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用于旋轉結構的無線能量信號同步傳輸裝置制造方法及圖紙

    技術編號:36690957 閱讀: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7 19:58
    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旋轉結構的無線能量信號同步傳輸裝置,包括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所述發射裝置包括套筒結構,所述接收裝置包括芯筒結構,所述芯筒結構嵌套式安裝在所述套筒結構中,且二者可相對同軸轉動,所述套筒結構包括套筒本體以及凸出形成在所述套筒本體外圍的第一環狀凸臺,所述芯筒結構包括芯筒本體以及凸出形成在所述芯筒本體外圍的第二環狀凸臺。其效果是: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兩種不同結構形式的發射線圈和接收線圈來分別實現能量接收和信號接收,減少了能量場和信號場之間的交叉影響,通過嵌套式的結構布局,使得轉子和定子相對轉動時芯筒結構與套筒結構互不干涉,因此非常適用于旋轉結構的能量信號同步傳輸。輸。輸。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用于旋轉結構的無線能量信號同步傳輸裝置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具體涉及一種用于旋轉結構的無線能量信號同步傳輸裝置。

    技術介紹

    [0002]傳統的電能傳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某些特殊應用場合的需要。例如旋轉結構中,旋轉部件上用電設備的需求能量往往是通過導電滑環供給的。然而,導電滑環存在諸多不足:一是導電環存在磨損,如果潤滑劑含量高,磨損量少,但導電性變差;反之,潤滑劑含量少,導電性能好,但磨損量增大。二是滑環與電刷接觸部位發熱較大,由于導電環通道與通道之間是必須絕緣的,而絕緣材料通常導熱性較差,因此導電環的散熱難以通過傳導實現。
    [0003]為此,也有人嘗試了一些新方法向旋轉部件上的用電設備傳輸電能,例如采用滾環技術,將滑動摩擦變為滾動摩擦,減少了磨損量,但仍存在滾動體應力不均,磨削無法排出等問題;采用水銀匯流環技術,利用液態金屬替代滑動摩擦,無摩損,但密封困難;采用光匯流環技術,以非接觸式光纖作為傳輸介質,但能夠傳遞的功率較小。因此,這些技術都不能完全滿足活動部件旋轉界面間的長壽命電能傳輸的需求。
    [0004]此外,現有的能量傳輸機構,要想實現控制信號的傳輸和傳感器信號的采集,往往還需要增加額外的通信模塊,安裝結構復雜。

    技術實現思路

    [0005]基于上述情況,本專利技術針對耦合機構可旋轉的應用場合,提出了一種用于旋轉結構的無線能量信號同步傳輸裝置,通過采用內嵌式耦合結構,使其實現無線能量和通信360
    °
    同步傳輸。
    [0006]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0007]用于旋轉結構的無線能量信號同步傳輸裝置,其關鍵在于:包括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所述發射裝置包括套筒結構,所述接收裝置包括芯筒結構,所述芯筒結構嵌套式安裝在所述套筒結構中,且二者可相對同軸轉動;其中:
    [0008]所述套筒結構包括套筒本體以及凸出形成在所述套筒本體外圍的第一環狀凸臺,在所述套筒本體中設置有第一罐型磁芯,所述第一罐型磁芯的繞線柱和罐壁間按圓形繞制有管狀發射線圈,在所述第一環狀凸臺上按圓形繞制有平面發射線圈;所述管狀發射線圈用于連接能量發射電路實現無線能量發射,所述平面發射線圈用于連接信號發射電路實現無線信號發射;
    [0009]所述芯筒結構包括芯筒本體以及凸出形成在所述芯筒本體外圍的第二環狀凸臺,在所述芯筒本體中設置有第二罐型磁芯,所述第二罐型磁芯的繞線柱和罐壁間按圓形繞制有管狀接收線圈,在所述第二環狀凸臺上按圓形繞制有平面接收線圈;所述管狀接收線圈用于連接能量接收電路實現無線能量接收,所述平面接收線圈用于連接信號接收電路實現無線信號接收。
    [0010]可選地,所述第一罐型磁芯和所述第二罐型磁芯的罐壁上均開設兩個沿徑向對稱的安裝口,且所述第一罐型磁芯和所述第二罐型磁芯的繞線柱均為中空繞線柱。
    [0011]可選地,所述套筒本體的筒腔由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組成,所述第一腔體的直徑大于第二腔體,且二者的腔壁間通過一環形平面過渡,在所述第一腔體中嵌套有所述芯筒本體,在所述第二腔體中設置有所述第一罐型磁芯。
    [0012]可選地,在所述第二腔體中還設置有第一電路板,所述第一電路板上集成有能量發射電路和信號發射電路,在所述第一電路板與所述第一罐型磁芯間還設置有第一磁屏蔽面板。
    [0013]可選地,所述套筒結構還包括第一轉筒,所述第一轉筒的筒底設置有供所述套筒本體貫穿的第一中心孔,所述第一中心孔外圍的筒底上圓周均勻分布有若干第一裝配孔,在所述環形平面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裝配孔一一對應的第一固定孔,且所述套筒本體通過第一螺栓與所述第一轉筒連接固定。
    [0014]可選地,所述第一環狀凸臺抵靠在所述第一轉筒的筒頂,且在所述第一環狀凸臺的上環面開設有用于卡接所述平面發射線圈的第一線圈卡槽。
    [0015]可選地,所述芯筒本體的筒腔中還設置有第二電路板,所述第二電路板上集成有能量接收電路和信號接收電路,在所述第二電路板與所述第二罐型磁芯間還設置有第二磁屏蔽面板。
    [0016]可選地,所述芯筒結構還包括第二轉筒,所述第二轉筒的筒頂設置有供所述芯筒本體貫穿的第二中心孔,所述第二中心孔外圍的筒頂上圓周均勻分布有若干第二裝配孔,在所述第二環狀凸臺上還開設有與所述第二裝配孔一一對應的第二固定孔,且所述第二環狀凸臺通過第二螺栓與所述第二轉筒連接固定。
    [0017]可選地,在所述第二環狀凸臺的下環面開設有用于卡接所述平面發射線圈的第二線圈卡槽。
    [0018]可選地,所述套筒本體、所述第一環狀凸臺、所述芯筒本體以及所述第二環狀凸臺均由鋁合金材質制成。
    [001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為:
    [0020]1、本專利技術能夠用于旋轉結構無線能量信號同步傳輸系統中,產品結構緊湊,安裝方便;
    [0021]2、本專利技術通過設置兩種不同結構形式的發射線圈和接收線圈來分別實現能量接收和信號接收,減少了能量場和信號場之間的交叉影響,通過嵌套式的結構布局,使得轉子和定子相對轉動時芯筒結構與套筒結構互不干涉,因此非常適用于旋轉結構的能量信號同步傳輸;
    [0022]3、本專利技術采用圓形方式繞制線圈,滿足了旋轉部件旋轉任何角度時,能量或信號均能穩定傳輸的功能;針對能量磁場干擾信號傳輸的問題,將能量線圈放置在罐型磁芯里,約束了絕大部分能量磁場外泄;進一步采用分頻的方法,加大兩種線圈的工作頻率等級,使得在信號線圈的工作頻率范圍內,能量線圈的磁場強度遠小于信號線圈的磁場強度,解決了能量磁場干擾信號傳輸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2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0024]圖1為實施例一在一種視角下的立體圖;
    [0025]圖2為實施例一在另一種視角下的立體圖;
    [0026]圖3為實例一中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在一種視角下的位置對應圖;
    [0027]圖4為實例一中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在另一種視角下的位置對應圖;
    [0028]圖5為實施例一整體結構的爆炸示意圖;
    [0029]圖6為實施例一中發射裝置的爆炸示意圖;
    [0030]圖7為實施例一中接收裝置的爆炸示意圖;
    [0031]圖中標記:100
    ?
    套筒結構、101
    ?
    套筒本體、102
    ?
    第一環狀凸臺、103
    ?
    第一罐型磁芯、104
    ?
    管狀發射線圈、105
    ?
    平面發射線圈、106
    ?
    環形平面、107
    ?
    第一電路板、108
    ?
    第一磁屏蔽面板、109
    ?
    第一轉筒、110
    ?
    第一中心孔、111
    ?
    第一裝配孔、112
    ?
    第一固定孔、113
    ?
    第一螺栓、114
    ?
    第一線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用于旋轉結構的無線能量信號同步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發射裝置和接收裝置,所述發射裝置包括套筒結構,所述接收裝置包括芯筒結構,所述芯筒結構嵌套式安裝在所述套筒結構中,且二者可相對同軸轉動;其中:所述套筒結構包括套筒本體以及凸出形成在所述套筒本體外圍的第一環狀凸臺,在所述套筒本體中設置有第一罐型磁芯,所述第一罐型磁芯的繞線柱和罐壁間按圓形繞制有管狀發射線圈,在所述第一環狀凸臺上按圓形繞制有平面發射線圈;所述管狀發射線圈用于連接能量發射電路實現無線能量發射,所述平面發射線圈用于連接信號發射電路實現無線信號發射;所述芯筒結構包括芯筒本體以及凸出形成在所述芯筒本體外圍的第二環狀凸臺,在所述芯筒本體中設置有第二罐型磁芯,所述第二罐型磁芯的繞線柱和罐壁間按圓形繞制有管狀接收線圈,在所述第二環狀凸臺上按圓形繞制有平面接收線圈;所述管狀接收線圈用于連接能量接收電路實現無線能量接收,所述平面接收線圈用于連接信號接收電路實現無線信號接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旋轉結構的無線能量信號同步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罐型磁芯和所述第二罐型磁芯的罐壁上均開設兩個沿徑向對稱的安裝口,且所述第一罐型磁芯和所述第二罐型磁芯的繞線柱均為中空繞線柱。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旋轉結構的無線能量信號同步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體的筒腔由第一腔體和第二腔體組成,所述第一腔體的直徑大于第二腔體,且二者的腔壁間通過一環形平面過渡,在所述第一腔體中嵌套有所述芯筒本體,在所述第二腔體中設置有所述第一罐型磁芯。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旋轉結構的無線能量信號同步傳輸裝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腔體中還設置有第一電路板,所述第一電路板上集成有能量發射電路和信號發射電路,在所述第一電路板與所述第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思平,趙魚名,倪志侯祎,袁強,包清山,陳波敖斯汀,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前衛無線電能傳輸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亚洲伊人成无码综合网| 无码av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桃花岛| 国产又爽又黄无码无遮挡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AV | 无码无套少妇毛多18PXXXX| 免费无码又爽又刺激毛片| 免费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麻豆 | 无码精品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永久免费888| 少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人妻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 | 精品人妻无码专区中文字幕| 国产产无码乱码精品久久鸭| 亚洲av成人中文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无码第1页|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软件| 日韩AV高清无码| 日韩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亚| 惠民福利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乱精品|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视频| 精品国精品无码自拍自在线|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站| 无码人妻丝袜在线视频| 无码人妻品一区二区三区精99 |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国产动漫3d| 熟妇人妻中文av无码| 天码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av永久无码嘿嘿嘿 |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av天天爽| 18禁无遮挡无码网站免费|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A片老|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18禁|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另类小说|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