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增壓機殼體制造模
[0001]本技術涉及增壓機殼體制造的
,尤其涉及一種增壓機殼體制造模。
技術介紹
[0002]渦輪增壓機實際上是一種空氣壓縮機,通過壓縮空氣來增加進氣量,它是利用發動機排出的廢氣慣性沖力來推動渦輪室內的渦輪,渦輪又帶動同軸的葉輪,葉輪壓送由空氣濾清器管道送來的空氣,使之增壓進入氣缸,因此增壓機殼體是十分重要的,而增壓機殼體通常是通過模型澆筑而成的。
[0003]現有的增壓機殼體制造模型采用的兩箱造型、中間一個大砂芯、有如下缺點:砂鐵比碩大的芯頭影響了砂箱的大小、使得砂箱使用較大、砂使用量較多、中間的大砂芯影響排氣、會有氣孔產生;現有技術的制造模在增壓機殼體的制造過程中通常是通過陶瓷管從中間澆入鐵水、造成陶瓷管原材料的浪費,得料率較低,而且其使用砂較多、造成資源浪費,所以我們提出一種新型增壓機殼體制造模,用以解決上述所提到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0004]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而提出的增壓機殼體制造模。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增壓機殼體制造模,包括設置在上模型板上的上模、設置在下模型板上的下模;所述的上模底部沿圓周方向設置有澆注系統;上模型板上方配合設置有中間砂箱及上砂箱;所述的下模嵌入在下模型板內部,下模的上表面沿圓周方向均勻設置有若干個立柱,下模型板上方配合設置有下砂箱。
[0006]優選地:所述的澆注系統包括對稱設置的弧形澆道,在弧形澆道設置有若干內澆道;弧形澆道相匯合的位置設置有注水口。 />[0007]優選地:所述的弧形澆道及內澆道均設置為扁平狀。
[0008]優選地:所述的中間砂箱的上端面與上模的上法蘭高度齊平;上砂箱的上端面高于上模的上端面。
[0009]優選地:所述的上模型板、下模型板上均設置有三個定位銷,所述定位銷成三角狀分布。
[0010]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通過在增壓機殼體制造模設置為相配合的上模和下模,并將澆注的澆注系統設置在上模底部,便于澆注;從而使得制造模脫模,下砂箱、中間砂箱、上砂箱合模后,形成環向澆道,且澆道設置為扁平狀,澆注時通過扁內澆道入水,使鐵水能穩定進入型腔,且得料率高,大大提高了增壓機殼體的質量;采用三箱配合的形式不僅容易脫模,而且能省去一個大砂芯,降低合模難度,有效避免排氣不順暢。本技術結構簡單穩定性好,安全可靠,無需采用陶瓷管注入鐵水,降低了增壓機殼體的制造成本;而且能節約砂的用量,排氣順暢,減少了氣孔的產生,提高了增壓機殼體的鑄造質量。
附圖說明
[0011]圖1為本技術上模結構示意圖;
[0012]圖2為本技術上模與中間砂箱、上砂箱組合結構示意圖;
[0013]圖3為本技術下模結構示意圖;
[0014]圖4為本技術下模與下箱體組合結構示意圖;
[0015]圖5為本技術澆注系統結構示意圖。
[0016]圖中:1.上模;1
?
1.上模型板;2.下模;2
?
1.下模型板;3.立柱;4.澆注系統;4
?
1.弧形澆道;4
?
2.內澆道;5.下砂箱;6.注水口;7.中間砂箱;8.上砂箱;9.定位銷。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18]實施例一
[0019]參照圖1
?
5,增壓機殼體制造模,包括設置在上模型板1
?
1上的上模1、設置在下模型板2
?
1上的下模2;所述的上模1底部沿圓周方向設置有澆注系統4;上模型板1
?
1上方配合設置有中間砂箱7及上砂箱8;所述的下模2嵌入在下模型板2
?
1內部,下模2的上表面沿圓周方向均勻設置有若干個立柱3,下模型板2
?
1上方配合設置有下砂箱5。
[0020]具體的,所述的澆注系統4包括對稱設置的弧形澆道4
?
1,在弧形澆道4
?
1設置有若干內澆道4
?
2;弧形澆道4
?
1相匯合的位置設置有注水口6。鐵水從注水口6注入,依次通過弧形澆道4
?
1和內澆道4
?
1,實現多個內澆道4
?
1同時向制造模形成的型腔內注入鐵水,使得增壓機殼體的成型質量更好。所述的弧形澆道4
?
1及內澆道4
?
2均設置為扁平狀;扁平式入水方式能使鐵水穩定進入型腔,且得料率高。
[0021]所述的中間砂箱7的上端面與上模1的上法蘭高度齊平;上砂箱8的上端面高于上模1的上端面。確保增壓機殼體的澆注型腔結構穩定。避免形成大砂芯,能夠縮小砂箱的體積大小,從而減少砂的使用量,同時有效避免大砂芯影響排氣,從而產生氣孔的現象。
[0022]所述的上模型板1
?
1、下模型板2
?
1上均設置有三個定位銷9,所述定位銷9成三角狀分布,便于上下箱合模時定位。
[0023]工作原理:制造增壓機殼體時,首先將增壓機殼體的上模固定在上模型板上,然后安裝中間砂箱,在中間砂箱中鋪滿砂并夯實;再安裝上砂箱,上砂箱與中間砂箱相連接固定,并在上砂箱中也鋪滿砂并夯實;然后將下模固定于下模型板中,并配合安裝好下砂箱,在下砂箱中鋪滿砂并夯實;接著依次對增壓機殼體的上模、下模進行脫模,上模、下模完成脫模后,將下砂箱與中間砂箱、上砂箱進行合箱,此時砂箱內部就形成了增壓機殼體的澆注型腔,并形成了與澆注型腔相連通的澆注通道;鐵水直接從澆注口注入,并依次通過環形澆道和內澆道,實現多個內澆道同時向型腔內注入鐵水,使得增壓機殼體的成型質量更好。下砂箱、中間砂箱、上砂箱三箱配合的形式不僅容易脫模,而且能省去一個大砂芯,降低合模難度,有效避免排氣不順暢。本技術的增壓機殼體在澆注時,鐵水溫度設置為1320
?
1340℃,其原材料的配比中,生鐵的配比占總材料的15%
?
20%,既降低了增壓機殼體的制造成本,又解決了增壓機殼體的漏氣問題。采用本技術的模型制造的增壓機殼體具有
強度高、易散熱、低能耗的特點。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揭露的技術范圍內,根據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及其技術構思加以等同替換或改變,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增壓機殼體制造模,包括設置在上模型板(1
?
1)上的上模(1)、設置在下模型板(2
?
1)上的下模(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模(1)底部沿圓周方向設置有澆注系統(4);上模型板(1
?
1)上方配合設置有中間砂箱(7)及上砂箱(8);所述的下模(2)嵌入在下模型板(2
?
1)內部,下模(2)的上表面沿圓周方向均勻設置有若干個立柱(3),下模型板(2
?
1)上方配合設置有下砂箱(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壓機殼體制造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澆注系統(4)包括對稱設置的弧形澆道(4
?
1),在弧形澆道(4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惠民,胡彬,韓琪,
申請(專利權)人:惠爾信機械泰興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