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涉及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技術領域,包括儲料桶,儲料腔的下端設置有電磁閥,儲料桶的下端設置有攪拌桶,電磁閥的下端設置有定量出料管,定量出料管的一側設置有限位塊,限位塊的內側壁設置有擋板,擋板的一側面設置有彈簧,電動伸縮桿的伸縮桿的一端設置有移料桶,攪拌桶的內部設置有攪拌腔,轉軸的外表面設置有第一攪拌桿,轉軸的外表面通過連接桿設置有第二攪拌桿,轉軸的下端設置有螺旋攪拌片。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彈簧和擋板的設置,達到了便于把握混合原材料的比例的目的,通過在儲料桶的下端設置攪拌桶,達到了便于自動將稱量好的物料直接混合的目的。直接混合的目的。直接混合的目的。
A quantitative feeding device for abrasive tools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
,具體為一種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磨料磨具是現代工業生產中常見的加工工具之一,通常由一定配比的磨料和結合劑混合均勻后壓制成型,然后經固化得到成品。在壓制成型工序中,需要向壓制成型模具中加入定量的物料后進行壓制,壓制之前需要將多種物料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攪拌。
[0003]目前,現有技術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雖然使用具有使用重量傳感器對所需物料進行稱重,下料裝置與稱重裝置之間具有一定距離,但是由于稱重傳感器在感受到重量達到后,該距離之間還會有一定的物料在繼續下落,容易造成物料添加過量的現象,并且傳統的做法是由人工將稱取定量的物料后投入混合裝置中,混合好后再由人工將物料運至模具中,這不但耗時耗力,效率低下,物料比例差距較大時,容易對生產的產品造成質量的差異,所以現有的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具有混合原材料的比例不便于把握和稱量后需要人工將物料運至混合裝置中的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0004](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5]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解決了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6](二)技術方案
[0007]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包括儲料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桶的內部設置有儲料腔,所述儲料腔的下端設置有電磁閥,所述儲料桶的下端設置有攪拌桶,所述電磁閥的下端設置有定量出料管,所述定量出料管的一側設置有限位塊,所述限位塊的內側壁設置有擋板,所述限位塊的上表面設置有電磁鎖,所述限位塊的上表面設置有第一電機,所述擋板的一側面設置有彈簧,所述定量出料管的一側面設置有電動伸縮桿,所述電動伸縮桿的伸縮桿的一端設置有移料桶,所述定量出料管的一側面設置有出料管,所述定量出料管的下端設置有稱重傳感器,所述稱重傳感器的上端設置有稱重板,所述攪拌桶的內部設置有攪拌腔,所述攪拌腔的內側壁通過支撐桿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的一端設置有轉軸,所述轉軸的外表面設置有第一攪拌桿,所述轉軸的外表面通過連接桿設置有第二攪拌桿,所述轉軸的下端設置有螺旋攪拌片。
[0008]所選的,所述儲料腔設置有四個且呈矩形陣列方式均勻分布。
[0009]所選的,所述電磁鎖的鎖舌的一側面與擋板的一側面卡接。
[0010]所選的,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盤線輥,所述盤線輥的外表面纏繞有鋼絲繩,所述鋼絲繩的一端與擋板的一側面固定連接,所述鋼絲繩的中部纏繞有轉輪。
[0011]所選的,所述第一攪拌桿設置有四個且呈矩形陣列方式均勻分布。
[0012]所選的,所述攪拌桶的下端設置有螺旋攪拌片,所述螺旋攪拌片的輸出端設置有法蘭盤。
[0013](三)有益效果
[0014]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5]1、該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通過彈簧和擋板的設置,使該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具備了便于把握混合的原材料質量的效果,在使用的過程中,當原材料從電磁閥處落下后,當稱重傳感器感受到重量到達后,電磁鎖的鎖舌縮進,從而通過彈簧的作用即刻將擋板彈出,從而阻隔電磁閥的下端與稱重板的上表面之間的物料繼續下落,進而減少定量出料管內部未完全落在稱重板上表面的物料對于總量的影響,達到了便于把握混合原材料的比例的目的。
[0016]2、該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通過在儲料桶的下端設置攪拌桶,使該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具備了便于將稱重的原材料直接混合的效果,在使用的過程中,稱重好的物料直接掉落在攪拌腔中,從而通過第二電機帶動第一攪拌桿、第二攪拌桿和螺旋攪拌片對內部的原材料及進行混合攪拌,進而達到了便于自動將稱量好的物料直接混合的目的。
附圖說明
[0017]圖1為本技術立體結構示意圖;
[0018]圖2為本技術前視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3為本技術攪拌桶前視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4為本技術定量出料管前視剖面的結構示意圖。
[0021]圖中:1、儲料桶;2、儲料腔;3、電磁閥;4、攪拌桶;5、定量出料管;6、限位塊;7、擋板;8、電磁鎖;9、第一電機;10、盤線輥;11、彈簧;12、鋼絲繩;13、電動伸縮桿;14、移料桶;15、出料管;16、稱重傳感器;17、稱重板;18、攪拌腔;19、支撐桿;20、第二電機;21、轉軸;22、第一攪拌桿;23、第二攪拌桿;24、螺旋攪拌片;25、螺旋擠出機;26、總控端。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23]請參閱圖1至圖4,本技術提供技術方案:一種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包括儲料桶1,儲料桶1的內部設置有儲料腔2,儲料腔2設置有四個且呈矩形陣列方式均勻分布,儲料腔2的下端設置有電磁閥3,儲料桶1的下端設置有攪拌桶4,攪拌桶4的下端設置有螺旋攪拌片24,螺旋攪拌片24的輸出端設置有法蘭盤,電磁閥3的下端設置有定量出料管5,定量出料管5的一側設置有限位塊6,限位塊6的內側壁設置有擋板7,限位塊6的上表面設置有電磁鎖8,電磁鎖8的鎖舌的一側面與擋板7的一側面卡接,限位塊6的上表面設置有第一電機9,第一電機9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盤線輥10,盤線輥10的外表面纏繞有鋼絲繩12,鋼絲繩12的一端與擋板7的一側面固定連接,鋼絲繩12的中部纏繞有轉輪,擋板7的一側面設置有彈簧11,定量出料管5的一側面設置有電動伸縮桿13,電動伸縮桿13的伸縮桿的一端設置有移料
桶14,定量出料管5的一側面設置有出料管15,定量出料管5的下端設置有稱重傳感器16,稱重傳感器16的上端設置有稱重板17,攪拌桶4的內部設置有攪拌腔18,攪拌腔18的內側壁通過支撐桿19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20,第二電機20的輸出軸的一端設置有轉軸21,轉軸21的外表面設置有第一攪拌桿22,第一攪拌桿22設置有四個且呈矩形陣列方式均勻分布,轉軸21的外表面通過連接桿設置有第二攪拌桿23,轉軸21的下端設置有螺旋攪拌片24。
[0024]使用時,首先將多種需要使用的原材料分別儲存在儲料桶1內部的儲料腔2中,需要對原材料使用時,通過總控端26設定需要的總質量和各種原材料的比例,從而通過電磁閥3的開合控制原材料的下落,原材料首先落在定量出料管5中,從定量出料管5中下落在移料桶14的內部,由于移料桶14的上下通透的形狀,從而移料桶14內部的原材料也會對稱重板17的上表面進行重力的壓力,從而通過稱重傳感器16對稱重板17上表面的原材料進行稱重,當重量達到后,通過電磁鎖8的鎖舌的縮進,從而使鎖舌的一側脫離擋板7的一側面,進而通過彈簧11的設置,可快速將擋板7彈出,進而通過擋板7將定量出料管5的下端封閉,極大的減小了電磁閥3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磨料磨具定量上料裝置,包括儲料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桶(1)的內部設置有儲料腔(2),所述儲料腔(2)的下端設置有電磁閥(3),所述儲料桶(1)的下端設置有攪拌桶(4),所述電磁閥(3)的下端設置有定量出料管(5),所述定量出料管(5)的一側設置有限位塊(6),所述限位塊(6)的內側壁設置有擋板(7),所述限位塊(6)的上表面設置有電磁鎖(8),所述限位塊(6)的上表面設置有第一電機(9),所述擋板(7)的一側面設置有彈簧(11),所述定量出料管(5)的一側面設置有電動伸縮桿(13),所述電動伸縮桿(13)的伸縮桿的一端設置有移料桶(14),所述定量出料管(5)的一側面設置有出料管(15),所述定量出料管(5)的下端設置有稱重傳感器(16),所述稱重傳感器(16)的上端設置有稱重板(17),所述攪拌桶(4)的內部設置有攪拌腔(18),所述攪拌腔(18)的內側壁通過支撐桿(19)固定連接有第二電機(20),所述第二電機(20)的輸出軸的一端設置有轉軸(21),所述轉軸(21)的外表...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文豪,王文軍,范朝輝,
申請(專利權)人:登封市松仁磨料磨具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