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高轉速主軸潤滑安全控制系統,其包括主軸、軸承座、油箱和供油泵,油箱的出油口通過供油管連接至潤滑腔的進油口,供油泵連接于供油管上,潤滑腔的出油口通過回油管連接至油箱的回油口,回油管上連接有吸油泵,軸承座上開有溫度檢測孔,該溫度檢測孔內嵌設有用于直接檢測軸承座溫度的溫度傳感器,該溫度傳感器電連接至控制器,該控制器控制驅動主軸的電機運轉。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軸承座回油口和油箱之間增加一個吸油泵,用于降低軸承座內部油壓,引導潤滑油回油;同時,在軸承座開孔安裝溫度傳感器,直接感應軸承座溫度,當主軸溫度升高至預設值時,控制器發出指令停止主機電機作業,避免主軸及主機其余部件因溫升過高損壞。因溫升過高損壞。因溫升過高損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高轉速主軸潤滑安全控制系統
[0001]本技術涉及沖擊磨粉設備
,尤其涉及一種高轉速主軸潤滑安全控制系統。
技術介紹
[0002]立磨、沖擊磨等磨粉設備由于主軸轉速較高(1600
?
2500r/min),需要有效的潤滑和降溫,以確保主軸安全作業。主軸潤滑采用稀油潤滑,目前現有技術一般采用一個供油泵供油,通過壓力將潤滑油經軸承座后回流至油箱。同時在軸承座設置冷切水腔,對軸承座輔助散熱降溫。這種潤滑和降溫方式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0003]1、軸承座潤滑油易滲漏:由于只采用一個供油泵,只能通過供油泵壓力來實現潤滑油的循環。這對軸承座密封件的要求很高,若密封件安裝精度不足或使用磨損后,在供油泵的正壓作用下,很容易就會發生潤滑油滲漏,若未及時發現,主軸很快就處于無油潤滑狀態,輕則造成軸承抱死損壞,重則影響到整個主機部件損壞。
[0004]2、預警措施有隱患:為避免因潤滑油滲漏而造成的主軸及主機部件損壞,一般會在軸承座回油口和油箱之間安裝視鏡及流量信號傳感器,用于觀察和監測潤滑油路是否通暢。但是未監測水冷系統,如果水冷系統出現堵塞或流量不足,同樣會引起主軸溫度偏高 。
技術實現思路
[0005]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轉速主軸潤滑安全控制系統。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7]一種高轉速主軸潤滑安全控制系統,包括主軸、軸承座、油箱和供油泵,所述主軸轉動連接于軸承座上,軸承座上形成環繞主軸設置的潤滑腔,所述油箱的出油口通過供油管連接至潤滑腔的進油口,所述供油泵連接于供油管上,所述潤滑腔的出油口通過回油管連接至油箱的回油口,所述回油管上連接有吸油泵,所述軸承座上開有溫度檢測孔,該溫度檢測孔內嵌設有用于直接檢測軸承座溫度的溫度傳感器,該溫度傳感器電連接至控制器,該控制器控制驅動主軸的電機運轉。
[0008]進一步的,所述軸承座上設有水冷結構,該水冷結構包括置于軸承座上的環狀冷卻腔,環狀冷卻腔的進水口連接至進水管,環狀冷卻腔的出水口連接至出水管。
[0009]進一步的,所述回油管上連接有視鏡。
[0010]本技術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技術效果:在軸承座回油口和油箱之間增加一個吸油泵,用于降低軸承座內部油壓,引導潤滑油回油;同時,在軸承座開孔安裝溫度傳感器,直接感應軸承座溫度,當潤滑油路或水冷系統出現故障,主軸溫度升高至預設值時,均可直接反饋給控制器,控制器發出指令停止主機電機作業,避免主軸及主機其余部件因溫升過高損壞。
附圖說明
[0011]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0012]圖1為本技術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請參照圖1,本技術一種高轉速主軸潤滑安全控制系統,包括主軸1、軸承座2、油箱3和供油泵4,主軸1轉動連接于軸承座2上,軸承座2上形成環繞主軸1設置的潤滑腔,油箱3的出油口通過供油管連接至潤滑腔的進油口,供油泵4連接于供油管上,潤滑腔的出油口通過回油管連接至油箱3的回油口,回油管上連接有吸油泵5,軸承座2上開有溫度檢測孔,該溫度檢測孔內嵌設有用于直接檢測軸承座2溫度的溫度傳感器6,該溫度傳感器6電連接至控制器7,該控制器7控制驅動主軸1的電機運轉。
[0014]進一步的,軸承座2上設有水冷結構8,該水冷結構8包括置于軸承座2上的環狀冷卻腔,環狀冷卻腔的進水口連接至進水管,環狀冷卻腔的出水口連接至出水管。
[0015]進一步的,回油管上連接有視鏡9,用于觀察和監測潤滑油路是否通暢。
[0016]本技術設計的負壓吸油溫控潤滑系統,當主軸1溫度升高到預設值時,由控制器7自動控制主軸1停機。在軸承座2回油口和油箱3之間增加一個吸油泵5,用于降低軸承座2內部油壓,引導潤滑油回油。同時,在軸承座2上開孔安裝溫度傳感器6,直接感應軸承座2溫度,當潤滑油路或水冷系統出現故障,主軸1溫度升高至預設值時,均可直接反饋給控制器7,控制器7發出指令停止主機電機作業,避免主軸1及主機其余部件因溫升過高損壞。
[0017]上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加以描述,但是本技術不局限于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是示意性而不是加以局限本技術,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并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技術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范圍,其均應涵蓋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和說明書的范圍當中。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高轉速主軸潤滑安全控制系統,包括主軸、軸承座、油箱和供油泵,所述主軸轉動連接于軸承座上,軸承座上形成環繞主軸設置的潤滑腔,所述油箱的出油口通過供油管連接至潤滑腔的進油口,所述供油泵連接于供油管上,所述潤滑腔的出油口通過回油管連接至油箱的回油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管上連接有吸油泵,所述軸承座上開有溫度檢測孔,該溫度檢測孔內嵌設有用于直接檢測軸承座溫度的溫度傳...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連森喬,鄒震,林森坤,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龍億粉體裝備制造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