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超薄高負載繼電器,包括基座、設置在基座上的外殼、電磁組件、觸頭系統,所述的觸頭系統包括設置在基座上的動簧片、設置在基座上且與動簧片相配合的兩個靜觸頭,所述的基座上設置有容置槽,所述的電磁組件設置在容置槽內,所述的電磁組件包括設置在容置槽內的軛鐵、設置在軛鐵上的線圈骨架、設置在線圈骨架上的線圈、設置在線圈骨架內的鐵芯、活動設置在基座上且與鐵芯相配合的銜鐵,所述的基座上滑動設置有推板,所述的推板的一端連接在銜鐵上,且構成推板與銜鐵的聯動配合,推板的另一端連接在動簧片上,且構成動簧片與推板的聯動配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可靠、裝配便捷、高靈敏度、超薄、高負載的優點。負載的優點。負載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超薄高負載繼電器
[0001]本技術具體涉及一種電磁繼電器,具體涉及一種超薄高負載繼電器。
技術介紹
[0002]電磁繼電器是一種電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統(又稱輸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統(又稱輸出回路),通常應用于自動控制電路中,它實際上是用較小的電流、較低的電壓去控制較大電流、較高的電壓的一種“自動開關”。故在電路中起著自動調節、安全保護、轉換電路等作用。隨著低壓電器的發展,電磁繼電器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對電磁繼電器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現有的電磁繼電器的結構設計不合理,該電磁繼電器的體積較大,厚度較厚,且電磁組件與觸頭系統之間的爬電距離較小,且該電磁繼電器還存在觸點負載能力小、靈敏度低的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可靠、裝配便捷、高靈敏度的超薄高負載繼電器。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一種超薄高負載繼電器,包括基座、設置在基座上的外殼、電磁組件、觸頭系統,所述的觸頭系統包括設置在基座上的動簧片、設置在基座上且與動簧片相配合的兩個靜觸頭,所述的基座上設置有容置槽,所述的電磁組件設置在容置槽內,所述的電磁組件包括設置在容置槽內的軛鐵、設置在軛鐵上的線圈骨架、設置在線圈骨架上的線圈、設置在線圈骨架內的鐵芯、活動設置在基座上且與鐵芯相配合的銜鐵,所述的基座上滑動設置有推板,所述的推板的一端連接在銜鐵上,且構成推板與銜鐵的聯動配合,所述的推板的另一端連接在動簧片上,且構成動簧片與推板的聯動配合。
[0005]上述結構的有益效果是:將電磁組件設置在基座的容置槽內,將電磁組件與觸頭系統隔開,可增大電磁組件與觸頭系統的爬電距離,電磁組件與觸頭系統不會相互影響,且該結構設計的電磁組件,結構布局更合理,軛鐵不會占據靜觸頭、動簧片的空間,從而該繼電器具有結構簡單、性能穩定可靠、裝配便捷、高靈敏度、超薄、高負載的優點。
[0006]特別地,所述的鐵芯的一端具有露在線圈骨架外且與銜鐵相配合的吸合塊,該吸合塊的截面面積大于鐵芯的截面面積。在鐵芯上設置有與銜鐵相吸合的吸合塊,吸合塊的面積大,有利于增大鐵芯的吸合力。
[0007]特別地,所述的基座上對應兩個靜觸頭之間處設置有隔離槽,所述的動簧片活動設置在隔離槽內,所述的基座上對應動簧片處設置有插針,所述的動簧片的一端穿過隔離槽且連接在插針上。動簧片設置在隔離槽內,將動簧片與兩個靜觸頭相互隔離,從而利于提高該繼電器的爬電距離。動簧片通過插針固定在基座上,動簧片受到較小的力就能變形,從而有利于提高該繼電器的靈敏度。
[0008]特別地,所述的動簧片的另一端向推板方向折彎延伸,且動簧片上沿長度方向設置有條形鏤空孔。在動簧片上設置有條形鏤空孔,可增強動簧片的彈性,有利于提高該繼電
器的靈敏度。
[0009]特別地,所述的基座上對應推板處設置有限位凸塊,所述的推板上設置有與限位凸塊相配合的導向滑行孔,所述的限位凸塊穿插在導向滑行孔內,且構成推板與基座的滑動連接配合。推板滑動設置在基座上,從而可保證推板能夠在基座上可靠滑動,有利于提高該繼電器的工作可靠性。
[0010]特別地,所述的線圈骨架上分別設置有兩個露在基座外的插腳,所述的兩個插腳分別與線圈電連接。線圈連接在插針上,采用插接式接線方式,從而便于線圈的接線。
[0011]特別地,所述的軛鐵的一側上設置有定位凸臺,所述的基座上設置有與定位凸臺相配合的定位孔,所述的定位凸臺卡合在定位孔內,且構成軛鐵與基座的卡接配合。軛鐵卡裝在基座的容置槽內,從而便于電磁組件的模塊化裝配,裝配更便捷。
[0012]特別地,所述的推板的一端上具有兩個定位柱,所述的動簧片的另一上分別具有與兩個定位柱相配合的兩個定位片,兩個定位片上分別設置有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柱卡合在定位孔內,且構成動簧片與推板的聯動配合。推板通過兩個定位柱推動動簧片,可保證動簧片與靜觸頭平穩可靠接觸,有利于提高該電磁繼電器的工作可靠性。
附圖說明
[0013]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剖視圖。
[0014]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分解圖。
[0015]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內部結構圖。
[0016]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動簧片的立體圖。
[0017]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推板的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8]如圖1~5所示,本技術實施例是一種超薄高負載繼電器,包括基座10、設置在基座10上的外殼11、電磁組件20、觸頭系統30,所述的觸頭系統30包括設置在基座10上的動簧片31、設置在基座10上且與動簧片31相配合的兩個靜觸頭32,所述的基座10上設置有容置槽100,所述的電磁組件20設置在容置槽100內,所述的電磁組件20包括設置在容置槽100內的軛鐵21、設置在軛鐵21上的線圈骨架22、設置在線圈骨架22上的線圈23、設置在線圈骨架22內的鐵芯24、活動設置在基座10上且與鐵芯24相配合的銜鐵25,所述的基座10上滑動設置有推板12,所述的推板12的一端連接在銜鐵25上,且構成推板12與銜鐵25的聯動配合,所述的推板12的另一端連接在動簧片31上,且構成動簧片31與推板12的聯動配合。所述的鐵芯24的一端具有露在線圈骨架22外且與銜鐵25相配合的吸合塊241,該吸合塊241的截面面積大于鐵芯24的截面面積。在鐵芯上設置有與銜鐵相吸合的吸合塊,吸合塊的面積大,有利于增大鐵芯的吸合力。
[0019]如圖3~5所示,所述的基座10上對應兩個靜觸頭32之間處設置有隔離槽101,所述的動簧片31活動設置在隔離槽101內,所述的基座10上對應動簧片31處設置有插針13,所述的動簧片31的一端穿過隔離槽101且連接在插針13上。動簧片設置在隔離槽內,將動簧片與兩個靜觸頭相互隔離,從而利于提高該繼電器的爬電距離。動簧片通過插針固定在基座上,動簧片受到較小的力就能變形,從而有利于提高該繼電器的靈敏度。所述的動簧片31的另
一端向推板12方向折彎延伸,且動簧片31上沿長度方向設置有條形鏤空孔311。在動簧片上設置有條形鏤空孔,可增強動簧片的彈性,有利于提高該繼電器的靈敏度。所述的基座10上對應推板12處設置有限位凸塊102,所述的推板12上設置有與限位凸塊102相配合的導向滑行孔121,所述的限位凸塊102穿插在導向滑行孔121內,且構成推12板與基座10的滑動連接配合。推板滑動設置在基座上,從而可保證推板能夠在基座上可靠滑動,有利于提高該繼電器的工作可靠性。
[0020]如圖1、2所示,所述的線圈骨架22上分別設置有兩個露在基座10外的插腳14,所述的兩個插腳14分別與線圈23電連接。線圈連接在插針上,采用插接式接線方式,從而便于線圈的接線。所述的軛鐵21的一側上設置有定位凸臺211,所述的基座10上設置有與定位凸臺211相配合的定位孔103,所述的定位凸臺211卡合在定位孔103內,且構成軛鐵21與基座10的卡接配合。軛鐵卡裝在基座的容置槽內,從而便于電磁組件的模塊化裝配,裝配更便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超薄高負載繼電器,包括基座、設置在基座上的外殼、電磁組件、觸頭系統,所述的觸頭系統包括設置在基座上的動簧片、設置在基座上且與動簧片相配合的兩個靜觸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上設置有容置槽,所述的電磁組件設置在容置槽內,所述的電磁組件包括設置在容置槽內的軛鐵、設置在軛鐵上的線圈骨架、設置在線圈骨架上的線圈、設置在線圈骨架內的鐵芯、活動設置在基座上且與鐵芯相配合的銜鐵,所述的基座上滑動設置有推板,所述的推板的一端連接在銜鐵上,且構成推板與銜鐵的聯動配合,所述的推板的另一端連接在動簧片上,且構成動簧片與推板的聯動配合。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高負載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鐵芯的一端具有露在線圈骨架外且與銜鐵相配合的吸合塊,該吸合塊的截面面積大于鐵芯的截面面積。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薄高負載繼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上對應兩個靜觸頭之間處設置有隔離槽,所述的動簧片活動設置在隔離槽內,所述的基座上對應動簧片處設置有插針,所述的動簧片的一端穿過隔離槽且連接在插針上。4.根據權利要求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文輝,胡伊特,胡伊達,張彭春,譚坤,嚴明皇,李書平,
申請(專利權)人:欣韋爾電氣江蘇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