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易于裝配的AC插頭結構及其電源適配器,其中易于裝配的AC插頭結構,包括在底座的一側設有安裝位,在電路板上設有AC輸入扣片,在AC插頭后側設有裝配部;所述AC插頭的裝配部安裝在所述底座的安裝位內;所述AC插頭的裝配部的后側設有凸出的插片;所述插片與所述AC輸入扣片機械電連接。而電源適配器則采用了易于裝配的AC插頭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先完成電路板的組裝焊接,然后將電路板提前裝配進底座內;待確認AC插頭、DC輸出接口的形式后,再進行快速裝配,最后檢查無誤,加上所述上蓋,即實現了電源適配器的組裝。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易于裝配,可顯著提高成品組裝生產效率。可顯著提高成品組裝生產效率。可顯著提高成品組裝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易于裝配的AC插頭結構及其電源適配器
[0001]本技術涉及一種電源適配器,及電源適配器內的AC插頭裝配結構,屬于電源變換裝置領域。
技術介紹
[0002]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電源適配器的需求越來越多。電源適配器又叫外置電源,是小型便攜式電子設備及電子電器的供電電壓變換設備,即將普通民用電交流電(AC),經變壓、整流后,變換為符合電子設備供電需求的低壓直流電(DC)。
[0003]常規的電源適配器,除了含變壓整流的處理電路主機外,還設有AC輸入端,一般為AC 插頭,以及DC輸出端。
[0004]AC插頭一般符合國標要求即可,但隨著國際貿易越來越多,在工廠生產電源適配器過程中,一類適配器的處理電路主機是一樣的,但銷往不同國家時,所采用的AC插頭是需要根據當地法規而不一樣的,常規的2腳AC插頭包括中國國標插頭(附圖1所示)、歐標插頭(附圖4所示)、以及普通2腳插頭(附圖7所示)。
[0005]針對這類需求,原來AC插頭都是焊接固定在電路板上的,只能在電路板焊接過程中進行選配AC插頭進行焊接,這就導致根據訂單下達后再進行生產,造成生產周期長,交貨緊張等問題。故有必要對電源適配器的AC插頭結構進行改進,以及還可以對DC輸出接口結構進行改進,易于裝配,從而提高生產效率,縮短交貨期。
技術實現思路
[0006]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易于裝配的AC插頭結構及其電源適配器,對電源適配器的輸入輸出結構進行改進,以期易于裝配,提高成品組裝生產效率。
[0007]為達到上述技術的目的,本技術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種易于裝配的AC插頭結構,包括在底座的一側設有安裝位,在電路板上設有AC輸入扣片,在AC插頭后側設有裝配部;
[0008]所述AC插頭的裝配部安裝在所述底座的安裝位內;
[0009]所述AC插頭的裝配部的后側設有凸出的插片;所述插片與所述AC輸入扣片機械電連接。
[0010]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座的安裝位包括位于AC輸入扣片前側的限位擋片;所述AC插頭的裝配部抵在所述限位擋片上。
[0011]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AC插頭的裝配部的前側下方設有插頭擋板,所述插頭擋板抵在底座的側向殼體上。
[0012]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AC插頭的裝配部的左右兩側設有插頭卡爪;
[0013]所述安裝位的兩側設有插頭卡扣孔。
[0014]進一步的,所述安裝位的兩側端部設有導向斜面,兩側的導向斜面向內設置。
[0015]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AC插頭的裝配部的前側上方為插頭固定槽;
[0016]在上蓋的殼體上部設有插頭固定條;
[0017]所述插頭固定條卡在所述插頭固定槽內。
[0018]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AC輸入扣片向上設置,所述AC輸入扣片的上部向外殼的側向設有彈性卡扣;
[0019]所述AC插頭的插片可拆卸的卡接在所述彈性卡扣內。
[0020]本技術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種電源適配器,包括處理電路主機,AC插頭,及DC輸出接口;
[0021]所述處理電路主機包括AC/DC電路板;所述AC/DC電路板固定在殼體內;所述殼體包括上蓋、及底座;
[0022]包括采用如上所述的易于裝配的AC插頭結構。
[0023]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座的上部設有與所述上蓋配合用的擋條,及外殼卡扣;
[0024]所述上蓋的下部設有安裝槽,以及外殼卡爪;
[0025]所述擋條與所述安裝槽配合;所述外殼卡爪卡入所述外殼卡扣內,實現上蓋與底座的鎖緊;
[0026]所述底座設有安裝腔室,處理電路板固定在所述底座內。
[0027]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蓋內設有隔擋部,所述隔擋部內設有隔擋槽;
[0028]所述隔擋槽包裹住所述AC輸入扣片。
[0029]作為本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上蓋上開設有DC輸出槽;
[0030]所述電路板上設有可更換的DC輸出接口。
[0031]本技術的改進之處在于,AC插頭可插拔的插接固定在所述處理電路板上,從而可以將電路板批量預裝在所述底座內,然后根據訂單需要,選配不同的AC插頭,插接到所述底座內,并與所述處理電路板電路導通,再安裝所述上蓋,即可快速的完成一個符合要求的電源適配器的組裝。
[0032]AC插頭的裝配過程為,根據需要選擇合適的AC插頭;將AC插頭的裝配部水平卡入所述安裝位,使所述插片穿過限位擋片上的插片過槽,然后插入到所述彈性卡扣內,由所述彈性卡扣卡住所述插片,實現插頭與電路板的電連接;在所述插片的卡入過程中,所述AC插頭裝配部的2側由所述導向斜面進行導向,所述插頭卡爪進一步沿所述導向斜面擠開所述安裝位的兩側,最終安裝到位后,所述插頭卡爪卡入到所述插頭卡扣孔內,完成裝配;所述插頭擋板也抵在所述底座的殼體上,特別是抵在所述擋條上;所述AC插頭裝配部的后側也抵在所述安裝位的安裝位上。所述AC插頭完成在所述底座上的裝配后,即實現了可靠的電連接;檢查無誤后,將所述上蓋蓋上,所述插頭讓位槽卡住所述AC插頭的裝配部,所述插頭固定條卡在所述插頭固定槽內,對所述AC插頭的前后進一步進行限位,實現可靠的固定。
[0033]本技術采用上述結構設計,可先完成電路板的組裝焊接,然后將電路板提前裝配進底座內;待確認AC插頭、DC輸出接口的形式后,再進行快速裝配,最后檢查無誤,加上所述上蓋,即實現了電源適配器的組裝。
[0034]本技術,結構簡單,易于裝配,可顯著提高成品組裝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0035]圖1為電源適配器的整體外形圖;
[0036]圖2為本技術電源適配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一;
[0037]圖3為本技術電源適配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二;
[0038]圖4為本技術電源適配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三;
[0039]圖5為本技術電源適配器的內部移除AC插頭部件后的結構示意圖一;
[0040]圖6為本技術電源適配器的內部移除AC插頭部件后的結構示意圖二;
[0041]圖7為本技術AC插頭部件的結構示意圖一;
[0042]圖8為本技術AC插頭部件的結構示意圖二;
[0043]圖9為本技術上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44]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
[0045]如圖1所示,為電源適配器的常規結構,包括處理電路主機,AC插頭4,及DC輸出接口 5;其中處理電路主機一般由殼體進行封裝,即采用如上蓋1,及底座2裝配在一起,形成一個防水、密閉的腔室。
[0046]如圖2
?
圖6所示,為拆掉上蓋1后的電源適配器內部結構示意圖,圖中省略了大量的電子元器件,僅為展示AC插頭裝配結構等機械結構部分。
[0047]所述底座2的上部設有與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易于裝配的AC插頭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底座的一側設有安裝位,在電路板上設有AC輸入扣片,在AC插頭后側設有裝配部;所述AC插頭的裝配部安裝在所述底座的安裝位內;所述AC插頭的裝配部的后側設有凸出的插片;所述插片與所述AC輸入扣片機械電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裝配的AC插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安裝位包括位于AC輸入扣片前側的限位擋片;所述AC插頭的裝配部抵在所述限位擋片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裝配的AC插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AC插頭的裝配部的前側下方設有插頭擋板,所述插頭擋板抵在底座的側向殼體上。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裝配的AC插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AC插頭的裝配部的左右兩側設有插頭卡爪;所述安裝位的兩側設有插頭卡扣孔。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易于裝配的AC插頭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裝位的兩側端部設有導向斜面,兩側的導向斜面向內設置。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易于裝配的AC...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小兵,張梅,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凱源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