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磁吸式研磨介質取料系統(tǒng),主要由磁吸回轉取料機以及上部敞口的儲料倉構成,磁吸回轉取料機設置在儲料倉上方,磁吸回轉取料機采用磁吸、回轉運動的結構設計,實現(xiàn)連續(xù)地、快速地提取研磨介質。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創(chuàng)新性的提出磁吸回轉取料機,從儲料倉上部連續(xù)地提取研磨介質,徹底杜絕了傳統(tǒng)研磨介質添加設備間斷作業(yè)、高度依賴人工及易出現(xiàn)的卡料、鏈條斷裂等問題,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出的磁吸式研磨介質取料系統(tǒng)具有取料連續(xù)性強、取料量大、自動化水平高以及研磨介質無需二次搬運、占地面積小、穩(wěn)定可靠等優(yōu)點。穩(wěn)定可靠等優(yōu)點。穩(wěn)定可靠等優(yōu)點。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一種磁吸式研磨介質取料系統(tǒng)
[0001]本技術涉及研磨系統(tǒng)輔助設備,具體涉及一種磁吸式研磨介質取料系統(tǒng),屬于研磨
技術介紹
[0002]在冶金行業(yè)或建材行業(yè),例如選礦廠、水泥廠、建材領域、電廠等,為了達到將礦石或石料磨細的目的,一般都需要設置磨礦工序。對于大多數(shù)的選礦廠或加工廠來說,研磨是必不可少的工序。磨礦工序是選礦廠的一個主要工序,其能源消耗和材料消耗通常占據(jù)整個選礦廠的大部分,因此實現(xiàn)磨礦作業(yè)的精細化,降低能源與材料的消耗,意義非常重大。
[0003]在磨礦過程中,通常需要添加鋼球或鋼鍛作為磨礦介質,以達到高效磨礦的效果。而添加鋼球目前有兩種方式:第一種為一次性傾倒式。鋼球到廠時,先卸球到地面,在地面上堆存。需要添加時,將噸袋鋼球通過車間內起重機吊運至研磨設備進料端上部平臺,一次性倒進卸球斗,卸球斗內的鋼球自流進研磨設備。第二種為一對一布置勾球式加球機加球。在第一種方式的基礎上,在研磨設備進料端上部平臺設置自動加球機替代卸球斗,提升了自動控制水平。但每臺研磨設備要配置一臺加球機,且需要定期給加球機補加鋼球。這兩種方式均還存在諸多的弊端:(1)地面堆存大量的鋼球噸包袋,占用了原本用作檢修的檢修場地。且鋼球需要二次轉運,勞動負荷大,轉運過程還存在鋼球跌落的安全風險;(2)一次性傾倒式的加球方式原始粗放,屬于淘汰落后的方式。對人力的依賴性大,需要操作工人時刻盯梢。該方式易受制于人,容易出現(xiàn)少加、多加、隨意加、想加就加等隨機因素,存在人員輪換、病假、退休等技術方面的交接工作。(3)一次性傾倒式加球理念不合理,研磨設備的給礦和加水是連續(xù)性的,但是加球是不連續(xù)的,故研磨設備內的磨礦狀態(tài)是不穩(wěn)定的和波動的;(4)一對一布置勾球式加球機加球解決了一次性傾倒式的不合理問題,提高了加球機到研磨設備之間的自動化水平,但是依然需要二次轉運,且受限于該類型加球機的原理該類型加球機無法做大,需要頻繁的將鋼球從地面轉運至加球機儲球倉,勞動負荷大,需要人員盯梢;(5)一對一布置勾球式加球機一般從球倉的底側部出球,故球倉無法做大,存球量小。且因為采用底側部出球、勾爪式抓球的原理,容易出現(xiàn)卡球、鏈條斷裂等故障,影響生產(chǎn)。(6)一對一布置勾球式加球機需要一對一布置,設備數(shù)量多、管理難度大,根本上無法適應未來的智能化、無人化趨勢。
[0004]為了應對智能化、無人化礦山建設的需要,急迫需要研發(fā)一款總體調度、無人值守、智能化的研磨裝置介質添加系統(tǒng),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介質添加存在的人員依賴度高、勞動負荷大、自動化水平低等問題。作為研磨裝置介質添加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現(xiàn)有技術中沒有適合研磨介質取料的成套技術或裝備可以利用,因此急需開發(fā)一種專門適用于研磨系統(tǒng)的研磨介質自動取料系統(tǒng)。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0005]針對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磁吸式研磨介質取料系統(tǒng),主要由
磁吸回轉取料機以及上部敞口設計出料的儲料倉構成,在磁吸回轉取料機上設置有磁吸取料結構,專門為取鐵質圓形鋼球、鐵質圓柱型鋼鍛及其它有磁性的研磨介質而設計。創(chuàng)新性的采用從儲料倉上部取料的方式,徹底杜絕了傳統(tǒng)研磨介質添加設備間斷作業(yè)、高度依賴人工及易出現(xiàn)的卡料、鏈條斷裂等問題,本技術提出的磁吸式研磨介質取料系統(tǒng)具有取料連續(xù)性強、取料量大、自動化水平高以及研磨介質無需二次搬運、占地面積小、穩(wěn)定可靠等優(yōu)點。在本技術中,所述研磨介質包括但不限于由任意材質以任意工藝所制備而成的鐵質球型研磨介質、鐵質橢圓型研磨介質、鐵質圓柱形研磨介質中的一種或多種。
[0006]為實現(xiàn)上述技術目的,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具體如下所述:
[0007]一種磁吸式研磨介質取料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包括儲料倉、導軌桁架、升降器、磁吸回轉取料機以及伸縮管。導軌桁架設置在儲料倉的上方,磁吸回轉取料機通過升降器懸吊在導軌桁架的下方并伸入至儲料倉內。伸縮管的進料端設置在磁吸回轉取料機的上端一側。
[0008]作為優(yōu)選,該系統(tǒng)還包括距離傳感器、視覺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距離傳感器和視覺系統(tǒng)設置在導軌桁架、升降器或磁吸回轉取料機上,并監(jiān)測儲料倉內研磨介質的堆存形態(tài)。控制系統(tǒng)連接并控制導軌桁架、升降器、磁吸回轉取料機。
[0009]作為優(yōu)選,所述導軌桁架包括支撐架以及移動桁架。在儲料倉的一側至少設置有一個支撐架,支撐架的高度大于儲料倉的深度,支撐架的寬度不小于儲料倉的寬度。移動桁架活動安裝在支撐架上,并可在支撐架的頂端沿儲料倉的寬度方向進行自由移動。移動桁架的長度不小于儲料倉的長度。升降器與移動桁架連接。
[0010]作為優(yōu)選,在儲料倉長度方向的兩側對稱設置有一對支撐架,支撐架的頂部均固定設置有縱向滑軌。移動桁架的兩端端部下方固定設置有縱向滑輪,移動桁架的兩端分別通過縱向滑輪活動安裝在位于儲料倉兩側的支撐架的縱向滑軌上。移動桁架通過縱向滑軌和縱向滑輪在支撐架的頂端沿儲料倉的寬度方向進行自由移動。或者
[0011]在儲料倉長度方向的兩側對稱設置有一對支撐架,支撐架的頂部均固定設置有第一齒輪條。移動桁架的兩端端部下方固定設置有第一齒輪,移動桁架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齒輪活動安裝在位于儲料倉兩側的支撐架的第一齒輪條上。移動桁架通過第一齒輪和第一齒輪條在支撐架的頂端沿儲料倉的寬度方向進行自由移動。
[0012]作為優(yōu)選,在移動桁架上設置有橫向滑軌。升降器上設置有橫向滑輪。升降器通過橫向滑輪活動安裝在橫向滑軌上。通過橫向滑輪和橫向滑軌實現(xiàn)升降器在移動桁架上沿著儲料倉的長度方向進行自由移動。或者
[0013]移動桁架上設有第二齒輪條,升降器上設有第二齒輪,第二齒輪與第二齒輪條契合連接。升降器通過第二齒輪和第二齒輪條與移動桁架連接,并實現(xiàn)升降器在儲料倉的長度方向進行自由移動。
[0014]作為優(yōu)選,所述升降器為液壓式或氣壓式伸縮裝置。液壓式或氣壓式伸縮裝置通過自身的伸長或縮短,實現(xiàn)磁吸回轉取料機在儲料倉內的上升或下降。或者
[0015]升降器為齒條式升降裝置。升降器包括底座、第三齒輪和第三齒輪條。第三齒輪設置在底座上,第三齒輪條與磁吸回轉取料機固定連接,第三齒輪與第三齒輪條契合連接。齒條式升降裝置通過第三齒輪和第三齒輪條實現(xiàn)磁吸回轉取料機在儲料倉內的上升或下降。
[0016]作為優(yōu)選,所述磁吸回轉取料機包括取料機主體、回轉輪、輸送帶、回轉驅動裝置以及內部磁系。所述取料機主體通過與升降器進行固定連接進而懸吊在儲料倉內。取料機
主體上設置有多個回轉輪,輸送帶通過所有的回轉輪并環(huán)繞取料機主體一周后形成閉合式回轉輸送帶。回轉驅動裝置設置在取料機主體上并與回轉輪相連接。回轉驅動裝置通過回轉輪驅動輸送帶繞取料機主體做回轉運動。內部磁系設置在取料機主體上。作為優(yōu)選,內部磁系設置在輸送帶的背部。
[0017]作為優(yōu)選,所述輸送帶為橡膠輸送帶或鏈條。
[0018]作為優(yōu)選,取料機主體整體呈“L”型、“I”型、“S”型、“Z”型、多邊型(包括但不限于三角型、矩型、梯型等)中的一種。在取料機主體的端部和轉角處均設置有回轉輪。
[00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wǎng)...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磁吸式研磨介質取料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系統(tǒng)包括儲料倉(1)、導軌桁架(201)、升降器(202)、磁吸回轉取料機(203)以及伸縮管(204);導軌桁架(201)設置在儲料倉(1)的上方,磁吸回轉取料機(203)通過升降器(202)懸吊在導軌桁架(201)的下方并伸入至儲料倉(1)內;伸縮管(204)的進料端設置在磁吸回轉取料機(203)的上端一側。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該系統(tǒng)還包括距離傳感器、視覺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距離傳感器和視覺系統(tǒng)設置在導軌桁架(201)、升降器(202)或磁吸回轉取料機(203)上,并監(jiān)測儲料倉(1)內研磨介質的堆存形態(tài);控制系統(tǒng)連接并控制導軌桁架(201)、升降器(202)、磁吸回轉取料機(203)。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導軌桁架(201)包括支撐架(2011)以及移動桁架(2012);在儲料倉(1)的一側至少設置有一個支撐架(2011),支撐架(2011)的高度大于儲料倉(1)的深度,支撐架(2011)的寬度不小于儲料倉(1)的寬度;移動桁架(2012)活動安裝在支撐架(2011)上,并可在支撐架(2011)的頂端沿儲料倉(1)的寬度方向進行自由移動;移動桁架(2012)的長度不小于儲料倉(1)的長度;升降器(202)與移動桁架(2012)連接。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儲料倉(1)長度方向的兩側對稱設置有一對支撐架(2011),支撐架(2011)的頂部均固定設置有縱向滑軌(2013);移動桁架(2012)的兩端端部下方固定設置有縱向滑輪(2014),移動桁架(2012)的兩端分別通過縱向滑輪(2014)活動安裝在位于儲料倉(1)兩側的支撐架(2011)的縱向滑軌(2013)上;移動桁架(2012)通過縱向滑軌(2013)和縱向滑輪(2014)在支撐架(2011)的頂端沿儲料倉(1)的寬度方向進行自由移動;或者在儲料倉(1)長度方向的兩側對稱設置有一對支撐架(2011),支撐架(2011)的頂部均固定設置有第一齒輪條;移動桁架(2012)的兩端端部下方固定設置有第一齒輪,移動桁架(2012)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齒輪活動安裝在位于儲料倉(1)兩側的支撐架(2011)的第一齒輪條上;移動桁架(2012)通過第一齒輪和第一齒輪條在支撐架(2011)的頂端沿儲料倉(1)的寬度方向進行自由移動。5.根據(jù)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在移動桁架(2012)上設置有橫向滑軌(2015);升降器(202)上設置有橫向滑輪(2016);升降器(202)通過橫向滑輪(2016)活動安裝在橫向滑軌(2015)上;通過橫向滑輪(2016)和橫向滑軌(2015)實現(xiàn)升降器(202)在移動桁架(2012)上沿著儲料倉(1)的長度方向進行自由移動;或者移動桁架(2012)上設有第二齒輪條,升降器(202)上設有第二齒輪,第二齒輪與第二齒輪條契合連接;升降器(202)通過第二齒輪和第二齒輪條與移動桁架(2012)連接,并實現(xiàn)升降器(202)在儲料倉(1)的長度方向進行自由移動。6.根據(jù)權利要求5所述的系統(tǒng),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器(202)為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歐陽魁,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領頭雁礦業(y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