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紫外線治療儀的反光板散熱機構,包括反光板本體,所述反光板本體的頂部設置有散熱機構,所述反光板本體與散熱機構之間設置有安裝機構。該紫外線治療儀的反光板散熱機構,通過設置散熱機構,當反光板本體上產生熱量時,在導熱片的作用下將熱量進行傳導,使反光板本體上的熱量能夠快速的傳導到散熱片上,在散熱風扇的不停轉動下,加快了散熱片表面的空氣流通速度,增加了散熱片的散熱效果,通過設置固定罩,便于散熱風扇與散熱片之間的安裝,在需要將散熱機構安裝在反光板上時,首先向下按壓兩個壓桿,從而帶動壓桿底部的導向板在固定桿上轉動,導向板的轉動帶動連接桿轉動。接桿轉動。接桿轉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紫外線治療儀的反光板散熱機構
[0001]本技術涉及紫外線治療儀的反光板
,具體為一種紫外線治療儀的反光板散熱機構。
技術介紹
[0002]紫外線治療儀,又稱紫外線光療儀,是一種用于治療皮膚病的物理治療儀器,而治療儀內的反光板設計,可以提高紫外線的輻射效率,使光源照射更加均勻。
[0003]而紫外線治療儀的反光板使用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反光板需要及時散熱才能保證治療儀的正常使用,不會因為溫度過高而損壞影響治療儀的正常使用,而現有的紫外線治療儀的內部并沒有設置相應的反光板散熱機構,故而提出一種紫外線治療儀的反光板散熱機構來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紫外線治療儀的反光板散熱機構,具備對反光板進行散熱等優點,解決了紫外線治療儀的反光板使用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量,反光板需要及時散熱才能保證治療儀的正常使用,不會因為溫度過高而損壞影響治療儀的正常使用,而現有的紫外線治療儀的內部并沒有設置相應的反光板散熱機構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紫外線治療儀的反光板散熱機構,包括反光板本體,所述反光板本體的頂部設置有散熱機構,所述反光板本體與散熱機構之間設置有安裝機構;
[0006]所述散熱機構包括散熱片、固定罩、散熱風扇和導熱片,所述反光板本體的頂部設置有散熱片,所述散熱片的頂部安裝有固定罩,所述固定罩的內頂壁上固定安裝有散熱風扇,所述散熱片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導熱片;
[0007]所述安裝機構包括安裝座、容納塊、壓桿、導向板、連接桿、活動塊、彈簧、插桿和插孔,所述反光板本體的左右兩側均固定安裝有安裝座,所述散熱片左右兩端均固定安裝有容納塊,兩個所述容納塊的內部均活動安裝有壓桿,兩個壓桿的底部均設置有導向板,兩個所述導向板的底部均鉸接有連接桿,兩個連接桿的底部均鉸接有活動塊,兩個所述活動塊相對的一側均固定安裝有彈簧,兩個所述活動塊遠離彈簧的一端均固定安裝有插桿,兩個所述安裝座的側壁上均開設有插孔。
[0008]進一步,所述導熱片位于散熱片與反光板本體之間,所述固定罩與散熱片之間螺紋連接有螺母,所述散熱風扇位于散熱片的頂部中間。
[0009]進一步,兩個所述安裝座均為L型結構,且兩個安裝座相對的分布在反光板本體的左右兩側,且兩個安裝座的側壁均與容納塊的側壁貼合,兩個安裝座的頂壁均與容納塊的底壁貼合。
[0010]進一步,兩個所述容納塊的頂部均開設有與壓桿相適配的通孔,兩個壓桿的頂部
均貫穿通孔并延伸至容納塊的頂部,且與容納塊的頂部右端相接觸。
[0011]進一步,兩個所述容納塊的前內壁上固定安裝有固定桿,兩個固定桿均位于導向板的外表面,且兩個導向板均與固定桿為轉動連接。
[0012]進一步,兩個所述彈簧相對的一端均與容納塊的內壁焊接,兩個所述插孔均與插桿相適配,兩個所述容納塊的底部中間均固定安裝有定位柱,兩個所述安裝座的頂壁上均開設有與定位柱相對應且相適配的定位孔。
[0013]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申請的技術方案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4]1、該紫外線治療儀的反光板散熱機構,通過設置散熱機構,當反光板本體上產生熱量時,在導熱片的作用下將熱量進行傳導,使反光板本體上的熱量能夠快速的傳導到散熱片上,在散熱風扇的不停轉動下,加快了散熱片表面的空氣流通速度,增加了散熱片的散熱效果,通過設置固定罩,便于散熱風扇與散熱片之間的安裝。
[0015]2、該紫外線治療儀的反光板散熱機構,通過設置安裝機構,在需要將散熱機構安裝在反光板上時,首先向下按壓兩個壓桿,從而帶動壓桿底部的導向板在固定桿上轉動,導向板的轉動帶動連接桿轉動,連接桿的轉動帶動活動塊在容納塊的內部滑動,容納塊在滑動的過程中對彈簧進行擠壓,在彈簧的收縮下,使得活動塊帶動插桿退出插孔并深入容納塊的內部,這時再將兩個容納塊底部的定位柱對準兩個安裝座頂部的定位孔,插入定位孔內,便于安裝座與容納塊之間的對齊,當定位柱插入定位孔內部后,即可松開壓桿,那么在彈簧的擴張下帶動插桿插入插孔的內部,最后完成安裝,便于對反光板本體進行散熱,安裝方便,操作簡單。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技術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技術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技術圖2中A處結構放大圖。
[0019]圖中:1、反光板本體;2、散熱機構;201、散熱片;202、固定罩;203、散熱風扇;204、導熱片;3、安裝機構;301、安裝座;302、容納塊;303、壓桿;304、導向板;305、連接桿;306、活動塊;307、彈簧;308、插桿;309、插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1]請參閱圖1
?
3,本實施例中的一種紫外線治療儀的反光板散熱機構,包括反光板本體1,反光板本體1的頂部設置有散熱機構2,反光板本體1與散熱機構2之間設置有安裝機構3;
[0022]散熱機構2包括散熱片201、固定罩202、散熱風扇203和導熱片204,反光板本體1的頂部設置有散熱片201,通過設置散熱片201,方便了使反光板本體1上的熱量能夠快速的傳導到散熱片201上,散熱片201的頂部安裝有固定罩202,通過設置固定罩202,方便了散熱風
扇203的安裝,固定罩202的內頂壁上固定安裝有散熱風扇203,通過設置散熱風扇203,在散熱風扇203的不停轉動下,加快了散熱片201表面的空氣流通速度,增加了散熱片201的散熱效果,散熱片201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導熱片204,通過設置導熱片204,當反光板本體1上產生熱量時,在導熱片204的作用下將熱量進行傳導;
[0023]安裝機構3包括安裝座301、容納塊302、壓桿303、導向板304、連接桿305、活動塊306、彈簧307、插桿308和插孔309,反光板本體1的左右兩側均固定安裝有安裝座301,散熱片201左右兩端均固定安裝有容納塊302,兩個容納塊302的內部均活動安裝有壓桿303,壓桿303的底部與導向板304的頂部右端相接觸,導向板304的內部設置有固定桿,固定桿與容納塊302的內壁固定連接,那么當壓動壓桿303的時候,會帶動導向板304在固定桿的外表面發生轉動;
[0024]兩個壓桿303的底部均設置有導向板304,兩個導向板304的底部均鉸接有連接桿305,導向板304的轉動帶動連接桿305轉動,兩個連接桿305的底部均鉸接有活動塊306,活動塊306與容納塊302的內底壁滑動連接,增加了活動塊306移動的穩定性,使活動塊306在容納塊302的內部平穩的左右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紫外線治療儀的反光板散熱機構,包括反光板本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板本體(1)的頂部設置有散熱機構(2),所述反光板本體(1)與散熱機構(2)之間設置有安裝機構(3);所述散熱機構(2)包括散熱片(201)、固定罩(202)、散熱風扇(203)和導熱片(204),所述反光板本體(1)的頂部設置有散熱片(201),所述散熱片(201)的頂部安裝有固定罩(202),所述固定罩(202)的內頂壁上固定安裝有散熱風扇(203),所述散熱片(201)的底部固定安裝有導熱片(204);所述安裝機構(3)包括安裝座(301)、容納塊(302)、壓桿(303)、導向板(304)、連接桿(305)、活動塊(306)、彈簧(307)、插桿(308)和插孔(309),所述反光板本體(1)的左右兩側均固定安裝有安裝座(301),所述散熱片(201)左右兩端均固定安裝有容納塊(302),兩個所述容納塊(302)的內部均活動安裝有壓桿(303),兩個壓桿(303)的底部均設置有導向板(304),兩個所述導向板(304)的底部均鉸接有連接桿(305),兩個連接桿(305)的底部均鉸接有活動塊(306),兩個所述活動塊(306)相對的一側均固定安裝有彈簧(307),兩個所述活動塊(306)遠離彈簧(307)的一端均固定安裝有插桿(308),兩個所述安裝座(301)的側壁上均開設有插孔(309)。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紫外線治療儀的反光板散熱機...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曹希林,李京建,
申請(專利權)人:三河康聯醫用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