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軟路基強化加固的施工方法,涉及道路鋪設技術領域,包括場地測試、施工前期準備、排水固結、二次加固和施工檢測;本發明專利技術實用性強,通過進行場地測試和施工前期準備,掌握施工地點實際狀況,科學有效進行后期作業;通過排水固結和二次加固排除路基下軟土層多余水分,并對排水后土層進行加固,提高路基支撐力;通過進行施工后檢測,排除施工隱患,提高安全性;在排水固結時使用軟路基固結裝置,高效排出土層內水分,提高施工質量,通過在軟路基固結裝置上設置擠壓裝置,既快速排出土層內水分,也使得土層內土壤更加緊致穩固;通過設置排水裝置可以快速排出擠壓出的水分,提高排水效率,并且軟路基固結裝置可以重復利用,避免浪費和環境污染。境污染。境污染。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軟路基強化加固的施工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道路鋪設
,尤其是涉及一種軟路基強化加固的施工方法。
技術介紹
[0002]公知的,軟路基是指強度低,壓縮量較高的軟弱土層,軟路基形成的原因復雜,下方軟土中含水量較大,會造成軟路基上的填方及構造物穩定性差且發生沉降,施工時軟路基如果處理不得當會影響該公路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用傳統方法來對軟路基進行排水加固,耗費的時間長,增加工人的工作時間,費時費力且會影響施工進度。
[0003]例如公開號為CN110318385A的中國專利一種軟路基強夯施工方法,其通過S1:土質采樣檢測,S2:路基區域力學分析,S3:夯錘及鋪設材料選擇和S4:按照夯錘質量梯度按序施工,對軟路基進行強夯處理,其在施工中對地表強夯擠壓水流排出,難以對地下水進行有效排除,并且在夯實和加壓的過程中需要大量大型設備進場施工,也要增加施工單位的經濟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了克服
技術介紹
中的不足,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軟路基強化加固的施工方法,本專利技術通過S1、場地測試、S2、施工前期準備、S3、排水固結、S4、二次加固和S5、施工檢測,以達到加固軟路基,提高路基的穩定性和承載能力的目的。
[0005]為了實現所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軟路基強化加固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0007]S1、場地測試
[0008]進行場地平整,測量地面高度,從路基上方向下垂直打若干孔,提取下層軟土層樣本,測量軟土層實際厚度和范圍,并測量具體區域軟土層內水分含量;
[0009]S2、施工前期準備
[0010]根據測量結果,壓實路表土層,劃分具體施工區域,在各區域內設置沉降觀測裝置,根據設計要求在各施工區域均勻在地面打孔,并在路基兩側設置排水溝;
[0011]S3、排水固結
[0012]在各個孔內放置軟路基固結裝置,通過軟路基固結裝置對路基下軟土層進行排水,使路基下軟土層含水量降低,加速路基下軟土層固結,然后將排出的水通過路基兩側排水溝排出;
[0013]S4、二次加固
[0014]路基下軟土層固結后取出各個孔內的軟路基固結裝置,向地面孔洞內填埋強度較高的粘性土或砂、礫、卵石、片石等滲水性材料進行加固,并夯實地表土層;
[0015]S5、施工檢測
[0016]檢測地表回彈量,根據實際檢測數據進行驗收,符合標準后驗收通過,未達到標準,返回S3進行再次加固。
[001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軟路基固結裝置,所述裝置包括固定裝置、集水裝置、排水裝置和限位裝置,固定裝置的上方設有集水裝置,集水裝置下端與固定裝置連接,集水裝置在固定裝置上方旋轉,集水裝置的上端設有限位轉置,集水裝置內設有排水裝置。
[0018]所述固定裝置由第一椎體、第一軸承和底板構成,第一椎體為圓錐型結構,第一椎體的上底面設有第一軸承,第一軸承外圈的下底面與第一椎體的底面相連接,第一軸承內圈的內部面設有底板,底板為圓柱型結構,底板側面的下端與第一軸承內圈的內部面相連接,第一椎體、第一軸承和底板為同一中心軸線。
[0019]所述集水裝置由集水管、限位板、擠壓裝置和充氣裝置構成,集水管為空心圓柱型結構,集水管的下端的內壁與底板側面的上端相連接,集水管與底板為同一中心軸線,集水管的側面均勻分布有第一進水槽,第一進水槽貫穿集水管的側面與內壁,第一進水槽軸向設置在集水管的側面,各第一進水槽上均設有限位板,集水管的側面設有擠壓裝置,集水管的上方設有充氣裝置。
[0020]所述限位板為長方型結構,限位板軸向設置在集水管的側面,限位板的側面與集水管的側面相連接,限位板上設有第二進水槽,第二進水槽軸向設置在限位板上,第二進水槽貫穿限位板與集水管連接的側面和與其相對的另一側面,第二進水槽與第一進水槽相連通,第二進水槽內設有濾網,濾網的側面與第二進水槽的內壁相連接,各限位板之間均設有擠壓裝置。
[0021]所述擠壓裝置由氣囊、擠壓板和擋板構成,氣囊軸向設置在相鄰兩限位板之間,氣囊的一側與集水管的側面相連接,氣囊的另一側設有擠壓板,擠壓板為弧形結構,擠壓板與集水管平行設置,擠壓板的內凹面與氣囊的側面相連接,擠壓板的兩側對稱設有兩個卡槽,卡槽軸向設置在擠壓板的側面,相鄰擠壓板之間設有擋板。
[0022]所述擋板為弧形結構,擋板與擠壓板平行設置,擋板的一側設置在擠壓板一側的卡槽內,擋板的另一側設置在相鄰擠壓板對應的卡槽內。
[0023]所述充氣裝置由固定板、導流環、分流管和進氣管構成,固定板為圓柱型結構,固定板的下部面與集水管的上部面相連接,固定板的下部面設有導流環,導流環為中空圓環形結構,導流環設置在集水管內,導流環的上部面與固定板的下部面相連接,導流環的下部面分布有分流管,分流管與下方氣囊對應設置,分流管的上端穿過導流環的下部面與導流環連通,分流管的下端穿過氣囊的上部面與氣囊連通,固定板的上方設有進氣管,進氣管的下端穿過固定板與導流環的上部面與導流環連通。
[0024]所述排水裝置由抽水管、轉盤、固定桿和支撐桿構成,抽水管為空心圓柱型結構,抽水管下端設置在集水管內,抽水管與集水管為同一中心軸線,抽水管的側面設有轉盤,轉盤設置自集水管上方,抽水管的與集水管之間均勻分布有固定桿,固定桿的一端與抽水管的側面相連接,固定桿的另一端與集水管的內壁相連接,抽水管的下部面分布有支撐桿,支撐桿的上端與抽水管的下部面相連接,支撐桿的下端與底板的上部面相連接。
[0025]所述限位裝置由連接環、連接桿、第二軸承、定位軸和第二椎體構成,連接環為圓環形結構,連接環設置在集水管與轉盤之間,連接環內設有第二軸承,第二軸承套在抽水管上,第二軸承內圈的內部面與抽水管的側面相連接,連接環與第二軸承之間均勻分布有連接桿,連接桿一端與連接環的內壁相連接,連接桿的另一端與第二軸承外圈的外部面相連
接,連接環的下部面分布有定位軸,定位軸的上部面與連接環的下部面相連接,定位軸的下部面設有第二椎體。
[0026]本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軟路基強化加固的施工方法,本專利技術實用性強,使用起來非常的方便,通過進行場地測試和施工前期準備,掌握施工地點實際狀況,科學有效進行后期作業;通過排水固結和二次加固排除路基下軟土層多余水分,并對排水后土層進行加固,提高路基支撐力;通過進行施工后檢測,排除施工隱患,提高安全性;在排水固結時使用軟路基固結裝置,高效排出土層內水分,提高施工質量,通過在軟路基固結裝置上設置擠壓裝置,既快速排出土層內水分,也使得土層內土壤更加緊致穩固;通過設置排水裝置可以快速排出擠壓出的水分,提高排水效率,并且軟路基固結裝置可以重復利用,避免浪費和環境污染。
附圖說明
[0027]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8]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固定裝置截面圖;
[0029]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擠壓板、氣囊和擋板連接示意圖;
[0030]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集水管與限位板連接示意圖;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軟路基強化加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S1、場地測試進行場地平整,測量地面高度,從路基上方向下垂直打若干孔,提取下層軟土層樣本;S2、施工前期準備根據測量結果,劃分具體施工區域,在各區域內設置沉降觀測裝置,根據設計要求在各施工區域均勻在地面打孔,并在路基兩側設置排水溝;S3、排水固結在各個孔內放置軟路基固結裝置,通過軟路基固結裝置對路基下軟土層進行排水,加速路基下軟土層固結,然后將排出的水通過路基兩側排水溝排出;S4、二次加固路基下軟土層固結后取出各個孔內的軟路基固結裝置,向地面孔洞內填埋強度較高的粘性土或砂、礫、卵石、片石等滲水性材料進行加固,并夯實地表土層;S5、施工檢測檢測地表回彈量,根據實際檢測數據進行驗收,符合標準后驗收通過,未達到標準,返回S3進行再次加固。2.根據權利要求1一種軟路基強化加固的施工方法S3中所述的軟路基固結裝置,其特征是所述裝置包括固定裝置(1)、集水裝置(2)、排水裝置(3)和限位裝置(4),固定裝置(1)的上方設有集水裝置(2),集水裝置(2)下端與固定裝置(1)連接,集水裝置(2)在固定裝置(1)上方旋轉,集水裝置(2)的上端設有限位轉置(4),集水裝置(2)內設有排水裝置(3)。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軟路基固結裝置,其特征是:所述固定裝置(1)由第一椎體(101)、第一軸承(102)和底板(103)構成,第一椎體(101)的上底面設有第一軸承(102),第一軸承(102)外圈的下底面與第一椎體(101)的底面相連接,第一軸承(102)內圈的內部面設有底板(103),底板(103)側面的下端與第一軸承(102)內圈的內部面相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軟路基固結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集水裝置(2)由集水管(201)、限位板(202)、擠壓裝置和充氣裝置構成,集水管(201)的下端的內壁與底板(103)側面的上端相連接,集水管(201)的側面分布有第一進水槽(203),第一進水槽(203)軸向設置在集水管(201)的側面,各第一進水槽(203)上均設有限位板(202),集水管(201)的側面設有擠壓裝置,集水管(201)的上方設有充氣裝置。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軟路基固結裝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板(202)為長方型結構,限位板(202)軸向設置在集水管(201)的側面,限位板(202)的側面與集水管(201)的側面相連接,限位板(202)上設有第二進水槽(204),第二進水槽(204)軸向設置在限位板(202)上,第二進水槽(204)貫穿限位板(202)與集水管(201)連接的側面和與其相對的另一側面,第二進水槽(204)與第一進水槽(203)相連通,第二進水槽(204)內設有濾網(205),濾網(205)的側面與第二進水槽(204)的內壁相連接,各限位板(202)之間均設有擠壓裝置。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軟路基固結裝置,其特征是:所述擠壓裝置由氣囊(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國強,王鑫,楊暉秀,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