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帶凸緣管板的鍛造工具,用于安裝在鍛造壓機的上砧下方承托管板坯料,包括:底座;下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位置與所述上砧相對應;兩個支撐滾軸,分別對稱轉動安裝在所述下砧兩側的所述底座上,并在設定范圍內上下滑動,所述兩個支撐滾軸的轉軸軸線相互平行,且間距小于待承托管板坯料直徑;至少兩個彈性支撐體,安裝于所述底座上,并分別支撐兩個所述支撐滾軸,以在所述上砧移除后將所述管板坯料托起與所述下砧脫離接觸。其中,當上砧作用于管板坯料時,所述管板坯料彈性支撐體壓縮以使所述管板坯料下移與所述下砧接觸。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材料易得,易于制造,操作方便,節省鍛造原材料。節省鍛造原材料。節省鍛造原材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帶凸緣管板的鍛造工具
[0001]本技術涉及鍛造設備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凸緣管板的鍛造工具。
技術介紹
[0002]鍛造是一種利用鍛壓機械對金屬坯料施加壓力,使其產生塑性變形以獲得具有一定機械性能、一定形狀和尺寸鍛件的加工方法,鍛壓(鍛造與沖壓)的兩大組成部分之一。通過鍛造能消除金屬在冶煉過程中產生的鑄態疏松等缺陷,優化微觀組織結構,同時由于保存了完整的金屬流線,鍛件的機械性能一般優于同樣材料的鑄件。如圖4、圖5所示,對于帶凸緣管板,因為沒有專用的鍛造工具,只能采用傳統工藝鍛造一如圖4所示的整體管板坯料,然后在管板兩端面機加工出凹槽,該種鍛造工具和工藝的缺點在于:鍛造余量太大,造成鍛件重量大,浪費原材料,同時由機加工成型,導致鍛件纖維流線破壞,機械性能不好,因此需要提供一種用于帶凸緣管板鍛造的工具來改善帶凸緣管板的鍛造工藝。
技術實現思路
[0003]鑒于以上現有技術的缺點,本技術提供一種帶凸緣管板的鍛造工具,以改善現有技術生產帶凸緣管板鍛造余量太大,浪費原材料的技術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及其它相關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帶凸緣管板的鍛造工具,用于安裝在鍛造壓機的上砧下方承托管板坯料,包括:底座、下砧、兩個支撐滾軸和至少兩個彈性支撐體。
[0005]下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位置與所述上砧相對應。
[0006]兩個支撐滾軸分別對稱轉動安裝在所述下砧兩側的所述底座上,并在設定范圍內上下滑動,所述兩個支撐滾軸的轉軸軸線相互平行,且間距小于待承托管板坯料直徑。
[0007]至少兩個彈性支撐體安裝于所述底座上,并分別支撐兩個所述支撐滾軸,以在所述上砧移除后將所述管板坯料托起與所述下砧脫離接觸。
[0008]在本技術一示例中,兩個所述支撐滾軸的兩端分別轉動安裝在對應的支撐座上,每一所述支撐座沿豎直方向滑動安裝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彈性支撐體設置在所述支撐座下部,且兩端分別抵緊在所述支撐座和所述底座上。
[0009]在本技術一示例中,所述底座上設置有與所述支撐座相配的凹槽,所述支撐座卡裝在所述凹槽內,并沿所述凹槽的側壁上下滑動。
[0010]在本技術一示例中,所述凹槽的底部設置有與所述彈性支撐體相配的安裝孔,所述彈性支撐體高度大于所述安裝孔的深度,所述彈性支撐體安裝在所述安裝孔內,且兩端分別抵緊所述安裝孔的底壁和所述支撐座的底部。
[0011]在本技術一示例中,每一所述支撐座由兩個所述彈性支撐體支撐,兩個所述彈性支撐體分別設置在所述支撐滾軸的轉軸兩側。
[0012]在本技術一示例中,兩個所述支撐滾軸的轉軸軸線間距為所述待承托管板坯料直徑的0.5至0.8倍。
[0013]在本技術一示例中,所述支撐滾軸為圓柱,且長度大于所述管板坯料成型后的凸緣管板的最大厚度。
[0014]在本技術一示例中,所述底座為長方體,且長和寬均大于所述支撐滾軸的長度。
[0015]在本技術一示例中,所述支撐滾軸的兩端分別通過對應的軸承安裝在所述支撐座上。
[0016]在本技術一示例中,所述彈性支撐體為彈簧。
[0017]本技術一種帶凸緣管板的鍛造工具,結構簡單,材料易得,易于制造,操作方便,節省鍛造原材料。
附圖說明
[0018]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9]圖1為本技術鍛造工具的俯視圖;
[0020]圖2為圖1中沿A
?
A的剖視示意圖;
[0021]圖3為圖1中沿B
?
B的剖視圖;
[0022]圖4為本技術帶凸緣管板坯料的示意圖;
[0023]圖5為本技術帶凸緣管板的示意圖.
[0024]元件標號說明
[0025]1、上砧;2、管板;
[0026]3、支撐滾軸;4、下砧;
[0027]5、軸承;6、支撐座;
[0028]7、彈簧;8、底座;
[0029]9、凹槽;10、安裝孔。
具體實施方式
[0030]以下通過特定的具體實例說明本技術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技術的其它優點與功效。本技術還可以通過另外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加以實施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以基于不同觀點與應用,在沒有背離本技術的精神下進行各種修飾或改變。需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以下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還應當理解,本技術實施例中使用的術語是為了描述特定的具體實施方案,而不是為了限制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下列實施例中未注明具體條件的試驗方法,通常按照常規條件,或者按照各制造商所建議的條件。
[0031]當實施例給出數值范圍時,應理解,除非本技術另有說明,每個數值范圍的兩個端點以及兩個端點之間任何一個數值均可選用。除非另外定義,本技術中使用的所有技術和科學術語與本
的技術人員對現有技術的掌握及本技術的記載,還可以使用與本技術實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設備、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現有技術的任何方法、
設備和材料來實現本技術。
[0032]須知,本說明書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間”及“一”等的用語,亦僅為便于敘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術可實施的范圍,其相對關系的改變或調整,在無實質變更
技術實現思路
下,當亦視為本技術可實施的范疇。
[0033]請參閱圖1至圖5,一種帶凸緣管板2的鍛造工具,用于安裝在上砧1的上砧1下方承托管板2坯料,包括:底座8、下砧4、兩個支撐滾軸3和至少兩個彈性支撐體。
[0034]下砧4固定在所述底座8上,且位置與所述上砧1相對應。下砧4的固定方式可以為多種,包括但不限于焊接、粘接或通過緊固組件可拆卸連接。
[0035]兩個支撐滾軸3分別對稱轉動安裝在所述下砧4兩側的所述底座8上,并在設定范圍內上下滑動,所述兩個支撐滾軸3的轉軸軸線相互平行,且間距小于待承托管板2坯料直徑。上下滑動的設定范圍可以根據需要設計選定,只要能夠覆蓋上砧、管板坯料、下砧三者的接觸位置和上砧移除后管板坯料與下砧的脫離位置即可。
[0036]至少兩個彈性支撐體安裝于所述底座8上,并分別支撐兩個所述支撐滾軸 3,以在所述上砧1移除后將所述管板2坯料托起與所述下砧4脫離接觸,當上砧1作用于管板2坯料時,所述管板2坯料彈性支撐體壓縮以使所述管板2坯料下移與所述下砧4接觸。
[0037]在本技術一實施例中,兩個所述支撐滾軸3的兩端分別轉動安裝在對應的支撐座6上,每一所述支撐座6沿豎直方向滑動安裝在所述底座8上,所述彈性支撐體設置在所述支撐座6下部,且兩端分別抵緊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凸緣管板的鍛造工具,用于安裝在鍛造壓機的上砧下方承托管板坯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下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且位置與所述上砧相對應;兩個支撐滾軸,分別對稱轉動安裝在所述下砧兩側的所述底座上,并在設定范圍內上下滑動,所述兩個支撐滾軸的轉軸軸線相互平行,且間距小于待承托管板坯料直徑;至少兩個彈性支撐體,安裝于所述底座上,并分別支撐兩個所述支撐滾軸,以在所述上砧移除后將所述管板坯料托起與所述下砧脫離接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鍛造工具,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支撐滾軸的兩端分別轉動安裝在對應的支撐座上,每一所述支撐座沿豎直方向滑動安裝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彈性支撐體設置在所述支撐座下部,且兩端分別抵緊在所述支撐座和所述底座上。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鍛造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設置有與所述支撐座相配的凹槽,所述支撐座卡裝在所述凹槽內,并沿所述凹槽的側壁上下滑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鍛造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威,張帥,肖廣帥,楊后雷,王玉杰,李國瑞,白云欣,沈玉婷,賈聰香,
申請(專利權)人: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