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浸沒冷卻箱,包括內部用于安裝發熱器件的密封箱體,密封箱體設有進液口和出液口,進液口用于將絕緣冷卻液輸入密封箱體內,出液口用于將絕緣冷卻液排出密封箱體外;密封箱體還設有分別與發熱器件電連接的輸入導體和輸出導體;輸入導體和輸出導體與密封箱體的間隙處分別密封。該浸沒冷卻箱能將功率模塊布置在密封箱體內,并將熱量直接傳導至流入密封箱體內的絕緣冷卻液,再由絕緣冷卻液流出密封箱體外散失,相比于現有技術中強迫風冷散熱和水循環冷卻散熱的方式,能提高發熱器件的散熱效果,滿足如功率模塊、電感器件等大功率器件的散熱需求。本發明專利技術還公開一種應用上述浸沒冷卻箱的浸沒冷卻變流器。浸沒冷卻箱的浸沒冷卻變流器。浸沒冷卻箱的浸沒冷卻變流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浸沒冷卻箱和浸沒冷卻變流器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變流器中發熱器件散熱
,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浸沒冷卻箱,還涉及一種浸沒冷卻變流器。
技術介紹
[0002]變流器是風力發電中電能轉換的核心設備,包括箱體和設置在箱體內的功率模組、電感器件12,以及如導電排、熔絲等發熱量低的一般發熱器件。目前,變流器的內部器件(如功率模組的功率模塊13)散熱主要為強迫風冷散熱和水循環冷卻散熱兩種方式;強迫風冷散熱是利用風機11等裝置提供冷風吹掃發熱器件實現散熱,如圖1
?
2所示;水循環冷卻散熱是使發熱器件貼緊液冷板14散熱,以及利用液冷換熱器15對循環吹過發熱器件的風進行冷卻散熱,如圖3所示。
[0003]但是,上述強迫風冷散熱方式受限于變流器內風道結構設計,水循環冷卻散熱方式受液冷板14與發熱器件的接觸面積限制、受液冷換熱器15與風之間換熱效率的限制,散熱效果不佳,難以滿足如電感器件12、功率模組中功率模塊13等大功率發熱器件的散熱需求。
[0004]因此,如何提高變流器中發熱器件的散熱效果,尤其滿足大功率發熱器件的散熱需求,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5]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浸沒冷卻箱,能將發熱器件布置在密封箱體內,并將熱量直接傳導至流入密封箱體內的絕緣冷卻液,再由絕緣冷卻液流出密封箱體外散失,相比于現有強迫風冷散熱方式,避免由冷風吹掃,散熱效果不受變流器內風道結構限制,散熱效果更佳;同時相比于現有水循環冷卻散熱方式,絕緣冷卻液為液態,能最大程度地覆蓋發熱器件的表面,且發熱器件的熱量無需先傳到至空氣再傳導至液冷換熱器,而是直接傳導至絕緣冷卻液,能顯著提高發熱器件的散熱效果。本專利技術還提供應用上述浸沒冷卻箱的浸沒冷卻變流器,發熱器件的散熱效果好。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6]一種浸沒冷卻箱,包括內部用于安裝發熱器件的密封箱體,所述密封箱體設有進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進液口用于將絕緣冷卻液輸入所述密封箱體內,所述出液口用于將所述絕緣冷卻液排出所述密封箱體外;所述密封箱體還設有分別與所述發熱器件電連接的輸入導體和輸出導體;所述輸入導體和所述輸出導體與所述密封箱體的間隙處分別密封。
[0007]優選的,上述浸沒冷卻箱中,所述發熱器件包括功率模塊,所述輸入導體和所述輸出導體分別與所述功率模塊電連接。
[0008]優選的,上述浸沒冷卻箱中,所述發熱器件還包括PCB板和電容;所述密封箱體還設有接線連接器,用于所述PCB板出線;所述電容安裝于所述輸出導體。
[0009]優選的,上述浸沒冷卻箱中,所述功率模塊為多個,并排列成一排,或者所述功率模塊排列成多排,各排所述功率模塊的輸入端連接至相同的所述輸入導體或不同的所述輸
入導體,各排所述功率模塊的輸出端連接至相同的所述輸出導體或不同的所述輸出導體。
[0010]優選的,上述浸沒冷卻箱中,所述發熱器件包括電抗器、變壓器和/或熔絲。
[0011]優選的,上述浸沒冷卻箱中,所述密封箱體包括設有開口的本體和封蓋在所述開口處的蓋板;所述本體與所述蓋板的連接處密封。
[0012]一種浸沒冷卻變流器,包括:
[0013]外殼;
[0014]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一換熱器的液體出口處連接有輸送管、液體入口處連接有回流管;所述第一換熱器布置在所述外殼內或所述外殼之外;所述輸送管和所述回流管兩者中至少一個設有驅動泵,用于驅動絕緣冷卻液由所述回流管輸入所述第一換熱器、由所述輸送管輸出;
[0015]浸沒冷卻箱,所述浸沒冷卻箱為上述技術方案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浸沒冷卻箱,其進液口與所述輸送管連通、出液口與所述回流管連通;所述浸沒冷卻箱安裝在所述外殼內。
[0016]優選的,上述浸沒冷卻變流器中,還包括第二換熱器,所述第二換熱器的入口與所述輸送管連通、出口與所述回流管連通;所述外殼內設有密封空間,所述密封空間內安裝有發熱器件;所述第二換熱器安裝在所述密封空間內,且所述第二換熱器固定有風機,該風機用于驅動所述密封空間內熱空氣流向所述第二換熱器處散熱,并驅動換熱后的冷空氣流向各所述發熱器件。
[0017]優選的,上述浸沒冷卻變流器中,所述浸沒冷卻箱為多個,包括模塊冷卻箱和電感冷卻箱。
[0018]優選的,上述浸沒冷卻變流器中,所述第一換熱器安裝在所述外殼內由隔板分割而成的獨立空間中,所述驅動泵布置在所述獨立空間內;
[0019]所述第一換熱器固定有散熱風機,所述外殼中與所述散熱風機對應的位置設有出風口,用于將流過所述第一換熱器的熱風輸送至所述出風口外。
[0020]優選的,上述浸沒冷卻變流器中,所述輸送管包括依次連通的連接管和入水總管,該連接管與所述第一換熱器的液體出口連通;所述回流管包括依次連通的出水總管和連接管,該連接管與所述第一換熱器的液體入口連通;所述驅動泵為一個,安裝于所述輸送管或所述回流罐的連接管;
[0021]所述浸沒冷卻箱的進液口與所述入水總管連通、所述浸沒冷卻箱的出液口與所述出水總管連通。
[0022]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浸沒冷卻箱,包括內部用于安裝發熱器件的密封箱體,密封箱體設有進液口和出液口,進液口用于將絕緣冷卻液輸入密封箱體內,出液口用于將絕緣冷卻液排出密封箱體外;密封箱體還設有分別與發熱器件電連接的輸入導體和輸出導體;輸入導體和輸出導體與密封箱體的間隙處分別密封。
[0023]應用上述浸沒冷卻箱時,可將發熱器件裝入密封箱體內,并使發熱器件分別與輸入導體和輸出導體連接;利用進液口將絕緣冷卻液輸入密封箱體內,利用出液口將絕緣冷卻液輸出密封箱體;絕緣冷卻液進入密封箱體后直接最大程度地包裹接觸發熱器件,使發熱器件的熱量直接傳導至絕緣冷卻液,再由絕緣冷卻液帶出密封箱體外散失。
[0024]顯然,相比于現有強迫風冷散熱方式,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浸沒冷卻箱避免由冷風吹掃,散熱效果不受變流器內風道結構限制,對發熱器件的散熱效果更佳;相比于現有水循環冷
卻散熱方式,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浸沒冷卻箱利用液態的絕緣冷卻液散熱,能最大程度地覆蓋發熱器件的表面,且發熱器件的熱量無需先傳到至空氣再傳導至液冷換熱器,而是直接傳導至絕緣冷卻液,能顯著提高發熱器件的散熱效果。可見,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浸沒冷卻箱對發熱器件的散熱效果好,能滿足如功率模塊、電感器件等大功率發熱器件的散熱需求。
[0025]本專利技術還提供應用上述浸沒冷卻箱的浸沒冷卻變流器,功率模塊的散熱效果好,帶載能力高,能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0026]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7]圖1為現有技術中采用強迫風冷散熱方式的變流器中功率模塊、電感器件的散熱示意圖;
[0028]圖2為現有技術中采用強迫風冷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浸沒冷卻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內部用于安裝發熱器件的密封箱體,所述密封箱體設有進液口和出液口,所述進液口用于將絕緣冷卻液輸入所述密封箱體內,所述出液口用于將所述絕緣冷卻液排出所述密封箱體外;所述密封箱體還設有分別與所述發熱器件電連接的輸入導體和輸出導體;所述輸入導體和所述輸出導體與所述密封箱體的間隙處分別密封。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浸沒冷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器件包括功率模塊,所述輸入導體和所述輸出導體分別與所述功率模塊電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浸沒冷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器件還包括PCB板和電容;所述密封箱體還設有接線連接器,用于所述PCB板出線;所述電容安裝于所述輸出導體。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浸沒冷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模塊為多個,并排列成一排,或者所述功率模塊排列成多排,各排所述功率模塊的輸入端連接至相同的所述輸入導體或不同的所述輸入導體,各排所述功率模塊的輸出端連接至相同的所述輸出導體或不同的所述輸出導體。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浸沒冷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熱器件包括電抗器、變壓器和/或熔絲。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浸沒冷卻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箱體包括設有開口的本體和封蓋在所述開口處的蓋板;所述本體與所述蓋板的連接處密封。7.一種浸沒冷卻變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第一換熱器,所述第一換熱器的液體出口處連接有輸送管、液體入口處連接有回流管;所述第一換熱器布置在所述外殼內或所述外殼之外;所述輸送管和所述回流管兩者中至少一個設有驅動泵,用于驅動絕緣冷卻液由所述回...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振升,金傳山,魏世民,黃彭發,
申請(專利權)人: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