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分體開口式均壓環(huán),涉及均壓環(huán)技術領域,包括主體,所述主體的上端設置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的側面設置固定塊,所述固定桿和固定塊之間設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外表面套設有螺母,所述主體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撐塊,所述撐塊的表面滑動連接有插棒,所述插棒的外表面套設有拉簧,所述固定桿的表面開設有通孔,通過設置主體、固定桿、固定塊、螺栓、螺母、撐塊、插棒、拉簧、通孔和裝配孔,如果固定桿在運輸途中被壓彎時,此時可使用撐塊上的插棒,并利用拉簧的方式,可使插棒在撐塊的表面滑動,以此將插棒從通孔內(nèi)拉出,從而解除固定桿和主體之間的連接,以方便人們對固定桿進行更換,確保均壓環(huán)可以正常使用,利于實際使用。利于實際使用。利于實際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分體開口式均壓環(huán)
[0001]本技術涉及均壓環(huán)
,尤其涉及分體開口式均壓環(huán)。
技術介紹
[0002]均壓環(huán)是改善絕緣子串電壓分布的環(huán)狀防護金具,主要作用是防側擊雷,適用的電壓形式為交流,可將高壓均勻分布在物體周圍,保證環(huán)形各部位之間沒有電位差,從而達到均壓的效果,均壓環(huán)通常為一體式結構,其凸出部位與壓環(huán)本身一般采用焊接固定,而在運輸途中也有一定的不穩(wěn)定因素,由于均壓環(huán)為一體結構,如果運輸中將均壓環(huán)的凸出部分壓彎時,就會導致均壓環(huán)無法安裝在絕緣子串上,進而導致整個均壓環(huán)無法使用,不利于實際使用。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分體開口式均壓環(huán)。
[0004]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分體開口式均壓環(huán),包括主體,所述主體的上端設置有固定桿,所述固定桿的側面設置固定塊,所述固定桿和固定塊之間設置有螺栓,所述螺栓的外表面套設有螺母,所述主體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撐塊,所述撐塊的表面滑動連接有插棒,所述插棒的外表面套設有拉簧,所述固定桿的表面開設有通孔,所述主體的表面開設有裝配孔,所述主體的表面設置有開口。
[0005]為了將固定桿緊固在主體上,本技術改進有,所述主體和插棒的表面均開設有螺紋孔,所述螺紋孔的內(nèi)部設置有手擰螺絲。
[0006]為了使插棒可以回到原位,本技術改進有,所述拉簧與撐塊固定連接。
[0007]為了平穩(wěn)的放置主體,本技術改進有,所述主體的下端固裝有墊塊,所述墊塊的下表面設置有防滑紋。
[0008]為了提高主體的結構強度,本技術改進有,所述主體的中間位置處設置有輔助機構,所述輔助機構包括加強環(huán),所述加強環(huán)設置在主體的中間位置處,所述加強環(huán)的兩側固裝有支桿。
[0009]為了將加強環(huán)安裝在主體的中間位置,本技術改進有,所述主體的表面開設有卡孔,所述卡孔與支桿相貼合。
[0010]為了提高加強環(huán)和支桿的強度,本技術改進有,所述加強環(huán)和支桿的材質(zhì)為鋁合金。
[0011]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優(yōu)點和積極效果在于,
[0012]1、本技術中,實際使用時,通過設置主體、固定桿、固定塊、螺栓、螺母、撐塊、插棒、拉簧、通孔和裝配孔,如果固定桿在運輸途中被壓彎時,此時可使用撐塊上的插棒,并利用拉簧的方式,可使插棒在撐塊的表面滑動,以此將插棒從通孔內(nèi)拉出,從而解除固定桿和主體之間的連接,以方便人們對固定桿進行更換,確保均壓環(huán)可以正常使用,利于實際使
用。
[0013]2、本技術中,實際使用時,通過設置輔助機構,均壓環(huán)為環(huán)形,中間段部分較為脆弱,此時使用卡孔,可方便人們將支桿與其對齊,以此將加強環(huán)卡裝在主體的中間位置處,在不影響主體使用的情況下,提高主體的結構強度,利于實際使用。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技術提出分體開口式均壓環(huán)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5]圖2為本技術提出分體開口式均壓環(huán)的仰視圖;
[0016]圖3為本技術提出分體開口式均壓環(huán)中圖2的A處放大圖;
[0017]圖4為本技術提出分體開口式均壓環(huán)的俯視爆炸圖。
[0018]圖例說明:
[0019]1、主體;2、固定桿;3、固定塊;4、螺栓;5、螺母;6、撐塊;7、插棒;8、拉簧;9、通孔;10、螺紋孔;11、手擰螺絲;12、裝配孔;13、墊塊;14、加強環(huán);15、支桿;16、卡孔;17、開口。
具體實施方式
[0020]為了能夠更清楚地理解本技術的上述目的、特征和優(yōu)點,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21]在下面的描述中闡述了很多具體細節(jié)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術,但是,本技術還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來實施,因此,本技術并不限于下面公開說明書的具體實施例的限制。
[0022]實施例一
[0023]請參閱圖1
?
4,本技術提供一種技術方案:分體開口17式均壓環(huán),包括主體1,主體1的上端設置有固定桿2,固定桿2的側面設置固定塊3,通過在主體1的上端設置有固定桿2,同時在固定桿2的側面設置固定塊3,使用固定塊3和固定桿2,方便人們將均壓環(huán)安裝在絕緣子串上,固定桿2和固定塊3之間設置有螺栓4,螺栓4的外表面套設有螺母5,主體1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撐塊6,通過設置主體1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撐塊6,用于支撐插棒7,撐塊6的表面滑動連接有插棒7,插棒7的外表面套設有拉簧8,固定桿2的表面開設有通孔9,通過設置插棒7的外表面套設有拉簧8,同時設置固定桿2的表面開設有通孔9,便于人們將插棒7插入通孔9內(nèi),以此安裝固定桿2,主體1的表面開設有裝配孔12,通過設置主體1的表面開設有裝配孔12,用于將固定桿2插入主體1上,主體1的表面設置有開口17,通過在主體1的表面設置有開口17,開口17可使均壓環(huán)保持斷路狀態(tài),防止產(chǎn)生超高溫現(xiàn)象。
[0024]請參閱圖1
?
4,主體1和插棒7的表面均開設有螺紋孔10,螺紋孔10的內(nèi)部設置有手擰螺絲11,通過設置主體1和插棒7的表面均開設有螺紋孔10,同時在螺紋孔10的內(nèi)部設置有手擰螺絲11,將主體1和插棒7的螺紋孔10連接后,即可將固定桿2緊固在主體1上,拉簧8與撐塊6固定連接,通過設置拉簧8與撐塊6固定連接,拉簧8可使移動后的插棒7回到原位,主體1的下端固裝有墊塊13,通過設置主體1的下端固裝有墊塊13,使用墊塊13可平穩(wěn)的放置主體1,墊塊13的下表面設置有防滑紋,通過在墊塊13的下表面設置有防滑紋,提高墊塊13的防滑性。
[0025]實施例二
[0026]請參閱圖1和圖4,主體1的中間位置處設置有輔助機構,輔助機構包括加強環(huán)14,加強環(huán)14設置在主體1的中間位置處,通過在主體1的中間位置處設置有加強環(huán)14,可提高主體1中間部位的強度,加強環(huán)14的兩側固裝有支桿15,主體1的表面開設有卡孔16,卡孔16與支桿15相貼合,通過設置主體1的表面開設有卡孔16,同時設置卡孔16與支桿15相貼合,方便人們使用支桿15安裝加強環(huán)14,加強環(huán)14和支桿15的材質(zhì)為鋁合金,通過設置加強環(huán)14和支桿15的材質(zhì)為鋁合金,提高加強環(huán)14和支桿15強度。
[0027]工作原理:通過設置主體1、固定桿2、固定塊3、螺栓4、螺母5、撐塊6、插棒7、拉簧8、通孔9和裝配孔12,使用時,可將固定桿2的一側貼合在絕緣子串的表面,并使用固定塊3貼合絕緣子串的另一側,然后使用螺栓4和螺母5,將固定桿2和固定塊3緊固在絕緣子串上,而主體1則處于絕緣子串的外側,此時均壓環(huán)安裝完成,當運輸均壓環(huán)時,如果均壓環(huán)上的固定桿2被壓彎損壞時,此時人們將螺紋孔10內(nèi)的手擰螺絲11取下,接著向外移動插棒7,使得插棒7在撐塊6的表面滑動,而拉簧8則在插棒7和撐塊6之間作拉伸動作,直至將插棒7移動至通孔9的外側,以此解除主體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分體開口式均壓環(huán),包括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1)的上端設置有固定桿(2),所述固定桿(2)的側面設置固定塊(3),所述固定桿(2)和固定塊(3)之間設置有螺栓(4),所述螺栓(4)的外表面套設有螺母(5),所述主體(1)的下端固定連接有撐塊(6),所述撐塊(6)的表面滑動連接有插棒(7),所述插棒(7)的外表面套設有拉簧(8),所述固定桿(2)的表面開設有通孔(9),所述主體(1)的表面開設有裝配孔(12),所述主體(1)的表面設置有開口(17)。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開口式均壓環(huán),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體(1)和插棒(7)的表面均開設有螺紋孔(10),所述螺紋孔(10)的內(nèi)部設置有手擰螺絲(11)。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體開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肖俊,丁凱,
申請(專利權)人:揚州市江華電力器材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