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用于制備封膠材料的反應釜,包括攪拌模塊和研磨模塊,所述攪拌模塊包括攪拌桶、與所述攪拌桶中心線同軸的第一電機、與所述第一電機輸出軸連接的往復絲桿、與所述往復絲桿連接的主攪拌桿、與所述往復絲桿活動連接的軸承座、關于所述軸承座對稱并且與所述軸承座連接的限位板、位于所述限位板頂部的傳動齒輪。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中,第一電機同時帶動往復絲桿和主攪拌桿轉動,主攪拌桿攪拌桶中心位置的原料,與此同時,套接在往復絲桿外側的軸承座向上運動時,軸承座通過限位板帶動傳動齒輪向上運動,然后傳動齒輪與主動齒輪嚙合,副攪拌桿攪拌位于桶壁位置的原料,增加攪拌面積,提高攪拌效果。提高攪拌效果。提高攪拌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用于制備封膠材料的反應釜
[0001]本技術涉及制備封膠材料
,具體為用于制備封膠材料的反應釜。
技術介紹
[0002]反應釜的廣義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學反應的容器,通過對容器的結構設計與參數配置,實現工藝要求的加熱、蒸發、冷卻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應釜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橡膠、農藥、染料、醫藥和食品等領域,是用來完成硫化、硝化、氫化、烴化、聚合、縮合等工藝過程的壓力容器,例如反應器、反應鍋、分解鍋、聚合釜等;材質一般有碳錳鋼、不銹鋼、鋯、鎳基(哈氏、蒙乃爾、因康鎳)合金及其它復合材料。這里的反應釜加工的是封膠。
[0003]現有技術中植被封膠的反應釜通常是在中心位置設有一可轉動的攪拌件,然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攪拌力度不夠,部分物料產生聚集粒結的情況,因此需要轉移到研磨設備中做二次研磨。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旨在解決現有技術或相關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
[0005]為此,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0006]用于制備封膠材料的反應釜,包括攪拌模塊和研磨模塊,所述攪拌模塊包括攪拌桶、與所述攪拌桶中心線同軸的第一電機、與所述第一電機輸出軸連接的往復絲桿、與所述往復絲桿連接的主攪拌桿、與所述往復絲桿活動連接的軸承座、關于所述軸承座對稱并且與所述軸承座連接的限位板、位于所述限位板頂部的傳動齒輪、與所述傳動齒輪連接的副攪拌桿和套接于所述第一電機輸出軸外側的主動齒輪,所述研磨模塊包括套接于所述攪拌桶底部的接料盒、與所述接料盒連接的第二電機、活動貫穿于所述接料盒并且與所述第二電機輸出軸連接的轉軸、套接于所述轉軸外側的兩個主傳動桿、與所述接料盒內壁活動連接的輔傳動桿、連接于所述主傳動桿和輔傳動桿之間的連接板和與所述連接板連接的壓板;
[0007]在所述限位板帶動傳動齒輪向上運動時,所述傳動齒輪與主動齒輪嚙合。
[000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一電機同時帶動往復絲桿和主攪拌桿轉動,主攪拌桿攪拌桶中心位置的原料,與此同時,套接在往復絲桿外側的軸承座向上運動時,軸承座通過限位板帶動傳動齒輪向上運動,然后傳動齒輪與主動齒輪嚙合,副攪拌桿攪拌位于桶壁位置的原料,增加攪拌面積,提高攪拌效果。
[0009]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攪拌桶頂端加工有十字形板,所述第一電機貫穿十字形板并且與十字形板固接。
[001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十字形板起到固定第一電機的作用,使攪拌作業更加穩定的進行。
[0011]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往復絲桿位于主攪拌桿和主動齒輪之間,所述主攪拌桿頂端直徑大于往復絲桿。
[001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采用該結構設計,控制軸承座的運動范圍。
[0013]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限位板外端延伸至攪拌桶內壁中,所述攪拌桶內壁開設有適于限位板滑動的滑槽。
[0014]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滑槽對限位板起到限位和導向的作用,使限位板升降更加穩定。
[0015]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副攪拌桿活動貫穿限位板,所述傳動齒輪底部與限位板頂部相接觸。
[0016]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副攪拌桿在攪拌靠近桶壁邊緣物料的同時對傳動齒輪進行限位。
[0017]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接料盒內腔底部設置斜面和平面,所述斜面位于攪拌桶底部,所述壓板底部與平面相接觸。
[0018]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掉落至接料盒內的物料在慣性的作用下沿著斜面滑落,然后壓板和平面位置配合將原料研磨。
[0019]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輔傳動桿設置為兩個,兩個所述輔傳動桿關于接料盒垂直中心線對稱。
[0020]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對稱設計的輔傳動桿間接使壓板研磨更加穩定。
[0021]本技術在一較佳示例中可以進一步配置為:所述攪拌桶上連接有電磁閥,所述電磁閥與外部電源電性連接。
[0022]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進行攪拌作業時,電磁閥將攪拌桶出料端關死,避免原料外泄。
[0023]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為:
[0024]1.本技術中,第一電機同時帶動往復絲桿和主攪拌桿轉動,主攪拌桿攪拌桶中心位置的原料,與此同時,套接在往復絲桿外側的軸承座向上運動時,軸承座通過限位板帶動傳動齒輪向上運動,然后傳動齒輪與主動齒輪嚙合,副攪拌桿攪拌位于桶壁位置的原料,增加攪拌面積,提高攪拌效果。
[0025]2.本技術中,打開電磁閥,原料掉落至接料盒內,原料沿著接料盒斜面位置滑落,此時第二電機帶動主傳動桿轉動,然后主傳動桿將力傳遞給輔傳動桿和連接板,然后連接板帶動壓板運動,壓板對原料進行研磨,再一次提高攪拌效果。
附圖說明
[0026]圖1為本技術整體結構立體圖;
[0027]圖2為本技術攪拌模塊示意圖;
[0028]圖3為本技術攪拌桶立體圖;
[0029]圖4為本技術研磨模塊示意圖;
[0030]圖5為本技術研磨模塊示意圖;
[0031]圖6為本技術接料盒立體圖。
[0032]附圖標記:
[0033]100、攪拌模塊;110、攪拌桶;120、第一電機;130、往復絲桿;140、主攪拌桿;150、軸承座;160、限位板;170、傳動齒輪;180、副攪拌桿;190、主動齒輪;
[0034]200、研磨模塊;210、接料盒;220、第二電機;230、轉軸;240、主傳動桿;250、輔傳動桿;260、連接板;270、壓板;
[0035]300、電磁閥。
具體實施方式
[0036]為使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并參照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詳細說明。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技術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
[0037]該理解,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術的范圍。
[0038]下面結合附圖描述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提供的用于制備封膠材料的反應釜。
[0039]實施例一:
[0040]結合圖1
?
6所示,本技術提供的用于制備封膠材料的反應釜,包括攪拌模塊100和研磨模塊200,所述攪拌模塊100包括攪拌桶110、與所述攪拌桶110中心線同軸的第一電機120、與所述第一電機120輸出軸連接的往復絲桿130、與所述往復絲桿130連接的主攪拌桿140、與所述往復絲桿130活動連接的軸承座150、關于所述軸承座150對稱并且與所述軸承座150連接的限位板160、位于所述限位板160頂部的傳動齒輪170、與所述傳動齒輪170連接的副攪拌桿180和套接于所述第一電機120輸出軸外側的主動齒輪190;
[0041]所述研磨模塊200包括套接于所述攪拌桶110底部的接料盒21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用于制備封膠材料的反應釜,其特征在于,包括:攪拌模塊(100),包括攪拌桶(110)、與所述攪拌桶(110)中心線同軸的第一電機(120)、與所述第一電機(120)輸出軸連接的往復絲桿(130)、與所述往復絲桿(130)連接的主攪拌桿(140)、與所述往復絲桿(130)活動連接的軸承座(150)、關于所述軸承座(150)對稱并且與所述軸承座(150)連接的限位板(160)、位于所述限位板(160)頂部的傳動齒輪(170)、與所述傳動齒輪(170)連接的副攪拌桿(180)和套接于所述第一電機(120)輸出軸外側的主動齒輪(190);研磨模塊(200),包括套接于所述攪拌桶(110)底部的接料盒(210)、與所述接料盒(210)連接的第二電機(220)、活動貫穿于所述接料盒(210)并且與所述第二電機(220)輸出軸連接的轉軸(230)、套接于所述轉軸(230)外側的兩個主傳動桿(240)、與所述接料盒(210)內壁活動連接的輔傳動桿(250)、連接于所述主傳動桿(240)和輔傳動桿(250)之間的連接板(260)和與所述連接板(260)連接的壓板(270);在所述限位板(160)帶動傳動齒輪(170)向上運動時,所述傳動齒輪(170)與主動齒輪(190)嚙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備封膠材料的反應釜,其...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胡斌,
申請(專利權)人:嘉興利貝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