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請公開了一種能夠實現快速放油的液力偶合器,其包括渦輪、泵輪和擋油盤。泵輪的中部設置有環槽部,環槽部構造為沿朝向渦輪的方向凹陷,泵輪設置有放油閥和與放油閥連通的控制油道擋油盤連接至泵輪的中部,以在擋油盤和環槽部之間形成控制油腔,控制油道通過設置在環槽部周緣的開口與控制油腔連通。其中,開口的兩側設置有一組分隔筋,分隔筋與擋油盤和環槽部均連接,以在一組分隔筋、擋油盤和環槽部之間形成朝向控制油腔的中心開放的分隔室。根據本申請的液力偶合器,利用分隔筋在控制油腔中形成分隔室,排放控制油時僅需放空分隔室內的控制油,而無需放空控制油腔內的全部控制油即可實現脫排響應,減少了排油量,提高了脫排速度。速度。速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能夠實現快速放油的液力偶合器
[0001]本申請涉及機械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能夠實現快速放油的液力偶合器。
技術介紹
[0002]液力偶合器作為一種液力傳動元件,輸入輸出端不直接接觸,主要依靠工作液體的動能來傳遞和實現能量變換,傳遞主動力至從動端。因其本身使用維護相對簡單,對于在運行中對離合器要求較高的船舶及陸上設施具有廣闊的應用范圍與前景。
[0003]液力偶合器通過充排油動作實現離合功能,當工作油充滿偶合器腔體內時,偶合器可以極高的傳扭效率傳遞許用范圍內柴油機等原動機產生的扭矩,實現動力系統接合功能。
[0004]然而,目前的液力偶合器排油速度較慢,影響離合速度。
[0005]因此,需要一種能夠實現快速放油的液力偶合器,以至少部分地解決以上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6]在
技術實現思路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簡化形式的概念,這將在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中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申請的
技術實現思路
部分并不意味著要試圖限定出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關鍵特征和必要技術特征,更不意味著試圖確定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
[0007]為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提供了一種能夠實現快速放油的液力偶合器,其包括:
[0008]渦輪;
[0009]泵輪,所述泵輪的中部設置有環槽部,所述環槽部構造為沿朝向所述渦輪的方向凹陷,所述泵輪設置有放油閥和與所述放油閥連通的控制油道;
[0010]擋油盤,所述擋油盤連接至所述泵輪的中部,以在所述擋油盤和所述環槽部之間形成控制油腔,所述控制油道通過設置在所述環槽部上和/或所述擋油盤上的開口與所述控制油腔連通;
[0011]其中,所述開口的兩側設置有一組分隔筋,所述分隔筋與所述擋油盤和所述環槽部均連接,以在一組所述分隔筋、所述擋油盤和所述環槽部之間形成朝向所述控制油腔的中心開放的分隔室。
[0012]可選地,所述泵輪設置有多個所述放油閥,以及對應于多個所述放油閥的多個所述控制油道,多個所述控制油道在所述控制油腔的多個所述開口沿周向均勻布置,且多組所述分隔筋分別對應所述多個開口沿周向均勻布置,以在所述控制油腔內形成沿周向均勻布置的多個所述分隔室。
[0013]可選地,所述分隔筋沿所述環槽部的徑向延伸,且所述開口位于對應的一組所述分隔筋所形成夾角的中線處。
[0014]可選地,所述分隔筋的長度為所述控制油腔的徑向長度的0.4~0.6倍。
[0015]可選地,一組所述分隔筋之間的夾角為5~30
°
。
[0016]可選地,一組所述分隔筋之間的夾角為10~20
°
。
[0017]可選地,所述開口的兩側設置有一對插槽,一組所述分隔筋可拆卸地設置于一對所述插槽。
[0018]可選地,所述分隔筋包括:
[0019]第一分隔筋,所述第一分隔筋固定設置于所述環槽部,且所述第一分隔筋與所述環槽部的周緣抵接;
[0020]第二分隔筋,所述第二分隔筋固定設置于所述擋油盤,且當所述擋油盤連接至所述泵輪時,所述第二分隔筋與所述第一分隔筋對接。
[0021]可選地,所述環槽部的周緣設置有臺階部,所述第一分隔筋設置于所述環槽部的底壁并連接至所述臺階部的側壁,所述環槽部的側壁上開設有第一開口,所述控制油道與所述第一開口連通;
[0022]所述擋油盤包括主體部和設置于所述主體部周緣的凸緣部,所述凸緣部朝向所述環槽部的方向凸出,所述第二分隔筋設置于所述主體部并連接至所述凸緣部的內側壁,所述擋油盤的外周面設置有貫穿所述凸緣部的第二開口;
[0023]其中,所述凸緣部對接至所述臺階部,且所述第一開口與所述第二開口對接。
[0024]可選地,所述第一分隔筋的厚度為12~30mm;
[0025]所述第二分隔筋的厚度為12~15mm;
[0026]其中所述第一分隔筋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分隔筋的厚度。
[0027]根據本申請的能夠實現快速放油的液力偶合器,利用分隔筋在控制油腔中形成分隔室,排放控制油時僅需放空分隔室內的控制油,而無需放空控制油腔內的全部控制油即可實現脫排響應,減少了排油量,提高了脫排速度,進而提高了離合速度。
附圖說明
[0028]本申請的下列附圖在此作為本申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申請。附圖中示出了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其描述,用來解釋本申請的原理。
[0029]附圖中:
[0030]圖1為根據本申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液力偶合器的局部剖視示意圖;
[0031]圖2為根據本申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液力偶合器的部分爆炸示意圖;
[0032]圖3為根據本申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液力偶合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3]圖4為圖3中液力偶合器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4]圖5根據本申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液力偶合器的泵輪的局部示意圖;
[0035]圖6根據本申請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的液力偶合器的擋油盤的局部示意圖;
[0036]圖7圖5中泵輪的沿A
?
A向的剖面示意圖;以及
[0037]圖8圖6中擋油盤的沿B
?
B向的剖面示意圖。
[0038]附圖標記說明:
[0039]100:液力偶合器
???????
110:渦輪
???????????
120:泵輪
[0040]121:環槽部
???????????
122:放油閥
?????????
123:控制油道
[0041]124:臺階部
???????????
125:第一分隔筋
?????
126:第一開口
[0042]127:底壁
?????????????
129:側壁
???????????
130:擋油盤
[0043]131:主體部
???????????
132:凸緣部
?????????
133:第二分隔筋
[0044]134:第二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45]在下文的描述中,給出了大量具體的細節以便提供對本申請更為徹底的理解。然而,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而易見的是,本申請可以無需一個或多個這些細節而得以實施。在其他的例子中,為了避免與本申請發生混淆,對于本領域公知的一些技術特征未進行描述。
[0046]應予以注意的是,這里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例,而非意圖限制根據本申請的示例性實施例。如在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也意圖包括復數形式。此外,還應當理解的是,當在本說明書中使用術語“包含”和/或“包括”時,其指明存在所述特征、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和/或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征、整體、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和/或它們的組合。
[0047]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能夠實現快速放油的液力偶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渦輪;泵輪,所述泵輪的中部設置有環槽部,所述環槽部構造為沿朝向所述渦輪的方向凹陷,所述泵輪設置有放油閥和與所述放油閥連通的控制油道;擋油盤,所述擋油盤連接至所述泵輪的中部,以在所述擋油盤和所述環槽部之間形成控制油腔,所述控制油道通過設置在所述環槽部上和/或所述擋油盤上的開口與所述控制油腔連通;其中,所述開口的兩側設置有一組分隔筋,所述分隔筋與所述擋油盤和所述環槽部均連接,以在一組所述分隔筋、所述擋油盤和所述環槽部之間形成朝向所述控制油腔的中心開放的分隔室。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夠實現快速放油的液力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輪設置有多個所述放油閥,以及對應于多個所述放油閥的多個所述控制油道,多個所述控制油道在所述控制油腔的多個所述開口沿周向均勻布置,且多組所述分隔筋分別對應所述多個開口沿周向均勻布置,以在所述控制油腔內形成沿周向均勻布置的多個所述分隔室。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能夠實現快速放油的液力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筋沿所述環槽部的徑向延伸,且所述開口位于對應的一組所述分隔筋所形成夾角的中線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能夠實現快速放油的液力偶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筋的最大長度為所述控制油腔的徑向長度的0.4~0.6倍。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能夠實現快速放油的液力偶合器,其特征在于,一組所述分隔筋之間的夾角為5~30
°
。6.根據權利要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昌尾,何柳,龐博,黃新源,馬蘇會,俞翔棟,李岳峰,程曉明,孫丹婷,陳悅,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一一研究所,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