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電網配電節能優化系統及方法,屬于配電系統技術領域,所述系統包括:融合模塊、降損優化控制模塊、變壓器優化模塊、三相不平衡治理模塊及無功補償模塊,所述變壓器優化模塊、三相不平衡治理模塊及無功補償模塊通信連接所述融合模塊,所述融合模塊通信連接所述降損優化控制模塊;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實現自動化配電網無功補償、三相不平衡治理及變壓器經濟運行優化,降低了配電網損耗,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量。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量。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網配電節能優化系統及系統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配電系統
,特別涉及一種電網配電節能優化系統及系統。
技術介紹
[0002]本部分的陳述僅僅是提供了與本專利技術相關的
技術介紹
,并不必然構成現有技術。
[0003]目前,各行業越來越看重節電的本質和效果,電力部門的供電系統看中的是自身所承擔的損耗能否降低,從而最大程度的減少自己的供電成本。用電企業中,則是如何更科學更合理的使用電能,最大限度的減少企業用電損失和浪費,降低生產成本。因此,配網技術降損優化成為了各類企業的研究重點。
[0004]專利技術人發現,現有的配網技術降損優化一般是對變壓器運行進行優化,降低變壓器的電能損失,還有對無功電壓進行優化,緩解供電壓力,減少運行成本,往往針對的是單獨的一個問題進行優化,而且需要人力進行控制,實現各個功能,無法實現自動控制,也無法實現智能化配網節能體系。
技術實現思路
[0005]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電網配電節能優化系統及系統,能夠實現自動化配電網無功補償、三相不平衡治理及變壓器經濟運行優化,降低了配電網損耗,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量,提高了配電網治理的效率。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提供一種電網配電節能優化系統。
[0008]一種電網配電節能優化系統,包括:融合模塊、降損優化控制模塊、變壓器優化模塊、三相不平衡治理模塊及無功補償模塊,變壓器優化模塊、三相不平衡治理模塊和無功補償模塊分別與融合模塊通信連接,融合模塊與降損優化控制模塊通信連接;
[0009]其中,無功補償模塊包括配電網數據采集模塊、模型搭建分析模塊、補償方式確定模塊、無功補償控制模塊及無功補償裝置,配電網數據采集模塊、模型搭建分析模塊、補償方式確定模塊及無功補償分別與無功補償控制模塊通信;
[0010]配電網數據采集模塊獲取實際配電網的數據,包括配電網每條支路的阻抗、每個節點負荷的歷史數據及節點電壓,并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無功補償控制模塊發送至模型搭建分析模塊;
[0011]模型搭建分析模塊根據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搭建無功配置優化模型,利用搭建的無功配置優化模型進行模擬分析,得到分析結果,并將分析結果發送至補償方式確定模塊;
[0012]補償方式確定模塊根據分析結果確定補償方式,并將其發送至無功補償控制模塊,無功補償控制模塊根據補償方式控制無功補償設備進行無功補償,并將無功補償信息發送融合模塊。
[0013]作為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可選的一種實現方式,變壓器優化模塊包括智能開關柜及變
壓器控制模塊,配電變壓器與智能開關柜通信連接,智能開關柜與變壓器控制模塊通信連接;
[0014]智能開關柜用于采集配電變壓器的電壓、電流及功率數據,并將采集到的數據發送至變壓器控制模塊,變壓器控制模塊分別配電變壓器和融合模塊通信連接,用于進行配電變壓器的優化控制并將優化控制信息發送至融合模塊。
[0015]作為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可選的一種實現方式,三相不平衡治理模塊包括三相控制模塊、換相開關、第一電流互感器、第二電流互感器及電壓互感器;
[0016]第一電流互感器包括三個開口式電流互感器,三個所述開口式電流互感器分別設置在配電網的ABC三相線上,換相開關包括三個自動分合閘單相開關,配電網的ABC三相線上分別設置三個所述自動分合閘單向開關;
[0017]三個自動分合閘單向開關通過第二電流互感器及電壓互感器連接單相負荷,單相負荷連接零線,第一電流互感器、第二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及換相開關分別與三相控制模塊通信連接,三相控制模塊與融合模塊通信連接。
[0018]作為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可選的一種實現方式,所述系統還包括:無線通信模塊,融合模塊通過無線通信模塊與降損優化控制模塊連接。
[0019]作為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可選的一種實現方式,無線通信模塊為4G模塊、5G模塊或者LORA模塊。
[0020]作為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可選的一種實現方式,融合模塊與變壓器控制模塊、三相控制模塊及無功補償控制模塊之間采用數據線連或者采用無線通信模塊連接。
[0021]本專利技術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電網配電節能優化方法。
[0022]一種電網配電節能優化方法,利用本專利技術第一方面所述的電網配電節能優化系統,包括:
[0023]變壓器優化模塊、三相不平衡治理模塊及無功補償模塊實時采集配電網的數據,并根據數據分別進行變壓器優化、三相不平衡治理及無功補償;
[0024]融合模塊將變壓器優化模塊、三相不平衡治理模塊及無功補償模塊的變壓器優化信息、三相不平衡治理信息及無功補償信息上傳至降損優化控制模塊以進行綜合的降損優化控制。
[0025]作為本專利技術第二方面可選的一種實現方式,變壓器優化模塊實時采集配電網的數據,并根據數據進行變壓器優化,具體為:
[0026]智能開關柜實時采集各個配電變壓器的電壓、電流及功率數據,并將其發送至變壓器控制模塊,變壓器控制模塊將數據進行匯總處理,進行分析計算,得到配電變壓器的總有功功率損耗和負載率數據,根據總有功功率損耗和負載率數據,變壓器控制模塊使用預設的變壓器調整策略對各個變壓器的運行方式進調整,并將調整過程發送至融合模塊。
[0027]作為本專利技術第二方面可選的一種實現方式,三相不平衡治理模塊實時采集配電網的數據,并根據配電網的數據進行三相不平衡治理,包括:
[0028]第一電流互感器、第二電流互感器實時采集測量值,并將其發送至三相控制模塊,三相控制模塊根據第一電流互感器采集的測量值計算三相負荷不平衡度;
[0029]當三相負荷不平衡度超過預設閾值時,三相控制模塊控制換相開關跳開換相開關的當前相,當第二電流互感器采集的測量值為零時,三相控制模塊控制換相開關合上預設
的供電相的換相開關。
[0030]作為本專利技術第二方面可選的一種實現方式,無功補償模塊實時采集配電網的數據,并根據數據進行無功補償,包括:
[0031]配電網數據采集模塊獲取實際配電網的數據,包括配電網每條支路的阻抗、每個節點負荷的歷史數據及節點電壓,并將其通過無功補償控制模塊發送至模型搭建分析模塊;
[0032]模型搭建分析模塊根據實際配電網的數據進行分析,搭建無功配置優化模型,利用搭建的無功配置優化模型進行模擬分析,得到分析結果,并將其發送至補償方式確定模塊;
[0033]補償方式確定模塊根據分析結果確定補償方式,并將其發送至無功補償控制模塊,無功補償控制模塊根據補償方式控制無功補償裝置進行無功補償,并將無功補償信息發送至融合模塊。
[003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35]1、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電網配電節能優化系統,設置有變壓器優化模塊,其中,智能開關柜實時采集各個配電變壓器的電壓、電流及功率數據,并將其發送至變壓器控制模塊,變壓器控制模塊將數據進行匯總處理,進行分析計算,得到配電變壓器的總有功功率損耗和負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網配電節能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融合模塊、降損優化控制模塊、變壓器優化模塊、三相不平衡治理模塊及無功補償模塊,變壓器優化模塊、三相不平衡治理模塊和無功補償模塊分別與融合模塊通信連接,融合模塊與降損優化控制模塊通信連接;其中,無功補償模塊包括配電網數據采集模塊、模型搭建分析模塊、補償方式確定模塊、無功補償控制模塊及無功補償裝置,配電網數據采集模塊、模型搭建分析模塊、補償方式確定模塊及無功補償分別與無功補償控制模塊通信;配電網數據采集模塊獲取實際配電網的數據,包括配電網每條支路的阻抗、每個節點負荷的歷史數據及節點電壓,并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無功補償控制模塊發送至模型搭建分析模塊;模型搭建分析模塊根據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搭建無功配置優化模型,利用搭建的無功配置優化模型進行模擬分析,得到分析結果,并將分析結果發送至補償方式確定模塊;補償方式確定模塊根據分析結果確定補償方式,并將其發送至無功補償控制模塊,無功補償控制模塊根據補償方式控制無功補償設備進行無功補償,并將無功補償信息發送融合模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網配電節能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變壓器優化模塊包括智能開關柜及變壓器控制模塊,配電變壓器與智能開關柜通信連接,智能開關柜與變壓器控制模塊通信連接;智能開關柜用于采集配電變壓器的電壓、電流及功率數據,并將采集到的數據發送至變壓器控制模塊,變壓器控制模塊分別配電變壓器和融合模塊通信連接,用于進行配電變壓器的優化控制并將優化控制信息發送至融合模塊。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網配電節能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三相不平衡治理模塊包括三相控制模塊、換相開關、第一電流互感器、第二電流互感器及電壓互感器;第一電流互感器包括三個開口式電流互感器,三個所述開口式電流互感器分別設置在配電網的ABC三相線上,換相開關包括三個自動分合閘單相開關,配電網的ABC三相線上分別設置三個所述自動分合閘單向開關;三個自動分合閘單向開關通過第二電流互感器及電壓互感器連接單相負荷,單相負荷連接零線,第一電流互感器、第二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及換相開關分別與三相控制模塊通信連接,三相控制模塊與融合模塊通信連接。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網配電節能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還包括:無線通信模塊,融合模塊通過無線通信模塊與降損優化控制模塊連接。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網配電節能優化系統,其特征在于,無線通信模塊為4G模塊、5G模塊或者LORA模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文波,劉曉文,劉猛,牛愛梅,周怡,褚敬,尹朋,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魯軟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