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新型浮子料斗裝置,涉及料斗裝置技術領域。本發明專利技術包括料斗;料斗的上部裝設有底座組件,料斗的底部裝設有多個震動馬達;底座組件上滑動配合有浮子桿,浮子桿的一端裝設有立體浮子,浮子桿的一側裝設有標尺,底座組件的上部裝設有警示標尺,警示標尺位于標尺的一側。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在料斗的內部裝設有立體浮子,便于觀察料斗內部料的變化,通過觀察標尺位于警示標尺的位置,便于及時加料,料斗的底部裝設有多個震動馬達,降低了物料兜空缺陷的概率,增強了輸送的效率,減少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料斗的底部裝設有出料控制裝置,便于控制出料口的出料速度。便于控制出料口的出料速度。便于控制出料口的出料速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新型浮子料斗裝置
[0001]本專利技術屬于料斗裝置
,特別是涉及一種新型浮子料斗裝置。
技術介紹
[0002]目前市場上吹膜機的料斗主要是用來轉運物料的,上端為進料口,下端為出料口,一般為上大下小,此種設計是為了對物料儲存和輸送。當把物料加入料斗后,要時刻注意料斗內的料量,并且料斗內的料埋沒出料口時,會出現出料口下部兜空現象,這樣使得人是看不到。它既不能夠看到料斗內的料量來及時補充料,又不能在料加滿料斗時看到是否料持續輸送,這樣給生產帶來了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0003]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新型浮子料斗裝置,通過在料斗的內部裝設有立體浮子,便于觀察料斗內部料的變化,通過觀察標尺位于警示標尺的位置,便于及時加料,料斗的底部裝設有多個震動馬達,降低了物料兜空缺陷的概率,增強了輸送的效率,減少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料斗的底部裝設有出料控制裝置,便于控制出料口的出料速度,解決了現有的技術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新型浮子料斗裝置,包括料斗;料斗的上部裝設有底座組件,料斗的底部裝設有多個震動馬達;底座組件上滑動配合有浮子桿,浮子桿的一端裝設有立體浮子,浮子桿的一側裝設有標尺,底座組件的上部裝設有警示標尺,警示標尺位于標尺的一側;料斗的底部開設有出料口,出料口一側裝設處裝設有出料控制裝置,出料控制裝置包括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周側螺紋配合有第二套筒,第一套筒內部轉動配合有兩弧形板,第二套筒內部螺紋配合有與弧形板相對應的L型擋塊。
[0005]可選的,料斗上部的截面為長方型結構,料斗底部的截面為梯形結構,且梯形結構的下底與長方型結構相連接,長方型結構的一端與出料口的一側連接,出料口的一端與第一套筒相連接。
[0006]可選的,固定桿的一側裝設有警示標尺,警示標尺包括綠色安全區、黃色過渡區和紅色警示區。
[0007]可選的,底座組件包括多個第一擋條和多個第二擋條,多個第一擋條和多個第二擋條交錯布設在長方型結構的上方。
[0008]可選的,浮子桿為空心立方體形,第一擋條和第二擋條之間形成有多個矩形凹槽,且浮子桿滑動配合在矩形凹槽內部。
[0009]可選的,L型擋塊滑動配合在第一套筒內壁上,且L型擋塊位于弧形板的下方,L型擋塊位于第一套筒的筒口處。
[0010]可選的,第一套筒的內部開設有T字凹槽,L型擋塊的一側開設有與T字凹槽相對應的T字形凸起,且T字形凸起滑動配合在凹槽內部。
[0011]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的一個實施例通過在料斗的內部裝設有立體浮子,便于觀察料斗內部料的變化,通過觀察標尺位于警示標尺的位置,便于及時加料,料斗的底部裝設有多個震動馬達,降低了物料兜空缺陷的概率,增強了輸送的效率,減少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料斗的底部裝設有出料控制裝置,便于控制出料口的出料速度。
[0012]當然,實施本專利技術的任一產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時達到以上所述的所有優點。
附圖說明
[0013]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0014]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裝配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一實施例的料斗與標尺裝配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專利技術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
[0016]在本專利技術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開孔”、“上”、“中”、“長度”、“內”等指示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專利技術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組件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
[0017]為了保持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以下說明清楚且簡明,本專利技術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詳細說明。
[0018]請參閱圖1-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新型浮子料斗裝置,包括料斗6;料斗6的上部裝設有底座組件5,料斗6的底部裝設有多個震動馬達8;底座組件5上滑動配合有浮子桿1,浮子桿1的一端裝設有立體浮子7,浮子桿1的一側裝設有標尺2,底座組件5的上部裝設有警示標尺4,警示標尺4位于標尺2的一側;料斗6的底部開設有出料口9,出料口9一側裝設處裝設有出料控制裝置,出料控制裝置包括第一套筒10,第一套筒10的周側螺紋配合有第二套筒11,第一套筒10內部轉動配合有兩弧形板101,第二套筒11內部螺紋配合有與弧形板101相對應的L型擋塊102。
[0019]本實施例一個方面的應用為:首先把料放入到料斗6內部,再把立體浮子7放置在料的上方,當料從料斗6內部流出時,標尺2通過重力向下移動,通過觀察標尺2與警示標尺4的位置,再往料斗6內部加料,加料后,再手提浮子桿1,使立體浮子7位于料的上方,當從料斗6流速過快時,通過旋轉第二套筒11,使L型擋塊102向上移動,使兩弧形板101之間的距離縮短,從而對料進行限流。
[0020]通過在料斗6的內部裝設有立體浮子7,便于觀察料斗6內部料的變化,通過觀察標
尺2位于警示標尺4的位置,便于及時加料,料斗6的底部裝設有多個震動馬達8,降低了物料兜空缺陷的概率,增強了輸送的效率,減少了勞動力,提高了生產效率,料斗6的底部裝設有出料控制裝置,便于控制出料口的出料速度。
[0021]在本實施例的一個方面中,料斗6上部的截面為長方型結構,料斗6底部的截面為梯形結構,且梯形結構的下底與長方型結構相連接,長方型結構的一端與出料口9的一側連接,出料口9的一端與第一套筒10相連接便于料從料斗6內部流出。
[0022]在本實施例的一個方面中,固定桿4的一側裝設有警示標尺3,警示標尺3包括綠色安全區、黃色過渡區和紅色警示區,便于觀察料在料斗6內的多少,便于加料。
[0023]在本實施例的一個方面中,底座組件5包括多個第一擋條和多個第二擋條,多個第一擋條和多個第二擋條交錯布設在長方型結構的上方,便于浮子桿1滑動配合在底座組件5上。
[0024]在本實施例的一個方面中,立體浮子7為空心立方體形,第一擋條和第二擋條之間形成有多個矩形凹槽,且浮子桿1滑動配合在矩形凹槽內部,便于從矩形凹槽處加料。
[0025]在本實施例的一個方面中,L型擋塊滑動配合在第一套筒內壁上,且L型擋塊位于弧形板的下方,L型擋塊位于第一套筒的筒口處,便于使L型擋塊帶動弧形板向上移動。
[0026]在本實施例的一個方面中,第一套筒10的內部開設有T字凹槽,L型擋塊102的一側開設有與T字凹槽相對應的T字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新型浮子料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料斗(6);料斗(6)的上部裝設有底座組件(5),料斗(6)的底部裝設有多個震動馬達(8);底座組件(5)上滑動配合有浮子桿(1),浮子桿(1)的一端裝設有立體浮子(7),浮子桿(1)的一側裝設有標尺(2),底座組件(5)的上部裝設有固定桿(4),固定桿(4)位于標尺(2)的一側;料斗(6)的底部開設有出料口(9),出料口(9)一側裝設處裝設有出料控制裝置,出料控制裝置包括第一套筒(10),第一套筒(10)的周側螺紋配合有第二套筒(11),第一套筒(10)內部轉動配合有兩弧形板(101),第二套筒(11)內部螺紋配合有與弧形板(101)相對應的L型擋塊(102)。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新型浮子料斗裝置,其特征在于,料斗(6)上部的截面為長方型結構,料斗(6)底部的截面為梯形結構,且梯形結構的下底與長方型結構相連接,長方型結構的一端與出料口(9)的一側連接,出料口(9)的一端與第一套筒(10)相連接。3.如權...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元戎,賈小軍,張文學,陳曉雪,蘇峰,張斌山,王妍,張文虎,郭偉,
申請(專利權)人:金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