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停放缸、帶停放功能的制動缸、制動夾鉗單元及軌道車輛
[0001]本申請涉及軌道列車制動系統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停放缸,并進一步涉及一種包括所述停放缸的帶停放功能的制動缸,以及包括所述帶停放功能的制動缸的制動夾鉗單元及軌道車輛。
技術介紹
[0002]目前彈簧儲能式帶停放功能的制動缸通過缸內的排氣和充氣實現停放制動和緩解停放制動,在沒有空氣用于充入帶停放功能的制動缸進行緩解停放制動時,往往采用手動拉動緩解繩來緩解停放制動。隨著高速動車組在大跨度區域的高密度運營,為充分保障軌道交通車輛的安全和高效運營,手緩解裝置作為已成為軌道車輛制動系統必不可少的標準配置。然而現有的彈簧儲能式帶停放功能的制動缸和手緩解裝置不僅質量重,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列車輕量化的要求,且體積較大,結構復雜,缺乏緊湊性。中國專利技術專利申請CN105882679A公開了一種鐵路車輛用的鐵路制動系統,該專利采用了鎖止式停放缸,這種鎖止式停放缸的核心部件包括緩解裝置和鎖止機構,通過緩解裝置和鎖止機構的配合實現停放制動和停放緩解,相對于傳統彈簧儲能式帶停放功能的制動缸而言,這種鎖止式停放缸由于取消了蓄能彈簧組件,在結構上相對比較緊湊,但是該專利并未充分考慮手緩解裝置與停放缸的一體化集成設計,因而也并未給手緩解裝置的安裝預留充足的空間;其最多僅能允許安裝一根手緩解拉繩,并且還容易與位于緩解活塞內部的緩解活塞彈簧發生干涉。而如果為了避開干涉,就必然會增加其徑向或軸向尺寸,從而犧牲停放缸的整體緊湊性和輕量化指標。
[0003]并且該專利也沒有公開手緩解裝置的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1.一種停放缸,用于帶停放功能的制動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放缸(10)包括:缸體(100),其包括連通的第一腔體(101)和第二腔體(102);鎖止機構(200),其能夠活動地安裝在所述第二腔體(102)內,并具有鎖止和解鎖兩種工作狀態;以及緩解活塞(110),所述緩解活塞(110)能夠活動地安裝在所述第一腔體(101)內并與所述缸體(100)的內壁形成密封腔(170),所述緩解活塞(110)在所述第一腔體(101)內沿第一軸向的運動帶動所述鎖止機構(200)進入鎖止或解鎖工作狀態,從而實現所述停放缸(10)的停放制動或緩解;其中,所述緩解活塞(110)包括緩解活塞頭(111)、緩解活塞桿(112)以及緩解活塞彈簧(130),所述緩解活塞彈簧(130)套設于所述緩解活塞桿(112)的外周,所述緩解活塞彈簧(130)的靠近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一端抵靠到所述缸體(100)上,另一端抵靠到設置在所述緩解活塞桿(112)上的止擋部;所述緩解活塞桿(112)的遠離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腔體(101)并與安裝在所述第二腔體(102)中的所述鎖止機構(200)活動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緩解活塞桿(112)靠近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一端與所述緩解活塞頭(111)可拆卸地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緩解活塞桿(112)靠近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一端與所述緩解活塞頭(111)通過卡簧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緩解活塞桿(112)靠近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一端與所述緩解活塞頭(111)通過螺紋連接。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緩解活塞頭(111)包括靠近所述緩解活塞桿(112)的第一端部(1111),以及自所述第一端部(1111)沿第一軸向朝向所述緩解活塞桿(112)延伸的環形凸部(1111
’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緩解活塞桿(112)靠近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一端構造成空心柱體,所述空心柱體的內直徑大于所述環形凸部(1111
’
)的外直徑,所述環形凸部(1111
’
)插入所述空心柱體中。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柱體的內圓周面構造有內螺紋,所述環形凸部(1111
’
)的外圓周面構造有外螺紋,所述環形凸部(1111
’
)經由螺紋旋擰配合的方式插入所述空心柱體中。8.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緩解活塞桿(112)靠近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一端的外直徑小于所述環形凸部(1111
’
)的內直徑,所述緩解活塞桿(112)靠近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一端插入所述環形凸部(1111
’
)中。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緩解活塞桿(112)靠近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一端的外圓周面構造有外螺紋,所述環形凸部(1111
’
)的內圓周面構造有內螺紋,所述緩解活塞桿(112)靠近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一端經由螺紋旋擰配合的方式插入所述環形凸部(1111
’
)中。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緩解活塞桿(112)靠近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一端構造有具有內螺紋的緩解活塞孔(1124);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與所述第一端部(1111)相對的所述第二端部(1112)上設置有開口腔(1112
’
),所述開口腔(1112
’
)
經由連通孔(1113)與所述環形凸部(1111
’
)連通,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經由布置在所述開口腔(1112
’
)中并穿過所述連通孔(1113)、與所述緩解活塞孔(1124)螺紋連接的螺栓(160)連接到所述緩解活塞桿(112)。11.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擋部包括在所述緩解活塞桿(112)的軸向中部處周向地設置的凸肩(1121),所述凸肩(1121)與所述第一腔體(101)的內壁滑動配合,所述緩解活塞彈簧(130)的遠離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凸肩(1121)上。12.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1121)在其側部周向地設置有耐磨環(1121
’
),所述耐磨環(1121
’
)的外直徑大于所述凸肩(1121)的直徑,所述耐磨環(1121
’
)與所述第一腔體(101)的內壁滑動配合。1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肩(1121)的側部周向地設置環形凹槽(1122),所述耐磨環(1121
’
)固定或可拆地嵌裝在所述環形凹槽(1122)中;所述耐磨環(1121
’
)構造成具有縫隙的開口環。14.根據權利要求11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緩解活塞頭(111)與所述第一腔體(101)的遠離所述第二腔體(102)的部分的內壁形成滑動密封配合,并且所述緩解活塞桿(112)的遠離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一端與所述第一腔體(101)的靠近所述第二腔體(102)的部分的內壁形成滑動密封配合。15.根據權利要求1或14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經由第一密封件(111a)與所述第一腔體(101)的內壁形成滑動密封配合,所述緩解活塞桿(112)的遠離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一端經由第二密封件(112a)與所述第一腔體(101)的內壁形成滑動密封配合,由此在緩解活塞(110)與所述第一腔體(101)的內壁之間、沿第一軸向在所述第一密封件(111a)與所述第二密封件(112a)之間形成所述密封腔(170)。16.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緩解活塞頭(111)在側部周向地設置有緩解活塞頭凹槽(111b),所述緩解活塞頭凹槽(111b)中布置所述第一密封件(111a),所述第一密封件為下述中的任意一種:O型密封圈、矩形密封圈、星形密封圈、K型密封圈、具有骨架的密封圈。17.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第一腔體(101)在其內壁周向地設置有腔體凹槽(1013b),所述腔體凹槽(1013b)中布置所述第二密封件(112a),所述第二密封件(112a)為下述中的任意一種:O型密封圈、矩形密封圈、星形密封圈、K型密封圈、具有骨架的密封圈。18.根據權利要求15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體(101)上還設置有充氣通道(1014),所述充氣通道(1014)與所述密封腔(170)連通,以向所述密封腔(170)充氣,或從所述密封腔(170)排氣。19.根據權利要求18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氣通道(1014)沿所述緩解活塞桿(112)的徑向方向延伸并且靠近所述緩解活塞頭(111)設置。2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停放缸,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放缸(10)還包括缸蓋(103),其裝配到所述第一腔體(101)的遠離所述第二腔體(102)的端部;以及緩解繩(120),其穿過所述缸蓋(103)連接到所述緩解活塞頭(111)的遠離所述緩解活塞桿(112)的第二端部(1112)。
技術研發人員:曾梁彬,呂斐,顧家禎,韓紅文,鮑春光,王賢龍,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中車鐵馬科技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