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利舊填充式免錨固護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座和廢舊護欄,所述安裝座上設有至少一根立柱,所述廢舊護欄設置在所述立柱上,所述安裝座內設有容置空間,所述容置空間內填充有配重物,所述安裝座上設有填充入口,所述填充入口與所述容置空間連通。通過在安裝座內部填充配重物,增加護欄的摩擦力,護欄不用在路面上鉆孔錨固安裝,取得較好的防護效果。護欄的上橫梁采用二波形鋼護欄,可以再次利用廢舊的二波形鋼護欄,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安裝座底部設有排水槽,可以將雨水排出。排水槽側壁上設有排出口,可以方便地將配重物排出,安裝座內部沒有配重物時可以方便轉運和移動。動。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利舊填充式免錨固護欄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護欄,特別涉及一種利舊填充式免錨固護欄,應用于道路防護領域。
技術介紹
[0002]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現代化的建設,很多舊公路已經無法承載現在的客運流量,另外建設公路成本高、周期也長,所以在舊公路上進行加寬改造,成為了一個主流。在原有公路上加寬改造,路面施工過程中護欄不能和路面進行錨固,需隨時可以移動位置,普通護欄不和地面進行錨固,基本沒有防撞能力,這個狀態下,施工人員的安全得不到保證,發生事故時,車輛會直接沖撞到施工人員及設施設備,車輛司乘會受到相當大的傷害,也會傷害到施工人員,從而影響施工進度。新的《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范/細則》出來后,原來的二波形鋼護欄不再滿足規范要求,改造后有大量的二波形梁板只能當廢品回收。
技術實現思路
[0003]針對上述提到的現有技術中施工區需要免錨固護欄以及二波形梁板只能當廢品回收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利舊填充式免錨固護欄,其通過將配重物填充到安裝座內達到免錨固的效果,將二波形梁板應用到安裝座上提高二波形梁板的利用率。
[0004]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0005]一種利舊填充式免錨固護欄,包括安裝座和廢舊護欄,所述安裝座上設有至少一根立柱,所述廢舊護欄設置在所述立柱上,所述安裝座內設有容置空間,所述容置空間內填充有配重物,所述安裝座上設有填充入口,所述填充入口與所述容置空間連通。
[0006]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座包括底座,所述容置空間設置在所述底座內,所述底座上方設有開口,所述開口上蓋設有蓋板,所述填充入口設置在所述蓋板上,所述蓋板上還開設有避讓口,所述立柱固設在所述底座上并穿過所述避讓口。
[0007]進一步地,所述廢舊護欄包括廢舊梁板,所述廢舊梁板與所述立柱連接。
[0008]進一步地,所述廢舊梁板設置為兩組,兩組所述廢舊梁板分別相對設置在所述立柱的兩側,兩組所述廢舊梁板的兩端均設有波形連接件,且兩組所述廢舊梁板同側的端部均與同一所述波形連接件連接。
[0009]進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設有至少一個排水槽。
[0010]進一步地,所述排水槽的側壁上設有排出口,所述排出口設有密封塞。
[0011]進一步地,所述立柱設置在所述排水槽的底壁上。
[0012]進一步地,所述底座設置為多個,多個所述底座首尾串接。
[0013]進一步地,還包括插銷,所述底座的兩端均設有凹槽,所述凹槽外壁上設有多個第一安裝部,所述第一安裝部上設有第一安裝孔,所述波形連接件上設有第二安裝部,所述第二安裝部上設有第二安裝孔,所述插銷插裝在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第二安裝孔中。
[0014]進一步地,所述填充入口設有密封蓋。
[0015]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利舊填充式免錨固護欄,通過在安裝座內部填充配重物,增加護欄的摩擦力,護欄不用在路面上鉆孔錨固安裝,取得較好的防護效果。護欄的上橫梁采用二波形鋼護欄,可以再次利用廢舊的二波形鋼護欄,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安裝座底部設有排水槽,可以將雨水排出。排水槽側壁上設有排出口,可以方便地將配重物排出,安裝座內部沒有配重物時可以方便轉運和移動。配重物可以采用水、泥沙等材料,方便取材和回收,安裝座采用鋼材制成同樣能夠回收利用。兩個及以上的安裝座可以可拆卸地連接,除了能夠方便連接成整體,護欄可在任意節錯位打開,解決護欄連接整體性與打開靈活性無法兼顧的問題。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爆炸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另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護欄的連接示意圖。
[0020]附圖標記:1、安裝座;11、底座;111、開口;112、凹槽;113、第一安裝部;114、第一安裝孔;123、密封蓋;12、蓋板;121、填充入口;122、避讓口;13、排水槽;131、排出口;132、密封塞;2、廢舊護欄;21、廢舊梁板;22、波形連接件;221、第二安裝部;222、第二安裝孔;3、立柱;4、容置空間;5、插銷。
具體實施方式
[0021]為使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參照附圖并舉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專利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專利技術。
[0022]請參閱圖1
?
4,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利舊填充式免錨固護欄,包括安裝座1和廢舊護欄2,所述安裝座1上設有至少一根立柱3,所述廢舊護欄2設置在所述立柱3上,所述安裝座1內設有容置空間4,所述容置空間4內填充有配重物,所述安裝座1上設有填充入口121,所述填充入口121與所述容置空間4連通。在本申請的實施例中,可以通過所述填充入口121,向所述容置空間4內填充配重物,例如水、砂和石等施工場地常見的材料,增加所述安裝座1整體的重量,從而增加所述安裝座1與地面的摩擦力,達到較好的防護效果。當然所述配重物也可以采用其他密度較大和易得的材料例如瀝青,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配重物的密度越大,本申請的防護效果越好。
[0023]經過測試,本申請用所述配重物將所述容置空間4填充滿后,可以在不錨固的情況下具備B級以上的防護等級。
[0024]參見圖2,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安裝座1包括底座11,所述容置空間4設置在所述底座11內。所述底座11上方設有開口111,所述開口111上蓋設有蓋板12,所述底座11的外壁和所述蓋板12形成所述容置空間4。為了方便地進行填充,所述填充入口121設置在所述蓋板12上。具體的,所述立柱3的數量設置為三條,三條所述立柱3可以通過焊接的方式均勻地固設在所述底座11的底壁上。所述蓋板12上還相應開設有三個避讓口122,所述立柱3至少部分可以穿出所述避讓口122。所述廢舊護欄2安裝在所述立柱3位于所述底座11外
的部分上。所述立柱3采用規格為140*4.5*850的鋼管立柱。為了保證強度,所述底座11和所述蓋板12采用鋼材料制成。
[0025]具體的,所述廢舊護欄2包括廢舊梁板21,所述廢舊梁板21可以通過連接件,例如緊固螺栓與在所述立柱3位于所述底座11外的部分連接。
[0026]進一步地,所述廢舊梁板21設置為兩組,兩組所述廢舊梁板21分別相對設置在所述立柱3的兩側。兩組所述廢舊梁板21的兩端均設有波形連接件22,且兩組所述廢舊梁板21同側的端部均與同一所述波形連接件22連接。這樣分別位于所述立柱3兩側的兩組所述廢舊梁板21被兩個所述波形連接件22連結為一個整體,有利于提高上橫梁的防護強度。優選的,所述廢舊梁板21為二波形剛梁板。
[0027]為了防止在雨天的情況下,本申請的護欄造成路面積水。在本申請的一些實施例中,所述底座11上設有至少一個排水槽13。雨水可以從所述排水槽13排出,消除路面積水對行車安全的影響。
[0028]參見圖3,為了方便的回收配重物,作為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利舊填充式免錨固護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座(1)和廢舊護欄(2),所述安裝座(1)上設有至少一根立柱(3),所述廢舊護欄(2)設置在所述立柱(3)上,所述安裝座(1)內設有容置空間(4),所述容置空間(4)內填充有配重物,所述安裝座(1)上設有填充入口(121),所述填充入口(121)與所述容置空間(4)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舊填充式免錨固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座(1)包括底座(11),所述容置空間(4)設置在所述底座(11)內,所述底座(11)上方設有開口(111),所述開口(111)上蓋設有蓋板(12),所述填充入口(121)設置在所述蓋板(12)上,所述蓋板(12)上還開設有避讓口(122),所述立柱(3)固設在所述底座(11)上并穿過所述避讓口(122)。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利舊填充式免錨固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廢舊護欄(2)包括廢舊梁板(21),所述廢舊梁板(21)與所述立柱(3)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利舊填充式免錨固護欄,其特征在于,所述廢舊梁板(21)設置為兩組,兩組所述廢舊梁板(21)分別相對設置在所述立柱(3)的兩側,兩組所述廢舊梁板(21)的兩端均設有波形連接件(22),且兩組所述廢舊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廖紅玲,尤良春,陳亞振,徐博,羅濤,雷藝為,盧笛,雷齊箏,梁振,劉敬紅,鄒雄林,
申請(專利權)人:武漢中交交通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