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金剛石微粉存儲罐,包括罐體、用于對金剛石微粉內的水分進行去除的加熱部件以及用于對金剛石微粉進行均勻烘干的攪拌部件,所述加熱部件包括設于罐體一側的加熱室、設于加熱室頂部的氣泵、設于加熱室內均勻排列的多個電熱絲、開設于罐體內的加熱腔、開設于加熱腔與加熱室之間的多個進氣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罐體、加熱室、氣泵、電熱絲,解決了現有的存儲罐能夠對金剛石微粉進行存儲,能夠對罐體內部殘留的金剛石微粉進行去除,但是其采用敲擊的方式去除,去除效果較差,由于金剛石微粉內含有水分,金剛石微粉還是容易殘留在罐體內壁,導致傾倒不干凈,不利于工作人員使用的問題。作人員使用的問題。作人員使用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金剛石微粉存儲罐
[0001]本技術屬于金剛石微粉存儲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金剛石微粉存儲罐。
技術介紹
[0002]金剛石微粉是指粒度細于54微米的金剛石顆粒,有單晶金剛石微粉和多晶金剛石微粉。由于單晶金剛石微粉產量大,應用領域廣,金剛石微粉在存儲時,會在存儲罐內有一定時間的停留,且金剛石微粉是經過溢流分級之后存儲進存儲罐的,進而由于金剛石微粉中水分的存在會導致一部分金剛石微粉沉淀到罐體1底部,傾倒不便。
[0003]現有的專利CN216944090U公開了一種用于金剛石微粉存儲容器,包括存儲罐本體,所述存儲罐本體的頂部螺紋連接有蓋子,存儲罐本體內部的底部開設有振動槽,振動槽內部的上下兩側均開設有滑槽,兩個滑槽的內部均轉動連接有轉動球,兩個滑槽的內部設置有振動裝置,存儲罐本體內部的右側開設有放置槽,放置槽的內部滑動連接有定位桿,定位桿的左端為半球狀。通過振動裝置的設置,使存儲罐本體本身進行振動,進而將存儲罐本體內部殘留的金剛石微粉進行去除,進而避免了金剛石微粉的浪費,減少了成本的浪費,同時避免了殘留的金剛石微粉與其他級別金剛石微粉的混合,保證了金剛石微粉的質量。
[0004]基于上述專利的檢索,以及結合現有技術中的存儲罐發現,上述存儲罐在應用時,能夠對金剛石微粉進行存儲,能夠對罐體內部殘留的金剛石微粉進行去除,但是其采用敲擊的方式去除,去除效果較差,由于金剛石微粉內含有水分,金剛石微粉還是容易殘留在罐體內壁,導致傾倒不干凈,不利于工作人員使用。
技術實現思路
[0005]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金剛石微粉存儲罐,具備能夠對罐體進行旋轉加熱,能夠對罐體內的金剛石微粉進行加熱,能夠將水分去除,能夠防止金剛石微粉內含有水分,導致粘連在罐體內壁的優點,解決了現有的存儲罐能夠對金剛石微粉進行存儲,能夠對罐體內部殘留的金剛石微粉進行去除,但是其采用敲擊的方式去除,去除效果較差,由于金剛石微粉內含有水分,金剛石微粉還是容易殘留在罐體內壁,導致傾倒不干凈,不利于工作人員使用的問題。
[0006]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金剛石微粉存儲罐,包括罐體、用于對金剛石微粉內的水分進行去除的加熱部件以及用于對金剛石微粉進行均勻烘干的攪拌部件,所述加熱部件包括設于罐體一側的加熱室、設于加熱室頂部的氣泵、設于加熱室內均勻排列的多個電熱絲、開設于罐體內的加熱腔、開設于加熱腔與加熱室之間的多個進氣孔以及開設于加熱腔上部外側呈圓周排列的多個排氣孔。
[0007]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攪拌部件包括與罐體相連的罐蓋、設于罐蓋頂部的第一電機、與第一電機相連的轉軸、套設于轉軸外側的螺旋葉片以及用于使罐體轉動的驅動部件,所述罐蓋與罐體螺接,所述轉軸與罐蓋轉動連接。
[0008]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驅動部件包括與罐體相配合的放置板、與放置板相連的轉動桿、與轉動桿相連的底座、與底座相連的第二電機、用于防止罐體晃動的夾持部件以及用于提高轉動穩定性的導向部件,所述轉動桿與底座轉動連接。
[0009]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夾持部件包括分別開設于放置板頂部兩側的滑槽、設于滑槽內的滑塊、設于滑塊頂部的支桿、設于支桿一端的連接桿、設于連接桿一端的夾持板、設于滑槽內的雙向螺桿以及設于雙向螺桿一端的第三電機,所述雙向螺桿與滑塊螺接,所述雙向螺桿與放置板轉動連接。
[0010]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導向部件包括開設于底座頂部的導向槽、設于導向槽內的導向塊以及設于導向塊與罐體放置板之間的連接塊,所述導向塊與導向槽滑動連接。
[0011]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罐蓋頂部設有加料斗。
[0012]作為本技術優選的,所述夾持板為弧形。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術通過設置罐體、攪拌部件、加熱室、氣泵、電熱絲、加熱腔、進氣孔和排氣孔,能夠對罐體進行旋轉加熱,能夠對罐體內的金剛石微粉進行加熱,能夠將水分去除,能夠防止金剛石微粉內含有水分,導致粘連在罐體內壁,解決了現有的存儲罐能夠對金剛石微粉進行存儲,能夠對罐體內部殘留的金剛石微粉進行去除,但是其采用敲擊的方式去除,去除效果較差,由于金剛石微粉內含有水分,金剛石微粉還是容易殘留在罐體內壁,導致傾倒不干凈,不利于工作人員使用的問題。
[0015]2、本技術通過設置罐蓋、第一電機、轉軸、螺旋葉片和驅動部件,罐蓋與罐體螺接,轉軸與罐蓋轉動連接,罐蓋能夠從罐體上擰下,能夠便于傾倒罐體內的物料,第一電機能夠帶動轉軸外側的螺旋葉片轉動,能夠對罐體內的物料進行攪動,使物料受熱更均勻,提高除水汽效果。
[0016]3、本技術通過設置放置板、轉動桿、底座、第二電機、夾持部件和導向部件,轉動桿與底座轉動連接,第二電機能夠帶動轉動桿轉動,轉動桿轉動能夠帶動放置板轉動,罐體可以放置到放置板上,進而能夠帶動罐體轉動,使罐體和轉軸轉動方向相反,提高攪拌效果。
[0017]4、本技術通過設置滑槽、滑塊、支桿、連接桿、夾持板、雙向螺桿和第三電機,雙向螺桿與滑塊螺接,雙向螺桿與放置板轉動連接,第三電機能夠帶動雙向螺桿轉動,雙向螺桿轉動能夠帶動兩個滑塊向相反方向滑動,進而能夠帶動夾持板移動,對罐體進行夾持固定,防止在轉動過程中,罐體掉落。
[0018]5、本技術通過設置導向槽、導向塊和連接塊,導向塊與導向槽滑動連接,能夠對放置板的轉動進行導向,提高罐體轉動的穩定性。
[0019]6、本技術通過設置加料斗,能夠便于向罐體內加入物料。
[0020]7、本技術通過設置夾持板為弧形,能夠便于對罐體進行夾持固定,防止罐體因轉動而掉落。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左視剖面圖;
[0023]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前視剖面圖。
[0024]圖中:1、罐體;21、加熱室;22、氣泵;23、電熱絲;24、加熱腔;25、進氣孔;26、排氣孔;27、罐蓋;28、第一電機;29、轉軸;30、螺旋葉片;31、放置板;32、轉動桿;33、底座;34、第二電機;35、滑槽;36、滑塊;37、支桿;38、連接桿;39、夾持板;40、雙向螺桿;41、第三電機;42、導向槽;43、導向塊;44、連接塊;45、加料斗。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為能進一步了解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特點及功效,茲例舉以下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
[002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結構作詳細的描述。
[0027]如圖1至圖3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金剛石微粉存儲罐,包括罐體1、用于對金剛石微粉內的水分進行去除的加熱部件以及用于對金剛石微粉進行均勻烘干的攪拌部件,所述加熱部件包括設于罐體1一側的加熱室21、設于加熱室21頂部的氣泵22、設于加熱室21內均勻排列的多個電熱絲23、開設于罐體1內的加熱腔24、開設于加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金剛石微粉存儲罐,包括罐體(1)、用于對金剛石微粉內的水分進行去除的加熱部件以及用于對金剛石微粉進行均勻烘干的攪拌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熱部件包括設于罐體(1)一側的加熱室(21)、設于加熱室(21)頂部的氣泵(22)、設于加熱室(21)內均勻排列的多個電熱絲(23)、開設于罐體(1)內的加熱腔(24)、開設于加熱腔(24)與加熱室(21)之間的多個進氣孔(25)以及開設于加熱腔(24)上部外側呈圓周排列的多個排氣孔(26)。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金剛石微粉存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部件包括與罐體(1)相連的罐蓋(27)、設于罐蓋(27)頂部的第一電機(28)、與第一電機(28)相連的轉軸(29)、套設于轉軸(29)外側的螺旋葉片(30)以及用于使罐體(1)轉動的驅動部件,所述罐蓋(27)與罐體(1)螺接,所述轉軸(29)與罐蓋(27)轉動連接。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金剛石微粉存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驅動部件包括與罐體(1)相配合的放置板(31)、與放置板(31)相連的轉動桿(32)、與轉動桿(32)相連的底座(33)、與底座(33)相連的第二電機(34)、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邵瀟,邵珂,邵哲,霍松松,
申請(專利權)人:柘城縣鴻祥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