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包括支撐柱主體,所述支撐柱主體上端外表面設置有連接組件,所述支撐柱主體內表面下端設置有調節機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通過設置的調節機構,可以使支撐柱根據需要的高度進行調節,調節時,電機帶動往復絲桿旋轉,絲桿帶動移動塊在滑槽中滑動,移動塊上端的伸縮桿一端在調控柱內表面設置的升降板中滑動,伸縮桿一端連接的安裝板上端連接有支撐柱,通過設置的連接組件,可以使支撐柱移動到合適位置時,進行固定,通過支撐柱兩側設置的滑槽使支撐柱兩側在滑槽中輔助滑動,當達到合適位置時,支撐柱內部的電動伸縮桿進行伸出與滑槽中的滑槽內板進行插接。伸出與滑槽中的滑槽內板進行插接。伸出與滑槽中的滑槽內板進行插接。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
[0001]本技術涉及鋼結構領域,具體為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
技術介紹
[0002]鋼結構主要是指以鋼板、鋼管、熱軋型鋼或者冷加工成型的型鋼通過焊接、鉚釘或螺栓連接而成的結構,鋼結構在建筑行業使用極為廣泛,為了確保建筑質量,國家也制定了專門的國家標準,其目的在于在鋼結構設計中貫徹執行國家的技術經濟政策,做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確保質量。
[0003]現有技術中,專利申請號為CN202020633388.X的一篇中國專利文件中,記載了一種鋼結構支撐柱,對支撐柱進行了公開,其中不足之處在于不能調節支撐柱的高度,在支撐柱使用過程中由于支撐柱太長會現場鋸掉一節,這樣既浪費了材料又浪費了時間,為了解決此問題,我們提出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現有的鋼結構支撐柱在安裝使用時,不能調節高度,給人們的使用過程帶來了一定的不利影響,為此,我們提出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
技術實現思路
[0004](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具備可調節高度、節約成本等優點,可以有效解決
技術介紹
中的問題。
[0006](二)技術方案
[0007]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包括支撐柱主體,所述支撐柱主體上端外表面設置有連接組件,所述支撐柱主體下端外表面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一側外表面設置有控制器,所述支撐柱主體內表面下端設置有調節機構。
[0008]優選的,所述連接組件與支撐柱主體之間滑動連接,所述調節機構與支撐柱主體之間固定連接,所述底座與支撐柱主體之間固定連接,所述控制器與底座之間固定連接。
[0009]優選的,所述調節機構包括兩組第一滑槽、移動塊、往復絲桿、電機、升降板、第二滑槽、第一伸縮桿、圓球、移動組件、安裝板、第二伸縮桿與四組調控柱,所述底座上端外表面設置有第一滑槽,所述兩組第一滑槽之間設置有往復絲桿,所述往復絲桿一端外表面設置有電機,所述往復絲桿上端設置有移動塊,所述第一滑槽一端外表面設置有調控柱,所述調控柱內表面設置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內表面設置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內表面一側設置有圓球,所述圓球外表面設置有移動組件,所述移動組件外表面設置有第一伸縮桿,所述第一伸縮桿一端外表面設置有移動塊,所述移動組件外表面設置有第二伸縮桿,所述第二伸縮桿另一端設置有安裝板。
[0010]優選的,所述第一滑槽與移動塊之間滑動連接,所述電機與往復絲桿之間固定連接,所述調控柱與第一滑槽固定連接,所述升降板與第二滑槽之間滑動連接,所述圓球與升降板之間固定連接,所述移動組件與圓球之間滑動連接,所述第一伸縮桿與移動塊之間固定連接,所述第二伸縮桿與升降板之間滑動連接,所述第二伸縮桿與安裝板之間固定連接。
[0011]優選的,所述連接組件包括支撐柱、兩組第三滑槽、兩組滑槽內板與兩組電動伸縮桿,所述連接組件內表面兩側設置有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一側設置有滑槽內板,所述滑槽內板外表面設置有支撐柱,所述支撐柱內表面底端設置有電動伸縮桿。
[0012]優選的,所述支撐柱與滑槽內板之間滑動連接,所述滑槽內板與第三滑槽之間固定連接,所述電動伸縮桿與滑槽內板之間可拆卸連接。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該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通過設置的調節機構,可以使支撐柱根據需要的高度進行調節,提高了支撐柱的使用率,調節時,電機帶動往復絲桿旋轉,往復絲桿帶動移動塊在第一滑槽中滑動,移動塊上端的第一伸縮桿另一端在調控柱內表面設置的升降板中滑動,且升降板在第二滑槽中由于第一伸縮桿的作用力上下移動,移動端連接有第二伸縮桿,且第二伸縮桿另一端連接的安裝板上端連接有支撐柱,因此安裝板帶動支撐柱移動。
[0016]2、該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通過設置的連接組件,可以使支撐柱移動到合適位置時,進行固定,通過支撐柱兩側設置的第三滑槽使支撐柱兩側在第三滑槽中輔助滑動,當達到合適位置時,支撐柱內部的電動伸縮桿進行伸出與第三滑槽中的滑槽內板進行插接,支撐柱兩側與滑槽內板連接,且第三滑槽起到輔助支撐柱上升的作用。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技術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中調節機構的俯視圖。
[0019]圖3為本技術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中調節機構的側視剖析圖。
[0020]圖4為本技術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中連接組件的側視剖析圖。
[0021]圖中:1、支撐柱主體;2、調節機構;3、連接組件;4、底座;5、控制器;6、第一滑槽;7、移動塊;8、往復絲桿;9、電機;10、升降板;11、第二滑槽;12、第一伸縮桿;13、圓球;14、移動組件;15、安裝板;16、第二伸縮桿;17、支撐柱;18、第三滑槽;19、滑槽內板;20、電動伸縮桿;21、調控柱。
具體實施方式
[0022]為使本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述本技術。
[0023]具體實施例一
[0024]本實施例是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
[0025]如圖1
?
4所示,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包括支撐柱主體1,支撐柱主體1上端外表面設置有連接組件3,支撐柱主體1下端外表面設置有底座4,底座4一側外表面設置有控制器5,支撐柱主體1內表面下端設置有調節機構2。
[0026]連接組件3與支撐柱主體1之間滑動連接,調節機構2與支撐柱主體1之間固定連接,底座4與支撐柱主體1之間固定連接,控制器5與底座4之間固定連接,調節機構2包括兩組第一滑槽6、移動塊7、往復絲桿8、電機9、升降板10、第二滑槽11、第一伸縮桿12、圓球13、移動組件14、安裝板15、第二伸縮桿16與四組調控柱21,底座4上端外表面設置有第一滑槽
6,兩組第一滑槽6之間設置有往復絲桿8,往復絲桿8一端外表面設置有電機9,往復絲桿8上端設置有移動塊7,第一滑槽6一端外表面設置有調控柱21,調控柱21內表面設置有第二滑槽11,第二滑槽11內表面設置有升降板10,升降板10內表面一側設置有圓球13,圓球13外表面設置有移動組件14,移動組件14外表面設置有第一伸縮桿12,第一伸縮桿12一端外表面設置有移動塊7,移動組件14外表面設置有第二伸縮桿16,第二伸縮桿16另一端設置有安裝板15,第一滑槽6與移動塊7之間滑動連接,電機9與往復絲桿8之間固定連接,調控柱21與第一滑槽6固定連接,升降板10與第二滑槽11之間滑動連接,圓球13與升降板10之間固定連接,移動組件14與圓球13之間滑動連接,第一伸縮桿12與移動塊7之間固定連接,第二伸縮桿16與升降板10之間滑動連接,第二伸縮桿16與安裝板15之間固定連接。
[0027]需要說明的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包括支撐柱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撐柱主體(1)上端外表面設置有連接組件(3),所述支撐柱主體(1)下端外表面設置有底座(4),所述底座(4)一側外表面設置有控制器(5),所述支撐柱主體(1)內表面下端設置有調節機構(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組件(3)與支撐柱主體(1)之間滑動連接,所述調節機構(2)與支撐柱主體(1)之間固定連接,所述底座(4)與支撐柱主體(1)之間固定連接,所述控制器(5)與底座(4)之間固定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鋼結構房屋支撐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機構(2)包括兩組第一滑槽(6)、移動塊(7)、往復絲桿(8)、電機(9)、升降板(10)、第二滑槽(11)、第一伸縮桿(12)、圓球(13)、移動組件(14)、安裝板(15)、第二伸縮桿(16)與四組調控柱(21),所述底座(4)上端外表面設置有第一滑槽(6),所述兩組第一滑槽(6)之間設置有往復絲桿(8),所述往復絲桿(8)一端外表面設置有電機(9),所述往復絲桿(8)上端設置有移動塊(7),所述第一滑槽(6)一端外表面設置有調控柱(21),所述調控柱(21)內表面設置有第二滑槽(11),所述第二滑槽(11)內表面設置有升降板(10),所述升降板(10)內表面一側設置有圓球(13),所述圓球(13)外表面設置有移動組件(14),所述移動組件(14)外表面設置有第一伸縮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胡文濤,王安定,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省富生鋼結構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