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燈光控制裝置,包括外殼,外殼的內部安裝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的側面安裝有微處理器,外殼的正面安裝有紅外傳感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當人靠近控制面板時,紅外傳感器感應到,控制照明燈打開,照亮控制面板正面的觸控屏,方便人操作控制面板。在控制面板的外側設置外殼,并通過防護套包裹在控制面板和微處理器周圍,對控制面板進行保護;在控制面板的底端安裝散熱盒,進行散熱處理,利于控制面板長期使用。可以把外殼吸合安裝在可吸合位置,可以把外殼水平穩定安放在桌面或者平臺上,使得控制面板有兩種安裝方式,利于安裝。利于安裝。利于安裝。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燈光控制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智能燈光控制
,具體為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燈光控制裝置。
技術介紹
[0002]智能燈光控制是基于電力線網絡,利用電力線載波技術以及電力線信息傳輸X10協議,實現電話遠程控制、集中控制、無線遙控、電腦控制、網絡控制等多種控制方式,并提供燈光軟啟、調光、亮度記憶、場景記憶等智能化操作和管理;在智能燈光控制中會用到智能燈光控制裝置,為了方便對不同的照明燈控制。
[0003]現有的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燈光控制裝置,在黑暗的環境中,無法看清控制面板表面,難以操作控制面板;同時,控制面板無防護結構,以及散熱裝置,不利于控制面板使用,而且,安裝方式單一,不利于拆卸。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燈光控制裝置,以解決在黑暗的環境中,無法看清控制面板表面,難以操作控制面板的問題。
[0005]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燈光控制裝置,包括外殼,所述外殼的內部安裝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的側面安裝有微處理器,所述外殼的正面安裝有紅外傳感器。
[0006]優選的,所述控制面板與所述微處理器電連接,所述控制面板的頂端連接有導線,所述外殼的頂端開有導線孔,所述導線穿過所述導線孔。
[0007]優選的,所述外殼的內表面黏貼有防護套,所述防護套采用軟橡膠材質,所述防護套包裹在所述控制面板和所述微處理器的周圍。
[0008]優選的,所述外殼的內部底端安裝有散熱盒,所述散熱盒上下兩面開有第一散熱孔,所述外殼的底端開有第二散熱孔。
[0009]優選的,所述第一散熱孔和第二散熱孔貫通,所述散熱盒的內部安裝有過濾網。
[0010]優選的,所述外殼的正面安裝有觸控屏,所述觸控屏蓋住所述控制面板,所述紅外傳感器鑲嵌在所述觸控屏的表面,所述觸控屏的表面鑲嵌有照明燈。
[0011]優選的,所述外殼的底端固定有支撐腿,所述支撐腿的底端安裝有吸盤,所述外殼的背面固定有磁鐵板。
[0012]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
[0013]1.本技術通過紅外傳感器鑲嵌在觸控屏的表面,當人靠近控制面板時,紅外傳感器感應到,并與微處理器電連接,進而控制照明燈打開,照亮控制面板正面的觸控屏,方便人操作控制面板。
[0014]2.本技術在控制面板的外側設置外殼,并通過防護套包裹在控制面板和微處理器周圍,對控制面板進行保護,而且,在控制面板的底端安裝散熱盒,進行散熱處理,并通
過過濾網過濾灰塵等雜質,利于控制面板長期使用。
[0015]3.本技術在外殼的背面固定磁鐵板,可以把外殼吸合安裝在可吸合位置,通過在支撐腿的底端安裝吸盤,可以把外殼水平穩定安放在桌面或者平臺上,使得控制面板有兩種安裝方式,利于安裝,且拆卸方便。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本技術圖1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0018]圖3為本技術圖1的背面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1、外殼;2、支撐腿;3、吸盤;4、第二散熱孔;5、散熱盒;6、第一散熱孔;7、過濾網;8、防護套;9、導線孔;10、導線;11、控制面板;12、微處理器;13、磁鐵板;14、紅外傳感器;15、照明燈;16、觸控屏。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
[0021]實施例1
[0022]請參閱圖1和圖2,圖示中的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燈光控制裝置,包括外殼1,外殼1的內部安裝有控制面板11,控制面板11的側面安裝有微處理器12,外殼1的正面安裝有紅外傳感器14。
[0023]控制面板11與微處理器12和紅外傳感器14均電連接,控制面板11的頂端連接有導線10,外殼1的頂端開有導線孔9,導線10穿過導線孔9。
[0024]外殼1的正面安裝有觸控屏16,觸控屏16蓋住控制面板11,紅外傳感器14鑲嵌在觸控屏16的表面,并突出觸控屏16表面,觸控屏16的表面鑲嵌有照明燈15,照明燈15與控制面板11電連接。
[0025]本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燈光控制裝置,使用時:紅外傳感器14和照明燈15均鑲嵌在觸控屏16的表面,當人靠近控制面板11時,紅外傳感器14感應到,并通過微處理器12傳輸數據,進而控制照明燈15打開,照明燈15照亮控制面板11正面的觸控屏16,方便人操作控制面板11。
[0026]實施例2
[0027]請參閱圖1,本實施方式對于實施例1進一步說明,圖示中的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燈光控制裝置,包括外殼1,外殼1的內部安裝有控制面板11,控制面板11的側面安裝有微處理器12,外殼1的正面安裝有紅外傳感器14。
[0028]外殼1的內表面黏貼有防護套8,防護套8采用軟橡膠材質,防護套8包裹在控制面板11和微處理器12的周圍;外殼1的內部底端安裝有散熱盒5,散熱盒5為中空結構,散熱盒5上下兩面開有第一散熱孔6;外殼1的底端開有第二散熱孔4,第一散熱孔6和第二散熱孔4貫通;散熱盒5的內部安裝有過濾網7,過濾網7水平設置,用于過濾灰塵雜質。
[0029]本實施方案中,在控制面板11的外側設置外殼1,并通過防護套8包裹在控制面板11和微處理器12周圍,對控制面板11進行保護;而且,在控制面板11的底端安裝散熱盒5,進行散熱處理,并通過過濾網7,過濾灰塵等雜質,利于控制面板11長期使用。
[0030]實施例3
[0031]請參閱圖1和圖3,本實施方式對于其它實施例進一步說明,圖示中的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燈光控制裝置,包括外殼1,外殼1的內部安裝有控制面板11,控制面板11的側面安裝有微處理器12,外殼1的正面安裝有紅外傳感器14。
[0032]外殼1的底端固定有支撐腿2,支撐腿2的底端安裝有吸盤3;外殼1的背面固定有磁鐵板13,用于外殼1與可吸合部位吸合安裝。
[0033]本實施方案中,在外殼1的背面固定磁鐵板13,可以把外殼1吸合安裝在可吸合位置,例如含鐵設備的外壁;通過在支撐腿2的底端安裝吸盤3,可以把外殼1水平穩定安放在桌面或者平臺上,使得控制面板11有兩種安裝方式,利于安裝,且拆卸方便。
[0034]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類的關系術語僅僅用來將一個實體或者操作與另一個實體或操作區分開來,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這些實體或操作之間存在任何這種實際的關系或者順序。而且,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燈光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殼(1),所述外殼(1)的內部安裝有控制面板(11),所述控制面板(11)的側面安裝有微處理器(12),所述外殼(1)的正面安裝有紅外傳感器(14)。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燈光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面板(11)與所述微處理器(12)電連接,所述控制面板(11)的頂端連接有導線(10),所述外殼(1)的頂端開有導線孔(9),所述導線(10)穿過所述導線孔(9)。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燈光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1)的內表面黏貼有防護套(8),所述防護套(8)采用軟橡膠材質,所述防護套(8)包裹在所述控制面板(11)和所述微處理器(12)的周圍。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燈光控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琳,楊亞威,鄭偉,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法利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