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這樣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為解決已有榨油機榨油筒存在的清理費時又力,同時還增加了能源消耗的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取在相鄰兩根豎條(4)之間設置有活動豎條(3),活動豎條(3)上端與設置在最上層箍圈(2)上的壓環(1)連接,活動豎條(3)下端與設置在筒體下端的擋圈(6)活動連接。體下端的擋圈(6)活動連接。體下端的擋圈(6)活動連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榨油機,尤其是涉及一種由多根豎條和多個箍圈組成的榨油機的榨油筒。
技術介紹
[0002]目前,市場上公開了這樣一種用于榨油機的榨油筒,其結構特點是:由多根豎條和多個箍圈組成,多個箍圈按規定間距呈圓筒狀排列,多根豎條按規定間距設置在箍圈內表面上,使多根豎條和多個箍圈構成筒體狀;將所述豎條設置成橫截面呈梯形狀,使梯形狀的豎條上的短邊與箍圈內表面連接;相鄰兩根豎條之間的最小間距為2毫米,最大間距為8毫米。所產生的油料從相鄰兩根豎條之間的間隙滲出,同時,部分料渣也會堵塞在間隙里,因此,需及時清洗,但由于榨油筒要承受較大的壓力,導致部分料渣較難清除,為此,人們采用了各種方法都難于清理,目前較為常用和效果較好的就是采取蒸煮,所以,費時又力,同時還增加了能源消耗。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出油率高,出料方便快捷,便于快速清理并能降低能耗的榨油機的榨油筒。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由多根豎條和多個箍圈組成,多個箍圈按規定間距呈圓筒狀排列,多根豎條按規定間距設置在箍圈內表面上,使多根豎條和多個箍圈構成筒體狀,將豎條設置成橫截面呈梯形狀,使梯形狀的豎條上的短邊與箍圈內表面連接,在相鄰兩根豎條之間設置有活動豎條,活動豎條上端與設置在最上層箍圈上的壓環連接,活動豎條下端與設置在筒體下端的擋圈活動連接。
[0005]將所述壓環設置成軸向截面呈L狀,使活動豎條上端與L狀的壓環端面接觸,在L狀的壓環長邊上均布有多個能通過螺釘與最上層箍圈連接的孔。
[0006]將所述活動豎條上端面設置成縱向截面呈L狀,使其能與呈L狀的壓環端面配合。
[0007]在最上層箍圈上均布有多個能與螺釘連接的螺孔。
[0008]將所述擋圈外圓表面設置成齒輪狀,便于活動豎條下端進入相鄰兩個齒之間的凹槽內,起定位作用。
[0009]將所述豎條下端與擋圈上的齒接觸。
[0010]所述活動豎條長度大于豎條長度。
[0011]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還可以由多根豎條和多個箍圈組成,多個箍圈按規定間距呈圓筒狀排列,多根豎條按規定間距設置在箍圈內表面上,使多根豎條和多個箍圈構成筒體狀,將豎條設置成橫截面呈梯形狀,使梯形狀的豎條上的短邊與箍圈內表面連接,在相鄰兩根豎條之間設置有活動豎條,活動豎條上端與設置在最上層箍圈上的壓環連接,活動豎條下端與設置在筒體下端的擋圈活動連接,在靠近最上層箍圈的箍圈上設置有能推動活動豎條向心移動的杠桿機構。
[0012]將靠近最上層箍圈的箍圈設置成軸向截面呈T狀,使杠桿機構上的燕尾槽能在呈T狀的箍圈上作圓周運動,便于逐個推動活動豎條作向心移動。
[0013]所述杠桿機構由入銷軸座、銷軸、滑塊和杠桿組成,杠桿通過銷軸與銷軸座轉動連接,在銷軸座與呈T狀的箍圈接觸面上對稱設置有橫截面呈L狀的滑塊,使滑塊和銷軸座構成能與呈T狀的箍圈配合滑動的燕尾槽。
[0014]采用這種結構后,由于在相鄰兩根豎條之間設置有活動豎條,活動豎條上端與設置在最上層箍圈上的壓環連接,活動豎條下端與設置在筒體下端的擋圈活動連接。因此,當需要清理時,只需將最上層箍圈上的壓環取下,然后用螺刀將活動豎條上端往向心方向推,從而達到結構簡單,出油率高,出料方便快捷,便于快速清理并能降低能耗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16]附圖1是本技術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的主視示意圖。
[0017]附圖2是附圖1的俯視示意圖。
[0018]附圖3是附圖1的主剖視示意圖。
[0019]附圖4是本技術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壓環的局部放大剖視示意圖。
[0020]附圖5是本技術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擋圈的俯視示意圖。
[0021]附圖6是本技術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另一種實施方式的主剖視示意圖。
[0022]附圖7是附圖6撬桿機構的剖視示意圖。
[0023]圖中:1.壓環
??
2.最上層箍圈
??
3.活動豎條
??
4.豎條
??
5.箍圈
??
6.擋圈
??
7.撬桿機構
??
8.撬桿
??
9.銷軸座
??
10.滑塊
??
11.滾輪。
具體實施方式
[0024]附圖1、附圖2和附圖3所示本技術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由多根豎條4和多個箍圈5組成,多個箍圈5按規定間距呈圓筒狀排列,多根豎條4按規定間距設置在箍圈5內表面上,使多根豎條4和多個箍圈5構成筒體狀,將豎條4設置成橫截面呈梯形狀,使梯形狀的豎條4上的短邊與箍圈5內表面連接,在相鄰兩根豎條4之間設置有活動豎條3,活動豎條3上端與設置在最上層箍圈2上的壓環1連接,活動豎條3下端與設置在筒體下端的擋圈6活動連接。
[0025]附圖4所示將所述壓環1設置成軸向截面呈L狀,使活動豎條3上端與L狀的壓環1端面接觸,在L狀的壓環1長邊上均布有多個能通過螺釘與最上層箍圈2連接的孔;將所述活動豎條3上端面設置成縱向截面呈L狀,使其能與呈L狀的壓環1端面配合。為了防止因撬動活動豎條3而造成的活動豎條3彎曲變形,可在活動豎條3朝外的二個箍圈5之間的表面上設置有呈L狀的彎鉤,便于該彎鉤通過拉壓型鎖扣與箍圈5連接,使活動豎條3經清理之后,還能緊靠在箍圈5內表面。
[0026]附圖2和附圖3所示在最上層箍圈2上均布有多個能與螺釘連接的螺孔。
[0027]附圖5所示將所述擋圈6外圓表面設置成齒輪狀,便于活動豎條3下端進入相鄰兩個齒之間的凹槽內,起定位作用。
[0028]附圖1所示將所述豎條4下端與擋圈6上的齒接觸;所述活動豎條3長度大于豎條4
長度。
[0029]附圖6所示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還可以由多根豎條4和多個箍圈5組成,多個箍圈5按規定間距呈圓筒狀排列,多根豎條4按規定間距設置在箍圈5內表面上,使多根豎條4和多個箍圈5構成筒體狀,將豎條4設置成橫截面呈梯形狀,使梯形狀的豎條上的短邊與箍圈5內表面連接,在相鄰兩根豎條4之間設置有活動豎條3,活動豎條3上端與設置在最上層箍圈2上的壓環1連接,活動豎條3下端與設置在筒體下端的擋圈6活動連接,在靠近最上層箍圈2的箍圈5上設置有能推動活動豎條3向心移動的撬桿機構7。
[0030]附圖6和附圖7所示將靠近最上層箍圈2的箍圈5設置成軸向截面呈T狀,使撬桿機構7上的燕尾槽能在呈T狀的箍圈5上作圓周運動,便于逐個推動活動豎條3作向心移動。
[0031]附圖7所示所述撬桿機構7由入銷軸座9、銷軸、滑塊10和撬桿8組成,撬桿8通過銷軸與銷軸座9轉動連接,在銷軸座9與呈T狀的箍圈5接觸面上對稱設置有橫截面呈L狀的滑塊10,使滑塊10和銷軸座9構成能與呈T狀的箍圈5配合滑動的燕尾槽,在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由多根豎條和多個箍圈組成,多個箍圈按規定間距呈圓筒狀排列,多根豎條按規定間距設置在箍圈內表面上,使多根豎條和多個箍圈構成筒體狀,將豎條設置成橫截面呈梯形狀,使梯形狀的豎條上的短邊與箍圈內表面連接,其特征在于:在相鄰兩根豎條(4)之間設置有活動豎條(3),活動豎條(3)上端與設置在最上層箍圈(2)上的壓環(1)連接,活動豎條(3)下端與設置在筒體下端的擋圈(6)活動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其特征在于:將所述壓環(1)設置成軸向截面呈L狀,使活動豎條(3)上端與L狀的壓環(1)端面接觸,在L狀的壓環(1)長邊上均布有多個能通過螺釘與最上層箍圈(2)連接的孔。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其特征在于:將所述活動豎條(3)上端面設置成縱向截面呈L狀,使其能與呈L狀的壓環(1)端面配合。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其特征在于:在最上層箍圈(2)上均布有多個能與螺釘連接的螺孔。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其特征在于:將所述擋圈(6)外圓表面設置成齒輪狀,便于活動豎條(3)下端進入相鄰兩個齒之間的凹槽內,起定位作用。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其特征在于:將所述豎條(4)下端與擋圈(6)上的齒接觸。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榨油機的榨油筒,...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欽鵬,黃曉鶴,張海岸,
申請(專利權)人:龍巖市鳳凰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