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轉子,其包括固定地設置在軸上并具有孔(400)的轉子芯(41)、插入到孔(400)中的磁體(42)、以及注入到孔(400)的側表面與磁體(42)的側表面之間的間隙中的樹脂部分,且磁體(42)的側表面中形成有槽(42I)作為促進所注入的樹脂部分散布的散布促進部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轉子以及制造該轉子的方法。具體而言,本專利技術涉及附裝有磁體的轉子以及制造該轉子的方法。
技術介紹
附裝有磁體的轉子是已知的。例如,日本專利早期公開No.11-191939公開了以下內容在位于轉子芯中的永磁體嵌入孔的壁表面中設置槽,并在該槽中設置用于將轉子芯與磁體彼此固定的粘接層。此外,日本專利早期公開No.2002-345189公開了在磁體片中與轉子外周附近設置用于增大阻抗的狹縫以防止渦電流產生。此外,日本專利早期公開No.2004-080898公開了磁體的粘接表面與磁軛的粘接表面之間的間隙逐漸減小。所期望的是嵌入在轉子芯中的磁體以均勻的力按壓轉子芯。因此,這里重要的是用充當粘接層的填料均勻地填充在磁體與磁體所嵌入的孔的壁表面之間的間隙。但是,日本專利早期公開No.11-191939是基于用粘接層均勻地填充形成在轉子中的槽內部的條件,且因而未公開如何解決在槽中充當粘接層的填料未適當和充分地散布的狀態。此外,日本專利早期公開No.2002-345189未公開用于促進填料散布的部件。而且,日本專利早期公開No.2004-080898未公開這樣的構思,即在磁體或磁體所嵌入的轉子芯中設置促進填料散布的部件。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轉子以及制造該轉子的方法,所述轉子具有均勻地填充磁體與磁體所嵌入的孔的壁表面之間的間隙的填料。根據本專利技術,一種轉子包括轉子芯,其固定地設置在旋轉軸上并具有孔;磁體,其插入到所述孔中;和填充部分,其注入到所述孔的側表面與所述磁體的側表面之間的間隙中。所述磁體和所述轉子芯中至少之一形成有散布促進部分,用于促進注入到所述間隙中的所述填充部分的散布。以上述結構,有助于填料散布進入磁體與轉子芯之間的間隙。這樣,從磁體傳遞到轉子芯的力可以被均勻地分布。因此,可以防止轉子芯的強度劣化。優選地,關于上述轉子,所述散布促進部分促進所述填充部分在所述磁體的位于所述轉子芯徑向外側的那一側上的散布。當轉子芯正在旋轉時,離心力施加在磁體上。通過促進填充部分在磁體的位于轉子芯徑向外側的那一側上的散布,從磁體傳遞到轉子芯的離心力可以被均勻地分布。優選地,關于上述轉子,在相對于軸線方向的橫截面上,所述孔和所述磁體每個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相對較小且在與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相對較大,且所述散布促進部分形成為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延伸。這樣,在尺寸相對較大的區域中可以獲得促進填料散布的效果。換言之,可以更有效地獲得促進散布的效果。優選地,關于上述轉子,所述孔的側表面與所述磁體的側表面之間的所述間隙包括具有相對較大寬度的第一部分和具有相對較小寬度的第二部分,且在所述磁體或所述轉子芯的面向所述第二部分的部分中,設置所述散布促進部分。在間隙的具有相對較小寬度的第二部分中,填料的散布很可能受到限制。通過在此第二部分中設置散布促進部分,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填料的散布。優選地,關于上述轉子,所述散布促進部分包括形成在所述磁體或所述轉子芯中的槽、斜切部分和凹入部分中至少之一。因此,可以利用簡單結構促進填料的散布。根據本專利技術,一種制造轉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磁體插入到形成在轉子芯中的孔中;沿所述轉子芯的徑向向內或向外按壓已插入到所述孔中的所述磁體,并在此之后將填料注入到所述磁體與所述孔的壁表面之間的間隙中。通過沿轉子芯的徑向向內(向外)按壓已插入到孔中的磁體,可以增大磁體的徑向外表面(徑向內表面)與孔的內周表面之間的間隙的寬度,以促進填料在間隙的寬度增大區域中的散布。因此,可以防止轉子芯的強度劣化。如上所討論的,根據本專利技術,可以用填料均勻地填充磁體與磁體所嵌入的孔的壁表面之間的間隙。因此,可以使得由嵌入轉子芯中的磁體施加的按壓轉子芯的力均勻。根據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的以下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前述和其他目的、特征、方面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附圖說明圖1是示出具有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轉子的旋轉電機示例的剖視圖。圖2是圖1所示的A方向上觀察的定子的平面圖。圖3是在圖1所示的A方向上觀察的轉子和定子的平面圖。圖4是圖1所示的轉子的立體圖。圖5是示出圖1所示轉子的磁體插入部分及其周圍的平面圖。圖6A和6B每個都是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中轉子的磁體插入部分及其周圍的縱向剖視圖,圖6A示出了沿著圖5中的VIA-VIA的橫截面,而圖6B示出了沿著圖5中的VIB-VIB的橫截面。圖7A和7B圖示了樹脂在磁體的徑向外側上散布的狀態,圖7A圖示了涉及對照例中的轉子的一種情況,而圖7B示出了涉及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中轉子的一種情況。圖8A和8B圖示了由樹脂施加在磁體的徑向外表面上的按壓電磁片的力,圖8A示出了涉及對照例中的轉子的一種情況,而圖8B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中轉子的一種情況。圖9至13每個都是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中設置在轉子中的磁體的修改方案的側視圖。圖14是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第二實施例中轉子的磁體插入部分及其周圍的縱向剖視圖。圖15是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例中轉子的磁體插入部分及其周圍的平面圖。圖16A和16B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第三實施例中轉子的修改方案的磁體插入部分及其周圍,圖16A是平面圖而圖16B是縱向剖視圖。圖17是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第四實施例中轉子的磁體插入部分及其周圍的平面圖。圖18是示出了本專利技術第四實施例中轉子的修改方案的磁體插入部分及其周圍的平面圖。圖19A和19B示出了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五實施例的制造轉子的方法中沿轉子芯的徑向向內按壓磁體的過程。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本專利技術描述轉子以及制造該轉子的方法的實施例。此處,相似部件由相似標號表示,且在某些情況中可能不重復其說明。第一實施例圖1是示出具有根據本專利技術第一實施例的轉子的旋轉電機示例的剖視圖。參考圖1,旋轉電機100包括控制設備10、三相電纜20、軸30、轉子40和定子50。轉子40包括轉子芯41和永磁體42。定子50包括定子線圈51和定子芯52??刂圃O備10從位于旋轉電機100外側上的ECU(電子控制單元)接收要由旋轉電機100輸出的轉矩命令值TR,產生用于輸出由接收到的轉矩命令值TR指定的轉矩的馬達控制電流MCTLI,并通過三相電纜20向定子50的定子線圈51供應所產生的馬達控制電流MCTLI。三相電纜20將控制設備10和定子線圈50互相連接。三相電纜20由U相電纜21、V相電纜22和W相電纜23構成。軸23在旋轉軸線的方向(下面稱作“轉軸方向”)DR1上插入轉子40的轉子芯41中并耦合到轉子芯41。通過在轉軸方向DR1上互相堆疊的多個電磁片來構成轉子芯41。磁體42在轉軸方向DR1上插入到轉子芯41。通過在轉軸方向上互相堆疊的多個電磁片來構成定子50的定子芯52。定子線圈51繞定子芯52纏繞。定子線圈51由U相線圈、V相線圈和W相線圈構成,且三個線圈的各個端子連接到三相電纜20。圖2是在圖1所示的A方向上觀察的平面圖。參考圖2,定子芯52是中空圓筒形,并具有在圓周方向上布置在其內表面上的四十八個齒1。U相線圈由線圈510至517構成,V相線圈由線圈520至527構成,且W相線圈由線圈530至537構成。線圈510至517、520至527以及530至527中的每個都基本為圓弧形。線圈510至517布置為徑向最靠外的線圈。線圈520至527布置在線圈510至517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轉子,包括:轉子芯(41),其固定地設置在旋轉軸(30)上并具有孔(400);磁體(42),其插入到所述孔(400)中;和填充部分,其注入到所述孔(400)的側表面與所述磁體(42)的側表面之間的間隙中,其中 所述磁體(42)和所述轉子芯(41)中至少之一形成有散布促進部分(42I、41B、42J、41C),用于促進注入到所述間隙中的所述填充部分的散布。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松本克成,水谷龍彥,杉山智也,
申請(專利權)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