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沉淀池刮泥機的保護機構,主要涉及污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一種沉淀池刮泥機的保護機構,包括刮泥機的主軸,所述主軸分為上主軸和下主軸,所述上主軸與下主軸通過自動脫離機構傳動連接,所述脫離機構能夠自動斷開上主軸與下主軸之間的傳動。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當刮泥機主軸承受扭矩過大時,能夠自動斷開上主軸與下主軸之間的傳動連接,從而使上主軸無法帶動下主軸進行轉動,實現上主軸的空轉,避免上主軸承受扭矩過大而損壞。避免上主軸承受扭矩過大而損壞。避免上主軸承受扭矩過大而損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沉淀池刮泥機的保護機構
[0001]本專利技術主要涉及污水處理設備
,具體是一種沉淀池刮泥機的保護機構。
技術介紹
[0002]刮泥機主要功能是將沉降在池底的污泥收集、排出,以便污泥回流或濃縮脫水,刮泥機結構較為簡單一般由用于行走的工作橋、以電機為動力輸出裝置的傳動機構、與傳動機構連接的刮泥機主軸、與刮泥機主軸下端連接的刮泥板及浮渣收集機構等主要部件組成。
[0003]刮泥機設備在由于間歇性生產停運或設備維護過程中,集泥槽中的污泥會自然堆積沉淀,恢復生產后啟動刮泥機,刮泥板在運轉初期會受到來自堆積污泥的較大阻力。傳統設備制造時僅限于在電機控制回路中設置熱繼電器來保護前端驅動設備。且刮泥機的運行控制是采用變頻器控制設備的啟停運行,通過變頻器參數設定,整合刮泥機電機額定參數,設定過流、過載保護值;通過機械張緊裝置來使鏈條在傳動過程中擁有合適的張力,避免打滑、鏈條脫落磨損的機械損傷,增強設備使用壽命,從而對前段設備驅動裝置進行有效的保護。
[0004]然而刮泥機主軸及刮泥板在工作時,往往隨著刮泥槽內淤泥量的增加或干置,設備在回轉運行中遇到的阻力會大幅度的提高。電機驅動裝置帶動刮泥機主軸進行轉動時,當刮泥機主軸受到的扭力無法克服污泥阻力時,將導致電機及傳動機構仍會強行帶動刮泥機主軸進行轉動,此時刮泥機主軸將承受到過大的扭力,容易造成刮泥機主軸損壞發生彎曲或被折斷,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傷。因此在原刮泥機設備傳統控制方式基礎上,需要進一步增加一種保護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0005]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沉淀池刮泥機的保護機構,本裝置將刮泥機主軸分為兩段式結構并通過可分離機構將其進行連接,當刮泥機主軸承受扭矩過大時,能夠自動斷開上主軸與下主軸之間的傳動連接,從而使上主軸無法帶動下主軸進行轉動,實現上主軸的空轉,避免上主軸承受扭矩過大而損壞。
[0006]本專利技術為實現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0007]一種沉淀池刮泥機的保護機構,包括刮泥機的主軸,所述主軸分為上主軸和下主軸,所述上主軸與下主軸通過自動脫離機構傳動連接,所述脫離機構能夠自動斷開上主軸與下主軸之間的傳動。
[0008]所述脫離機構包括底部開口的上殼體,所述上殼體的底面通過軸承轉動安裝頂面開口的下殼體,所述下殼體內壁的底面固定安裝豎桿,所述豎桿的上端一體式固定安裝圓盤,所述豎桿的外周套裝有滑套,所述滑套外周的底部設有環形的凸臺,所述圓盤的底面開設數個凹槽,所述滑套的頂面固定安裝數個與凹槽一一對應的半球形的凸塊,所述凸塊分別位于相應的凹槽內,所述滑套的外周套裝有第一圓環和第二圓環,所述凸臺的頂面與第
一圓環的底面接觸配合,所述第一圓環與第二圓環通過限位機構卡接,所述第二圓環外周的底部與上殼體的內壁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所述上殼體內壁的四周開設有數個呈陣列分布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內均滑動配合安裝第一滑塊,所述第一滑塊的內側均與第一圓環的外周固定連接,所述滑套的外周分別開設數個呈陣列分布分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內分別滑動配合安裝第二滑塊,所述第二滑塊的外側均與第二圓環的內壁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圓環的底面與上殼體內壁的底面通過拉簧連接,所述滑套的底面與下殼體內壁的底面通過壓簧連接,所述第二圓環的外周設有反向從動機構,所述上殼體反向轉動時能夠通過反向從動機構帶動第二圓環同步轉動,所述上殼體的頂面與上主軸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下殼體的底面一下主軸的一端固定連接。
[0009]所述反向從動機構包括齒塊,所述第二圓環的外周設數個呈陳列的分布的條形槽,所述條形槽內分別通過扭簧轉動連接齒塊的一端,所述齒塊的另一端分別位于相應的第一滑槽內。
[0010]所述條形槽內分別固定安裝限位桿,所述限位桿與相應的齒塊的外側接觸
[0011]所述第一滑槽與第二滑槽的數量相同,且第一滑槽分別與相應的第二滑槽相對設置。
[0012]所述限位機構包括卡塊,所述第一圓環的頂面開設數個呈環形陣列分布的卡槽,所述第二圓環的底面固定安裝數個與卡槽一一對應的卡塊,所述卡塊分別位于相應的卡槽內且與之接觸配合。
[0013]所述凸臺的頂面通過軸承轉動安裝環形的墊片。
[0014]對比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5]當下主軸因外力作用而停止轉動時,脫離機構能夠通過機械的方式自動斷開上主軸與下主軸之間的傳動,可靠性高,能夠更好的保護主軸,防止主軸承受過大的扭矩而損壞。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本專利技術上殼體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0018]圖3是本專利技術上殼體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9]圖4是沿圖3A
?
A線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20]圖5是圖2的Ⅰ局部放大圖;
[0021]圖6是圖2的Ⅱ局部放大圖;
[0022]圖7是圖3的Ⅲ局部放大圖;
[0023]圖8是圖4的Ⅳ局部放大圖。
[0024]附圖中所示標號:1、主軸;1
?
1、上主軸;1
?
2、下主軸;2、上殼體;3、下殼體;4、豎桿;5、圓盤;6、滑套;7、凸臺;8、凹槽;9、凸塊;10、第一圓環;11、第二圓環;12、第一滑槽;13、第一滑塊;14、第二滑槽;15、第二滑塊;16、拉簧;17、壓簧;18、齒塊;19、條形槽;20、限位桿;21、卡塊;22、卡槽。
具體實施方式
[0025]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而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此外應理解,在閱讀了本專利技術講授的內容之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專利技術作各種改動或修改,這些等價形式同樣落于本申請所限定的范圍。
[0026]實施例:一種沉淀池刮泥機的保護機構
[0027]如圖1
?
8所示,一種沉淀池刮泥機的保護機構,其具體結構包括:
[0028]刮泥機的主軸1,所述主軸1分為上主軸1
?
1和下主軸1
?
2,所述上主軸1
?
1與下主軸1
?
2通過自動脫離機構傳動連接,所述脫離機構能夠自動斷開上主軸1
?
1與下主軸1
?
2之間的傳動。
[0029]所述脫離機構包括底部開口的上殼體2,所述上殼體2的底面通過軸承轉動安裝頂面開口的下殼體3,所述下殼體3內壁的底面固定安裝豎桿4,所述豎桿4的下端與下殼體3內壁的底面固定連接,所述豎桿4的上端一體式固定安裝圓盤5,所述豎桿4的外周套裝有滑套6,所述滑套6外周的底部設有環形的凸臺7,所述圓盤5的底面開設數個凹槽8,所述滑套6的頂面固定安裝數個與凹槽8一一對應的半球形的凸塊9,所述凸塊9分別位于相應的凹槽8內,所述滑套6的外周套裝有第一圓環10和第二圓環11,所述凸臺7的頂面與第一圓環10的底面接觸配合,且所述凸臺7對第一圓環10的底部施加有向上的壓力,所述第一圓環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沉淀池刮泥機的保護機構,包括刮泥機的主軸(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軸(1)分為上主軸(1
?
1)和下主軸(1
?
2),所述上主軸(1
?
1)與下主軸(1
?
2)通過自動脫離機構傳動連接,所述脫離機構能夠自動斷開上主軸(1
?
1)與下主軸(1
?
2)之間的傳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沉淀池刮泥機的保護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脫離機構包括底部開口的上殼體(2),所述上殼體(2)的底面通過軸承轉動安裝頂面開口的下殼體(3),所述下殼體(3)內壁的底面固定安裝豎桿(4),所述豎桿(4)的上端一體式固定安裝圓盤(5),所述豎桿(4)的外周套裝有滑套(6),所述滑套(6)外周的底部設有環形的凸臺(7),所述圓盤(5)的底面開設數個凹槽(8),所述滑套(6)的頂面固定安裝數個與凹槽(8)一一對應的半球形的凸塊(9),所述凸塊(9)分別位于相應的凹槽(8)內,所述滑套(6)的外周套裝有第一圓環(10)和第二圓環(11),所述凸臺(7)的頂面與第一圓環(10)的底面接觸配合,所述第一圓環(10)與第二圓環(11)通過限位機構卡接,所述第二圓環(11)外周的底部與上殼體(2)的內壁通過軸承轉動連接,所述上殼體(2)內壁的四周開設有數個呈陣列分布的第一滑槽(12),所述第一滑槽(12)內均滑動配合安裝第一滑塊(13),所述第一滑塊(13)的內側均與第一圓環(10)的外周固定連接,所述滑套(6)的外周分別開設數個呈陣列分布分第二滑槽(14),所述第二滑槽(14)內分別滑動配合安裝第二滑塊(15),所述第二滑塊(15)的外側均...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廣蘇,高雪峰,宮志剛,崔慧華,李健琛,李大鵬,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格瑞水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