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涉及一種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包括兩角架、一安裝部以及多個支撐板;角架具有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端部連接,且相互垂直,兩個角架的第一板面處于同一平面,兩個角架的第二板面均位于第一板面同側,且兩個第二板面分別位于兩個第一板面相遠離的一端;安裝部貼合于第一板面,且與第一板面之間可拆卸式連接;支撐板沿安裝部長度方向依次設置,且支撐板的兩端分別連接兩個第二板面。上述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隨著模具使用次數越多,安裝部處存在的孔洞越多,此時可通過拆卸安裝部,及時更換側模面板,有效的降低了使用成本,延長了模具使用壽命。延長了模具使用壽命。延長了模具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
[0001]本申請涉及建筑工程模具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
技術介紹
[0002]建筑工程上的模具,是指用注塑、吹塑、冶煉、沖壓、壓鑄或鍛壓成型等方法得到所需建材的各種模子和工具。簡而言之,模具是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為有特定形狀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不同的模具自然由不同的零件構成。
[0003]在建筑工程中,梁柱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縮短施工時間,提高施工效率,建筑工程中經常采用模具進行預制梁、預制柱的澆筑。
[0004]在澆筑過程中,為節省成本,不同尺寸的預制梁、預制柱模具通常合并共用。隨著模具使用次數越多,其面板因施工用的留洞、用于端模固定的留洞以及用于固定預埋件所產生的留洞越多,除此之外,側模的構件面板還可能會存在油漆、焊點、焊渣、較深劃痕等缺陷,造成側模與構件的接觸面發生不必要的缺陷。
[0005]現有的梁柱模具側模大多為整體式模具,即面板與骨架焊接在一起,無法單獨的把面板拆除下來,如側模面板孔洞過多無法滿足生產,或面板存在有嚴重質量問題,就無法再使用,整套側模模具都將報廢。
技術實現思路
[0006]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側模面板可拆卸的預制梁、柱模具側模,在側模面板無法使用時,能夠及時更換面板。
[0007]一種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包括:
[0008]兩角架,所述角架具有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端部連接,且相互垂直,兩個所述角架的第一板面處于同一平面,兩個所述角架的第二板面均位于所述第一板面同側,且兩個所述第二板面分別位于兩個所述第一板面相遠離的一端;
[0009]一安裝部,所述安裝部貼合于所述第一板面,且與所述第一板面之間可拆卸式連接;與
[0010]多個支撐板,所述支撐板沿所述安裝部長度方向依次設置,且所述支撐板的兩端分別連接兩個所述第二板面。
[0011]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安裝部包括安裝板,所述安裝板貼合在所述第一板面上,兩者通過緊固件連接。
[0012]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安裝板上開設有貫通的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一板面上與所述安裝板貼合的一面開設有與第一安裝孔相對應的第一盲孔,兩者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
[0013]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板面上開設有貫通的第二安裝孔,所述安裝板上與所述第一板面貼合的一面開設有與第二安裝孔相對應的第二盲孔,兩者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
[0014]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安裝部還包括兩個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垂直連接在所述安裝板貼合于第一板面的一面,兩個所述第一限位件分別與兩個所述第一板面相對的一端貼合。
[0015]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安裝部包括安裝板和兩個第二限位件,所述安裝板貼合在所述第一板面上,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第一板件的一端垂直連接在所述安裝板貼合于第一板面的一面,所述第二板件的一端垂直連接在第一板件的另一端,且第一板件、第二板件和安裝板之間構成一個開口朝向安裝板側端的卡槽,兩個所述卡槽分別與兩個所述第一板面相匹配。
[0016]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板件上開設有貫通的第三安裝孔,所述第一板面上貼合于第二板件的一面開設有與第三安裝孔相對應的第三盲孔,兩者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
[0017]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安裝部包括安裝板和多對螺桿,所述多對螺桿均固定在所述安裝板上貼合于第一板面的一面,所述第一板面上開設有與多對所述螺桿相對應的通孔,所述螺桿貫穿通孔的一端通過緊固件使安裝板固定在第一板面上。
[0018]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裝置還包括增高部,所述增高部一面貼合所述第二板面,另一面與第一板面處于同一平面,且所述增高部與所述第二板面之間可拆卸式連接。
[0019]上述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將兩個梁、柱模具側模相對放置,并在安裝部處打孔,使端模與側模固定,形成模具。其中一個角架的第二板面與地面貼合,另一個通過支撐板的支撐,在一定高度上與地面平行;安裝部端部與地面垂直,在使用時,對側模與端模圍成的模具腔體進行澆筑。隨著模具使用次數越多,安裝部處存在的孔洞越多,此時可通過拆卸安裝部,及時更換側模面板,有效的降低了使用成本,延長了模具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0020]圖1為本申請中一個實施例中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0021]圖2為本申請中一個實施例中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結構示意圖;
[0022]圖3為本申請中另一個實施例中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結構示意圖;
[0023]圖4為本申請中再一個實施例中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結構示意圖;
[0024]圖5為本申請中一個實施例中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搭配增高部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中:100、安裝部;110、安裝板;120、第一限位件;130、第二限位件;131、第一板件;132、第二板件;140、螺桿;200、角架;210、第一板面;220、第二板面;300、支撐板;400、增高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26]為使本申請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本申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申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說明,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申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申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申請保護的范圍。
[0027]需要說明的是,當組件被稱為“固定于”或“設置于”另一個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
一個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組件。當一個組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組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組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組件。本申請的說明書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0028]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征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征。在本申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0029]在本申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下”可以是第一特征直接和第二特征接觸,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間接地通過中間媒介接觸。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0]除非另有定義,本申請的說明書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申請的
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在本申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兩角架,所述角架具有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所述第一板面和第二板面端部連接,且相互垂直,兩個所述角架的第一板面處于同一平面,兩個所述角架的第二板面均位于所述第一板面同側,且兩個所述第二板面分別位于兩個所述第一板面相遠離的一端;一安裝部,所述安裝部貼合于所述第一板面,且與所述第一板面之間可拆卸式連接;與多個支撐板,所述支撐板沿所述安裝部長度方向依次設置,且所述支撐板的兩端分別連接兩個所述第二板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部包括安裝板,所述安裝板貼合在所述第一板面上,兩者通過緊固件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板上開設有貫通的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一板面上與所述安裝板貼合的一面開設有與第一安裝孔相對應的第一盲孔,兩者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面上開設有貫通的第二安裝孔,所述安裝板上與所述第一板面貼合的一面開設有與第二安裝孔相對應的第二盲孔,兩者之間通過緊固件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3或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分體式梁、柱模具側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部還包括兩個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限位件垂直連接在所述安...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駿,徐伯穎,劉迪,楊雪,張元疆,曹永,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住總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