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光纖插芯的組件允許進行CWDM光纖插芯與非CWDM光纖插芯的配合。CWDM光纖插芯具有載送至少兩種不同波長的光束的光纖,非CWDM插芯具有載送僅一個波長的光纖。CWDM光纖插芯和非CWDM光纖插芯具有沿著平行軸線插入的光纖。非CWDM光纖插芯具有匹配CWDM插芯的透鏡節距。非CWDM光纖插芯具有匹配CWDM插芯的透鏡節距。非CWDM光纖插芯具有匹配CWDM插芯的透鏡節距。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利用配合到非CWDM插芯的CWDM插芯進行光通信的系統及方法
[0001]相關案件的引用
[0002]本申請要求根據35 U.S.C.
§
119(e)的對在2019年8月27日提交的美國臨時申請號62/892,416和62/892,413兩者的優先權,所述美國臨時申請的全部內容由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
[0003]專利技術背景
[0004]隨著世界變得越來越依賴于線上活動、移動電話和虛擬的會議及學校,所發射和接收的數據量日益增加。然而,由于載送此類數據的光纖以及使用這些光纖需要形成的連接越來越多,當前正在使用的基礎設施正變得越來越擁擠。在一個實例中,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存在將數據速度從10
?
40Gbps移動到100Gbps(及更高)的需求。在每單位面積更多光纖和光纖連接器的條件下,各種標準比如QSFP和OSFP正被提出或已被實現來支持這種更高速度需求。此外,還正在開發與最佳編碼格式(NRZ、PAM4等)結合的波分復用(WDM)技術來產生甚至更高速度的數據傳送。美國專利號9,692,516(
“‘
516專利”)中描述了用于處理四根光纖的不同波長的光束的示例插芯。
[0005]對于超大規模數據中心,“葉脊(leaf
?
spine)”型架構已存在且是本領域中已知的。在這種架構中,處理高數據速度(太比特/秒)的服務器形成數據中心的“脊”。從這些脊服務器分支出的另外的服務器形成“葉脊”架構的各個“葉”。葉服務器處理較低的數據速度。通常由MPO式多纖連接器服務從一個脊服務器到一組較低速度的葉服務器的高速數據鏈路。這些MPO式多纖連接器然后連接到布設在“架頂”交換機(“ToR”交換機)與葉服務器之間的聚合交換機(aggregate switch)。聚合交換機通常經由具有分支光纖纜線(breakout fiber optic cable)的雙工LC連接器連接到ToR交換機。ToR交換機進一步連接到各個機架的服務器并為它們提供服務。ToR交換機經由銅纜連接到各個服務器,這在支持的速度、成本和占用空間方面存在瓶頸。
[0006]數據中心技術有一個明顯的趨勢,即在不久的將來將速度提高到100Gbps和提高到400Gbps及更高。數據中心的當前設置設計用于10
?
40Gbps帶寬,并且為處理更高數據速度,設備需要在光纖連接器類型及這些光纖連接器互連的方式上有所改變。這需要在同一給定空間內部署更高密度的光纖連接器及光纖插芯,所述光纖插芯可處理粗波分復用(CWDM)光束并能夠與處理更高光纖計數的其它類型的帶透鏡光纖插芯配合。CWDM波束需要分成用于各個接收器通道的單獨的光束,和在用于通過光源發射的另一個方向上組合成復合CWDM。本領域中(例如,
‘
516專利中)已知的CWDM插芯僅配合到電路板上的收發器上方的插座并且沒有用在光鏈路的其它地方。此外,在本領域的當前狀況中,對于CWDM插芯與其它類型的非CWDM插芯的能夠相互配合性(intermateability),沒有已知的技術。CWDM插芯的輸出與非CWDM插芯的輸出之間的節距不匹配(pitch mismatch)是這種插芯配合要解決的挑戰之一。
[0007]因此,提出一種兩個光纖插芯的組件,以允許CWDM光纖插芯與非CWDM光纖插芯的配合。非CWDM光纖插芯具有載送不同波長的不同光束的光纖。這種配置構造允許兩個不同側的配合并允許更快及更高的數據吞吐量。
技術實現思路
[0008]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兩個光纖插芯的組件,所述組件包括第一光纖插芯和第二光纖插芯,第一光纖插芯具有至少一根用于載送至少兩種不同波長的光束的光纖,并且第二光纖插芯具有用于載送所述光束中的一種的第一光纖和用于載送第二種光束的第二光纖,第二光纖插芯具有用于與第一光纖插芯的至少一部分接合的前面并具有多個外透鏡,所述多個外透鏡設置在所述前面之后。
[0009]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插芯為非CWDM插芯并包括附接于其的濾波塊。
[001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光纖插芯在前向表面上具有多個反射器。
[0011]在其它實施例中,第一光纖插芯的凹入部分內設置有多個透射型透鏡(transmissive lens)。
[001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光纖插芯具有在前端處的凹入部分和用于接合濾波塊的兩個前向表面,所述多個外透鏡設置在所述凹入部分內。
[0013]在仍另一方面中,設有一種兩個光纖插芯的組件,所述組件包括:第一光纖插芯,所述第一光纖插芯具有至少一根用于載送至少兩種不同波長的光束的光纖;第二光纖插芯,所述第二光纖插芯具有用于載送所述光束中的一種的第一光纖和用于載送第二種光束的第二光纖,第二光纖插芯具有用于接合第一光纖插芯的至少一部分的前面并具有多個外透鏡,所述多個外透鏡設置在所述前面之后;以及接口板,所述接口板設置在第一光纖插芯和第二光纖插芯之間并接合到第一光纖插芯和第二光纖插芯中的每個。
[0014]將理解的是,本專利技術的當前實施例的上述一般描述和以下詳細描述都旨在提供供理解所要求保護的專利技術的本質和特征用的概述或框架。為提供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理解,附圖被包括,并且附圖并入本說明書中并構成本說明書的一部分。附圖圖示出本專利技術的不同實施例,并與描述一起服務于闡明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和操作。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兩個光纖插芯的組件的一個實施例的截面的側視立面圖;
[0016]圖2是圖1中的兩個光纖插芯的組件的截面的一部分的放大圖;
[0017]圖3是圖1中的組件的第一光纖插芯的從左前側看的立體圖;
[0018]圖4是從右前側看的第二光纖插芯的一部分的立體圖,其中濾波塊被移除;
[0019]圖5是圖1的明晰的第二光纖插芯的從右側看的立體圖;
[0020]圖6是圖1中的第二光纖插芯的截面的從右側看的立體圖;
[0021]圖7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配合有接口板的兩個光纖插芯的組件的第二實施例的截面
[0022]圖8是圖7的光纖插芯和接口板的組件的分解圖;
[0023]圖9是圖8中的兩個光纖插芯的組件的一部分的放大截面圖;
[0024]圖10是圖7中的接口板的一側的放大立體圖;
[0025]圖11是圖7中的接口板的另一側的放大立體圖;
[0026]圖12是圖7中的兩個光纖插芯的組件的截面的放大圖;
[0027]圖13是圖7中的第二光纖插芯的前面的放大立體圖;以及
[0028]圖14是兩個光纖插芯和接口板的對準特征的放大立體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9]現在將詳細參考本專利技術的當前優選實施例,這些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圖示出。只要可能,相同的附圖標號將貫穿附圖用于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部分。
[0030]申請人注解,術語“前”或“向前”表示的是光纖連接器將與另一光纖連接器或裝置相遇的方向,而術語“后”或“向后”用于表示光纖從之進入到光纖插芯或光纖連接器中的方向。每個光纖插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1.一種兩個光纖插芯的組件,包括:第一光纖插芯,所述第一光纖插芯具有至少一根用于載送至少兩種不同波長的光束的光纖;和第二光纖插芯,所述第二光纖插芯具有用于載送所述光束中的一種的第一光纖和用于載送第二種光束的第二光纖,所述第二光纖插芯具有用于接合第一光纖插芯的至少一部分的前面并具有多個外透鏡,所述多個外透鏡設置在所述前面之后。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件,其中,第二插芯是非CWDM插芯并且包括附接于其的濾波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光纖插芯在前向表面上具有多個反射器。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件,其中,所述多個外透鏡成排設置,所述多個外透鏡的各排以0.250mm的節距隔開。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件,其中,所述多個外透鏡中的每個與第二光纖插芯內的一光纖支撐結構相關聯。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件,其中,所述第一光纖插芯在前端處具有凹入部分,所述多個反射器被設置在該凹入部分內。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組件,還包括設置在第一光纖插芯的凹入部分內的多個透射型透鏡。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件,其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M,
申請(專利權)人:美國康涅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