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帶自發光氛圍燈的電磁爐茶壺,包括壺身和底座,底座包括感應發熱機構、封裝外殼、燈帶和電磁感應發電線圈,感應發熱機構設置在壺身底部,封裝外殼的上端與壺身底部粘接,該封裝外殼上沿邊開設有容置槽,燈帶與電磁感應發電線圈電性連接,燈帶通過電磁感應發電線圈感應接收到電磁爐在工作中發出的電磁波而產生電磁感應電勢驅動燈帶發出亮光,當電磁爐停止工作或電熱水壺離開電磁爐后,連接燈帶的電磁感應發電線圈沒能接收到電磁波則不能產生感應電勢,燈帶停止發光,該創新設計簡便實用,方便使用人員觀察電磁爐的工作狀態,可以提示使用人員注意用電安全。可以提示使用人員注意用電安全。可以提示使用人員注意用電安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帶自發光氛圍燈的電磁爐茶壺
[0001]本技術涉及家居生活用品
,尤其涉及一種帶自發光氛圍燈的電磁爐茶壺。
技術介紹
[0002]隨著家用電器的普及,人們普遍使用電熱水壺來加熱水,其通常是由一個底座和容器構成,在容器內注入水后,放置在電磁爐上,通電后即可進行加熱,其具有安全方便的優點。因此,電熱水壺應用于家居生活,但是傳統的電熱水壺在使用過程中,當電磁爐斷開電源后就無法進行提示,不方便使用人員觀察通電狀態。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帶自發光氛圍燈的電磁爐茶壺,已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問題。
[000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自發光氛圍燈的電磁爐茶壺,包括壺身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感應發熱機構、封裝外殼、燈帶和電磁感應發電線圈,所述感應發熱機構設置在壺身底部,所述封裝外殼的上端與所述壺身底部粘接,該封裝外殼上沿邊開設有容置槽,所述燈帶與所述電磁感應發電線圈連接,且燈帶與所述電磁感應發電線圈均嵌裝在所述容置槽內。
[0005]進一步地,還包括有電磁爐,所述電磁爐設置在封裝外殼底部,所述電磁爐電磁無線連接所述感應發熱機構、電磁感應發電線圈。
[0006]進一步地,所述封裝外殼為透明材質。
[0007]進一步地,所述壺身的底部設有呈環形的連接部,所述感應發熱機構設置在連接部的內側,所述封裝外殼的內壁與連接部的外壁相匹配連接。
[0008]進一步地,所述電磁感應發電線圈的兩端分別為正極接電端與負極接電端,所述正極接電端與負極接電端分別連接燈帶的正負極。
[000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包括有:通過在底座上增加封裝外殼,封裝外殼內嵌裝具有獨立工作回路的發光電路裝置,發光電路裝置由電磁感應發電線圈和燈帶組成,燈帶通過電磁感應發電線圈感應接收到電磁爐在工作中發出的電磁波而產生電磁感應電勢驅動燈帶發出亮光,當電磁爐停止工作或電熱水壺離開電磁爐后,連接燈帶的電磁感應發電線圈沒能接收到電磁波則不能產生感應電勢,燈帶停止發光,該創新設計簡便實用,方便使用人員觀察電磁爐的工作狀態,可以提示使用人員注意用電安全。
附圖說明
[0010]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為本技術的爆炸示意圖。
[0012]圖3為本技術中燈帶與電磁感應發電線圈的連接示意圖。
[0013]圖4為圖3中A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4]圖5本技術的剖視示意圖。
[0015]圖6為圖5中B處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0016]圖中:壺身1、連接部11、底座2、感應發熱機構21、封裝外殼22、容置槽220、燈帶23、電磁感應發電線圈24、正極接電端241、負極接電端242、電磁爐3。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
[0018]在本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橫向”、“上”、“下”、“前”、“后”、“左”、“右”、“豎直”、“水平”、“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技術的限制。
[0019]如圖1至6所示的一種帶自發光氛圍燈的電磁爐茶壺,包括壺身1和底座2,底座2包括感應發熱機構21、封裝外殼22、燈帶23和電磁感應發電線圈24,感應發熱機構21設置在壺身1底部,封裝外殼22的上端與壺身1底部粘接,該封裝外殼22上沿邊開設有容置槽220,燈帶23與電磁感應發電線圈24電性連接,串聯連接成一個獨立的工作回路,且燈帶23與電磁感應發電線圈24均嵌裝在容置槽220內。
[0020]如上,燈帶23自帶濾波整流功能,穩定性強。
[0021]本實施例中,還包括有電磁爐3,電磁爐3設置在封裝外殼22底部,所述電磁爐3電磁無線連接感應發熱機構21和電磁感應發電線圈24。
[0022]本實施例中,封裝外殼22為透明材質。
[0023]本實施例中,壺身1的底部設有呈環形的連接部11,感應發熱機構21設置在連接部11的內側,封裝外殼22的內壁與連接部11的外壁相匹配。
[0024]本實施例中,電磁感應發電線圈24的兩端分別為正極接電端241與負極接電端242,正極接電端241與負極接電端242分別連接燈帶23的正負極。
[0025]本技術的主要原理:通過在底座2上增加封裝外殼22,封裝外殼22內嵌裝具有獨立工作回路的發光電路裝置,發光電路裝置由電磁感應發電線圈24和燈帶23組成,燈帶23通過電磁感應發電線圈24感應接收到電磁爐3在工作中發出的電磁波而產生電磁感應電勢驅動燈帶23發出亮光,當電磁爐3停止工作或電熱水壺離開電磁爐3后,連接燈帶23的電磁感應發電線圈24沒能接收到電磁波則不能產生感應電勢,燈帶23停止發光,該創新設計簡便實用,方便使用人員觀察電磁爐3的工作狀態,可以提示使用人員注意用電安全。
[0026]盡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技術的實施例,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形,本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極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帶自發光氛圍燈的電磁爐茶壺,其特征在于:包括壺身(1)和底座(2),所述底座(2)包括感應發熱機構(21)、封裝外殼(22)、燈帶(23)和電磁感應發電線圈(24),所述感應發熱機構(21)設置在壺身(1)底部,所述封裝外殼(22)的上端與所述壺身(1)底部粘接,該封裝外殼(22)上沿邊開設有容置槽(220),所述燈帶(23)與所述電磁感應發電線圈(24)電性連接,且燈帶(23)與所述電磁感應發電線圈(24)均嵌裝在所述容置槽(220)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帶自發光氛圍燈的電磁爐茶壺,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有電磁爐(3),所述電磁爐(3)設置在封裝外殼(22)底部,所述電磁爐(3)電磁無線連接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建東,
申請(專利權)人:劉建東,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