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具有高穩定性磨盤的數控雙端面磨床,涉及雙端面磨床技術領域,包括打磨支撐臺,所述打磨支撐臺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L型支撐塊,所述L型支撐塊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數據分析器,所述打磨支撐臺的上方設有旋轉磨盤一,所述旋轉磨盤一的上表面轉動連接有微調環板。通過設置高精度液壓伸縮桿、支撐軸片、微調環板等部件,解決了現今的數控雙端面磨床,缺少自動微調機構,在長時間使用后,旋轉的磨盤會有微小的傾斜誤差,這對于加工高精度零件的雙端面磨床來說,細小的誤差會使打磨的零件報廢,因此雙端面磨床為保持高穩定性都會需要進行維護調節,但人工調節效率比較低,耗時長,影響生產效率的問題。影響生產效率的問題。影響生產效率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具有高穩定性磨盤的數控雙端面磨床
[0001]本技術屬于數控雙端面磨床
,更具體地說,特別涉及一種具有高穩定性磨盤的數控雙端面磨床。
技術介紹
[0002]雙端面磨床是一種高效率的平面加工機床,在一次加工過程同時磨削出兩個平行端面,根據結構可分為臥式和立式兩種,根據送料方式,又可分為貫穿式、轉盤式、往復式,而現今的數控雙端面磨床,由于缺少自動微調機構,在長時間使用后,旋轉的磨盤會有微小的傾斜誤差,這對于加工高精度零件的雙端面磨床來說,細小的誤差會使打磨的零件報廢,因此雙端面磨床為保持高穩定性都會需要進行維護調節,但人工調節效率比較低,耗時長,影響生產效率的問題。
[0003]于是,有鑒于此,針對現有的結構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種具有高穩定性磨盤的數控雙端面磨床,以期達到更具有更加實用價值性的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具有高穩定性磨盤的數控雙端面磨床,以解決現今的數控雙端面磨床,缺少自動微調機構,在長時間使用后,旋轉的磨盤會有微小的傾斜誤差,這對于加工高精度零件的雙端面磨床來說,細小的誤差會使打磨的零件報廢,因此雙端面磨床為保持高穩定性都會需要進行維護調節,但人工調節效率比較低,耗時長,影響生產效率的問題。
[0005]本技術具有高穩定性磨盤的數控雙端面磨床的目的與功效,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
[0006]一種具有高穩定性磨盤的數控雙端面磨床,包括打磨支撐臺,所述打磨支撐臺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L型支撐塊,所述L型支撐塊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數據分析器,所述打磨支撐臺的上方設有旋轉磨盤一,所述旋轉磨盤一的上表面轉動連接有微調環板,所述微調環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等距離分布的支撐軸片,所述L型支撐塊的內部鑲嵌有等距離分布的高精度液壓伸縮桿和百分表探測桿,每個所述百分表探測桿的底端均鑲嵌有探測滾珠,每個所述高精度液壓伸縮桿均與對應的支撐軸片轉動連接,每個所述高精度液壓伸縮桿和百分表探測桿均與數據分析器電連接,所述打磨支撐臺的內部開設有固定槽。
[0007]進一步的,所述旋轉磨盤一的底面固定連接有傳動旋轉桿,所述傳動旋轉桿的外表面轉動連接有傳動套筒,所述傳動套筒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旋轉磨盤二。
[0008]進一步的,所述傳動套筒的底端固定連接有錐齒輪一,所述傳動旋轉桿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錐齒輪二。
[0009]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槽的內壁固定連接有電機,所述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錐齒輪三,所述錐齒輪三與錐齒輪一和錐齒輪二相嚙合。
[0010]進一步的,所述固定槽的內壁固定連接有L型支撐板,所述L型支撐板與電機固定
連接。
[0011]進一步的,所述打磨支撐臺的上表面轉動連接有旋轉載件盤,所述旋轉載件盤的內部開設有等距離分布的工件卡槽。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技術中的通過設置高精度液壓伸縮桿、支撐軸片、微調環板等部件,使得高精度液壓伸縮桿部件能夠通過微伸縮對支撐軸片進行推拉,進而達到了本裝置能夠通過支撐軸片對微調環板進行推拉的效果,解決了現今的數控雙端面磨床,缺少自動微調機構,在長時間使用后,旋轉的磨盤會有微小的傾斜誤差,這對于加工高精度零件的雙端面磨床來說,細小的誤差會使打磨的零件報廢,因此雙端面磨床為保持高穩定性都會需要進行維護調節,但人工調節效率比較低,耗時長,影響生產效率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技術整體三維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技術正視示意圖。
[0016]圖3是本技術三維旋轉磨盤一結構示意圖。
[0017]圖4是本技術俯視示意圖。
[0018]圖中,部件名稱與附圖編號的對應關系為:
[0019]1、打磨支撐臺;2、L型支撐塊;3、固定槽;4、旋轉磨盤二;5、旋轉磨盤一;6、微調環板;7、支撐軸片;8、高精度液壓伸縮桿;9、百分表探測桿;10、數據分析器;11、傳動套筒;12、錐齒輪一;13、傳動旋轉桿;14、L型支撐板;15、電機;16、錐齒輪三;17、錐齒輪二;18、旋轉載件盤。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以下實施例用于說明本技術,但不能用來限制本技術的范圍。
[0021]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術語“上”、“下”、“左”、“右”、“內”、“外”、“前端”、“后端”、“頭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等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0022]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技術中的具體含義。
[0023]實施例:
[0024]如附圖1至附圖4所示:
[0025]本技術提供一種具有高穩定性磨盤的數控雙端面磨床,包括打磨支撐臺1,打磨支撐臺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L型支撐塊2,L型支撐塊2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數據分析器
10,打磨支撐臺1的上方設有旋轉磨盤一5,旋轉磨盤一5的上表面轉動連接有微調環板6,微調環板6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等距離分布的支撐軸片7,L型支撐塊2的內部鑲嵌有等距離分布的高精度液壓伸縮桿8和百分表探測桿9,每個百分表探測桿9的底端均鑲嵌有探測滾珠,每個高精度液壓伸縮桿8均與對應的支撐軸片7轉動連接,每個高精度液壓伸縮桿8和百分表探測桿9均與數據分析器10電連接,打磨支撐臺1的內部開設有固定槽3,當設置的旋轉磨盤一5在長時間水平旋轉后,旋轉磨盤一5出現微傾斜的情況,為了保證旋轉磨盤一5打磨精度的穩定性,會被百分表探測桿9探測到,觸發信號傳遞給數據分析器10,自動切換為調節模式,同時啟動高精度液壓伸縮桿8,通過與百分表探測桿9的配合,對傾斜的區域進行微拉或微推,使高精度液壓伸縮桿8帶動支撐軸片7,支撐軸片7帶動微調環板6,微調環板6帶動旋轉磨盤一5傾斜的區域自動調節成水平。
[0026]其中,旋轉磨盤一5的底面固定連接有傳動旋轉桿13,傳動旋轉桿13的外表面轉動連接有傳動套筒11,傳動套筒11的頂端固定連接有旋轉磨盤二4,當傳動套筒11轉動時帶動旋轉磨盤二4進行轉動,使旋轉磨盤二4與旋轉磨盤一5反方向轉動。
[0027]其中,傳動套筒11的底端固定連接有錐齒輪一12,傳動旋轉桿13的外表面固定連接有錐齒輪二17,當錐齒輪二17轉動時帶動傳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高穩定性磨盤的數控雙端面磨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打磨支撐臺(1),所述打磨支撐臺(1)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L型支撐塊(2),所述L型支撐塊(2)的上表面固定安裝有數據分析器(10),所述打磨支撐臺(1)的上方設有旋轉磨盤一(5),所述旋轉磨盤一(5)的上表面轉動連接有微調環板(6),所述微調環板(6)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等距離分布的支撐軸片(7),所述L型支撐塊(2)的內部鑲嵌有等距離分布的高精度液壓伸縮桿(8)和百分表探測桿(9),每個所述百分表探測桿(9)的底端均鑲嵌有探測滾珠,每個所述高精度液壓伸縮桿(8)均與對應的支撐軸片(7)轉動連接,每個所述高精度液壓伸縮桿(8)和百分表探測桿(9)均與數據分析器(10)電連接,所述打磨支撐臺(1)的內部開設有固定槽(3)。2.如權利要求1所述具有高穩定性磨盤的數控雙端面磨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磨盤一(5)的底面固定連接有傳動旋轉桿(13),所述傳動旋轉桿(13)的外表面轉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德海,王永周,劉玉禮,劉全利,劉夕紅,
申請(專利權)人:乳山市雙豐機床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