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車輛電池加熱系統、方法、存儲介質及設備,該車輛電池加熱系統由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和電池熱管理回路構成,其中,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包括驅動電機、第一水泵、第一三通閥、第一三通接頭、電機回路水溫傳感器和散熱器,電池熱管理回路包括動力電池系統、第二水泵、第二三通閥、第二三通接頭和換熱器;所述動力電池系統內部設置有加熱膜。這樣,在環境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驅動電機的熱能或加熱膜提升電池溫度,從而提升能量利用效率,有效提升整車的性能表現,并降低能耗。并降低能耗。并降低能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車輛電池加熱系統、方法、存儲介質及設備
[0001]本申請涉及電池加熱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車輛電池加熱系統、方法、存儲介質及設備。
技術介紹
[0002]目前,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動力電池也相應地得到了大量應用。對于新能源動力汽車而言,其在整車熱管理方面有較為特殊的處理方式,目前市面上無論三元鋰電池尤其是磷酸鐵鋰電池尤其怕冷,低溫下電池放電功率很低,低溫環境對電池容量和整車動力性都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0003]相關技術中一般采用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溫度系數)發熱元件來對動力電池進行加熱。然而,這一方式在冬季需要加熱時,存在能量利用效率低、容易影響整車性能表現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車輛電池加熱系統、方法、存儲介質及設備,旨在解決相關技術中的電池加熱方案存在的能量利用效率低、容易影響整車性能表現的問題。
[0005]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車輛電池加熱系統,包括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和電池熱管理回路,其中:所述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包括驅動電機、第一水泵、第一三通閥、第一三通接頭、電機回路水溫傳感器和散熱器;所述電機回路水溫傳感器用于測量所述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的水溫;所述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用于吸收所述驅動電機產生的熱能,并通過冷卻水進行傳導;所述電池熱管理回路包括動力電池系統、第二水泵、第二三通閥、第二三通接頭和換熱器;所述動力電池系統內部設置有加熱膜;所述第一三通閥的一個流道口與所述第二三通接頭連接;所述第二三通閥的一個流道口與所述第一三通接頭連接。
[0006]在上述實現過程中,提供一種車輛電池加熱系統,該系統由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和電池熱管理回路構成,其中,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包括驅動電機、第一水泵、第一三通閥、第一三通接頭、電機回路水溫傳感器和散熱器,電池熱管理回路包括動力電池系統、第二水泵、第二三通閥、第二三通接頭和換熱器;所述動力電池系統內部設置有加熱膜。這樣,在環境溫度較低的情況下,可以通過驅動電機的熱能或加熱膜提升電池溫度,從而提升能量利用效率,有效提升整車的性能表現,并降低能耗。
[0007]第二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車輛電池加熱方法,應用于目標車輛的整車控制器,所述目標車輛上設置有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車輛電池加熱系統,該方法包括:當電池溫度小于第一閾值時,判斷所述電池溫度與所述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的水溫之間的差值是否大于預設差值;若判斷結果為是,控制所述車輛電池加熱系統進入混合加熱模式,所述混合加熱模式下,所述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和所述電池熱管理回路通過所述第一三通閥、第
二三通閥進行串聯,所述車輛電池加熱系統基于所述驅動電機產生的熱量以及所述加熱膜進行電池加熱;若判斷結果為否,控制所述車輛電池加熱系統進入緊急加熱模式,所述緊急加熱模式下,所述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和所述電池熱管理回路各自獨立,所述車輛電池加熱系統使用所述加熱膜進行電池加熱。
[0008]在上述實現過程中,在電池溫度過低時,依據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的水溫與電池溫度之間的差異來選用緊急加熱或混合加熱,有效提升低溫環境下整車的性能表現,在最優化能源消耗的情況下,有效地提升電池溫度。進一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第一三通閥包括第一流道口、第二流道口和第三流道口,所述第二三通閥包括第四流道口、第五流道口和第六流道口,所述第三流道口與所述第二三通接頭連接,所述第六流道口與所述第一三通接頭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的方向是由所述第二流道口到所述第一流道口,所述電池熱管理回路的方向是由所述第四流道口到所述第五流道口;所述控制所述車輛電池加熱系統進入混合加熱模式,包括:控制所述第二流道口和所述第三流道口組成的流道開通,控制所述第四流道口和所述第六流道口組成的流道開通,并控制所述第一水泵和所述第二水泵運行,以及控制所述動力電池系統使用所述加熱膜進行電池加熱。
[0009]在上述實現過程中,提供混合加熱模式的具體實現方式。
[0010]進一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車輛電池加熱系統進入緊急加熱模式,包括:控制所述第一流道口和所述第二流道口組成的流道開通,控制所述第四流道口和所述第五流道口組成的流道開通,以及控制所述動力電池系統使用所述加熱膜進行電池加熱。
[0011]在上述實現過程中,提供緊急加熱模式的具體實現方式。
[0012]進一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在控制所述車輛電池加熱系統進入緊急加熱模式后,持續檢測所述電池溫度;當所述電池溫度超過退出閾值時,控制所述車輛電池加熱系統退出緊急加熱模式;所述退出閾值與環境溫度呈負相關關系。
[0013]在上述實現過程中,提供緊急加熱模式的一種可選退出條件,即電池溫度超過退出閾值,該退出閾值隨環境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如此,可以節約在極低溫度下的能耗。
[0014]進一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當電池溫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閾值、且小于第二閾值時,控制所述車輛電池加熱系統進入混合加熱模式。
[0015]在上述實現過程中,當電池溫度達到低溫標準但未到過低溫標準時,控制車輛電池加熱系統進入混合加熱模式,如此,有效地提升電池溫度。
[0016]進一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包括:當所述車輛處于節能模式時,根據駕駛意圖判斷是否需要開啟加熱,若判斷結果為否,不控制所述車輛電池加熱系統進入緊急加熱模式或混合加熱模式。
[0017]在上述實現過程中,車輛處于ECO模式時,先依據駕駛意圖判斷是否需要開啟加熱,若需要,則根據緊急加熱模式和混合加熱模式的開啟條件進行判斷以及相應的控制,若不需要,則不進行判斷或相應的控制,從而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浪費。
[0018]進一步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駕駛意圖是基于檔位和/或實際行車車速來判斷。
[0019]在上述實現過程中,針對長期停車工況,減少不必要的能量浪費。
[0020]第三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電子設備,包括:存儲器、處理器以及存儲在
所述存儲器中并可在所述處理器上運行的計算機程序,所述處理器執行所述計算機程序時實現如第二方面任一項所述的方法的步驟。
[0021]第四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所述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上存儲有指令,當所述指令在計算機上運行時,使得所述計算機執行如第二方面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0022]第五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計算機程序產品,所述計算機程序產品在計算機上運行時,使得計算機執行如第二方面任一項所述的方法。
[0023]本申請公開的其他特征和優點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闡述,或者,部分特征和優點可以從說明書推知或毫無疑義地確定,或者通過實施本申請公開的上述技術即可得知。
[0024]為使本申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較佳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
附圖說明
[002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申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車輛電池加熱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和電池熱管理回路,其中:所述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包括驅動電機、第一水泵、第一三通閥、第一三通接頭、電機回路水溫傳感器和散熱器;所述電機回路水溫傳感器用于測量所述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的水溫;所述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用于吸收所述驅動電機產生的熱能,并通過冷卻水進行傳導;所述電池熱管理回路包括動力電池系統、第二水泵、第二三通閥、第二三通接頭和換熱器;所述動力電池系統內部設置有加熱膜;所述第一三通閥的一個流道口與所述第二三通接頭連接;所述第二三通閥的一個流道口與所述第一三通接頭連接。2.一種車輛電池加熱方法,其特征在于,應用于目標車輛的整車控制器,所述目標車輛上設置有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輛電池加熱系統;所述方法包括:當電池溫度小于第一閾值時,判斷所述電池溫度與所述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的水溫之間的差值是否大于預設差值;若判斷結果為是,控制所述車輛電池加熱系統進入混合加熱模式,所述混合加熱模式下,所述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和所述電池熱管理回路通過所述第一三通閥、第二三通閥進行串聯,所述車輛電池加熱系統基于所述驅動電機產生的熱量以及所述加熱膜進行電池加熱;若判斷結果為否,控制所述車輛電池加熱系統進入緊急加熱模式,所述緊急加熱模式下,所述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和所述電池熱管理回路各自獨立,所述車輛電池加熱系統使用所述加熱膜進行電池加熱。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閥包括第一流道口、第二流道口和第三流道口,所述第二三通閥包括第四流道口、第五流道口和第六流道口,所述第三流道口與所述第二三通接頭連接,所述第六流道口與所述第一三通接頭連接;所述驅動電機熱管理回路的方向是由所述第二流道口到所述第一流道口,所述電池熱管理回路的方向...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善慶,曾勇,李德壯,阮祖云,
申請(專利權)人: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