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透水管樁,在分模面兩側的所述透水管樁的樁身外表面分別設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透水孔與樁身外表面形成的輪廓為外輪廓,所述外輪廓沿脫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設為外輪廓投影面;所述透水孔與樁身內壁面形成的輪廓為內輪廓,所述內輪廓沿脫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設為內輪廓投影面;所述內輪廓投影面包含在外輪廓投影面內;所述脫模方向垂直于分模面。若干透水孔可在保證樁身強度的情況下,提高樁身透水性能。所述透水孔的內壁具有脫模斜度,所述透水孔位于樁身外表面的尺寸大于透水孔位于樁身內表面的尺寸,這樣可以方便脫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在保證樁身強度的情況下,可提高樁身透水性能。可提高樁身透水性能。可提高樁身透水性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透水管樁
[0001]本技術涉及建筑樁基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透水管樁。
技術介紹
[0002]現有的透水樁一般使用混凝土樁或碎石樁,既可以發揮樁體承載作用,又可以形成豎向排水通道以加速土體中超靜孔隙水壓力的消散。但現有的透水樁技術仍存在以下不足:
[0003]普通透水混凝土樁和普通碎石樁承受水平荷載的能力也較低,當樁周土體的承載力不足時,樁身在豎向荷載的作用下易發生膨脹破壞。現有技術中公開了一種透水混凝土樁,在樁身上均勻排布有透水孔,但該混凝土透水樁生產效率低,透水孔的壁面方向平行與徑向,這樣不易脫模。這種透水孔的模具不適用快速脫模,需要先將模具內產生透水孔的芯棒抽出,才可以脫模,影響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0004]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透水管樁,在保證樁身強度的情況下,可提高樁身透水性能。
[0005]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上述技術目的的。
[0006]一種透水管樁,在分模面兩側的所述透水管樁的樁身設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透水孔與樁身外表面形成的輪廓為外輪廓,所述外輪廓沿脫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設為外輪廓投影面;所述透水孔與樁身內壁面形成的輪廓為內輪廓,所述內輪廓沿脫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設為內輪廓投影面;所述內輪廓投影面包含在外輪廓投影面內;所述脫模方向垂直于分模面;若干透水孔可在保證樁身強度的情況下,提高樁身透水性能,而且可以方便脫模。
[0007]進一步,所述透水孔位于樁身外表面的尺寸大于透水孔位于樁身內表面的尺寸,這樣可以方便脫模。
[0008]進一步,所述透水孔的內壁的平面與脫模方向的夾角為5~115
°
,保持透水孔的透水性能的同時方便脫模。
[0009]進一步,所述透水孔內設有過濾結構,防止雜質進入管樁內部。
[0010]進一步,所述過濾結構為濾網,所述濾網位于透水孔內。
[0011]進一步,所述過濾結構為透水混凝土,所述透水孔內填充透水混凝土。
[0012]進一步,所述透水孔為腰形孔或圓形孔或方形孔或梯形孔。
[0013]進一步,所有透水孔的開孔總面積占樁身外表面面積的12~22%,這樣可以確保樁身透水性能,也不會降低樁身強度。
[0014]進一步,所述透水孔位于樁身內相鄰的預應力鋼筋之間,且所述透水孔位于樁身內任意一段螺距的螺旋箍筋之間,防止透水孔的設置影響樁身內部的鋼筋結構。
[0015]進一步,分模面任意側所述樁身外表面設有沿樁身軸向直線排布的若干排透水
孔,所述透水孔壁面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至少一排的透水孔的所述第一壁面到分模面的垂直距離小于第二壁面到分模面的垂直距離;所述第一壁面與脫模方向的夾角α大于所述第二壁面與脫模方向的夾角β。
[0016]進一步,所述第一壁面與脫模方向的夾角α為5~115
°
;所述第二壁面與脫模方向的夾角β為5~20
°
。
[0017]進一步,一排的透水孔的所述第一壁面到分模面的垂直距離等于第二壁面到分模面的垂直距離;所述第一壁面與脫模方向的夾角γ等于所述第二壁面與脫模方向的夾角。
[0018]進一步,所述第一壁面與脫模方向的夾角γ為5~60
°
。
[0019]進一步,所述透水孔的樁身一端設有樁尖。
[0020]進一步,所述透水孔的樁身至少一端設有端板和抱箍。
[0021]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2]1.本技術所述的透水管樁,通過在分模面兩側的所述透水管樁的樁身外表面分別設有若干透水孔,所述透水孔與樁身外表面形成的輪廓為外輪廓,所述外輪廓沿脫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設為外輪廓投影面;所述透水孔與樁身內壁面形成的輪廓為內輪廓,所述內輪廓沿脫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設為內輪廓投影面;所述內輪廓投影面包含在外輪廓投影面內;所述脫模方向垂直于分模面,這樣可以保證樁身強度的情況下,提高樁身透水性能。而且在分模面兩側的樁身外表面設置透水孔,透水孔的壁面位于脫模方向的兩側,可以保證這樣方便樁身脫模。
[0023]2.本技術所述的透水管樁,通過透水孔的內壁具有脫模斜度,所述透水孔位于樁身外表面的尺寸大于透水孔位于樁身內表面的尺寸,所述透水孔的內壁的平面與脫模方向的夾角為5~115
°
,保持透水孔的透水性能的同時方便脫模。
[0024]3.本技術所述的透水管樁,透水孔內設有過濾結構,防止雜質進入管樁內部。
[0025]4.本技術所述的透水管樁,樁身外表面上所有透水孔的開孔總面積不超過樁身外表面面積的12~22%,這樣可以確保樁身透水性能,也不會降低樁身強度。
[0026]5.本技術所述的透水管樁,透水孔位于樁身內相鄰的預應力鋼筋之間,且透水孔位于樁身內任意一段螺距的螺旋箍筋之間,防止透水孔與樁身內部的鋼筋結構干涉,影響樁身強度。
附圖說明
[0027]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顯而易見地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28]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透水管樁三維圖。
[0029]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主視圖。
[0030]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1的樁身橫截面圖。
[0031]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2的主視圖。
[0032]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2的樁身橫截面圖。
[0033]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3的主視圖。
[0034]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4的主視圖。
[0035]圖中:
[0036]1?
樁身;1
?1?
上模面;1
?2?
下模面;2
?
透水孔;2
?1?
第一壁面;2
?2?
第二壁面;2
?3?
圓弧面; 3
?
濾網;4
?
透水混凝土;5
?
樁尖;6
?
端板;7
?
抱箍;8
?
預應力鋼筋;9
?
螺旋箍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37]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
[0038]下面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釋本技術,而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39]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中心”、“縱向”、“橫向”、“長度”、“寬度”、“厚度”、“上”、“下”、“軸向”、“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透水管樁,其特征在于,在分模面兩側的所述透水管樁的樁身(1)設有若干透水孔(2),所述透水孔(2)與樁身(1)外表面形成的輪廓為外輪廓,所述外輪廓沿脫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設為外輪廓投影面;所述透水孔(2)與樁身(1)內壁面形成的輪廓為內輪廓,所述內輪廓沿脫模方向在分模面的投影設為內輪廓投影面;所述內輪廓投影面包含在外輪廓投影面內;所述脫模方向垂直于分模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管樁,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2)位于樁身(1)外表面的尺寸大于透水孔(2)位于樁身(1)內表面的尺寸。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透水管樁,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2)內壁的平面與脫模方向的夾角為5
?
115
°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管樁,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2)內設有過濾結構。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透水管樁,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結構為濾網(3),所述濾網(3)位于透水孔(2)內。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透水管樁,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結構為透水混凝土(4),所述透水孔(2)內填充透水混凝土(4)。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管樁,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2)為腰形孔或圓形孔或方形孔或梯形孔。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管樁,其特征在于,所有透水孔(2)的開孔總面積占樁身(1)外表面面積的12~22%。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管樁,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孔(2)位于樁身(1)內相鄰的預應力鋼筋之間,且所述透水孔(2)位于樁身(1)內任意一段螺距的螺旋箍筋之間。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透水管樁,其特征在于,分模面任意側所述樁身(1)外表面設有沿樁身(1)軸向直線排布的若干排透水孔(2),所述透水孔(2)內壁的平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專,趙偉華,伍銳,
申請(專利權)人:建華建材中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