具備的開口軸,該專利文獻2所公開的織機也與專利文獻1所公開的織機相同,具備在開口軸的中間位置支撐開口軸的軸支承裝置。
[0005]現有技術文獻
[0006]專利文獻
[0007]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6
?
291380號公報
[0008]專利文獻2:日本實公平7
?
26374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0009]技術所要解決的課題
[0010]然而,由于上述的軸支承裝置如上所述地設為在旋轉軸的中間位置支撐旋轉軸,所以在旋轉軸構成為包括上述的中空的主體部的情況下,以支撐該主體部的形式設置。在該情況下,由于該主體部如上所述地是中空管狀的部件,所以該軸支承裝置一般采用滑動軸承(軸承襯瓦)作為軸承。而且,在使用了這樣的滑動軸承的軸支承裝置中,通常成為在該滑動軸承與旋轉軸之間存在微小的間隙的狀態。
[0011]此外,在織機中,在其運轉中(織造中),起因于打緯運動、開口運動等,包括支撐旋轉軸的側框架的織機框架整體進行振動。而且,起因于該振動,旋轉軸也進行振動。因此,上述的軸支承裝置是以抑制該旋轉軸的振動為目的而設置的。但是,在該軸支承裝置中,由于
如上所述地在滑動軸承與旋轉軸之間存在間隙,所以旋轉軸在該間隙的范圍內振動。
[0012]并且,在織機中,產生因與該運轉中的織機的轉速的關系而旋轉軸共振的共振現象,由此有時成為旋轉軸更劇烈地振動的狀態。更詳細而言,如上所述,織機框架在運轉中整體振動,但該振動對應于織機的轉速。而且,因對應于該轉速的織機框架的振動和包括支撐旋轉軸的部分的旋轉軸的系統的固有振動頻率的關系,有時產生上述共振現象,成為旋轉軸劇烈地振動的狀態。
[0013]其中,關于該旋轉軸的系統的固有振動頻率,如上所述地相對于旋轉軸在上述中間位置設有軸支承裝置,但由于在該軸承與旋轉軸之間存在上述的間隙,所以旋轉軸的實質支撐僅是在相對于側框架被支撐的兩端的支撐部分的支撐。因此,包括這樣的支撐部分的旋轉軸的系統的固有振動頻率不受該軸支承裝置的存在的影響(與未設置軸支承裝置的情況相同)。
[0014]而且,如上所述,旋轉軸伴隨著織機框架(側框架)的振動而振動,除此之外,若產生上述共振現象,則該旋轉軸的振動增加而更進一步變得劇烈,有時產生旋轉軸、為了支撐該旋轉軸而設置在側框架內的軸承破損的問題。
[0015]鑒于以上的實際情況,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結構:在如上所述地具備由中空的主體部和實心的軸部構成的旋轉軸的織機中,能夠盡量抑制該旋轉軸的振動。
[0016]用于解決課題的方案
[0017]本技術以織機為前提,該織機具備旋轉軸,該旋轉軸以經由設置在各側框架內的軸承被支撐的方式架設于一對上述側框架,且由被各上述側框架支撐的實心軸狀的軸部和位于上述兩個軸部之間的中空管狀的主體部構成。
[0018]在此基礎上,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織機的特征在于,具備軸承構造體,該軸承構造體在上述旋轉軸的軸線方向上設于上述側框架間的上述兩個軸部的存在范圍的至少一方,且包括用于嵌插上述軸部的滾動軸承和支撐上述滾動軸承的支撐體。
[0019]也就是說,本技術的方案如下。
[0020]本技術是一種織機,具備經由設置在各側框架內的軸承被支撐并架設于一對上述側框架且由被各上述側框架支撐的實心軸狀的軸部和位于兩個上述軸部之間的中空管狀的主體部構成的旋轉軸,其特征在于,
[0021]具備在上述旋轉軸的軸線方向上設于上述側框架間的兩個上述軸部的存在范圍的至少一方且包括用于嵌插上述軸部的滾動軸承和支撐上述滾動軸承的支撐體的軸承構造體。
[0022]技術的效果如下。
[0023]根據本技術的織機,旋轉軸成為如下狀態:除了在相對于側框架的兩端的支撐之外,還由軸承構造體支撐,該軸承構造體采用外嵌于旋轉軸的實心的軸部(以無間隙的狀態嵌合)的滾動軸承作為軸承。因此,該旋轉軸的系統成為也包括該軸承構造體的形式。并且,在本技術中,該軸承構造體嵌裝于軸部即可(設于軸部的存在范圍即可),其位置能夠在該軸部的存在范圍內任意地設定。而且,該旋轉軸的系統的固有振動頻率根據該軸承構造體的位置而變化。換言之,根據該軸承構造體的位置來決定該旋轉軸的系統的固有振動頻率。
[0024]此外,在制造、銷售織機的方面,包括轉速的該織機的運轉條件通常預先由用戶提
供,并在設計該織機之前掌握。因此,基于該掌握的織機的運轉條件,對于旋轉軸的系統,能夠求出產生上述共振現象的固有振動頻率。在此基礎上,在本技術的織機中,能夠如上所述地在旋轉軸的軸部的存在范圍內任意地設定軸承構造體的位置,因此能夠根據該求出的產生上述共振現象的固有振動頻率,以旋轉軸的系統的固有振動頻率與其不一致的方式設定軸承構造體的位置。而且,通過像這樣設定軸承構造體的位置,能夠防止織造中的上述共振現象的發生,能夠防止起因于旋轉軸劇烈振動的旋轉軸、軸承的破損。
附圖說明
[0025]圖1是示出本技術的前提的織機的一例的織機的簡要主視圖。
[0026]圖2是示出本技術的織機所具備的軸承構造體的一例的軸承構造體的主視圖。
[0027]圖3是圖2所示的織機的A
?
A線剖視圖(軸承構造體的側視圖)。
[0028]符號說明
[0029]1—織機,2—框架,3—側框架,3a—側壁,4—前上撐條,5—主軸(旋轉軸),5a—一個軸部,5c—另一個軸部,5a1—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織機,具備經由設置在各側框架內的軸承被支撐并架設于一對上述側框架且由被各上述側框架支撐的實心軸狀的軸部和位于兩個上述軸部之間的中空管狀的主體部構成的旋轉軸,其特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名木啟一,田村公一,林倫也,
申請(專利權)人:津田駒工業株式會社,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