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建筑檐口部位固定結構及固定方法,包括混凝土制成的屋面板、置于所述屋面板下方的首層椽子,在所述首層椽子靠近所述屋面板一側均設有若干凹槽,在所有所述首層椽子上的所述凹槽中配置有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包括管狀件和插值于所述管狀件內腔的木條;基于所述凹槽的位置,可通過外置連接件依次貫穿所述首層椽子、所述管狀件和所述木條,并部分嵌置于所述屋面板內,將所有所述首層椽子并排固定到所述屋面板上。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使得首層椽子位置好調整,安裝后的首層椽子整齊,可以減少訂入混凝土屋面板上的螺栓數量,比傳統固定方法更能保證高屋面板的安全性。比傳統固定方法更能保證高屋面板的安全性。比傳統固定方法更能保證高屋面板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建筑檐口部位固定結構及固定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屬于仿古建筑建設
,尤其是涉及一種建筑檐口部位固定結構及固定方法。
技術介紹
[0002]傳統建筑檐口部位由木椽、木望板、泥背、屋面瓦、大小連檐等組成。現代仿古建筑大多采用現澆屋面板,檐口部位的木椽子大多采用螺栓釘固定到混凝土屋面板下面。現有檐口部位的木椽子固定方法一般采用螺栓直接固定到混凝土板上,在施工操作、固定螺栓時,椽子很容易移位,造成整體不齊,另外還在每個椽子上固定螺栓,并使螺栓全部打在混凝土板上,這樣極易會削弱屋面板的安全性。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建筑檐口部位固定結構及固定方法,解決了現有固定式使得椽子易移位、整體椽子位置不齊、以及削弱屋面板安全性的技術問題。
[0004]為解決至少一個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建筑檐口部位固定結構,包括混凝土制成的屋面板、置于所述屋面板下方的首層椽子,在所述首層椽子靠近所述屋面板一側均設有若干凹槽,在所有所述首層椽子上的所述凹槽中配置有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包括管狀件和插值于所述管狀件內腔的木條;基于所述凹槽的位置,可通過外置連接件依次貫穿所述首層椽子、所述管狀件和所述木條,并部分嵌置于所述屋面板內,將所有所述首層椽子并排固定到所述屋面板上。
[0006]進一步的,所述凹槽垂直于所述首層椽子長度方向設置,且每個所述首層椽子上的所述凹槽均沿所述首層椽子的長度間隔設置。
[0007]進一步的,最外側的兩個所述首層椽子上的所述凹槽的長度小于其所在所述首層椽子的寬度,且貫穿其內側單壁面的邊設置。
[0008]進一步的,相鄰所述首層椽子上的所述凹槽沿所述首層椽子的寬度方向同排構置或異排錯位構置;
[0009]在除去最外側的兩個所述首層椽子的其他所有所述首層椽子中,所述凹槽貫穿所有所述首層椽子的寬度設置或貫穿每個所述首層椽子的單側壁面上的部分寬度設置。
[0010]進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首層椽子的厚度,且所述凹槽被設置在所述首層椽子的鍥形段中。
[0011]進一步的,所述凹槽的橫截面為正方形結構或長方形結構,相應地,所述管狀件為方形管或多邊形管;或者,
[0012]所述凹槽的橫截面為圓形結構或長方形與半圓形組合的結構,相應地,所述管狀件為圓形管或橢圓形管;
[0013]所述木條的長度與所述管狀件的長度相適配。
[0014]進一步的,還包括置于所述首層椽子遠離所述屋面板一側的次層椽子,所述次層
椽子與所述首層椽子通過螺栓連接,所述螺栓部分嵌置于所述首層椽子中并與所述凹槽錯位設置。
[0015]進一步的,在所述首層椽子和所述次層椽子之間還構置有一層木望板,所述木望板與所述首層椽子通過自攻螺絲連接,所述自攻螺絲分別與所述螺栓和所述凹槽錯位構置。
[0016]進一步的,沿所述首層椽子的寬度方向上,相鄰所述首層椽子之間還配置有小連檐,所述小連檐的高度大于所述管狀件的最大高度。
[0017]一種建筑檐口部位的固定方法,采用如上任一項所述的固定結構,步驟包括:
[0018]S1、沿屋檐通長并在所述首層椽子的鍥形段上畫出所述凹槽的位置線,并開鑿出所述凹槽;
[0019]S2、控制所述管狀件放置在所述凹槽內,再在所述管狀件內以填塞整根木條,通過所述連接件依次貫穿所述首層椽子、所述管狀件、所述木條并部分嵌置入所述屋面板內,以使所有所述首層椽子同排固定在所述屋面板上;
[0020]S3、安裝相鄰所述首層椽子之間的小連檐,并使小連檐遮擋所述管狀件;
[0021]S4、在所述首層椽子遠離所述屋面板一側通過自攻螺絲將木望板固定在所述首層椽子上;
[0022]S5、再在木望板遠離所述首層椽子的一側設置次層椽子,并使木望板與次層椽子對齊,并通過螺栓將次層椽子固定到所述首層椽子上;
[0023]S6、在次層椽子的表面上的螺栓所在的位置處設有安裝槽,保證螺栓帽沒入安裝槽中,并用膩子抹平;
[0024]S7、按照古建傳統做法打膩子、刷漆、畫彩畫。
[0025]采用本專利技術設計的一種建筑檐口部位固定結構及固定方法,首層椽子位置好調整,安裝后的首層椽子整齊,可以減少訂入混凝土屋面板上的螺栓數量,比傳統固定方法更能保證高屋面板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0026]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一種建筑檐口部位固定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2是圖1中A部的放大圖。
[0028]圖3(a)是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凹槽與管狀件配合的橫截面示意圖;
[0029]圖3(b)是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凹槽與管狀件配合的橫截面示意圖;
[0030]圖3(c)是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凹槽與管狀件配合的橫截面示意圖;
[0031]圖4是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凹槽在首層椽子上的位置分布圖;
[0032]圖5是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凹槽在首層椽子上的位置分布圖;
[0033]圖6是本專利技術另一實施例的凹槽在首層椽子上的位置分布圖;
[0034]圖7是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一種建筑檐口部位固定結構的側視圖。
[0035]圖中:
[0036]10、屋面板
?????????????
20、首層椽子
?????????
21、凹槽
[0037]30、連接組件
???????????
31、管狀件
???????????
32、木條
[0038]33、連接件
?????????????
40、木望板
???????????
50、次層椽子
[0039]60、自攻螺絲
???????????
70、螺栓
????????????
80、小連檐
具體實施方式
[0040]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
[0041]本實施例提出一種建筑檐口部位固定結構,如圖1所示,包括混凝土制成的屋面板10、置于屋面板10下方的首層椽子20,在首層椽子20靠近屋面板10的一側均設有若干凹槽21,在所有首層椽子20上的凹槽21中配置有連接組件30,其中,連接組件30包括管狀件31和插值在管狀件31內腔的木條32。如圖2所示,基于凹槽21的位置,可通過外置連接件33依次貫穿首層椽子20、管狀件31和木條32,并部分嵌置于屋面板10內,將所有首層椽子20并排固定到屋面板10上。
[0042]具體地,凹槽21是橫穿首層椽子20寬度設置并垂直于首層椽子20的長度方向設置,且每個首層椽子20上的凹槽21均沿首層椽子20的長度間隔設置。且,所有凹槽21的結構都相同且其深度小于首層椽子20的厚度,也就是凹槽21僅嵌設在首層椽子20靠近屋面板10的一側,且凹槽21設置在首層椽子20的鍥形段中,主要目的是用設有凹槽21的位置來定位首層椽子20的固定位置,以統一所有首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建筑檐口部位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制成的屋面板、置于所述屋面板下方的首層椽子,在所述首層椽子靠近所述屋面板一側均設有若干凹槽,在所有所述首層椽子上的所述凹槽中配置有連接組件,所述連接組件包括管狀件和插值于所述管狀件內腔的木條;基于所述凹槽的位置,可通過外置連接件依次貫穿所述首層椽子、所述管狀件和所述木條,并部分嵌置于所述屋面板內,將所有所述首層椽子并排固定到所述屋面板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建筑檐口部位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垂直于所述首層椽子長度方向設置,且每個所述首層椽子上的所述凹槽均沿所述首層椽子的長度間隔設置。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建筑檐口部位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最外側的兩個所述首層椽子上的所述凹槽的長度小于其所在所述首層椽子的寬度,且貫穿其內側單壁面的邊設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建筑檐口部位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相鄰所述首層椽子上的所述凹槽沿所述首層椽子的寬度方向同排構置或異排錯位構置;在除去最外側的兩個所述首層椽子的其他所有所述首層椽子中,所述凹槽貫穿所有所述首層椽子的寬度設置或貫穿每個所述首層椽子的單側壁面上的部分寬度設置。5.根據權利要求1
?
2、4任一項所述的一種建筑檐口部位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首層椽子的厚度,且所述凹槽被設置在所述首層椽子的鍥形段中。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建筑檐口部位固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橫截面為正方形結構或長方形結構,相應地,所述管狀件為方形管或多邊形管;或者,所述凹槽的橫截面為圓形結構或長方形與半圓形組合的結構,相應地,所述管狀件為圓形管或橢圓形管;所述木條的長度與所述管狀件的長度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術東,金玲,胡海濤,曹傳波,李亭戰,
申請(專利權)人:中冶天工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