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包括耳機主體和耳掛組件,耳機主體上設有第一連接件,耳掛組件的端部上設有可旋轉的插設于第一連接件中的第二連接件,第二連接件上設有和第一連接件過盈配合的彈性圈,彈性圈用于給第一連接件提供旋轉阻尼而使第一連接件維持所需旋轉角度。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基于耳機主體和耳掛組件可相對旋轉,使其能夠根據不同用戶的耳朵形狀和大小進行自適應性調整旋轉角度,從而提高佩戴舒適性,同時,由于彈性圈能夠給第一連接件提供旋轉阻尼,因而在調整旋轉角度后,可以使耳機主體和耳掛組件兩者可靠維持在所需旋轉角度下,結構簡單實用,且結構穩定性較高。且結構穩定性較高。且結構穩定性較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
[0001]本技術涉及耳機
,尤其涉及一種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
技術介紹
[0002]開放式耳機在佩戴時耳機主體不入耳,完全不堵耳不封閉耳道,所以開放式耳機并不像其他入耳式耳機一樣具有降噪功能,也源于這個開放式設計,在佩戴開放式耳機時,用戶能夠真切地聽到部分的環境音,獲得不一樣的通透體驗。
[0003]目前,市面上的開放式耳機主要包括耳機主體和與耳機主體連接的耳掛組件,但是,由于耳機主體和耳掛組件固定,而不同用戶的耳廓大小或形狀也有所區別,因而不同用戶佩戴現有的開放式耳機時,會存在佩戴不夠舒適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其能夠提高佩戴舒適性,從而使用戶可以獲得更好的佩戴體驗和聲學體驗。
[0005]本技術的目的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6]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包括耳機主體和耳掛組件,所述耳機主體上設有第一連接件,所述耳掛組件的端部上設有可旋轉的插設于所述第一連接件中的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二連接件上設有和所述第一連接件過盈配合的彈性圈,所述彈性圈用于給所述第二連接件提供旋轉阻尼而使所述第二連接件維持所需旋轉角度。
[0007]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之間設有第一限位結構,所述第一限位結構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可旋轉角度。
[0008]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結構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連接件相對所述第一連接件軸向移動。
[0009]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結構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連接件中的限位凸臺和設于所述第二連接件上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臺插設于所述限位凹槽中。
[0010]進一步地,所述限位凸臺設于所述耳機主體上,所述第一連接件上設有供所述限位凸臺穿入其內部的避讓孔。
[0011]進一步地,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之間還設有第二限位結構,所述第二限位結構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可旋轉角度,所述第二限位結構和所述第一限位結構相隔設置。
[0012]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結構和所述第一限位結構分置于所述彈性圈的相對兩側。
[0013]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限位結構包括第一限位平面、第二限位平面和第三限位平面,所述第一限位平面設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內,所述第二限位平面和所述第三限位平面均設于所述第二連接件上,所述第二限位平面和所述第三限位平面分別和所述第一限位平面相抵。
[0014]進一步地,所述第二連接件為金屬材質。
[0015]進一步地,所述耳機主體的外側壁上設有用于容置所述第一連接件的容置槽,所述耳機主體內設有和所述第一連接件連接的緊固件。
[0016]相比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本技術的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基于耳機主體和耳掛組件可相對旋轉,使其能夠根據不同用戶的耳朵形狀和大小進行自適應性調整旋轉角度,從而使耳機主體貼合用戶耳朵,提高佩戴舒適性,同時,由于彈性圈能夠給第一連接件提供旋轉阻尼,因而在調整旋轉角度后,可以使耳機主體和耳掛組件兩者可靠維持在所需旋轉角度下,結構簡單實用,且結構穩定性較高。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技術的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處于第一視角下的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本技術的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處于第二視角下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3為本技術的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的分解圖;
[0021]圖4為本技術中的耳機主體和第一連接件裝配在一起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5為本技術中的耳機主體和第一連接件的分解圖;
[0023]圖6為本技術中的第一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7為本技術中的第二連接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中:10、耳機主體;11、容置槽;20、耳掛組件;30、第一連接件;31、避讓孔;32、第一限位平面;40、第二連接件;41、限位凹槽;411、第一限位端面;42、第二限位平面;43、第三限位平面;44、環狀凹槽;50、彈性圈;60、限位凸臺;61、第二限位端面;62、第三限位端面;70、螺釘。
具體實施方式
[0026]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描述,需要說明的是,在不相沖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實施例之間或各技術特征之間可以任意組合形成新的實施例。
[0027]參見圖1
?
圖7,示出了本技術一較佳實施例的一種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包括耳機主體10和耳掛組件20,耳機主體10上設有第一連接件30,耳掛組件20的端部上設有可旋轉的插設于第一連接件30中的第二連接件40,第二連接件40上設有和第一連接件30過盈配合的彈性圈50,彈性圈50用于給第二連接件40提供旋轉阻尼而使第二連接件40維持所需旋轉角度。
[0028]本技術的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基于耳機主體10和耳掛組件20可相對旋轉,使其能夠根據不同用戶的耳朵形狀和大小進行自適應性調整旋轉角度,從而使耳機主體10貼合用戶耳朵,提高佩戴舒適性,同時,由于彈性圈50能夠給第一連接件30提供旋轉阻尼,因而在調整旋轉角度后,可以使耳機主體10和耳掛組件20兩者可靠維持在所需旋轉角度下,結構簡單實用,且結構穩定性較高。
[0029]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上述彈性圈50為橡膠圈,當然,在其他實施例中,上述彈性圈50也可為硅膠圈。
[0030]為實現彈性圈50的可靠安裝,第二連接件40的外周壁上設有環狀凹槽44,彈性圈50嵌設于環狀凹槽44中。
[0031]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件30和第二連接件40之間設有第一限位結構,第一限位結構用于限制第二連接件40的可旋轉角度,以實現將可旋轉角度限定在一定范圍內,方便調整,避免可旋轉角度過小而導致適用范圍小,同時避免可旋轉角度過大而導致調整效率低。
[0032]在本實施例中,可旋轉角度的最大值為30度。
[0033]在本實施例中,為實現將第二連接件40可靠裝配在第一連接件30內,第一限位結構還用于限制第二連接件40相對第一連接件30軸向移動,此第一限位結構為兩用結構,避免了額外配置用于限制第二連接件40相對第一連接件30軸向移動的結構,因而簡化了結構,更方便裝配。
[0034]具體而言,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限位結構包括位于第一連接件30中的限位凸臺60和設于第二連接件40上的限位凹槽41,限位凸臺60徑向插設于限位凹槽41中。
[0035]參見圖7,更具體地,限位凹槽41上設有第一限位端面411,參見圖4,限位凸臺60上設有沿周向依次設置的第二限位端面61和第三限位端面62,第二限位端面61和第三限位端面62均能夠和第一限位端面411相抵。
[0036]在本實施例中,限位凸臺60設于耳機主體10上,第一連接件30上設有供限位凸臺60穿入其內部的避讓孔31,如此,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機主體和耳掛組件,所述耳機主體上設有第一連接件,所述耳掛組件的端部上設有可旋轉的插設于所述第一連接件中的第二連接件,所述第二連接件上設有和所述第一連接件過盈配合的彈性圈,所述彈性圈用于給所述第二連接件提供旋轉阻尼而使所述第二連接件維持所需旋轉角度。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之間設有第一限位結構,所述第一限位結構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可旋轉角度。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結構還用于限制所述第二連接件相對所述第一連接件軸向移動。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結構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連接件中的限位凸臺和設于所述第二連接件上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凸臺徑向插設于所述限位凹槽中。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角度可調的開放式耳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臺設于所述耳機主體上,所述第一連接件上設有供所述限位凸臺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坤,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奮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