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耳機充電倉,包括:底殼,其內部具有安裝槽;中蓋,封閉所述安裝槽,并具有容納耳機主體的左主體槽和右主體槽,以及容納耳機充電部的左充電槽和右充電槽;控制電路板,配置在所述安裝槽內,所述控制電路板連接有充電接口、左充電針和右充電針,所述左充電槽具有供所述左充電針伸出的左孔,所述右充電槽具有供所述右充電針伸出右孔,所述底殼或所述中蓋具有供所述充電接口露出的充電孔;左蓋,通過左鉸接柱與所述底殼鉸接,所述左蓋閉合時封閉所述左主體槽和所述左充電槽;右蓋,通過右鉸接柱與所述底殼鉸接,所述右蓋閉合時封閉所述右主體槽和所述右充電槽;其中,所述左鉸接柱和所述右鉸接柱之間非直線設置。所述左鉸接柱和所述右鉸接柱之間非直線設置。所述左鉸接柱和所述右鉸接柱之間非直線設置。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耳機充電倉
[0001]本技術涉及無線耳機充電
,尤其涉及一種耳機充電倉。
技術介紹
[0002]現有的無線耳機充電一般都配置有充電倉,充電倉可以方便耳機充電、收納、外出攜帶。充電倉一般是同時容納左右耳機的,通過一塊外蓋進行開合,這種方式即使是只取一個耳機也需要打開整個倉,一方面容易影響另一個耳機的充電,另一方面容易使另一個耳機掉落、受到灰塵臟污等。
技術實現思路
[0003]鑒于上述狀況,有必要提出一種左右獨立開倉的耳機充電倉。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耳機充電倉,包括:
[0005]底殼,其內部具有安裝槽;
[0006]中蓋,封閉所述安裝槽,并具有容納耳機主體的左主體槽和右主體槽,以及容納耳機充電部的左充電槽和右充電槽;
[0007]控制電路板,配置在所述安裝槽內,所述控制電路板連接有充電接口、左充電針和右充電針,所述左充電槽具有供所述左充電針伸出的左孔,所述右充電槽具有供所述右充電針伸出右孔,所述底殼或所述中蓋具有供所述充電接口露出的充電孔;
[0008]左蓋,通過左鉸接柱與所述底殼鉸接,所述左蓋閉合時封閉所述左主體槽和所述左充電槽;
[0009]右蓋,通過右鉸接柱與所述底殼鉸接,所述右蓋閉合時封閉所述右主體槽和所述右充電槽;
[0010]其中,所述左鉸接柱和所述右鉸接柱之間非直線設置。
[0011]進一步的,所述左蓋設置有與所述左主體槽和所述左充電槽相適配、共同容納左耳機的左蓋槽;所述右蓋設有與所述右主體槽和所述右充電槽相適配、共同容納右耳機的右蓋槽。
[0012]進一步的,所述左蓋包括第一蓋體和第一墊體,所述第一蓋體和所述第一墊體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蓋體與所述底殼鉸接,所述第一墊體形成所述左蓋槽;所述右蓋包括第二蓋體和第二墊體,所述第二蓋體和所述第二墊體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蓋體與所述底殼鉸接,所述第二墊體形成所述右蓋槽。
[0013]進一步的,所述左蓋遠離所述左鉸接柱的一端設有左防滑面,所述右蓋遠離所述右鉸接柱的一端設有右防滑面。
[0014]進一步的,所述左蓋遠離所述左鉸接柱的端面為向內傾斜的斜面,所述右蓋遠離所述右鉸接柱的端面為向內傾斜的斜面。
[0015]進一步的,所述左鉸接柱和所述右鉸接柱之間的內角夾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
[0016]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一顯示裝置,所述第一顯示裝置與所述控制電路板電連接,所
述中蓋具有供所述第一顯示裝置露出的顯示孔,所述第一顯示裝置用于顯示左耳機和右耳機的電量。
[0017]進一步的,還包括第二顯示裝置,所述第二顯示裝置與所述控制電路板電連接,所述底殼或所述中蓋連接有供第二顯示裝置的燈光露出的導光透光件,所述第二顯示裝置用于顯示充電狀態。
[0018]進一步的,所述左鉸接柱和所述右鉸接柱位于所述底殼的一端,所述底殼的另一端具有缺槽,所述導光透光件與所述缺槽相適配。
[0019]進一步的,所述導光透光件、所述控制電路板與所述中蓋螺接相連,所述中蓋和/或所述導光透光件與所述底殼卡扣連接。
[0020]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左耳機放置于左主體槽和左充電槽內,右耳機放置于右主體槽和右充電槽內,左蓋通過左鉸接柱蓋合左主體槽和左充電槽,右蓋通過右鉸接柱蓋合右主體槽和右充電槽,左蓋和右蓋可獨立開合,方便只取出一直耳機使用,避免了干擾另一只耳機的充電和收納;且左鉸接柱和右鉸接柱呈非直線設置,這樣左蓋和右蓋開合時能夠避免相互干擾,尤其是打開后能夠方便拿取耳機。
附圖說明
[0021]圖1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種耳機充電倉的開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22]圖2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種耳機充電倉的合蓋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0023]圖3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種耳機充電倉的合蓋狀態的另一方向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4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種耳機充電倉的左蓋、右蓋和底殼的結構示意圖;
[0025]圖5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種耳機充電倉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6]圖6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種耳機充電倉的導光透光件、控制電路板和中蓋的結構示意圖;
[0027]圖7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種耳機充電倉的中蓋、控制電路板和導光透光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28]圖8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種耳機充電倉的底殼的結構示意圖;
[0029]圖9是本技術實施例一種耳機充電倉的左蓋的結構示意圖。
[0030]標號說明:
[0031]100、底殼;110、安裝槽;120、卡勾;130、充電口;200、中蓋;
[0032]210、左主體槽;220、右主體槽;230、左充電槽;240、右充電槽;
[0033]250、卡扣槽;300、控制電路板;310、充電接口;320、左充電針;
[0034]330、右充電針;340、第一顯示裝置;350、第二顯示裝置;400、左蓋;
[0035]410、第一蓋體;411、左鉸接柱;420、第一墊體;421、左蓋槽;
[0036]430、左防滑面;500、右蓋;510、第二蓋體;511、右鉸接柱;
[0037]520、第二墊體;521、右蓋槽;530、右防滑面;600、導光透光件;
[0038]700、電池;810、第一磁吸件;820、第二磁吸件。
具體實施方式
[0039]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
例,對本技術一種耳機充電倉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
[0040]請參照圖1
?
圖9,一種耳機充電倉,包括:
[0041]底殼100,其內部具有安裝槽110;
[0042]中蓋200,封閉安裝槽110,并具有容納耳機主體的左主體槽210和右主體槽220,以及容納耳機充電部的左充電槽230和右充電槽240;
[0043]控制電路板300,配置在安裝槽110內,控制電路板300連接有充電接口310、左充電針320和右充電針330,左充電槽230具有供左充電針320伸出的左孔,右充電槽240具有供右充電針330伸出右孔,底殼100或中蓋200具有供充電接口310露出的充電孔;
[0044]左蓋400,通過左鉸接柱411與底殼100鉸接,左蓋400閉合時封閉左主體槽210和左充電槽230;
[0045]右蓋500,通過右鉸接柱511與底殼100鉸接,右蓋500閉合時封閉右主體槽220和右充電槽240;
[0046]其中,左鉸接柱411和右鉸接柱511之間非直線設置。
[0047]左耳機放置于左主體槽210和左充電槽230內,右耳機放置于右主體槽220和右充電槽240內,左蓋400通過左鉸接柱411蓋合左主體槽210和左充電槽2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耳機充電倉,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殼,其內部具有安裝槽;中蓋,封閉所述安裝槽,并具有容納耳機主體的左主體槽和右主體槽,以及容納耳機充電部的左充電槽和右充電槽;控制電路板,配置在所述安裝槽內,所述控制電路板連接有充電接口、左充電針和右充電針,所述左充電槽具有供所述左充電針伸出的左孔,所述右充電槽具有供所述右充電針伸出右孔,所述底殼或所述中蓋具有供所述充電接口露出的充電孔;左蓋,通過左鉸接柱與所述底殼鉸接,所述左蓋閉合時封閉所述左主體槽和所述左充電槽;右蓋,通過右鉸接柱與所述底殼鉸接,所述右蓋閉合時封閉所述右主體槽和所述右充電槽;其中,所述左鉸接柱和所述右鉸接柱之間非直線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耳機充電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蓋設置有與所述左主體槽和所述左充電槽相適配、共同容納左耳機的左蓋槽;所述右蓋設有與所述右主體槽和所述右充電槽相適配、共同容納右耳機的右蓋槽。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耳機充電倉,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蓋包括第一蓋體和第一墊體,所述第一蓋體和所述第一墊體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一蓋體與所述底殼鉸接,所述第一墊體形成所述左蓋槽;所述右蓋包括第二蓋體和第二墊體,所述第二蓋體和所述第二墊體可拆卸連接,所述第二蓋體與所述底殼鉸接,所述第二墊體形成所述右蓋槽。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群雄,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鑫科美達通訊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