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智能車位地鎖用減震裝置,涉及車位地鎖技術領域,包括主板,所述主板的下方設有底座,所述主板的底端四角處和底座的頂端四角處均活動連接有傳動桿,所述主板的下方兩側均設有傳動板,所述傳動桿與傳動板活動連接,所述主板的下方設有第一伸縮桿。該智能車位地鎖用減震裝置,通過主板、底座、傳動桿、傳動板、第一伸縮桿、第一彈簧、第二伸縮桿、第二彈簧之間的配合設置,有效提升減震性能,防止在車輛碾壓后直接損壞的情況發生,使裝置更耐壓,減小內部零件所受震動的影響,使其不易脫落錯位,通過擋板、第一彈性環、第二彈性環、第三彈性環之間的配合設置,提升防碰撞性能,減少車輛碰撞后對兩者的損傷,提高使用壽命。壽命。壽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智能車位地鎖用減震裝置
[0001]本技術涉及車位地鎖
,具體為一種智能車位地鎖用減震裝置。
技術介紹
[0002]車位地鎖是一種安裝在地面上的機械裝置,防止別人搶占車位,所以稱為地鎖,也叫車位鎖。由于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汽車這種交通工具越來越普遍的被使用,近幾年,汽車的大量增加導致車位的急劇短缺,使得車位的價位上升的同時,在一些免費泊車的小區或者停車場就會出現搶車位的情況;有些車主就花錢租車位,保證屬于自己的車位不至于沒地方停車,可是,被占車位叫車主們叫苦不迭,車位鎖是他們的救星。
[0003]在中國技術專利申請號:CN201822174456.6中公開有一種方便安裝的車位地鎖裝置,包括限位擋架和固定件,所述限位擋架為U形結構,所述固定件上端面開設有限位筒,所述限位擋架的豎直段匹配插設在所述限位筒內,所述限位擋架豎直段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若干第一卡塊,若干所述第一卡塊卡接在所述限位筒所開設的第一卡槽內。該方便安裝的車位地鎖裝置,在使用時,其還具有減震性能較差,導致車輛在不小心碾壓后容易使裝置損壞,同時防撞性能較差,在車輛撞擊后,容易使車輛和地鎖同時損壞的缺點。
[0004]因此,提出一種智能車位地鎖用減震裝置來解決上述問題很有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0005](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0006]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車位地鎖用減震裝置,以解決上述
技術介紹
中提出的現有的車位地鎖裝置,其還具有減震性能較差,導致車輛在不小心碾壓后容易使裝置損壞,同時防撞性能較差,在車輛撞擊后,容易使車輛和地鎖同時損壞的問題。
[0007](二)技術方案
[0008]為實現以上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智能車位地鎖用減震裝置,包括主板,所述主板的下方設有底座,所述主板的底端四角處和底座的頂端四角處均活動連接有傳動桿,所述主板的下方兩側均設有傳動板,所述傳動桿與傳動板活動連接,所述主板的下方設有第一伸縮桿,所述第一伸縮桿的兩端均與傳動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伸縮桿的外側套接有第一彈簧,所述第一彈簧的兩端均與傳動板固定連接,所述底座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第二伸縮桿,所述第二伸縮桿與主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伸縮桿的外側套接有第二彈簧,所述第二彈簧的頂端與主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的底端與底座固定連接,所述主板的頂端開設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內部一側轉動連接有擋板,所述擋板的底端中部固定連接有蝸輪,所述放置槽的一側開設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內部固定連接有微型電機,所述微型電機的電機軸上固定連接有蝸桿,所述蝸桿與蝸輪嚙合連接,所述擋板的兩側均設有緩沖機構,所述緩沖機構包括第一彈性環,所述第一彈性環與擋板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性環的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二彈性環,所述第二彈性環的內側固定連接有
第三彈性環,所述擋板的頂端固定連接有閃爍燈,所述擋板的兩側均固定連接有燈管,所述主板的頂端一側固定連接有太陽能光伏板,所述主板的側面開設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內部固定連接有蓄電池,所述主板的側面固定連接有計時器,所述主板的側面固定連接有控制器。
[0009]優選的,所述第一伸縮桿有多個,多個所述第一伸縮桿呈等間距分布。
[0010]優選的,所述第二伸縮桿有四個,四個所述第二伸縮桿呈矩形分布。
[0011]優選的,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處均固定連接有安裝件。
[0012]優選的,所述緩沖機構有多個,多個所述緩沖機構呈U形分布。
[0013]優選的,所述閃爍燈有多個,多個所述閃爍燈呈等間距分布。
[0014]優選的,所述擋板為O形,所述擋板由不銹鋼材料制成,所述擋板與放置槽相適配。
[0015](三)有益效果
[001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智能車位地鎖用減震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該智能車位地鎖用減震裝置,通過主板、底座、傳動桿、傳動板、第一伸縮桿、第一彈簧、第二伸縮桿、第二彈簧之間的配合設置,有效提升減震性能,防止在車輛碾壓后直接損壞的情況發生,使裝置更耐壓,同時減小內部零件所受震動的影響,使其不易發生脫落錯位。
[0018]2、該智能車位地鎖用減震裝置,通過擋板、第一彈性環、第二彈性環、第三彈性環之間的配合設置,提升防碰撞性能,減少車輛碰撞后對兩者的損傷,提高使用壽命,同時通過太陽能光伏板和蓄電池的設置,提升節能性,以及通過閃爍燈、燈管、計時器的設置,方便在夜晚提示車位位置,防止車輛碾壓裝置。
附圖說明
[0019]圖1為本技術結構的三維右視示意圖;
[0020]圖2為本技術結構的三維仰視示意圖;
[0021]圖3為本技術結構的三維剖面示意圖;
[0022]圖4為本技術緩沖機構的三維示意圖。
[0023]圖中:1、主板;2、底座;3、傳動桿;4、傳動板;5、第一伸縮桿;6、第一彈簧;7、第二伸縮桿;8、第二彈簧;9、安裝件;10、放置槽;11、擋板;12、蝸輪;13、蝸桿;14、微型電機;15、第一凹槽;16、緩沖機構;17、第一彈性環;18、第二彈性環;19、第三彈性環;20、閃爍燈;21、燈管;22、太陽能光伏板;23、第二凹槽;24、蓄電池;25、計時器;26、控制器。
具體實施方式
[0024]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0025]請參閱圖1
?
4所示,一種智能車位地鎖用減震裝置,包括主板1,主板1的下方設有底座2,底座2的底部四角處均固定連接有安裝件9,主板1的底端四角處和底座2的頂端四角處均活動連接有傳動桿3,主板1的下方兩側均設有傳動板4,傳動桿3與傳動板4活動連接,
主板1的下方設有第一伸縮桿5,第一伸縮桿5有多個,多個第一伸縮桿5呈等間距分布,第一伸縮桿5的兩端均與傳動板4固定連接,第一伸縮桿5的外側套接有第一彈簧6,第一彈簧6的兩端均與傳動板4固定連接,底座2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第二伸縮桿7,第二伸縮桿7有四個,四個第二伸縮桿7呈矩形分布,第二伸縮桿7與主板1固定連接,第二伸縮桿7的外側套接有第二彈簧8,第二彈簧8的頂端與主板1固定連接,第二彈簧8的底端與底座2固定連接,通過主板1、底座2、傳動桿3、傳動板4、第一伸縮桿5、第一彈簧6、第二伸縮桿7、第二彈簧8之間的配合設置,有效提升減震性能,防止在車輛碾壓后直接損壞的情況發生,使裝置更耐壓,同時減小內部零件所受震動的影響,使其不易發生脫落錯位,主板1的頂端開設有放置槽10,放置槽10的內部一側轉動連接有擋板11,擋板11為O形,擋板11由不銹鋼材料制成,擋板11與放置槽10相適配,擋板11的底端中部固定連接有蝸輪12,放置槽10的一側開設有第一凹槽15,第一凹槽15的內部固定連接有微型電機14,微型電機14的電機軸上固定連接有蝸桿13,蝸桿13與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智能車位地鎖用減震裝置,包括主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1)的下方設有底座(2),所述主板(1)的底端四角處和底座(2)的頂端四角處均活動連接有傳動桿(3),所述主板(1)的下方兩側均設有傳動板(4),所述傳動桿(3)與傳動板(4)活動連接,所述主板(1)的下方設有第一伸縮桿(5),所述第一伸縮桿(5)的兩端均與傳動板(4)固定連接,所述第一伸縮桿(5)的外側套接有第一彈簧(6),所述第一彈簧(6)的兩端均與傳動板(4)固定連接,所述底座(2)的頂端固定連接有第二伸縮桿(7),所述第二伸縮桿(7)與主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伸縮桿(7)的外側套接有第二彈簧(8),所述第二彈簧(8)的頂端與主板(1)固定連接,所述第二彈簧(8)的底端與底座(2)固定連接,所述主板(1)的頂端開設有放置槽(10),所述放置槽(10)的內部一側轉動連接有擋板(11),所述擋板(11)的底端中部固定連接有蝸輪(12),所述放置槽(10)的一側開設有第一凹槽(15),所述第一凹槽(15)的內部固定連接有微型電機(14),所述微型電機(14)的電機軸上固定連接有蝸桿(13),所述蝸桿(13)與蝸輪(12)嚙合連接,所述擋板(11)的兩側均設有緩沖機構(16),所述緩沖機構(16)包括第一彈性環(17),所述第一彈性環(17)與擋板(11)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彈性環(17)的內側固定連接有第二彈性環(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明強,
申請(專利權)人:王明強,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