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偏心式盲孔珩磨裝置,屬于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包括連接套和殼體,連接套的內側設有頂桿,連接套的上壁設有通孔,頂桿的外側套設有回位彈簧,殼體通過螺紋連接在連接套的下側,殼體的外側連接有止推軸承和鎖緊螺母,頂桿穿過殼體后通過螺紋連接有錐體,錐體設于殼體的內側,錐體卡接有油石座,殼體的下側設有與油石座相互配合的U型槽,殼體還連接有壓簧片,壓簧片與油石座固定連接,油石座連接有用于珩磨孔的珩磨油石。本珩磨裝置的結構簡單、使用便捷,不僅可以用于通孔的珩磨,還適用于精度要求較高的盲孔珩磨;而且其制造成本低、調整方便,無需其它特殊的改造,利用現(xiàn)有的普通珩磨機即可實施對盲孔和通孔的珩磨。珩磨。珩磨。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偏心式盲孔珩磨裝置
[0001]本技術屬于機械設備
,涉及一種偏心式盲孔珩磨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珩磨是一種低速磨削法,珩磨加工因表面質量特性好、加工精度高、工藝經濟,被大量應用于各種形狀孔的光整度和精加工。現(xiàn)有的普通立式液壓珩磨機由于其往復運動軸向限位精度差,不能有效保證盲孔的珩磨深度尺寸;而且,珩磨頭由于其前端需要結構固定珩磨油石,所以油石的前端與珩磨頭的前端存在一定的距離,珩磨盲孔時會與工件底部干涉,所以現(xiàn)有的普通立式液壓珩磨機及普通的珩磨頭用于盲孔珩磨的精度低,甚至是無法用于盲孔的珩磨。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3]有鑒于此,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偏心式盲孔珩磨裝置,珩磨機主軸通過連接套帶動珩磨頭作旋轉運動和往復運動,并通過止推軸承與工件端面的貼合實現(xiàn)軸向的精確定位,珩磨機床主軸內的油缸活塞桿推動頂桿,再推動錐體向下作軸向運動,從而實現(xiàn)錐體通過斜楔推動油石座和油石作徑向進給運動,當珩磨頭退出工件后,隨著機床主軸內油缸活塞桿的退回,頂桿彈簧會帶動錐體向上軸向運動,壓簧會迫使油石座向中心退縮,避免劃傷工件,本珩磨裝置不需要其它特殊的改造,利用現(xiàn)有的普通珩磨機及普通珩磨頭即可實施對盲孔珩磨,且珩磨盲孔的精度高。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偏心式盲孔珩磨裝置,包括連接套和殼體,所述連接套的內側設有頂桿,所述頂桿的頂端與所述連接套的上內壁抵接,所述連接套的上壁設有用于推動所述頂桿的通孔,所述頂桿的外側套設有回位彈簧,所述回位彈簧的頂端與所述頂桿抵接,所述回位彈簧的下端與所述殼體的上端面抵接,所述殼體通過螺紋連接在所述連接套的下側,所述殼體的外側連接有止推軸承,所述殼體的外側還通過螺紋連接有限制所述止推軸承運動的鎖緊螺母,所述頂桿穿過所述殼體后通過螺紋連接有錐體,所述錐體設于所述殼體的內側,所述錐體卡接有油石座,所述油石座與所述錐體的斜楔面抵接,所述殼體的下側設有與所述油石座相互配合的U 型槽,所述殼體還連接有壓簧片,所述壓簧片與所述油石座固定連接,所述油石座連接有用于珩磨孔的珩磨油石。
[0006]進一步地,所述錐體與所述油石座之間采用20
°
的雙斜面卡接。
[0007]進一步地,在所述錐體的一周均勻的設置有三件所述油石座,三件所述油石座均連接有珩磨油石。
[0008]進一步地,三件所述珩磨油石均沿著珩磨頭旋轉方向的反向與所述殼體的軸心偏心設置,偏心的距離為2mm。
[0009]進一步地,所述油石座為T型,所述油石座的T型前端設于所述殼體的內側,所述油石座的T型后端滑動穿設于所述殼體的U型槽。
[0010]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本珩磨裝置的結構簡單、使用便捷,不僅可以用于通孔的珩磨,還適用于精度要求較高的盲孔珩磨;本珩磨裝置的制造成本低、調整方便,無需其它特殊的改造,利用現(xiàn)有的普通珩磨機即可實施對盲孔和通孔的珩磨。其中,錐體與油石座之間采用20
°
的雙斜面方式,使用珩磨油石在軸向受力更均勻,提升珩磨后的圓柱度;均勻的設置三件油石座,利用三點定圓的原理實施珩磨,保證珩磨零件的圓度及圓柱度;三件珩磨油石均相對于珩磨頭中心線沿著珩磨頭旋轉方向的反向偏心2mm,使珩磨油石在珩磨過程中產生與珩磨頭旋轉方向一致的分力,使油石面與珩磨面更加貼合,從而減少珩磨過程的振動,提升珩磨精度;油石座設置為T型,其前端嵌套于殼體內,其后端滑動穿設于U型槽,使珩磨油石8 可以直達殼體的前端,實現(xiàn)工對件被磨孔最底部的加工,提高對盲孔的珩磨精度。
[0012]實踐證明,對于材料為HT250的液壓泵缸,本珩磨裝置加工盲孔的圓柱度能穩(wěn)定達到0.01mm,尺寸精度達到H6級,表面粗糙度能達到Ra0.4。
[0013]本技術的其他優(yōu)點、目標和特征在某種程度上將在隨后的說明書中進行闡述,并且在某種程度上,基于對下文的考察研究對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將是顯而易見的,或者可以從本技術的實踐中得到教導。本技術的目標和其他優(yōu)點可以通過下面的說明書來實現(xiàn)和獲得。
附圖說明
[0014]為了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yōu)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優(yōu)選的詳細描述,其中:
[0015]圖1為本技術一種偏心式盲孔珩磨裝置的爆炸圖;
[0016]圖2為本技術一種偏心式盲孔珩磨裝置的剖視圖;
[0017]圖3為本技術一種偏心式盲孔珩磨裝置三件珩磨油石偏心設置的剖視圖;
[0018]連接套1、頂桿2、回位彈簧3、鎖緊螺母4、止推軸承5、殼體6、油石座 7、珩磨油石8、壓簧片9、錐體10。
具體實施方式
[0019]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技術的其他優(yōu)點與功效。本技術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jié)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技術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需要說明的是,以下實施例中所提供的圖示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技術的基本構想,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以下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20]其中,附圖僅用于示例性說明,表示的僅是示意圖,而非實物圖,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為了更好地說明本技術的實施例,附圖某些部件會有省略、放大或縮小,并不代表實際產品的尺寸;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附圖中某些公知結構及其說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1]本技術實施例的附圖中相同或相似的標號對應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術語“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
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附圖中描述位置關系的用語僅用于示例性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jù)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的具體含義。
[0022]請參閱圖1~圖3,為一種偏心式盲孔珩磨裝置,包括連接套1和殼體2,連接套1的內側設有頂桿2,頂桿2的頂端與連接套1的上內壁抵接,連接套1的上壁設有用于推動頂桿2的通孔,頂桿2的外側套設有回位彈簧3,回位彈簧3 的頂端與頂桿2抵接,回位彈簧3的下端與殼體6的上端面抵接,殼體6通過螺紋連接在連接套1的下側,殼體6的外側連接有止推軸承5,殼體6的外側還通過螺紋連接有限制止推軸承5運動的鎖緊螺母4,頂桿2穿過殼體6后通過螺紋連接有錐體10,錐體10設于殼體6的內側,錐體10的一周均勻的卡接有三件油石座7,三件油石座7與錐體10之間均采用20
°
的雙斜面卡接,殼體6的下側設有與油石座7相互配合的U型槽,油石座7為T型,油石座7的T型前端設于殼體6的內側,油石座7的T型后端滑動穿設于殼體6的U型槽,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偏心式盲孔珩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連接套(1)和殼體(6),所述連接套(1)的內側設有頂桿(2),所述頂桿(2)的頂端與所述連接套(1)的上內壁抵接,所述連接套(1)的上壁設有用于推動所述頂桿(2)的通孔,所述頂桿(2)的外側套設有回位彈簧(3),所述回位彈簧(3)的頂端與所述頂桿(2)抵接,所述回位彈簧(3)的下端與所述殼體(6)的上端面抵接,所述殼體(6)通過螺紋連接在所述連接套(1)的下側,所述殼體(6)的外側連接有止推軸承(5),所述殼體(6)的外側還通過螺紋連接有限制所述止推軸承(5)運動的鎖緊螺母(4),所述頂桿(2)穿過所述殼體(6)后通過螺紋連接有錐體(10),所述錐體(10)設于所述殼體(6)的內側,所述錐體(10)卡接有油石座(7),所述油石座(7)與所述錐體(10)的斜楔面抵接,所述殼體(6)的下側設有與所述油石座(7)相互配合的U型槽,所述殼體(6)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周興偉,
申請(專利權)人:南方天合底盤系統(tǒng)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