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生物有機肥生產用成分檢驗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頂部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頂部固定連接有檢測箱,所述檢測箱外壁頂部固定連接有進料口,所述檢測箱底部固定連接有出料口;所述檢測箱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底端固定連接有檢測頭,所述檢測箱中心設置有清洗組件,所述檢測箱中心設置有刮料組件,所述底座頂部另一側固定連接有控制臺,所述控制臺上固定連接有顯示屏;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的清洗組件,在對生物有機肥進行成分檢驗后能夠通過清洗組件對檢測箱的內壁以及底部進行沖洗,無需人工操作,不僅結構簡單,而且操作方便,節省了人力資源,提升了生產效率,實用性強。強。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生物有機肥生產用成分檢驗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生物有機肥生產
,特別是涉及一種生物有機肥生產用成分檢驗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生物有機肥是指特定功能微生物與主要以動植物殘體(如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等)為來源并經無害化處理、腐熟的有機物料復合而成的一類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機肥效應的肥料;生物有機肥在生產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成分檢測,檢測是否具備所有成分,判定達標與否。
[0003]目前一般是通過生物有機肥成分檢驗裝置對其進行檢驗,而現有的生物有機肥成分檢驗裝置在檢驗后通常會殘留少量生物有機肥于檢測頭上以及檢測箱內,或黏附于內壁,或黏附于底部,需要人工拆卸檢測箱,使用清洗設備對其進行清除,操作繁瑣,若不清理會影響后續生物有機肥的成分檢測,降低了工作效率,實用性低。
[0004]因此亟需提供一種生物有機肥生產用成分檢驗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目前一般是通過生物有機肥成分檢驗裝置對其進行檢驗,而現有的生物有機肥成分檢驗裝置在檢驗后通常會殘留少量生物有機肥于檢測箱內,或黏附于內壁,或黏附于底部,需要人工拆卸檢測箱,使用清洗設備對其進行清除,操作繁瑣,若不清理會影響后續生物有機肥的成分檢測,降低了工作效率,實用性低。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生物有機肥生產用成分檢驗裝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頂部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頂部固定連接有檢測箱,所述檢測箱外壁頂部固定連接有進料口,所述檢測箱底部固定連接有出料口;
[0007]所述檢測箱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氣缸,所述第一氣缸的活塞桿底端固定連接有檢測頭,所述檢測箱中心設置有清洗組件,所述檢測箱中心設置有刮料組件,所述底座頂部另一側固定連接有控制臺,所述控制臺上固定連接有顯示屏。
[0008]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檢測箱頂部與底部均開設有通孔,所述進料口與出料口均貫穿通孔中心。
[0009]通過上述技術方案,使生物有機肥能夠通過進料口進入檢測箱中心,通過檢測頭對其進行檢測,檢測結束后通過出料口排出。
[0010]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清洗組件包括多個連接管,所述檢測箱頂部一側固定連接有水箱,所述檢測箱頂部一側固定連接有與水箱相對應的壓力泵,所述檢測箱頂部前后均固定連接有固定管,兩個所述固定管底部均固定連接有噴頭,兩個所述噴頭上均固定連接有若干個噴嘴。
[0011]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啟動壓力泵,水從水箱進入到固定管中,從噴頭的若干個噴嘴
噴出,對檢測頭以及檢測箱進行水沖洗。
[0012]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水箱與壓力泵、壓力泵與兩個固定管之間均通過連接管相連接。
[0013]通過上述技術方案,使水能夠從水箱進入壓力泵,進入到固定管中心,通過噴頭的噴嘴噴出,實現水的流通。
[0014]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兩個所述噴頭上均開設有若干個安裝孔,若干個所述噴嘴均貫穿安裝孔中心。
[0015]通過上述技術方案,使噴頭中的水能夠通過若干個噴嘴朝多個方向噴出,保證了清洗效果。
[0016]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刮料組件包括第二氣缸,所述檢測箱頂部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三氣缸,所述第二氣缸與第三氣缸底部均固定連接有安裝塊,兩個所述安裝塊上固定連接有刮料架。
[0017]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啟動第二氣缸與第三氣缸,第二氣缸與第三氣缸的活塞桿帶動刮料架升降,對檢測箱內壁黏附的物料進行刮除。
[0018]本技術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刮料架外壁與檢測箱內壁相貼合。
[0019]通過上述技術方案,使刮料架能夠將檢測箱內壁的黏附物料均刮除。
[0020]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1]1.本技術通過設置的清洗組件,在對生物有機肥進行成分檢驗后能夠通過清洗組件對檢測箱的內壁以及底部進行沖洗,無需人工操作,無需拆卸裝置,不僅結構簡單,而且操作方便,節省了人力資源,提升了生產效率,實用性強;
[0022]2.本技術通過設置的刮料組件,使得內壁上已干燥的難以沖洗的物料能夠被刮除,與清洗組件配合使用,進一步提升了清洗效果,同時也提升了生產效率,使用效果好,適用范圍廣泛。
附圖說明
[0023]圖1為本技術的外觀圖;
[0024]圖2為本技術的俯視圖;
[0025]圖3為本技術的檢測箱內部結構示意圖。
[0026]圖中:1、底座;2、支撐柱;3、檢測箱;4、進料口;5、出料口;6、第一氣缸;7、檢測頭;8、清洗組件;801、連接管;802、水箱;803、壓力泵;804、固定管;805、噴頭;806、噴嘴;9、刮料組件;901、第二氣缸;902、第三氣缸;903、安裝塊;904、刮料架;10、控制臺;11、顯示屏。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
[0028]請參閱圖1
?
圖3,一種生物有機肥生產用成分檢驗裝置,包括底座1,底座1頂部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柱2,支撐柱2頂部固定連接有檢測箱3,檢測箱3外壁頂部固定連接有進料口4,檢測箱3底部固定連接有出料口5;檢測箱3頂部與底部均開設有通孔,進料口4與出
料口5均貫穿通孔中心;使生物有機肥能夠通過進料口4進入檢測箱3中心,通過檢測頭7對其進行檢測,檢測結束后通過出料口5排出;檢測箱3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氣缸6,第一氣缸6的活塞桿底端固定連接有檢測頭7,檢測箱3中心設置有清洗組件8,檢測箱3中心設置有刮料組件9,底座1頂部另一側固定連接有控制臺10,控制臺10上固定連接有顯示屏11;
[0029]如圖2和圖3所示,清洗組件8包括多個連接管801,檢測箱3頂部一側固定連接有水箱802,檢測箱3頂部一側固定連接有與水箱802相對應的壓力泵803,檢測箱3頂部前后均固定連接有固定管804,兩個固定管804底部均固定連接有噴頭805,兩個噴頭805上均固定連接有若干個噴嘴806;兩個噴頭805上均開設有若干個安裝孔,若干個噴嘴806均貫穿安裝孔中心;使噴頭805中的水能夠通過若干個噴嘴806朝多個方向噴出,保證了清洗效果;箱802與壓力泵803、壓力泵803與兩個固定管804之間均通過連接管801相連接;使水能夠從水箱802進入壓力泵803,進入到固定管804中心,通過噴頭805的噴嘴806噴出,實現水的流通;啟動壓力泵803,水從水箱802進入到固定管804中,從噴頭805的若干個噴嘴806噴出,對檢測頭7以及檢測箱3進行水沖洗;
[0030]如圖3所示,刮料組件9包括第二氣缸901,檢測箱3頂部一側固定連接有第三氣缸902,第二氣缸901與第三氣缸902底部均固定連接有安裝塊903,兩個安裝塊903上固定連接有刮料架9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生物有機肥生產用成分檢驗裝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頂部一側固定連接有支撐柱(2),所述支撐柱(2)頂部固定連接有檢測箱(3),所述檢測箱(3)外壁頂部固定連接有進料口(4),所述檢測箱(3)底部固定連接有出料口(5);所述檢測箱(3)頂部固定連接有第一氣缸(6),所述第一氣缸(6)的活塞桿底端固定連接有檢測頭(7),所述檢測箱(3)中心設置有清洗組件(8),所述檢測箱(3)中心設置有刮料組件(9),所述底座(1)頂部另一側固定連接有控制臺(10),所述控制臺(10)上固定連接有顯示屏(11)。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物有機肥生產用成分檢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檢測箱(3)頂部與底部均開設有通孔,所述進料口(4)與出料口(5)均貫穿通孔中心。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物有機肥生產用成分檢驗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組件(8)包括多個連接管(801),所述檢測箱(3)頂部一側固定連接有水箱(802),所述檢測箱(3)頂部一側固定連接有與水箱(802)相對應的壓力泵(803),所述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藝,林柏林,劉文海,
申請(專利權)人:紅河亦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